第五百一十章 賈詡說韋

再說賈詡自請命身入漢陽。

劉徵爲了給賈詡增加氣勢,於是分別令張繡、閻行二人率部前押,以成必勝之勢。

雖然憑目前的實力對比,劉徵也完全可以一舉進入漢陽腹地,但是這並非是最好的選擇,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纔是兵家最高境界。

因此對於賈詡的自薦,劉徵雖然爲賈詡有些擔心,但還是同意了。

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當然這只是對於雙方都講信義而言,如果碰上的是個莽夫,那可就是自尋死路了!

還好韋康其人在涼州還是素有賢明,這一點也是賈詡放心之處。

來到漢陽冀城,賈詡早早投書,韋康沒有想到漢王有着必勝把握之時,竟然還能遣人前來,於是便命人將賈詡接入了署衙。

漢陽一衆官吏盡皆陪坐,韋康獨坐堂首,賈詡款步入內,駐足堂上,對韋康簡簡單單的行了一禮道:“漢王麾下中軍師賈詡,見過韋太守,見過諸位!”賈詡也對堂上衆人微微行了一禮。

這姿態可是有考究,一者,賈詡是來說降,不是求和;二者賈詡成名涼州之時,眼前這些人都還是個毛頭小子,因此並非是賈詡託大,實在是賈詡有這樣的資本。

署衙中衆人只聽說漢王有使者到來,卻沒有想到竟然是大名鼎鼎的賈詡賈文和!

於是衆人紛紛躬身對賈詡行禮致意,韋康對賈詡之名也是如雷貫耳,於是起身出座對賈詡躬身行禮道:“原來足下便是文和先生!大漢五柞亭侯,曾隨漢王平定牛輔,剿滅鮮卑,如此功績,實乃涼州之冠!失敬失敬!先生請上座!”

賈詡早在十年前平定鮮卑南犯之後,便被朝廷賜爵五柞亭侯,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雖然並沒有實際享有侯爵待遇,後來又零落週轉,但畢竟是正印列侯,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僅此一點,賈詡便可以傲視座中所有人。

座中有一人是與賈詡有過一面之緣,這便是閻溫。早年間,賈詡不爲人知之時,還是閻溫的叔父閻忠慧眼識英才,一眼便看出賈詡有張良、陳平之才。

閻溫對賈詡拱手行禮道:“文和兄別來無恙?一別經年,今日再會,實不勝感慨!”

閻溫年紀約莫四十多,比賈詡小了十歲,於是稱呼賈詡爲兄。

賈詡循聲望去,竟是故人,不禁欣然道:“原來是伯儉賢弟,一別十多年,我已是老朽之年,而君卻正當年富力強,着實令人感慨啊!”

楊阜等人依次見過賈詡,衆人寒暄已畢。

韋康開口問道:“文和先生來此,恐怕並非只是敘舊吧?”

賈詡拱手道:“這是自然!老朽是來爲漢王百姓謀福祉的。”

“哦?此話怎講?還請先生賜教!”韋康回禮問道。

賈詡正色道:“自桓、靈以來,漢室傾頹,董卓禍亂朝綱,諸侯割據,寇虜作害,民被荼毒。漢王每思天下紛亂,常自嘆息,坐不安席,食不甘味。故整軍誥誓,將行天罰,除殘靖亂,匡翼漢室。今曹操挾制朝綱,制御在手,頗有僭越之意,天子若其掌中玩物。更有謀亂關西,致馬、韓交惡,兵爭不斷,黎庶俱傷。漢王欲效高祖故事,攜巴蜀之士,雍涼之衆,以伐不臣。足下鎮據隴右,爲漢王之阻,逆曹之助。若能舉州郡以納漢王之師,豈非明鑑識遠,效順天命?”

楊阜、閻溫等人聽了賈詡的話,心中暗自讚許,這正是衆人心中想法,然而韋康雖然也頗有此意,卻顧慮重重。

韋康一臉憂色的對賈詡說道:“先生不知,家父如今正在許都任職,康聞孝者不背親以要利,若納漢王之師,是有父母之不恤,此誠康之所難決也!”

賈詡知道韋康一定還是爲此事苦惱,於是又對韋康說道:“我聞太守雅度弘毅,愛民惜士,然足下今日之所託者乃危亂之地,所受者乃矯誣之命,正所謂內所寓而外王師,懷邪祿而叛知己,遠福祚而近危亡,棄明義而收大恥,不亦可惜邪!”

賈詡的話令韋康更加爲難,見韋康猶豫不決,賈詡於是接着說道:“權變之時,固非一道所能定也。昔樂羊食子,李通覆家,經國之臣,寧懷妻孥邪?”

在賈詡看來,爲了天下大義,經國濟世,那就不應該總是顧念家人妻子,如樂羊爲了國家大業,連自己兒子的肉都可以吃,李通爲了輔佐光武帝,拋家舍業,但凡成就大事者,必是有所取捨。

賈詡是個有決斷且狠辣之人,但是韋康不是,他的追求和性情畢竟都不同於賈詡。從個人品行上來說,韋康算是個仁厚之人。但是從行事上來說,卻又是優柔寡斷,顧念太多。

因此對於賈詡的勸說,韋康終究還是不能下定決心,於是對賈詡說道:“先生有超人之志,韋康不過一介碌士,此事請容我再作斟酌!”

見韋康還是不肯正面迴應,賈詡知道想要靠言語改變韋康的意志,恐怕是很難實現了,於是當即便也不再言及此事。只是與衆人飲酒敘談,說的都不過是這些年來涼州舊事。

雖然沒有立刻答應賈詡,但是韋康也並沒有將話說絕,只是安排了宿所暫時將賈詡安頓下。

賈詡在韋康這裡不順,但是在署衙一番暢敘之中,卻將閻溫、楊阜、趙昂等人摸了個清楚。

於是賈詡便準備前去拜訪這三人,繼續遊說,然而令賈詡吃驚的是,不等自己出門,三人卻不約而同的來到了驛館。

“漢陽偏陋,招待不週,還請文和兄見諒啊!”閻溫與楊阜、趙昂一起走了進來對賈詡笑說道。

賈詡頗有些吃驚,回禮問道:“今日已經相會一場,三位此刻來訪,不知所爲何事?”

看見賈詡似有出門之意,楊阜與閻溫、趙昂對視一眼,不禁微微一笑。

楊阜於是上前對賈詡說道:“文和先生欲外出否?”賈詡點了點頭。

楊阜又笑着說道:“先生外出可是尋我三人?”

在署衙中見面,賈詡便覺得楊阜這個人十分聰慧,這會兒聽到楊阜這麼說,賈詡不禁對楊阜笑了笑。

“義山知我心意!看來你我所想,正在一處!”

聽聞賈詡此言,四人不禁都哈哈大笑,心有靈犀,根本不須多言。

第九百八十章 罷黜周瑜第四百五十八章 哲人其萎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孤膽陸遜第七百一十八章 對峙府門第八百三十一章 朵思斷後第四百九十九章 老臣說客第九百三十一章 平反漢王第八百三十三章 李恢出使第六百一十四章 蠻將驍勇第一千三百四十章 勇氣可嘉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折服樂進第六百四十四章 民怨如火第四百六十三章 老當益壯第三百九十一章 成都失和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 盤桓不去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各方罷兵第六百六十四章 入主夷陵第一百七十四章 兩難處境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白眉最良第七百九十二章 城破之際第一千零二章 渡水破城第八百四十一章 錯失邛都第九百八十二章 垂釣春江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呂蒙罷兵第二百五十四章 河東俠士第九百八十四章 凌操冒進第三十七章 初見劉關張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照貓畫虎第一千一百三十三章 擊其半渡第二百七十一章 陳生送命第九百一十九章 曹洪大怒第五百九十八章 降爲什長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六百二十一章 劉磐斷後第四百五十九章 周舒遺物第三百五十四章 獨見荀諶第七百二十四章 鼓舞士氣第一千二百六十九章 馬岱調兵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張嶷來報第一千三百一十章 閻韓相鬥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冢虎兇猛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 意外又生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寒意徹骨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第二百六十章 收降山賊第九十八章 進圍牛輔第九百二十五章 縮首如龜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連續設伏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收押二公第一章 老套的穿越第七百七十九章 交心之談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 申儀背叛第六百四十二章 周瑜到來第三百四十七章 徐晃請罪第八百九十五章 再遇刺客第四十六章 壯士獻刀第一百二十一章 朱符訪劉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借兵匈奴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張郃求情第八百三十九章 進軍蘇示第一百九十七章 不留後患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 終於絕筆第一千零五十三章 劉備家底第六百三十八章 兩個都督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斬將立威第一百一十五章 交換俘虜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兩軍僵持第六百零一章 四田之法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擒二楊第一百零九章 轉攻樓煩第一千五百零二章 頓失代郡第四百二十六章 犄角之勢第三百五十六章 周羣解難第五百八十一章 計施陳倉第六百五十四章 霍峻心思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故友宣高第七十二章 驍將解圍第四百零四章 有進無退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馬超搶先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你死我亡第四百一十三章 借刀殺人第一千一百零六章 本來同道第十四章 關東兵馬吃癟第五百一十八章 子口鬥將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劉封弒母第二百七十章 先發制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朵思斷後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二百三十六章 陶商破膽第三百二十四章 火燒走馬第二百一十九章 以我爲主第九百九十三章 麓山對語第三百八十六章 司馬下獄第四百四十二章 非常之法第五百七十八章 退出關中第四百三十三章 直取成都第六百四十五章 事態失控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 少年仗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