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進取安邑

劉徵得了賈逵計謀,立即領兵往安邑進發。

安邑這邊,高柔坐鎮郡府,接獲絳邑報告,聞知皮氏出現“白波賊”。又聞賈逵、衛固親自領着絳邑兵馬前去剿滅,於是便坐守郡府等待消息。

劉徵在冀亭將絳邑兵馬擊潰,有倉皇而逃的士兵回到絳邑,報知張琰,賈逵、衛固在冀亭遭遇伏兵大敗,生死不明。張琰當即便有些慌了神,趕緊寫了一封急報送去安邑,請求太守高柔分兵前來駐守絳邑。

高柔這邊正等着賈逵消息,沒想到等到的確實張琰的求援信。

高柔思忖,賈逵既然遭遇埋伏,這樣一來絳邑便無人可守,於是趕緊下令從安邑分兵一千由聞喜守將焦子文率領前去絳邑駐守,防範“白波賊”。

“太守!如此以來,安邑守軍可就不足了!”竇禮其實是看到焦子文成了絳邑守將,有意如此說道。

“眼下袁公正與曹操大戰,諸郡人手不足,絳邑乃河東通衢,不可輕棄,我已經下令焦都尉,駐守絳邑之後,不可輕易出擊。咱們這兒也只要謹慎守城,諒他區區白波蟊賊也不敢輕易打我郡府主意!”高柔如此說道。

話剛說完,便有城門軍士來報,外面有人自稱絳邑長賈逵,領兵來投。

高柔只知賈逵在冀亭大敗,卻不知其人身在何處,沒想到竟然來了安邑,於是當即帶着竇禮去往城上觀瞧。

來到城樓一看,城下果然是賈逵無疑,還有旁邊的衛固,這都是高柔所熟識的。賈逵、衛固頭髮凌亂,滿身血污,衣袍破敗,一副慘狀。賈逵身後跟着二百來人,一個個也都是敗軍之相。

高柔是個謹慎的人,於是在城樓對城下賈逵喊道:“樑道爲何這般模樣?”

賈逵激動的說道:“驚聞皮氏被白波所據,末將領兵前去剿賊,不想在冀亭中了埋伏,手下兵馬被白波賊衝散,末將拼死殺出重圍,這纔來到安邑請太守相助!”

高柔當即心中泛起疑慮,於是又問道:“樑道兵敗爲何不退往絳邑,反而直奔這安邑郡府?”

賈逵哭喪着對城上高柔大聲說道:“白波賊殺散末將兵馬後,已經往絳邑去了!那絳邑便是白波賊所圖啊!末將兵寡,欲救不得,只好來此依靠太守大人!”

高柔還是不放心,看着城下這夥人,心裡總覺得不踏實,於是對賈逵說道:“我已經派焦都尉領兵前去絳邑了!樑道不必進城,可即行與焦都尉會合,共守絳邑!”

賈逵在城下聽了高柔的話,心裡直罵高柔老狐狸,當然高柔年紀並不大。

“太守大人!我這些人馬已經奔波兩日,水米未沾,哪裡還有力氣去追焦都尉!太守何不讓我帶人進城稍作休整,待兵馬休息須臾,然後再援絳邑?”賈逵找了個理由說道。

高柔還在猶豫不決,旁邊的竇禮都看不下去了。

“太守大人!賈逵領兵與白波賊惡戰敗退至此,士卒疲鈍,豈有閉門不納的道理?如此行事,以後還有誰肯爲大人效力?”

這話說到關鍵位置了,竇禮的話可代表着高柔手下兵將的意思,如果這時候讓竇禮認爲自己苛待賈逵,那以後還真不好說!高柔只好下令道:“開城!”

竇禮聽到高柔命令,趕緊下令城門守將大開城門,納賈逵、衛固入內,又準備親自下去迎接。

賈逵見城門打開,趕緊領着手下二百來人進城。

剛進入城中,竇禮正從城樓下來,方欲上前與賈逵搭話,電光火石之間,一把長槍從人羣中刺出,正中竇禮胸口!

城門軍士見狀,頓時咋呼四起!賈逵領進來的二百來人一起發難!將城門守衛紛紛斬殺!另有一人直接挺槍躍馬上城,瞧見高柔,當時便殺將過去!此將正是扮作賈逵軍士的張任!而剛纔一槍刺死竇禮的則是張繡!

張任擒住高柔,城上守軍投鼠忌器,反被接着上來的張繡領兵突襲。

轉眼之間,城門便被拿下!衛固在下面守住城門,賈逵趕緊上城,拿起鼓槌,擂起鼓來!

城外埋伏的劉徵,聽到城門傳來鼓聲信號,當即領兵奔殺過去!一路暢通無阻殺進安邑!

河東郡府,就這樣被賈逵騙開城門,轉眼間便被漢王劉徵領兵拿下!劉徵將高柔關押起來,留待後用。

拿下安邑之後,劉徵正式打起了漢王旗幟!安邑百姓聞知是漢王兵馬,又見其與民秋毫無犯,問問鼓手稱慶。有城中大戶,竟主動送來糧餉相助劉徵,這些人都是有感於漢王當年功績者。

劉徵見自己還能得到這麼多人的擁護,心裡百感交集,更覺前事無悔。於是接連頒佈了數道法令,嚴明軍紀,又發佈了募兵令,以期擴充兵馬。

焦子文領着兩千人馬纔到絳邑不久,便得知安邑已失,高柔被擒,心中立時沒有了主張。

張琰對其建言道:“安邑已破,絳邑斷不能久守!焦都尉難道想在此坐以待斃不成?”

焦子文當然不想,可連郡府安邑都丟了,自己還能怎麼辦?

“我這就向高刺史發出求援書信!只要高刺史能夠派兵前來,咱們就安全了!”焦子文說道。

“焦都尉當然應該這麼做,可這樣來得及嗎?那安邑城可是轉眼間就丟了!此去晉陽七百餘里,山高險阻,來回需時需日!那白波賊會等着咱們搬救兵嗎?”張琰問道。

聽了張琰這話,焦子文越發心急,趕緊問道:“那依你看我該當如何?”

張琰這才說清楚道:“絳邑已不可守,不若棄之!都尉與我領着兵馬前往晉中倚靠刺史高幹。接下來的事情就讓高幹看着辦!反正那安邑被關着的是他的弟弟。咱們先求自保纔是正道!”

焦子文想了想,也想不出別的辦法,但危機感卻是越來越濃。張琰說的不無道理,看來只能如此了!

就這樣,安邑一破,焦子文自覺難以自守,在張琰的建議下領着兵馬直接往晉中而去。

劉徵定下安邑,聞知絳邑無兵,於是領張遼、張任、張繡三人領兵八百前去駐守,一應法令皆如安邑。河東諸縣在賈逵、衛固的引領下,基本是傳“檄”而定!

劉徵將荀彧、沮授等人從白波谷接了出來,各自分派任務,加緊擴充兵員,安頓民生,昭宣漢王義旗!

第六百七十七章 荀攸主事第一百九十六章 傳信許昌第四百二十九章 大破龐羲第六百六十五章 劉備止步第四百一十章 半途而廢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 借兵之計第四百一十七章 復叛汝南第三百三十七章 針鋒相對第五百三十九章 金城孤郡第七百四十九章 力排衆議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孔明之約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本分而已第一千四百零四章 勝負得失第八百七十五章 升帳論功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長安收網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另立新君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示好東吳第六百四十一章 退出襄陽第九百七十六章 是否奉詔第三百五十一章 義正嚴詞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山雨欲來第二百零一章 行蹤泄露第四百五十一章 諸王之制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孫韶攔路第九百零四章 休兵之議第八十章 郭嘉設謀第一千零四十四章 馬超闖門第一百章 賈詡說張第四百二十章 天下混戰第六百章 徐英解懷第五百九十章 夏侯伯仁第一百五十二章 劉豹中伏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八角伏兵第八百七十四章 祝融認父第十一章 漢中規劃第五章 荀陳徐張高第四十章 坐而論道第一千四百五十章 曹操稱王第一百六十八章 傳告天下第八百七十七章 重回滇池第九百七十三章 愚弄蔣幹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張郃求情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第五百九十六章 問罪馬超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倉皇北歸第四百二十一章 糧草不足第一百二十四章 你來我往第六十三章 古川口張任顯威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 不得不受第八百二十八章 執意出兵第六百八十六章 不歡而散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東南風至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退出洛陽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慘烈廝殺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龐統到來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君子一諾第八百五十五章 各分陣營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優第三百零九章 平準均輸第七百七十一章 許靖上表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第一百九十九章 尋找華佗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昔日君臣第一千零五十章 動情家宴第二章 意外的大功第一千零八十二章 漢王藥方第三十四章 死生禍福第四百三十一章 龐羲之死第六百一十一章 江東兵威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俱爲亡魂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拉攏全柔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拉攏全柔第六百八十八章 固有認知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八角伏兵第六百七十三章 按並不戰第三百七十九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六十六章 朱王二公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曹彰撤軍第二百三十二章 程昱夜訪第五百一十九章 猛虎下山第三百二十三章 鴉鳴之兆第六百五十五章 駐軍秭歸第九百三十九章 卦象兇險第七百零一章 周郎嘔血第三百九十一章 成都失和第六百二十九章 邀得鳳雛第四百六十七章 據水阻敵第二百一十三章 入府議事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高手過招第一百九十八章 曹仁殺到第四百六十五章 高臥長沙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呂娘行刺第一千零三十三章 父子較量第六百六十一章 荊兵暴起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故友宣高第五百零三章 無奈出手第七百四十五章 金堂夜襲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馬超誘敵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 龐統請兵第三百八十一章 奉孝遺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