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劉徵甦醒

縱然是再不願意接受,可事實就是事實,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可改變。趙雲、徐晃不能接受,卻也不得不接受。

正當二人悲痛方歇之時,童子忽然大呼起來:“快看!他流淚了!”

這一聲頓時驚到了衆人,連無憂子也立即起身來到劉徵身前,四人圍在石榻之前,果然劉徵的眼角流出了兩行熱淚。

“漢王!漢王!你醒了嗎!”徐晃、趙雲喊道。

二人搖晃着劉徵的肩膀,然而始終不見反應。無憂子查看一番,又爲劉徵把脈觀瞧,良久之後,才放下劉徵的手,並沒有說話,只是搖了搖頭。

本來以爲漢王將要甦醒過來,趙雲、徐晃還頗有些激動,但看到無憂子的神情,又是一陣失落。

無憂子把從外面帶回的消息全部細說給了二人聽,包括袁紹佔據幷州,馬騰攻陷長安等等情況。

徐晃、趙雲沒想到短短三個月的時間,竟然發生了這麼多事情,沒有了漢王,天下已經大亂。

蔡琰的死對趙雲是個極大的打擊,既然已經知道了外面的情況,那還有什麼出去的必要呢?這天下早已不是三個月前的天下了。

“你不是打算今天出谷嗎?”童子問趙雲道。

趙雲呆呆的看着漢王,回話道:“沒有必要了!以後還要打擾仙翁,趙雲就在這裡等待漢王醒來。”徐晃也點點頭。

無憂子見如此,也不好再說什麼,於是五人便如此日復一日。

轉眼之間便來到了建安四年,劉徵昏迷已經長達五年之久。徐晃趙雲除了每日在谷中勞作,剩下的時間便是照料漢王,順便讀些無憂子的藏書。

山谷之中,仙草衆多,每隔一段時間,二人便跟着無憂子的徒弟去谷中採藥,採回來熬成湯汁,給劉征服下。

名山多仙藥,在無憂子的調配下,劉徵靠着這些藥依舊維持着生機,而且並不見消瘦,似乎筋骨更加強健,這令徐晃、趙雲甚是意外。

這一日,四人正在石榻屋中坐談,忽然聽到石榻上傳來些許聲音。徐晃、趙雲條件反射般躥了起來,來到石榻前,眼前一幕令二人齊聲驚呼了起來。

“動了!動了!漢王動了!”徐晃、趙雲激動的喊道。

無憂子趕緊起身查看,果不其然,劉徵左手幾個手指頭輕輕的敲擊着石榻,而且頻率越來越高,力度越來越大。

“快拿針來!”無憂子對弟子說道。

弟子趕緊跑了出去,很快便拿着針跑了回來。無憂子令徐晃、趙雲解開劉徵上衣,當即尋了幾個穴道,紮了下去,頓時劉徵的另一隻手也有了反應。

無憂子又在劉徵頭上施了幾針,劉徵的嘴脣也抽動了幾下。徐晃、趙雲看見,頓時興奮了起來。然而接下來無憂子再施針,卻沒有了進一步的反應。

徐晃疑問道:“這是怎麼回事?”

無憂子把劉徵身上的針全部拔了,微笑着說道:“漢王神識已經出現迴轉跡象,甦醒在望,萬事不可一蹴而就,今日能有這樣的效用,已經不錯了!接下里只要每日按時施針服藥,不日便會醒來!”

聽到無憂子的話,徐、趙二人這才鬆了一口氣,心底裡也高興起來。五年了,他們本以爲漢王再也不會甦醒,沒想到卻有如此奇蹟。

接下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隨着無憂子的醫治,劉徵的活動跡象越來越明顯。

這一天依舊是如常施針,當無憂子最後一針扎到劉徵百會穴的時候,劉徵的眼皮竟然開始動了起來。

恍如從黑暗世界打開了一扇窗一樣,眼前的世界終於亮了起來!劉徵緩緩睜開雙眼。這一幕可高興壞了徐、趙二人,連白髮白鬚的無憂子也情不自禁的露出了微笑。

“漢王!你終於醒了!”徐晃激動的說道。

劉徵看着徐晃、趙雲,想要開口,卻發不出聲音,整個人開始抖動起來,動作也越來越大,趙雲、徐晃驚慌的看着劉徵。

“沒事,等一會兒就好了!”無憂子對二人說道。

一個沉睡了五年的人,急切的想要將意識和身體機能接上,就像一架許久沒用的機器一樣,有點反應當然也是正常的。

一陣激烈的抖動之後,劉徵終於停了下來!

“公明、子龍!”劉徵滿頭大汗微笑這看着二人說道。

“漢王!”徐晃、趙雲激動的掉下淚來!

劉徵也是眼含熱淚,慢慢的說道:“其實這五年來我一直都醒着!你們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我都聽的真真切切,只是不能看也不能說!好像整個人被困住了一樣。”

“果然如此!五年前我看你一軀二象,想來不假。如今你既已甦醒,那便是失去了一象!我說的沒錯吧?”無憂子笑着問道。

劉徵不知道無憂子是怎麼看出來的,他這個身體裡原來確實有兩個意識,一是現代劉徵的意識,另一個若有若無的便是古代劉徵的意識。如今自己雖然記得一些另一個劉徵的記憶,卻完全沒有了從前的異感,而是完完全全的一個意識了。

劉徵微微笑答道:“仙翁慧眼,我本不該存身這世間,還請仙翁爲我解惑!”

無憂子哈哈笑道:“世間一切自有其道理,前世今生,豈是老朽所能窺探?自師祖起,我等已在此等候你四百餘年了,你說你該不該存身在這世間?”

“四百餘年?仙翁祖師是?”劉徵驚訝的問道。

“祖師姓崔名廣,世人皆稱夏黃公是也!”無憂子說道。

劉徵聽到無憂子說出其祖師名諱,心中不由大驚,想不到竟然是夏黃公!這夏黃公乃是秦漢之際著名的隱士,商山四皓之一,有通古今之能,曾在圯橋授書張良,令其輔佐高祖成就偉業,後來又曾出山扶立漢惠帝劉盈,想不到卻隱居在此。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到一老父圯橋授書張良,十三年化爲谷城山下黃石,後人以此神話,將其稱爲黃石公,其實這都是臆想神話。

黃石公就是商山四皓中的夏黃公,後來出山扶立惠帝劉盈,也是承張良所請,正是因二人早有交情。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前路抉擇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榮耀激勵第七百零四章 廣漢賊起第八百九十六章 初見郭照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水火併用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 軍心重挫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曹洪進圍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板楯出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賀齊敗退第四百六十四章 棋逢敵手第五百一十七章 障眼之法第一千零一十六章 解困離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 孫韶攔路第三百九十六章 驕兵小計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公明退兵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華容詭辯第五百八十二章 楊秋出降第三百六十七章 三才賀壽第四百七十二章 金氏父子第八百六十四章 女王之書第七百三十二章 金蘭之義第一千三百零二章 夏侯問策第九百九十九章 上駟取勝第一百零六章 李儒薦道第二百八十章 兩種心思第八百八十八章 勸阻祝融第九十八章 進圍牛輔第四百章 鄭度獻計第八百八十章 肝腸寸斷第九百九十六章 曹操增兵第七百八十七章 重挫孟優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誰人不悲第一千零二十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三百五十章 切莫勉強第一千零一十章 西入蜀中第八百二十六章 安然歸來第二百七十六章 計擒二楊第一百零二章 再論禍福第五百一十六章 韓遂質問第七百六十五章 不亞養叔第七百零四章 廣漢賊起第五百一十章 賈詡說韋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杖責蔡揚第八百四十章 計殺高定第二十七章 朱符新安設計謀第七百七十五章 四臺一監第六百六十七章 成都尚書第六百一十六章 如虎添翼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高士大名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圍困呂蒙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周瑜援兵第三百九十二章 矛盾爆發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高蕃說韓第八百九十九章 議取荊襄第一百六十五章 壯士殉義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馬超搶先第四百二十一章 糧草不足第七百三十一章 越俎代庖第二百三十七章 糜竺報信第二百零七章 仲德善斷第三百六十三章 漢王試才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馬岱脫險第二百六十八章 二劉隙牆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 夙願難償第二百四十二章 東萊義士第九百八十八章 斬殺陳勤第六百六十九章 不許徐庶第六百五十五章 駐軍秭歸第九十六章 兵行險招第二章 意外的大功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君子一諾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南陽報危第六百八十九章 徐庶論人第八百八十五章 賊心顯露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排兵遣將第二百八十七章 拜訪周舒第一百四十一章 求和稱臣第八十八章 張任叫陣第六百零九章 吳巨請罪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 伏氏滅門第二百零八章 新陽奪權第五百二十一章 雲祿北奔第七百七十二章 漢王不答第二百三十七章 糜竺報信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南陽報危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強自作樂第三百五十五章 長安抉擇第六百六十一章 荊兵暴起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子龍出戰第一百七十章 似可圖之第九百七十八章 江東迷霧第六百零三章 我不負人第八百九十一章 留下馬超第一百一十八章 成人之美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卻敵百里第四百九十二章 繞道而走第四百三十四章 劍門之怒第一百六十二章 同室操戈第三百五十八章 袁紹吐血第三百四十二章 狐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