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新朝氣象(七)

焦民同氣哼哼地將於成龍批評了幾句,這才轉向正式話題。

“今天叫你來是爲了徵求一下你的意見,中書省光祿寺以及我三軍都督府武選部都對你們這批生員參軍的人很是關注,現在有件關係到你前途的事情想要徵求你的意見。”

“光祿寺和武選部都知道我等?”

于成龍刷地一下子站了起來,滿臉都是驚喜和難以置信的神色。

“得得得,得意個屁,要是沒有我天天打報告反映你們的情況,英常侯經常關心,你以爲你們能入得了人家的法眼?”

聽到這話,於永凱立馬再次朝焦民同行了個禮,一臉嘿嘿笑道:

“那是,多謝焦旅長栽培,多謝英常侯關心。”

焦民同這才笑着點頭,“這還差不多。”

“總之呢事情是這樣,陛下說了,近幾年除了蒙古、西域這些地方,大仗應該是沒有了,咱們七十多萬的軍隊着實有些浪費人才。”

“爲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全國上下的人才資源,軍隊裡面可能要抽調一大批軍官到地方上去任職。”

“具體到你們這批秀才身上呢,光祿寺和武選部商量了個主意,看你們的意願。

願意去地方的就去國子監培訓一年,再轉爲地方官吏。願意留在軍隊的就去帝國國防大學就讀軍事理念,回來後任職軍官,這怎麼走都看你們自己決定。”

面對全國官吏大缺口,劉錫命已經將蘇謹、許衛等人召集起來開了許多場會議。

最終的決議只能是一面讓學部加快教育改革,一面從軍隊中召集軍官們到地方上工作,同時發動天下的舊式讀書人。

面對焦民同給出來的選擇,于成龍沉默了。

他的腦海中展開了天人激戰。

作爲一個傳統儒生,于成龍當然希望能夠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這必然只能選擇文官路線。

但是參加漢軍的這半年來,于成龍從焦民同等人身上感受到了另一種別樣的家國情懷。

開疆拓土、揚威萬里也同樣是一種愛國。

閉上眼睛想了良久,于成龍終於睜開眼睛看向焦民同。

雙目中似乎有光芒在閃耀。

“報告旅長,我請求正式加入軍隊序列,另外我不想去什麼軍校,我希望能夠追隨將軍,一起前往蒙古。”

“哈哈哈,哈哈哈”

焦民同一把扔掉手中的菸頭,上前一個熊抱將於成龍攬入懷中。

“老子就知道你小子有種,我漢軍歡迎你。”

焦民同說完將於成龍放開,看着他的臉感嘆道:

“我有種感覺,你會成就一種別樣的人生。”

“嘿嘿,謝旅長吉言。”

~~~

就在於成龍做下改變自己一生命運的決定的同時,大漢朝的天下,也有無數人面對着同樣艱難的抉擇。

北直隸大名府。

已經顯得殘破的官道上,河北農民鄧根夫妻倆帶着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混跡在人羣中艱難向南方移動着。

看他們身上的穿着,顯然並非日子過不下去的難民。

“後生,看你們這樣子日子好像還可以啊,你們是打算往哪裡去?”

可能是看到有小孩子,路人中,一個四十多歲老農模樣的人對這鄧根這一家子有些好奇地關心起來。

鄧根今年才28歲,但是常年的勞作在他臉上留下了明顯的痕跡。

聽到那老農文化,鄧根嘿嘿一笑:

“不瞞老叔,我們這是打算去天京的,劉菩薩不是都在報紙上說了嘛,天京要建成一個一千萬人的大城,發財的機會多的很,俺尋思還年輕想去拼一拼。”

那老農一臉驚訝,“後生,官府說啥你也信,一千萬人是啥樣子,咋可能一個城裝的下,你真是慘了。聽老叔一句話,你趕快回去吧。”

“你沒聽說嗎,現在各地都開始分地了,雖然說什麼土地國有不能買賣,但是分到了還是能傳給子孫的,我估計你是被你們鄉里的人騙了,爲的就是少些人分地。”

鄧根憨厚的臉上再次堆滿了笑容。

“老叔,您這話就不對了,天下其他人的話都不能信,但是當今皇帝可是劉菩薩啊,他的話俺肯定信。”

“您是不知道吧,當年韃子入寇,就是劉菩薩把俺們救下來了的,他還給了俺們銀子和糧食呢,這樣的好人不會騙俺。”

“俺聽俺們鄉新來的那個夫子唸了報紙,劉菩薩在報紙上說了,以後留在家裡務農的大多都只能過平淡安穩的日子,要想過上更好的日子,讓娃讀更多的書,就一定要到城裡去。”

“現在天京城正在建城,只要去了就能找到活兒,聽說一個民夫就給十五兩銀子一年呢,您說這活兒好不好。”

那老農還是一臉不信的神色,但是說起劉錫命來,他也不敢反駁。

“皇帝的話俺當然信,但是俺更相信俺手裡的鋤頭,算了,你這後生死倔,你自己想好了就中。”

幾人說話間,官道上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馬蹄上。

“快閃開,有官兵來了。”

官道上人羣中的話音剛落,一支六十人的漢軍騎兵小隊身着火紅的軍服從北方疾馳而來。

不過和官道上百姓想象的不同,這幫騎兵看到他們這些立刻放慢了馬速,同時還一邊大聲向衆人嚷嚷。

“各位父老鄉親,我103師巡邏隊負責保護大名一帶的安全,大家放心趕路,要是遇到了有強盜或是馬匪,請儘快到縣城、府城找當地的軍隊報告,謝謝大家了。”

“軍爺好樣的”,人羣中立刻爆發出一陣歡呼聲。

看着這一隊漢軍遠去,之前和鄧根說話那老農杵着自己手裡的鋤頭感嘆:

“這世道真是變了,當兵的現在也都這麼客氣,聽說他們不僅不搜刮民財騷擾百姓,還一個勁兒的在府縣裡剿滅土匪呢,就衝這一點,後生你說的話俺也有些信了。”

鄧根憨厚的臉上笑容更甚,他幫自家兒子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哈哈大笑道:

“老叔,劉菩薩是千古聖君,他帶的兵自然都是好兵。您沒聽說嘛,以後見到當官兒的都不用跪了,每年的糧食只要賣給那個什麼太倉寺,連交稅的錢都省下了。”

那老農連連點點頭,“是是,這話說的對,皇上確實是聖君,你這麼一說,俺回頭問問俺兒子去,看看他要不要到天京去碰碰運氣。”

“聽說將來大名府到天京的那個什麼鐵路修通了,來回就是一兩天的功夫,俺的娘咧,皇帝的仙家法術真是厲害。”

官道上的不少人聽到這老農的對話,全都露出會心的笑容。

自從這劉菩薩當了皇帝,大家的日子真是越過越好了。

鄧根緊了緊身上的行囊,牽着自己兒子和女兒的手,腳步邁得更加堅定了。

因爲漢軍已經全部接管了各地州府,從湖廣、四川運出來的糧食早就將各地的糧價降了下來。

現在大米一石只需要九錢二分,而且價格還有繼續降低的趨勢,也是因此鄧根一家子並未購買太多的乾糧。

沒想到才走到開州,鄧根一家子又遇上了好事。

“老鄉,你這是到哪兒去啊,還帶着兩個小娃,看把娃給累的。”

開州城外,買好了乾糧再次準備上路的鄧根四人又碰上了一隊漢軍,這隻漢軍足足有一百多人,全都配着馬車。

聽見眼前這個身着漢軍軍服的年輕人問自己,鄧根摳了摳腦袋憨笑道:

“俺去天京,皇帝說了,天京能賺大錢。”

“哈哈哈”

這一個曲的漢軍士兵全都笑了起來。

“你這人倒是實在,沒錯,陛下說了天京是希望之城,歡迎你們前去建設天京。”

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五百八十五章 圖謀宗室(一)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三百六十章 怒爲紅顏(三)第三百四十八章 取道湖廣(四)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五百六十四章 救疫河南(二十七)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時司徒(六)第六百一十章 督師中原(十一)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略安南(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裝交易(二)第四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清理行動(三)第五百五十八章 救疫河南(二十一)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一百零九章 整備禦敵第四百九十九章 賑濟京城(一)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大亂(一)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六百三十七章 另立新君(四)第六百八十九章 驅逐韃虜(一)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門第六百八十三章 攻取江南(三)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誘惑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鮮安南(二)第八十四章 理念衝突第一百七十章 突襲莊園(三)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六百零四章 督師中原(五)第八十四章 理念衝突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鮮安南(二)第四百六十八章 佔領呂宋(十一)第九十三章 村中風貌第五百八十一章 救時司徒(四)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舅老爺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該如是(一)第五百三十七章 日本開關(七)第五百九十五章 朱仙之敗(二)第四百五十一章 攻略安南(三)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敲打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十五章 李彪其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謀劃佈局(一)第五百四十章 救疫河南(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洪承疇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七章 賣菜準備第六十七章 購買田地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七十二章 裝神弄鬼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舅老爺第三百五十九章 怒爲紅顏(二)第三百零七章 名振府縣(二)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三百九十七章 村中諸事第六百五十六章 江南劫難第五十三章 師出以律第四百三十五章 朝堂爭鬥(二)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六百一十六章 督師中原(十七)第六百六十六章 呂宋漢王(七)第四百零二章 安撫後院(二)第三百二十八章 另尋他法第五百六十三章 救疫河南(二十六)第一百七十九章 縣試張榜第九十五章 學子聚會 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清理行動(二)第四百零六章 大獲全勝(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鼓舞技能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八十一章 再教子弟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五十一章 以直報怨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開關(三)第三百四十五章 取道湖廣(一)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三百八十章 崇禎問策(三)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樓遇險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設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佈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盧象升死(三)第二百六十五章 準備院試(一)第十九章 城中乞兒第三百四十八章 取道湖廣(四)第一百章 再鬥黑虎 二第四百八十二章 武當來訪(一)第五百四十八章 救疫河南(十)第八十四章 理念衝突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二百二十六章 仲春三月第四百九十五章 傳檄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