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 驅逐韃虜(十三)

漢軍如此迅速的逼近京師給滿清帶來的震撼是全方位的。

實際上,從漢國初立的時候起,多爾袞就覺得不對。

在滿清眼裡,劉錫命的漢國自然是篡明國而建,無論漢國上下怎麼美化。

但是怪就怪在這裡。

一般來說,篡國者對於前朝的一些政策應該是能包容就包容。

例如滿清入關之時,多爾袞便下令剃髮,但是一旦明國百姓反應激烈,多爾袞也就順水推舟地接受了洪承疇的建議,暫緩剃髮令。

這一舉動對於滿清接收河北、山東和河南等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是以多爾袞纔對劉錫命的政策生出這麼大的疑惑。

漢國怎麼就敢直接廢除程朱理學而不顧天下士人的感受。

漢國怎麼就敢直接廢除官紳不納糧之策。

漢國怎麼就敢直接宣佈文武分流。

……

種種,種種,尤其是漢王劉錫命宣佈將在全國開啓義務教育,讓所有漢人強制讀書,更是多爾袞心生警惕。

他私下諮詢了洪承疇、田維嘉、劉漢儒等漢臣,結果發現他們也無法理解漢國的一舉一動。

彷彿眼前的漢國是一個全新的政體一般。

所以當聽到漢國說如果不同意,就要殺盡滿人,多爾袞心中竟然沒有一絲懷疑。

走,回遼東,能走多快走多快。

如果上天再給多爾袞一次機會的話,面對吳三桂這個反骨仔的請師,多爾袞一定不會同意。

現在他眼淚都快流出來了。

帶着全族到明國來溜達一圈,結果自家的根子,建州諸申卻損失殆盡,多爾袞悔恨交加。

當然了,這也不能怪他失策。

實在是劉錫命這個老陰比太陰險,他故意放任清軍收攏明國的漢奸以及綠營,爲的就是將來有一天能夠一網打盡。

至於滿清本身。

如果放在十年前,劉錫命可能想的是將滿清上下斬盡殺絕。

但是十年過去了,劉錫命也已經從一個憤青轉變爲了黑心政治家,所思所想自然也就不同了。

現在在他眼裡,如何讓這批滿人發揮出最大的作用纔是關鍵。

反正建虜的精銳已經在河南、江南等地殺的差不多了,北京城中滿人扶老攜幼也不過十來萬人,想想後來滿人徹底融入華夏的事情,劉錫命頓時也不想計較了。

實際上,真正在明末向漢人大開殺戒的還是要數漢人自己。

比如數次屠殺江南的,就是已經在池州被斬首的高傑屬下李成棟。

就在北京城內的滿人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城內的一衆漢奸也面臨着與日俱增的恐懼。

漢王劉錫命對待他們這些所謂的漢奸是什麼態度,中原報上早就說的清清楚楚。

在漢王看來,崇禎舊臣投降李自成還可以算作改朝換代,可以不予追究。

但是投降滿清卻刻不能忍,尤其是江南錢謙益的下場傳出來,漢國大理寺判決錢謙益等人有期徒刑二十年,更是讓洪承疇等人心中震怖。

坐牢二十年,那自己的人生豈不是白費了。

自己這麼多年寒窗苦讀,才魚肉百姓沒多久就要從此青菜白飯,試問有幾個人願意。

正是因爲如此,洪承疇等人已經下定了決心,哪怕跟着滿清走,也一定要離開關內。

只可惜,他們的願望恐怕要落空了。

紫禁城內。

“啓稟攝政王,戶部侍郎程泰定求見,說是有極其重要的大事向攝政王稟報。”

多爾袞正在和他的大玉兒一起抱頭痛哭卻突然聽到宮人來報。

“程泰定?”

多爾袞心下疑惑,雖說有些捨不得懷中美人,但是見程泰定說的急切,眼下又是緊要關頭,生怕有什麼問題的他趕緊將程泰定招到謹身殿問話。

“在下此來是替我漢王向攝政王捎帶一句話的。”

沒想到,程泰定開口的一句話就將多爾袞震的心中一顫。

“你,你竟然是漢國奸細?”

多爾袞一臉不可思議地指向程泰定。

程泰定嘿嘿一笑不予回答,反而直接說起剛纔的話題道:

“漢王讓我向攝政王傳個話,北京城內的一衆漢人叛臣他一個都不想再見到,但是他也不願意這幫人逃脫制裁,如果攝政王能夠幫把手,那我漢軍還可以給諸申人再讓三百里出來。”

多爾袞臉色鉅變。

“你們想要借刀殺人?”

隨即他果斷地起身怒吼:“這是妄想,我大清怎麼會將自家大臣殺了討好漢人。”

“攝政王覺得是這幾千漢奸重要,還是你那十幾萬族人重要呢?”

程泰定沒有理會多爾袞的憤怒,反而悠悠開口道。

多爾袞頓時一滯,臉上的憤怒之情溢於言表。

現在他有些能夠體會當年崇禎的感受了。

良久之後,多爾袞舔了一下被自己咬出血的嘴脣,嘴裡一股鹹腥味傳來,讓他頭腦清醒了一些。

“好,本王答應你,但是如何保證你漢軍會言而有信?”

強忍着巨大的屈辱,多爾袞雙目通紅地看向程泰定。

程泰定傲然抱胸,“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保證,眼下滿清不過是甕中之鱉,你們除了賭我漢軍的信譽之外別無他路。”

“啊~~”

多爾袞氣得瘋狂大叫。

程泰定一臉冷笑不發一語地看着多爾袞將謹身殿內的東西砸來砸去,末了還加了一句。

“紫禁城裡的東西現在都是我大漢的產業,漢王說了,將來這些都是要進博物館的,攝政王可要小心了。”

“啊~~”

多爾袞再次被氣得發瘋。

“你信不信本王現在就宰了你?”

程泰定聳了聳肩,“我信,不過漢王也說了,程泰定一人能抵的了兩萬滿人,城外我109師師長陸德夏的大刀已經躍躍欲試了,攝政王可以試試。”

謹身殿內再次傳來一陣猶如野獸一般的咆哮。

才半天的功夫,全京師內的滿人都接到了消息,自家從哪裡來的就要回哪裡去。

除了細軟之外,其他任何東西都不準帶。

就連自家的包衣奴才,如果是漢人的也不能帶。

否則清軍將不提供保護。

這條消息一出,京師中的滿人頓時炸了鍋。

滿人都是部落制,誰還沒個認識的頭人,不服氣的滿人立刻便去找各家的旗主、額真之類的求情。

哪曉得從正黃旗到鑲藍旗,所有的旗主全都一口拒絕。

這數萬滿人老幼只得哭哭啼啼地回家收拾行李去,這年頭金銀都是大件物品,靠自己拿能夠拿得了多少。

不過這一件都發生在內城,滿人早就把內城定爲了滿城,漢人百姓全部被趕到外城去居住,因此一衆漢人百姓還活在懵逼當中。

倒是洪承疇、范文程等漢奸大臣,他們本來滿心期待地想要跟着清軍一同撤出,哪曉得最後等來的卻是滿目猙獰的建虜士兵。

這些清兵一進來扔下一句“你的事犯了”,直接將洪承疇綁了,拖着就往外走。

洪承疇如同晴天霹靂,一邊拼命掙扎一邊哭嚎大喊:

“不,我要見攝政王,我爲大清留過血,我爲朝廷立過功,你們不能這麼對我,我到底犯了什麼事?”

“老爺”

一衆洪府的嬌妻美妾淚眼婆娑地衝上來,卻又只敢在身後拿着手絹抹淚,看得洪承疇心中大恨,我的銀子,我的妾室。

前來負責抓人的這幫清兵直接將洪承疇等人就往菜市口拖。

才走出宣武門,洪承疇便看到了許多熟悉的面孔。

劉漢儒、田維嘉、孫之獬等等。

這些人竟然全都是在京城中的舊明降臣。

不對,還有范文程、祖大壽這些在遼東就投降了。

洪承疇看到這一幕頓時明白了,原本還在掙扎的身子一軟,臉上老淚縱橫起來。

“漢王終究還是不肯放過我們這些漢奸。”

第四百五十九章 佔領呂宋(二)第三百零四章 獻忠兵至(十)第六百八十一章 攻取江南(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爲紅顏(一)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十八章 還清欠債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四百四十三章 武裝交易(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鎮內大戰第六十章 義救老師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六百五十章 新式科舉第四百零四章 鄉試期近第五百零六章 治理呂宋(一)第四百八十一章 縣令雷洪(三)第五百二十四章 佔領臺灣(一)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援趕到第六百六十四章 呂宋漢王(五)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明覆滅(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另立新君(一)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宋漢王(九)第五百八十九章 圖謀宗室(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二十二章 黑虎幫派第二百八十一章 府城角力(三)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戰(二)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呂宋(二)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時司徒(七)第五百九十九章 龍歸大海(三)第六百六十一章 呂宋漢王(二)第五百六十三章 救疫河南(二十六)第一百三十七章 順流而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龍驤升格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下廣東第四百三十五章 朝堂爭鬥(二)第八十四章 理念衝突第二百二十七章 河西巡檢第五百一十章 爭奪海權(二)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明丞相(四)第四百八十九章 京營點兵(二)第五百三十章 關於治理(三)第十三章 賣菜衝突第二百七十章 倉皇而逃(二)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明丞相(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戰而破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下廣東第二百八十七章 府城角力(九)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鮮安南(二)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賊漁利第四百四十三章 武裝交易(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義憤填膺第二百零三章 思想問題(二)第五百二十六章 佔領臺灣(三)第三百一十章 名振府縣(五)第三百八十二章 京城盤桓(二)第二百四十一章 商業聯盟(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拯救皇陵(四)第三百四十章 賄賂中官(一)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四百一十章 劉家大婚(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師中原(十九)第五百九十六章 朱仙之敗(三)第四百八十章 縣令雷洪(二)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賊漁利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凱當官(五)第一百二十七章 全村大會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覆滅(五)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一百四十五章 鬼話連篇第二百零四章 思想問題(三)第六百八十四章 攻取江南(四)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六百五十三章 恐嚇清軍(三)第二百七十八章 一唱一和第六百九十九章 驅逐韃虜(十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僕第五百二十二章 爭奪海權(十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時司徒(六)第二百七十四章 入讀縣學第六百零四章 督師中原(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董家小宛(一)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覆滅(三)第二百九十八章 獻忠兵至(四)第十六章 小人潑婦第四百六十九章 佔領呂宋(十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明覆滅(六)第四百四十三章 武裝交易(三)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三百二十九章 國之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