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驅逐韃虜(五)

負責引路的盧飛嘿嘿一笑。

“怎麼,你們不知道你們拿的是誰的介紹信?”

于成龍等人頓時傻眼了。

“不是我永定州的羅知州的介紹信嗎?”

盧飛嘿嘿一笑,好心地點醒衆人。

“羅知州可不是一般人,他此前可是漢王帳下學部委員會的負責人,你們以爲這個職位是誰都坐的了的?看看現任學部尚書是誰。”

“嘶”

這羅知州不顯山不露水,沒想到真的在大漢體系內有如此地位。

于成龍等人有些抓麻。

“行了,快隨我去面見都督吧”,笑看了幾眼瞠目結舌的于成龍等人,盧飛再次行了個軍禮轉身就走。

這漢軍營地從外面看上去不咋地,但是于成龍等人一進去才發現,裡面卻是別有洞天。

走進大門之後,當先便是一條寬闊的硬質大路,兩側則是才移植栽種過來的樹木。

遠處更是樹木叢生,各種小樓林立,不時有口號聲從這些地方傳來。

“漢軍這是要在太原城下常駐呀,可是爲何不在城內修建營地?”,于成龍一邊走一邊小聲嘀咕道。

盧飛一邊走一邊昂首接話道:“有我漢軍在,敵人永遠不會有進入華夏領土的一天,要這些城牆有什麼用,漢王早就說了,將來這些城牆全都要拆除。”

“你們難道不看報的嗎,我大漢新都城天京,就是要在南陽盆地完全新修一座城出來,這城市可是沒有城牆的。”

盧飛說完又用老大哥的姿態以叮囑的語氣對幾人道:

“你們要養成學習的習慣呀,經常看報才能瞭解國內時事動態,真要是在我大漢文武體系中任職,這一點可是必備的條件。”

薛峻波等人心下汗然,自己等一幫二三十歲的生員,如今竟然被漢軍營地中一個旅長的傳令兵給訓斥了,要是傳回去豈不是被笑掉大牙。

于成龍卻是心中驚駭,盧飛這麼一個傳令兵都懂得這麼多,眼前這隻漢軍還是自己等人以往心中明軍那般由匹夫組成的軍隊嗎?

看來漢王之所以能勝,這可不是沒有道理的啊。

當下他馬上朝盧飛問道:“盧同志,看你這個樣子莫非是讀過書的,不知道是治何經?”

盧飛嘿嘿一笑,“書是讀過,不過我們讀的都是漢王編纂的教科書,跟你們那些什麼四書五經沒有太大的關係。”

于成龍一下子沉默了,心中滿是驚濤駭浪。

這天下事果真要大變了。

他們這些生員都是聰明人,經歷了中原報上這麼多的鼓吹,再結合漢軍營中所看到,怎麼會不明白漢王爲了推廣新學已經進行了多年的佈置。

既然不能改變,那就努力融入其中。

于成龍心中閃過一個念頭,腳踩在堅實的地板上也更加安心了。

繞過一個大型的校場,盧飛帶着衆人進入了一棟高五層的新式辦公樓中。

“報告,來訪人員已帶到。”

盧飛走到一間辦公室門前敲門大聲報告。

“請進”

盧飛比了個手勢,于成龍等人大步踏入眼前這扇紅漆大門。

這間房子不算寬大,甚至連一半官員家中的書房都比不上,但是于成龍入目之中看到的都是各式地圖以及幾個高大的書架。

上面堆放着不少書籍,而且從基本隨意擺放的書籍來看,這間屋子的主人顯然並非只是拿這些書籍來裝點門面。

屋中正對着大門的是一張盤紋紅漆大書桌,一名年輕英武的軍官坐在書桌後方,還有一名軍官坐在他左手側一個于成龍不知道如何稱呼的座椅上。

書桌背後的牆上還掛着一面漢王劉錫命的畫像,兩側是兩面大漢國旗。

“我就是山西方面軍都督李敬思,我身旁這位就是你們要找的焦民同焦中郎將,你們哪位是于成龍?”

坐在正中間那年輕軍官率先開口,一副一切盡在掌控中的姿態讓于成龍等人不自覺地畏縮了幾分。

于成龍聞言趕忙上前躬身拱手,“學生正是于成龍。”

李敬思點點頭沒有多說什麼,繼續拿着羅永壽那封介紹信挨個念起名字來。

待到十五人全都認識完畢,李敬思這才笑道:

“我和你們的羅知州是老朋友了,他既然開口,那這個忙一定是要幫的,你們確定都想從軍?現在反悔還來得及,否則從軍後還想走,那就只能按照逃兵來算了,是要上軍事大理寺的。”

于成龍等人心中一抖。

還在一路上十五人已經確定了主意,這會兒聽到李敬思毫不客氣的話,一幫人全都挺胸擡頭大聲道:“我等心意已決。”

李敬思年輕的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神色。

“好,本來你們這些生員我是不打算收的,一個個只知道之乎者也,容易把我的兵教酸了。

但是你們命好,漢王已經下令,儘量引到各地士子參軍磨鍊,加上有羅永壽這小子替你們說話,那你們便留下來吧。”

“軍銜先定爲中士,等到磨鍊一段時間之後再具體確定軍銜和職位。”

“你們明白沒有?”

李敬思說完一聲大喊。

于成龍下意思地一抖,趕緊學着盧飛的樣子大聲道:“明白。”

“好,那這幫人就交給你了,把他們帶好。”

李敬思轉頭對一旁的中郎將焦民同叮囑一聲,示意他們可以離開了。

焦民同啪地一聲立正行禮,“保證完成任務。”

等到于成龍等人一頭霧水地被焦民同和盧飛帶走,李敬思轉身走到了辦公室內的窗戶旁。

看着于成龍等人跟着焦民同一邊走一邊興奮地四處張望,李敬思點燃手中香菸狠狠抽了一口,一縷清煙在窗前飄起。

“大王,也不知道您這法子行不行,想要改造舊式文人,這難度恐怕有點兒高。”

于成龍等人還不知道,自己等人已經成爲漢王劉錫命的新型試驗品。

雖然已經下定決心要推行新式教育,但是原本大明的近百萬讀書人該如何處理,劉錫命卻還沒有想好具體措施。

這些人大部分都深受程朱理學的毒害,從社會的角度來講自然是讓他們滾得越遠越好。

但是從大漢政權的穩定性來說,這種處理方法無疑是自找麻煩。

無論是哪一個政權,都不能將整個社會的精英階層置之不理,放任落魄。

這不僅是個人的悲哀,也是國家的損失。

因此,爲了最大限度激活這一部分人的活力,劉錫命這才又是搞吏員招考,又是在江南大肆利用錢謙益等人說事。

這玩意兒無非就是一個大棒一個甜棗。

爲了加快這種舊式文人的融合速度,劉錫命現在正在嘗試將他們拉入到軍隊中進行磨礪。

經過十年的發展和不間斷的思政教育,整個漢軍隊伍無論是作戰能力還是政治素養都是劉錫命的堅實支撐。

劉錫命相信,于成龍等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應該可以將他們身上的舊式痕跡一一磨掉。

大王一張嘴,臣民跑斷腿。

劉錫命此令一下,全國各地的文武官員就有些麻煩了。

一衆地方官不得不在百忙之餘抽出時間,像羅永壽那般又是恐嚇又是利誘地引誘各地生員、舉人蔘與到軍隊中去。

也幸虧了漢軍在江南的勢如破竹,如此威猛的軍事力量終於讓天下大部分人看清了現實。

原來韃虜算個屁,這天下終究還是漢軍最強。

既然漢王早晚要變成漢皇,那天下的讀書人就要開始給自己找出路了。

在直接做官的路子被堵死了之後,面對各地伸來的這些橄欖枝,至少十餘萬適齡的生員士人被拉入到了漢軍隊伍當中。

所以于成龍等人到了焦民同麾下之後才發現,原來他們並不是第一批來到的生員,這裡早早地就有數百個文弱書生已經在接受焦民同的魔鬼訓練了。

一狠心咬牙,于成龍等人也立刻投入了緊張的訓練中。

因爲聽說中原的戰事已經接着大響,山西戰場估計也快發兵了。

第一百零二章 再鬥黑虎 四第一百八十五章 縣試消息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該如是(一)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四百三十五章 朝堂爭鬥(二)第四百四十章 英國商人第四百一十六章 武當山上(二)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漢中風雲(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二百九十九章 獻忠兵至(五)第三百六十章 怒爲紅顏(三)第三百五十二章 義憤填膺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按急招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邊攻防第二百四十二章 實力威嚇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四百三十五章 朝堂爭鬥(二)第二百七十一章 返回順慶(一)第八十六章 煉製鋼鐵 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聯姻公主(二)第五百八十二章 救時司徒(五)第九十一章 編練曲兵第四百九十七章 勾結流寇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二百三十三章 一戰而破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開關(一)第二十八章 製作火藥第二百零四章 思想問題(三)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七百二十六章 朝鮮安南(四)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宋漢王(九)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三百四十六章 取道湖廣(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四十八章 縣丞巡縣 一第二百二十四章 龍驤升格第四十六章 長槍突擊第二百七十三章 清除隱患第二百三十七章 終除禍患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五百六十四章 救疫河南(二十七)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六百六十六章 呂宋漢王(七)第三百六十二章 怒爲紅顏(五)第三十八章 張氏子弟第一百一十一章 村莊激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拯救皇陵(三)第五十章 明軒不明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佈局第一百八十三章 飛天乏術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三百九十三章 劉家生變(四)第一百七十九章 縣試張榜第三百一十八章 漢中風雲(一)第一百四十三章 四川總兵第五百五十八章 救疫河南(二十一)第四百零一章 安撫後院(一)第四百六十九章 佔領呂宋(十二)第二百一十章 玉落錢票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建船廠(一)第五百六十章 救疫河南(二十三)第七十八章 有女倩兮第七百二十九章 南明離火(一)第五百九十七章 龍歸大海(一)第六百九十八章 驅逐韃虜(十)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二百零五章 過年準備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時司徒(一)第七百一十一章 新朝氣象(六)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時司徒(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德榮從軍(三)第六百零九章 督師中原(十)第四百三十章 謀劃佈局(三)第五百五十四章 救疫河南(十七)第二百二十章 高中頭名(三)第九十章 整頓村莊第二百九十一章 清理行動(二)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六十三章 拯危救難第三百零一章 獻忠兵至(七)第三百四十一章 賄賂中官(二)第二十九章 穩定人心第十四章 縣學疏通第六百八十一章 攻取江南(一)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開關(一)第三百零八章 名振府縣(三)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接楚黨(一)第二十九章 穩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