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時司徒(七)

“新任戶部尚書、新安伯劉錫命?這不是劉菩薩嘛,他乾的事兒準對百姓沒有壞處。”

一聽到劉錫命的名字,張三驀地眼睛一亮。

經過中原報多次隱晦的宣傳,眼下劉錫命這三個字幾乎可以說是信用的代名詞,全大明百姓誰還不知道這麼一個心繫百姓的好官兒。

就連張三,都擰不過自家婆娘在家中供奉了一張劉錫命的長生牌位。

一聽朝廷發行新幣與他有關,張三立刻對這新幣信任了許多。

再聽到後續的內容,張三心中更加激動了,幹他們這行,講究的就是個發掘新鮮消息,商機說不定就蘊藏其中。

“這報紙上還有有關的消息嗎”,張三一臉關切地看向那秀才。

“有,有,三爺你看,這上邊還有朝廷新幣的圖案呢。”

話音才落,張三一把將他手中的報紙抓了過來,瞅了幾眼立馬塞進懷裡直奔崇文門外的大通錢莊而去。

這大通錢莊與以前張三見過的那些錢莊全都不同,總結起來就一個字,闊氣。

整個錢莊光是門臉兒就佔了十幾個大開間,從外面看起來那叫一個氣派。

門口常年都站着十個身着勁裝,手持水火棍的漢子,給人一種十足的安全感。

張三聽說,在大通錢莊裡大額存錢或是取錢,錢莊還會專門委派保鏢貼身保護到家呢。

當然了,要說起最絕的,自然是大通錢莊的利錢低至年化一釐,相比於其他錢莊每年四、五釐的水準,這可以算得上是良心價了。

有看不懂的可能會奇怪了,大通錢莊明明利息更低,爲什麼還能稱得上是良心了。

因爲這利錢不是錢莊付給客戶,而是客戶向錢莊繳納的手續費。

如今這年頭,四處兵荒馬亂,做生意也是朝不保夕,因此錢莊很難依靠放貸生存,那麼爲了提供匯兌業務,自然就要向客戶收取高額手續費了。

劉錫命雖說清楚地知道後世銀行恰爛錢的手段,但是也架不住現在的經濟規律如此,因此也只得入鄉隨俗收取利錢。

但是他的目標又要比其他錢莊遠大一些,現在賺錢還是次要的,爲將來控制全國金融打好基礎纔是關鍵,因此大通錢莊的利錢要遠遠低於其他地方。

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加上大通錢莊始終跟隨漢元商號等商號一起鋪設,爲了省錢,也爲了方便交易,大通錢莊的客戶卻是在持續增加之中。

“夥計”,一溜煙地衝進有大通錢莊,張三喘了口氣向櫃檯後面的錢莊夥計揚了揚手中的中原報。

“中原報上說你們代發朝廷新幣,這是不是真的?”

櫃檯後面那夥計常年帶着一副笑臉,直接衝着張三笑道:“中原報上說的,當然是真的了,客官,您算來的巧的,眼下我大通錢莊對這新幣還有優惠呢。”

“哦,什麼優惠?”,張三眼睛一下子變得更亮了。

“新幣是按十文制錢換一枚來兌換,但是眼下這個業務新開,爲了推廣新幣,我大通錢莊決定客戶可以用九枚制錢兌換一枚新幣。”

那夥計笑眯眯地說完,還朝張三眨了眨眼睛,“雖然兌換是九文兌一圓,但是在漢元商號這些商鋪裡面,一圓可還是能買十文錢的貨物呢。”

張三頓時眼睛都快瞪圓了,這也太他孃的土豪了,那豈不是相當於白送一成的利!

“你,你等着,老子現在就回家拿錢去。”

張三扔下這麼一句話,頭也不回地一溜煙就往家裡跑去。

衝入他那祖傳的破爛小院,翻箱倒櫃地找出家中全部的三十兩家當來,在自家媳婦的哭喊怒罵中,張三叫上自家鄰居的幾個小兄弟,再次跑回了大通錢莊中。

“快,全給我換成新幣!”

張三話音才落,身後馬上也跟着響起一個聲音,“我也要換。”

大通錢莊大門處,一下子涌入幾十號人進來,將十幾個櫃檯呼啦啦地沾滿,看得張三心驚膽戰。

好在替張三辦理業務的那名夥計手腳還算麻利,幾乎是手腳並用地將銀兩替換成了銅元。

三十兩銀子按市價可換四萬五千枚制錢,換成銅元就是五千圓,加起來總共200斤。

張三不由得慶幸自己有頭腦,及時叫了幾個兄弟前來幫忙。

錢一到手,他馬上對着幾個兄弟偏偏頭,“走,咱們去漢元商號那兒去看看。”

幾個人吭哧吭哧地抗着幾個大麻袋來到就在同一條街不遠的漢元商號門口,張三朝同樣氣派的漢元商號裡面看了看,示意兄弟們替自己看着,自己揣上幾枚銅元就進了店裡。

“那個夥計,你們這兒是不是可以用這個新發的銅元賣貨啊?”

“客官,您消息倒是靈通,沒錯,這銅元我們收,一枚當十枚制錢。”

張三眼角閃過一抹喜色,故作大聲地朝一旁正在購買貨物的百姓大聲嚷嚷起來:“哎呀,還真有這樣的事哩,一枚當制錢十文,可真是值錢。”

他這話成功地引起了商鋪中百姓的注意力,不等別人發問,張三趕忙揮揮手示意幾個兄弟將幾麻袋的銅元抗了進來。

“老少爺們兒過來看了啊,新出爐的銅元,一圓可換制錢十文,漢元商號直接購貨啊,現在在我這兒換,四十九文可換五圓,大家快來看啊。”

這張三,竟然是直接在漢元商號的鋪子裡幹起了倒爺的買賣,看得一幫漢元商號裡的掌櫃夥計瞪大了眼。

其中一個身高體瘦的夥計將手上的貨物放了放,當即便想將張三等人趕出去。

哪曉得這家商鋪的掌櫃一伸手直接將他攔了下來,一邊還笑呵呵地看向張三等人:“不礙事,上面說了,只要不是阻礙新幣流通,其他的都由得他們。”

雖說四十九文錢才能省下一文,但是現在的大明百姓,那可都是窮怕了的,不費力氣就能能省一文錢這樣的好事,誰不願意幹。

當下,張三和他的一幫兄弟身邊立刻圍了幾十號人上來。

也有不少心眼多的,想要打聽這銅元的來歷,卻全都被張三含糊着支應了過去。

這漢元商號裡的掌櫃和夥計們也挺配合,硬是等到張三一夥人的銅元全部換完,這纔拿着中原報到處宣傳可以到大通錢莊裡兌換新幣。

這一下子,京師百姓很快都反應過來了,有便宜不佔王八蛋,一時間跑入大通錢莊裡兌換銅元的人多如牛毛。

戶部新發行的這種銅元質地精美,一看就是含銅量充足,在大通錢莊和漢元商號等人商家的配合下,只用了十幾天的功夫,就開始在京師裡流行起來。

就連素來高高在上的朝廷大員們,這下子都知道了劉錫命做的這些事情,甚至還有不少人專門兌換了一些銅元。

等到十一月初一的大朝會上,劉錫命當着滿朝文武的面直接上奏道:

“臣啓奏陛下,戶部制錢一事已然大獲其功,僅一月時間,寶泉局便製得銅元價值白銀十八萬兩,共計獲利五萬兩,已全部送入國庫之中,還請陛下明鑑。”

李待問這時也適時站出來奏道:“新安伯所奏屬實,臣已命人接手這筆銀錢。”

“哈哈哈,好,新安伯辦事有功,着令賜蟒袍玉帶,賜封其母劉陳氏爲二品誥命夫人。”

“譁”

崇禎和內閣等閣臣還好,已經提前知道了消息,其他朝堂衆臣卻是一片譁然。

一個月便獲利五萬兩,那一年豈不是六十萬兩!

想到遼東才發生的大禍,都察院御史黃道周忍不住低聲感嘆了一句,“果真是救時司徒是也,新安伯何其能乎。”

一句無心之言,瞬間在整個朝堂上傳遍開來,劉錫命“救時司徒”的名聲就此傳開。

第一百六十九章 突襲莊園(二)第四十章 私塾同窗第五百二十六章 佔領臺灣(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流賊再起第一百二十二章 巡按御史第一百一十八章 處理俘虜(二)第二百八十一章 府城角力(三)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四百七十七章 四處擴張(三)第三百五十章 夜探唐府(二)第九十四章 謝府談話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七十九章 顧盼生輝第四百三十三章 聯結楚黨(三)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六百八十五章 攻取江南(五)第一百三十九章 撲朔迷離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換衣冠(二)第六十九章 招攬人手 二第三章 惡客上門第六百六十九章 呂宋漢王(十)第五百零八章 治理呂宋(三)第六章 我是地主第五百九十七章 龍歸大海(一)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打鳳陽第三百五十五章 復社衆人第八十七章 煉製鋼鐵 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返回順慶(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收人收心第五百九十章 圖謀宗室(六)第十六章 小人潑婦第五百四十九章 救疫河南(十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府城來人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嚇清軍(四)第六百五十章 新式科舉第五百一十一章 爭奪海權(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無疆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十八章 還清欠債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巡按御史第四百五十四章 攻略安南(六)第一百零六章 紡織工坊 一第六百五十七章 改換衣冠(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第三百一十四章 名振府縣(九)第八十二章 城鎮規劃第六百九十二章 驅逐韃虜(四)第四百三十五章 朝堂爭鬥(二)第六百五十四章 恐嚇清軍(四)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探唐府(一)第四百八十六章 請戰建虜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六百零四章 督師中原(五)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略安南(一)第五百八十七章 圖謀宗室(三)第四百零二章 安撫後院(二)第四百五十九章 佔領呂宋(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佔領臺灣(二)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怒爲紅顏(五)第四百二十二章 彈劾天官(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六十九章 招攬人手 二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第一百八十章 再遇盧家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二百五十四章 旁徵博引第六百一十六章 督師中原(十七)第五百八十一章 救時司徒(四)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六百四十四章 大明丞相(四)第一百五十七章 分房計劃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六十七章 購買田地第一百九十六章 守株待兔(二)第四百二十五章 欽點狀元(一)第三百四十四章 唐王聿鍵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十三章 賣菜衝突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一百九十七章 守株待兔(三)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六百一十八章 督師中原(十九)第三百七十七章 皆大歡喜第三章 惡客上門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凱當官(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永凱當官(三)第二十四章 收留乞兒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二百八十五 府城角力(七)第五十一章 以直報怨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中頭名(五)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家中日常(二)第五百六十四章 救疫河南(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