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救時司徒(三)

“社長,你這些事情弄得我越發頭大,你去戶部便去吧,又弄這勞什子寶泉局作甚,現在天下百姓都把朝廷鑄的錢叫折價通寶,這玩意兒都沒誰願意用。”

好不容易在戶部衙門忙完,劉錫命纔回到家中不久,黃宗會和杜良驥等人便找上門來。

一進入劉錫命所在的書房,黃宗會便大聲叫嚷起來。

杜良驥則是笑着朝劉錫命拱手,“恭喜社長,賀喜社長,年紀輕輕便是二品大員,你這可真是登了天梯了,哈哈哈。”

劉錫命身着常服笑着將兩位好友迎了進來。

黃宗會這會兒也反應過來,調笑道:“那我等以後就該稱大司徒了,難得難得。”

“什麼大司徒,不過虛名爾,你們這麼晚還來找我便是爲了朝堂上的事麼?”

劉錫命一臉淡然,對於這個戶部尚書一職頗有些不以爲然。

“嘿嘿,看來只有入閣才能滿足你了”,黃宗會見狀又是笑道,隨即才肅聲問道:“正是爲了此事,鑄錢可不是什麼好差事,做的不好你此前積攢的那些好名聲可就要毀了。”

劉錫命親自給兩人一邊倒茶一邊笑道:“你也知道做不好於名聲不利,那若是做好了呢?”

“做好了又能如何?”

“鑄錢乃是關係到一國能否健康發展的要事,本朝不專研俗物,因此對於銀錢一道毫無建樹,最初太祖只以爲寶鈔可以斂天下之財,便濫行肆發,以至寶鈔如同廢紙。”

“然而天下軍民交易始終需要貨幣,幸得泰西人如西班牙、葡萄牙等從東方萬里攜銀而來,每年流入我大明白銀高達數百萬兩,天下這纔有貨幣可用,形成如今黃金、白銀、銅錢和糧食布匹共同流通的局面。”

劉錫命首先向兩人解釋了一遍貨幣經濟學的原理,等兩人大致明白了大明朝的貨幣構成後才繼續解釋道:

“這種貨幣結構十分不穩定,因此以後我大同社執政,首先要做的便是統一貨幣,黃金白銀和銅錢全都要受產量所限,而且多爲泰西人所控制,對我中國不利。”

“所以我已經在考慮,將來對內全部發行紙幣代替,對外則依舊使用黃金白銀,西人來我中國購貨,必須先將黃金白銀兌換爲紙幣再採買。”

“如此一來,只要能夠將貨物出口都掌握在我中國手中,那麼黃金白銀如何兌換便要由我中國說了算,也就間接操控了全世界的經濟。”

“同時,紙幣便於攜帶,能夠更好的促進國內經濟發展,另外因爲是信用貨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超發,從而刺激經濟快速發展。”

從佔領呂宋開始,劉錫命就已經在構思將來的貨幣體系。

他敏銳地發現了一個問題,當今世界經濟體系中,中國已經有些類似後世我兔的地位,即世界工廠的角色。

只不過這個世界工廠更加高端,從低級的棉布到高級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全部控制在中國手中。

只要操作得當,中國很容易將自己變成米帝一般,利用金融收割全世界的羊毛,同時將白皮們也變爲中國的原材料供應地。

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採用我兔外匯管制一樣的手法,出口企業從海外交易中獲得的黃金白銀全部收繳,進而替換爲紙幣,進口企業則可以根據貨物量申請兌換黃金白銀。

白皮們在初期可能還會要求必須使用黃金白銀,但是一旦隨着中國紙幣地位的提升,白皮們也有很大可能直接使用紙幣來交易。

這樣一來,相當於將中國紙幣進行了國際化,而紙幣發行由掌握在中國手中,自然也就可以直接收割羊毛了。

劉錫命仔細研究了幾遍這種方法,發現竟然具有非常高的操作性。

當年米帝在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就是憑藉着將美元與石油綁定,從而實現美元霸權。

現在劉錫命換個法子,將紙幣與茶葉、絲綢這些貨物綁定在一起,在白皮們沒有找到替代產地之前就必然無法脫離這一體系。

不過劉錫命的這一套東西在黃宗會和杜良驥兩人聽起來卻如同天方夜譚一般,畢竟沒有接觸過這一方面的知識。

劉錫命只得笑道:“就這麼說吧,這次鑄幣是一個機會,一個將我個人信用與國家貨幣掛鉤的機會。”

“如果天下百姓發現我劉錫命主導的鑄幣最終出產的全都是質量上乘、用料紮實的好錢,那麼就很容易形成固化印象,將我個人的信用提升爲靠譜、守信,如此一來,將來咱們想要再推行信用貨幣時,阻力就會小的多。”

“哦~~~”,杜良驥一拍桌子,“我就說嘛,你哪裡是會做虧本買賣的人,哈哈哈,果然是高明。”

黃宗會心中則是不斷咂舌,這無疆兄計劃也太大了,簡直是一環扣一環。

想到現在劉錫命已經因爲救疫而變得如日中天的名聲,以後再加上他現在謀劃的這些東西,黃宗會臉上露出了一抹會意的笑容。

正如黃宗會自己所說,他本就是江南一狂生,皇帝誰來做他沒興趣管,但是這合作共事的人卻一定得投了他的心意。

仔細聽了聽劉錫命關於接下來一段時間的打算,黃宗會兩人這才聯袂而去。

劉錫命關於寶泉局的動作也很快,不過他對寶泉局提了一個很麻煩的要求,要讓所有寶泉局的鑄幣廠全部搬遷到天津去。

理由是這裡靠近港口,便於從海外進口銅礦,同時爲了避免運輸,直接在天津進行鑄幣顯然比拉回京師要方便許多。

這個理由還算正當,崇禎便也點頭同意了。

除此之外,程泰定等人拿着劉錫命的手札,到工部衙門裡好一通生事,硬生生地從工部摳出來了近萬名工匠。

這些工匠也將和寶泉局的一同,前往天津建設。

外人不知道劉錫命的打算,看起來彷彿都覺得正常,實際上,劉錫命心中算盤卻是打的叮咚響。

要想發展工業,那麼便少不得大量的優秀工匠,這些從工部挖角過來的匠人,劉錫命打算採用分批逃亡的方法,將他們全都送到臺灣或是呂宋去,進一步提升當地發展。

除此之外,將來就算京師陷落,這些人集中在天津也便於呂宋艦隊轉運,可謂是一石多鳥。

在一片如火如荼的氛圍中,天津的各項事務得以迅速開展。

一個半月後,天津衛的百姓們赫然發現,港口上來了十幾艘幾十丈長的紅毛大船,上面除了一些漢人面孔外,還真的有不少紅毛生番,弄得大明百姓稀奇不已。

這自然就是從呂宋前來的交易艦隊,除了港口這十幾艘商船之外,還有十幾艘戰艦正在海上游弋沒有入港。

海路可比陸路要快得多,現在呂宋和鄭家進水不犯河水,通過海路順風而下傳遞消息到呂宋不過大半個月時間而已。

呂宋雖然建立了這麼久,但是一直保持着低調行事,大明朝廷雖然也收到了一些奏摺說起這個新成立的海外之國。

但是一來大明現在自顧不暇,二來這些呂宋人也本分守己,未曾幹出過侵犯大明州縣的事情來,加上沿海官吏的刻意瞞報,大明朝廷並未將這個呂宋放在心上。

天津衛港口碼頭上,身着大紅蟒袍的劉錫命在一幫親衛的簇擁下親自前來迎接呂宋船隊。

依舊是遊德高負責保護船隊北上,他自己已經提前換船到了商船之上。

一見到劉錫命的身影,遊德高立刻一臉興奮地帶着姜保林等手下將官蜂擁而下。

“拜見二哥!”

“拜見主公!”

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鮮安南(二)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城角力(四)第六百六十六章 呂宋漢王(七)第三百五十二章 義憤填膺第五百七十一章 圍攻武昌(三)第二百零二章 思想問題(一)第六百零九章 督師中原(十)第一百八十五章 縣試消息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二百一十六章 場外閒事第一百五十章 打道回府第三百七十章 馳援鳳陽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五百九十九章 龍歸大海(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街頭械鬥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鬥(四)第七十八章 有女倩兮第六十八章 招攬人手第一百三十八章 青樓遇險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襲莊園(四)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時司徒(六)第六百九十八章 驅逐韃虜(十)第四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一)第三百章 獻忠兵至(六)第六百五十六章 江南劫難第五百六十四章 救疫河南(二十七)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六百七十六章 呂宋漢王(十七)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五百九十六章 朱仙之敗(三)第五百零七章 治理呂宋(二)第三百一十七章 動身北上第四十三章 教學相長第一百零三章 事後處理第二百六十八章 街頭械鬥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安之行第一百三十七章 順流而下第四百一十二章 俘虜闖王(二)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救疫河南(八)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開關(三)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四百七十二章 佔領呂宋(十五)第四百九十七章 勾結流寇第五百零四章 賑濟京城(六)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時司徒(七)第一百零二章 再鬥黑虎 四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開關(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本色盡顯第四百九十四章 嶽託被俘第七百二十九章 南明離火(一)第六百四十一章 大明丞相(一)第二百九十一章 清理行動(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爭奪海權(四)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三百一十三章 名振府縣(八)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五百四十二章 救疫河南(四)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九十四章 謝府談話第四百一十七章 武當山上(三)第一百零八章 突發警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設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九十八章 私相授受第二百一十六章 場外閒事第六百九十五章 驅逐韃虜(七)第四百七十七章 四處擴張(三)第四百章 建立船廠(三)第四百六十三章 佔領呂宋(六)第六百九十四章 驅逐韃虜(六)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四十三章 教學相長第八十六章 煉製鋼鐵 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浙江宗羲(一)第四百零一章 安撫後院(一)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虜請和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三百三十章 尋路藍田第二百二十九章 臨機應對第五百五十二章 救疫河南(十五)第六百九十四章 驅逐韃虜(六)第一百一十二章 鼓舞技能第四百二十四章 同道中人第五百六十二章 救疫河南(二十五)第四百八十七章 坐觀其變第一百七十二章 突襲莊園(五)第一百八十三章 飛天乏術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第五百八十二章 救時司徒(五)第三十六章 求學鄉里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二百九十六章 獻忠兵至(二)第六十九章 招攬人手 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佔領呂宋(一)第三十二章 真假難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