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

“那我們該做些什麼?”

孫傳庭身爲副使,卻一直沒有事做,現在見到有錢糧了,當即便摩拳擦掌想要爲防疫做點兒什麼。

劉錫命指着顧炎武等人笑了笑道:“自然有伯雅兄忙的時候,現在便先請你幫劉某培訓一下他們,咱們能夠派上用場的人手不多,到時候只能靠他們監督地方防疫,需要讓他提前們熟悉一下。”

“至於具體的防疫事務,錢糧的事情已經解決了一小半,剩下的便是籌糧穩定災區,通知各省開放山澤準民自救,另外籌備藥物對重災區進行集中救治這幾件事。”

劉錫命仔細想了一下道,“籌糧籌藥的事咱們到時候還是找漢元商號這些商賈來談,伯雅兄倒是可以先和劉某一起,在中原報上向六省官紳寫一份公開信,請他們捐錢獻物,到時我等自會向陛下請賞,同時在中原報上公開表彰。”

孫傳庭一臉讚許地捋須感嘆,“中丞處事有理有據,不愧爲陛下所重,好,我這就去辦。”

“哈哈哈,好,我也將今日之事快馬報於朝廷,也能讓陛下省心一些。”

~~~

紫禁城中,崇禎拿着高飛翰快馬報上來的奏摺心生疑惑。

他朝一旁的王承恩晃了晃奏摺,“這份摺子大伴看過沒有?你覺得可是屬實?”

王承恩揣着雙手躬身笑道:“啓奏主子,以奴才來看,高飛翰所說新安伯與這些商號有關係一事估計屬實。”

崇禎臉色頓時大變,“那這麼說來新安伯官商勾結是真的?他們是不是在從朝廷這裡獲利?這劉錫命莫非也是個口是心非之人?”

哪曉得王承恩卻不緊不慢地笑道:“皇爺息怒,奴才還沒說完,好叫主子得知,這年月那個當官的兒沒幾家商號,依奴才來看,新安伯是通過這些商賈做了些事,但是要說他不忠卻不見得。”

見崇禎眉頭大皺眼帶懷疑地看向自己,王承恩趕忙解釋道:

“主子您想想,別的不說,便是前次京師缺糧一事,新安伯可是實打實的拿了銀子送入內庫的,以當時的情形來看,奴才敢打包票,他絕對是沒有從中獲利。”

“至於河南一事奴才倒是不太清楚,但是戶部分文未給與他,想來到時候還是要新安伯從這些商賈手裡掏銀子,要說新安伯不忠,奴才實在也有些想不明白如何個不忠之法。”

沒想到,王承恩的這番話反而讓崇禎心頭疑心更重。

他站起身繞着王承恩慢慢轉了兩圈,一邊死死的盯住王承恩的眼睛,滿眼都是懷疑之色。

“你什麼時候這麼清楚新安伯的情形了,莫非你還是跟他一夥兒的不成?”

崇禎陰着臉口裡說出來的話讓王承恩心中一抖,嚇得他撲通一聲便跪倒在地。

“主子明鑑,奴才可是一心向着主子的,哪裡敢和朝廷大臣有什麼勾結,請主子明鑑。”

不理把頭磕的梆梆作響的王承恩,崇禎繼續冷哼一聲。

“那你憑什麼替他打包票,他一個堂堂大臣,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商賈之手,這裡面敢說沒有什麼貓膩?”

“主子,這就是奴才替新安伯說話的地方啊”,王承恩趴在地上帶着哭腔低聲說道。

“奴才雖然蠢鈍,但是這些年來也看的清楚,朝廷數萬大臣之中,只有這新安伯能夠在沒錢的情形下變出錢來完成皇爺交代的差事。”

“其他大臣哪個不是千方百計地從國庫裡摳錢出來,只有他還給內庫倒送過錢的。要說這樣的人是奸臣,是貪官,奴才實在想不出天下還有誰是好官、清官了。”

王承恩越說語氣越委屈,“奴才也是看皇爺天天着急,這纔想着替皇爺分憂,別的咱做不了,能替皇爺保下一兩個好苗子便是萬幸了,還請皇爺明鑑。”

……

崇禎有些煩躁地在殿中來回踱步皺眉不語。

王承恩這話讓他有些從善忌的心思裡走了出來,仔細一想也是,要說爲非作歹的話,可是朝廷每次都從劉錫命完成的差事裡獲得了好處的。

這樣的臣子,他能爲非作歹什麼。

就在殿中一片沉寂的時候,殿門外傳來一聲低聲通報。

“稟皇爺,內閣轉呈的新安伯奏摺到了,說是已經通過河南鹽政籌得錢糧二十萬,新安伯正準備動員各省官員賑災呢。”

崇禎猛地一回頭看向雕欄玉砌的殿外,滿臉都是喜悅之色。

“快,將摺子遞上來。”

趴在地上的王承恩麻溜地翻身就起,小跑着將摺子喜笑顏開地送了過來。

“怎麼,不委屈了?”

崇禎斜眼瞟了王承恩一眼笑道。

“嘿嘿,奴才哪敢。”

“哼”

崇禎拿起劉錫命的奏摺仔細看了起來。

“罷全省私鹽,發給特許之證,將五年鹽稅一次徵收,摺合每石加稅一錢左右,共得銀二十萬兩。”

看着看着,崇禎忍不住輕聲唸了出來,到了後面更是變得眉飛色舞起來。

“臣請示朝廷,爲保鹽政順暢,請准予徵募三千護鹽軍兵,除此之外,東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楊嗣昌要求劃撥部分錢糧以作軍資,此事妥否,請朝廷一併裁決。”

奏摺末尾寫着內閣的票擬,“擬準辦理,楊嗣昌一事可酌情撥付”。

“嗯,這新安伯果然是人才啊。”

放下手中的奏摺,崇禎忍不住感嘆道。

不花朝廷一分錢便爲防疫籌到了銀錢,現在竟然連楊嗣昌都要向他開口,這麼說起來朕此前想要他去戶部辦差的想法也不賴嘛。

關鍵是新安伯事事都向朝廷請示,這樣的臣子能有什麼問題。

再撇了一眼擺在案頭的高飛翰奏摺,崇禎眼中閃過一絲厭惡。

王承恩適時上前笑道:“這還是多虧陛下識人才是。”

崇禎立馬面有得色地笑了起來,彷彿剛纔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他想了想道:“批紅吧,內閣的票擬朕準了,除此之外,司禮監替朕申斥高飛翰一通,讓他用心辦事,不可詆譭大臣。”

“奴才這就去辦。”

王承恩笑着點頭應了下來,他倒並非全是因爲劉錫命堅持不懈地送錢的原因,心中確實也有幾分公心在。

沒辦法,劉錫命這個老陰幣的一系列做法着實太具有迷惑性,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任誰也想不透他這般做能落下什麼好處。

這可真真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

開封府內,隨着朝廷確認的文書下達,劉錫命也正式開始了自己的系列動作。

至於高飛翰等河南官員,在得了朝廷發來的一通申斥之後,至少在明面上這幫人是什麼也不敢做了。

不出所料,河南各府縣中只有鄧州、內鄉兩地願意協助籌募護鹽隊伍。

因此打着親往視察的名頭,劉錫命總算有機會離開開封直奔鄧州而去。

五月二十日,劉錫命帶着顧炎武一行終於進入了鄧州境內,至於孫傳庭則被他留在開封暫時代理防疫事務。

一進入鄧州境內,顧炎武立刻便感覺到了不同。

河南境內,除了開封府這種大城,哪個不是流民遍地,便是開封城內也是亂糟糟的不堪入目。

但是這鄧州卻不同,一切彷彿依舊保持着井然有序的景象。

不止進入鄧州有民團在負責檢查,便是一路之上的村鎮也有不少持械之人警惕着過往路人。

趁着路上歇息的功夫,他專門爬上了劉錫命的馬車。

“中丞,這鄧州治理的如此模樣,莫非有什麼訣竅不成?”

第四百七十五章 四處擴張(一)第四百七十三章 乾州新城第七十二章 裝神弄鬼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五百三十二章 日本開關(二)第六百九十三章 驅逐韃虜(五)第三百六十四章 董家小宛(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奔赴府城第三百六十四章 董家小宛(一)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西炮臺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二百二十七章 河西巡檢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頭名(六)第二百三十二章 鎮內大戰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四百二十二章 彈劾天官(二)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四百六十四章 佔領呂宋(七)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下崖州第五百四十章 救疫河南(二)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二百零三章 思想問題(二)第二百五十七章 錦衣衛所第四百九十六章 建虜請和第十二章 明確志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順流而下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七百零一章 驅逐韃虜(十三)第三百一十一章 名振府縣(六)第三百五十章 夜探唐府(二)第三百六十二章 怒爲紅顏(五)第三百八十三章 京城盤桓(三)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開關(四)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十九章 城中乞兒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三)第四百八十六章 請戰建虜第五百三十二章 日本開關(二)第五十八章 連夜遁逃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下廣東第三百七十二章 拯救皇陵(二)第五百零二章 賑濟京城(四)第五百八十七章 圖謀宗室(三)第六百三十九章 另立新君(六)第四章 賺錢想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二百八十八章 府城角力(十)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開關(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爭奪海權(十一)第三百零三章 獻忠兵至(九)第三百五十一章 復社大才第五百二十四章 佔領臺灣(一)第四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三)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探唐府(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浙江宗羲(一)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爲紅顏(一)第二百六十二章 浙江宗羲(一)第六百二十三章 吏治改革(四)第二十九章 穩定人心第六百八十三章 攻取江南(三)第三百六十章 怒爲紅顏(三)第五百九十二章 圖謀宗室(九)第八十二章 城鎮規劃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四百七十章 佔領呂宋(十三)第二十三章 脫身逃命第二百二十三章 高中頭名(六)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當來訪(三)第七十八章 有女倩兮第一百八十五章 縣試消息第四章 賺錢想法第四百六十九章 佔領呂宋(十二)第十三章 賣菜衝突第六百零九章 督師中原(十)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開關(四)第七百二十章 征服蒙古(四)第四百二十八章 謀劃佈局(一)第二百二十一章 高中頭名(四)第五百八十六章 圖謀宗室(二)第六百一十一章 督師中原(十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救時司徒(二)第四百一十四章 俘獲闖王(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朱仙之敗(三)第三百二十三章 漢中風雲(六)第七十二章 裝神弄鬼第四百一十六章 武當山上(二)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同之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守株待兔(五)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佈局第六百七十一章 呂宋漢王(十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聯結楚黨(二)第六百四十八章 聯姻公主(一)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換衣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