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 救疫河南(十五)

“萬勝!”

就在陳子龍和向彬閒聊的功夫,河對岸的民團已經將來犯的流寇打的四下奔逃,拋下幾百具屍體,這只不知道從何而來的小股流寇向着東面逃竄而去。

對岸的民團沒有繼續追擊,反而是就地建立陣線繼續防範流寇再次返回。

而汲灘鎮這邊,在派出探馬確認了流寇已經逃遠之後,鎮子裡面連着派出了數百名男性壯丁到達河對岸,幫着處理其河對岸的屍首起來。

汲灘鎮河邊的一場小戰給了陳子龍極大的震撼,倒不是說戰果有多麼輝煌,而是鄧州下屬一個集鎮都可以獨自應對小股流寇給他帶來的驚訝。

如果鄧州都如同汲灘鎮這般,那麼黃宗羲所說鄧州已經與流寇數次大戰卻未見於官方邸報也就解釋得通了。

安穩下來的陳子龍這纔有心思帶着自己的家丁一行在汲灘鎮轉悠起來。

汲灘鎮有七千人,這已經接近大明一個小型縣城的規模,鎮子里人來人往很是繁榮。

走在鎮子中心的通源街上,陳子龍擡頭望去,一家家各色樣式製成的幌子掛的密密麻麻,給人一種商業繁榮的感覺。

只不過陳子龍注意到,這些商鋪門口都掛着漢元商號、恆順商號等幌子,裡面售賣的物品更是五花八門、品類齊全。

才走了沒幾步路,街道左邊便有一家米鋪,陳子龍心下一動擡腳走了進去。

這鋪子與大明其他地方的鋪子不同,白花花的大米全都裝在袋子裡擺放在店鋪的最裡面,店鋪外面一圈櫃檯模樣的東西將整個店鋪圍了起來,買糧的人只能在櫃檯外面等着。

眼見鋪子里人頭攢動,陳子龍一言不發地探頭到前面看了看,隨即便是眼睛一縮。

“每鬥一百四十文!”

跟着陳子龍的一個家丁忍不住小聲喊了出來,見陳子龍狠狠盯了過來,他小聲嘀咕道:“少爺,這價格合下來還不到一兩銀子。”

陳子龍又不是不通庶務,哪裡會不知道這些,眼下就連江南的米價都漲到了二兩多銀子一石,這鄧州是使了什麼神仙手段,竟然能夠如此低價。

陳子龍深吸一口氣,他猛地發現,就在這價牌的旁邊,還有另外一個牌子,上面寫着摺合錢票13元5角每斗的字樣。

還沒等他發問,一個排到隊列前方的漢子從懷裡掏了幾張淡綠色類似寶鈔的東西出來,和着一張文書一樣的小牌子遞了過去。

“夥計,我買五升米。”

“好勒”,櫃檯裡面一個年輕的夥計歡呼一聲,接過那漢子遞過來的東西便轉身替他裝起米來。

陳子龍忍不住湊上去朝那買米的漢子問道:“這位兄臺,你方纔用來買米的是什麼東西,可否給某一觀?”

那買米的漢子下意識地將自己懷前一護,不過陳子龍一身錦衣打扮讓他再次放下了警惕。

這漢子臉上露出憨厚的笑容,“這位貴人,你是新來鄧州的吧,竟然連錢票都不知道。”

不等陳子龍的小廝發火,這漢子趕忙掏了一張錢票出來拿在手裡。

“這錢票據說是漢元商號、恆順商號等多家商號聯合發行的,憑此便可在他們這些家的商號裡任意購買貨物。喏,你瞅瞅,這張錢票就是10元錢的。”

“你東西買完了沒有,可別耽誤我等的功夫。”

這漢子向陳子龍解釋的功夫,米鋪夥計已經將他要的米裝好遞了過來,這漢子身後的一幫人頓時不滿起來。

陳子龍見狀趕忙將這漢子拉到一邊,“這位小哥,這錢票似乎能夠和銅錢銀兩兌換,不知道是如何兌換方法,此外,你這錢票又是從何而來的?”

“嘿嘿,貴人問對了,這錢票10元便可當100文錢,1角便可當1文錢,兌換起來方便的很。至於其他的,俺還有急事,俺得先回了。”

那漢子抗着自己的米說了幾句就打算轉身離開,陳子龍趕忙一把抓住他,“兄臺且慢,這樣吧,我用兩百文錢換下你的這張錢票,你給我詳細講講如何?”

一聽說兩倍兌換,這漢子眼睛猛地睜圓了。

他馬上放下米袋搓了搓手笑道:“嘿嘿,貴人大方,俺突然想起來,家裡的事情好像也沒這麼急。”

不理自己家丁甩過去的白眼,陳子龍笑着示意這漢子繼續介紹。

這漢子毫無愧色,嘿嘿一笑接着說道:“鎮上有專門開設的大通錢莊,漢元商號、恆順商號等商號發行的這個錢票都可以統一在錢莊兌換金銀。”

“不過眼下鄧州全州都在用這個錢票,聽說附近的什麼光化、內鄉幾個縣也都開始用了,加上用錢票買賣貨物糧食還要便宜一些,因此大家都願意用這個錢票。”

“至於俺嘛,俺本來就是在漢元商號在鎮上開鐵匠鋪子做活,這每個月的薪資都是用錢票開出的呢。”

“不知道小哥一個月能拿多少銀子,不,錢票?”,陳子龍拱拱手道。

這漢子摳了摳腦袋露出一絲得意,“俺一個月能拿300元呢,當得了二兩銀子。”

“嘶”

跟着陳子龍的幾個家丁砸吧了一下嘴,頓時都感覺有些蛋疼。

“唔,多謝小哥解惑,陳厚,快把錢拿給這位小哥。”

陳子龍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一邊示意自己的家丁兌現承諾。

不過他還是忍不住問道:“這個錢票似乎和寶鈔差不多,你等怎麼不用寶鈔呢?”

“寶鈔?”,這漢子嗤笑一聲,“那勞什子當的了什麼,擦屁股都嫌紙硬。”

跟着陳子龍的家丁陳厚心不甘情不願地逃出二百文錢遞了過去,那漢子歡天喜地地接過銅錢,小心翼翼地裝入自己懷中,末了想起什麼似的說道:

“對了,這位貴人,要是這錢你不想買東西,也可以用來交抵官府的各項費用。”

這漢子一句無心的話反而在陳子龍心中掀起了驚濤駭浪。

竟然連鄧州官府都參與其中,難怪這些商號敢冒着私印寶鈔的罪名做這等事,雖說朝廷自己也知道寶鈔無用,但是祖宗法度可還在呢。

踱步走出米店,陳子龍拿起手中的錢票仔細觀察起來。

只見兩指長、一指寬的一張小紙片上,正面畫着一個建築羣模樣的圖像,背面則是一副四個男女老少不同的形象組成的圖畫。

整張錢票呈現淡淡的綠色,透露出一種雅緻的氣息,錢票正面用正楷寫着“大通錢莊發行,僅限內部流通”的字樣。

錢票兩旁是兩個用花紋圈起來的圖案,一個裡面寫着拾元,另一個則是一豎和一個小圓圈組成的圖案。

這錢票怎麼看也比朝廷發行的寶鈔要美觀的多,陳子龍心中感嘆,光看顏值來說,自己都願意用這個錢票。

陳子龍不知道的是,原本劉家村設計錢票時正面使用的是蘇謹爲劉錫命畫的畫像。

但是隨着劉家地盤的擴大,再使用這種錢票可就太容易暴露自己了,因此劉錫命這才下令重新制版,同時將原本第一版的錢票禁止流通並逐步回收。

不過因爲第一版錢票着實太有意義,不少已經寬裕起來的劉家村村民寧願留着也不願意兌換,這就引得後世爲之瘋狂顛倒,這便是後話了。

發現了汲灘鎮不凡之處的陳子龍如何肯直接離開,因此他又專程在鎮上待了一天,只爲好好打聽這裡的虛實。

可別說,一番折騰下來,還真讓他發現了不少鎮上管理的竅門。

比如鎮上幾家米鋪爲何將米賣的這般便宜,原來買米不僅要錢,更要憑藉汲灘鎮上的戶口才行,而且每人都有限購數額。

加上鎮子幾頭的關卡,便是有想要投機倒把、倒賣糧食的人也無可奈何。

只是這麼幾天下來,陳子龍想要和竇玉泉會面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第二百四十五章 家中日常(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同之道第八十八章 製作火器 一第六百零七章 督師中原(八)第六百八十四章 攻取江南(四)第六百九十三章 驅逐韃虜(五)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建船廠(一)第一百九十一章 包藏禍心第二百六十章 無心之禍第五百九十一章 圖謀宗室(八)第五百九十二章 圖謀宗室(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尾隨而攻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中風雲(八)第五百二十一章 爭奪海權(十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師中原(十五)第一百八十六章 村中秀才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爲紅顏(一)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頭賣藝第一百八十四章 怒不興師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懲大誡第三十七章 拜師入學第四百一十三章 俘虜闖王(三)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五百章 賑濟京城(二)第五百四十六章 救疫河南(八)第五百一十九章 爭奪海權(十一)第四百零二章 安撫後院(二)第五百一十二章 爭奪海權(四)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三)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返回順慶(二)第九十一章 編練曲兵第四百九十九章 賑濟京城(一)第六百九十章 驅逐韃虜(二)第三百二十章 漢中風雲(三)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髮衝冠第一百六十三章 永凱當官(四)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略安南(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董家小宛(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第七百二十九章 南明離火(一)第一百五十九章 大同之道第二十七章 轉讓交易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五百五十五章 救疫河南(十八)第五百二十一章 爭奪海權(十三)第二百八十三章 府城角力(五)第七百一十三章 新朝氣象(八)第六百九十二章 驅逐韃虜(四)第四百零五章 大獲全勝(一)第三十八章 張氏子弟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三)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三百四十三章 流賊聚首第一百零二章 再鬥黑虎 四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城角力(四)第一百二十五章 府城來人第五百四十七章 救疫河南(九)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僕第五百八十九章 圖謀宗室(五)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五百七十九章 救時司徒(二)第十二章 明確志向第二百五十一章 長腿美女(四)第五百一十六章 爭奪海權(八)第六百五十五章 清軍南下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六百二十三章 吏治改革(四)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大亂(一)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敲打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二百八十一章 府城角力(三)第五百七十六章 天下大亂(五)第一百三十七章 順流而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嘗試調查第一百九十八章 守株待兔(四)第五百六十一章 救疫河南(二十四)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鬥(四)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明丞相(五)第四百九十五章 傳檄京師第四百七十八章 四處擴張(四)第四百七十七章 四處擴張(三)第三百六十四章 董家小宛(一)第一百零一章 再鬥黑虎 三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名深陷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二百零六章 村中祠堂第四百三十九章 南下廣東第三百三十五章 德榮從軍(三)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氣象(五)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六百九十三章 驅逐韃虜(五)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