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佔領臺灣(三)

眼見呂宋軍隊似乎有依靠火炮擊垮熱蘭遮的打算,勃爾格等人再也沒有了歐洲白人俯視其他民族的心態。

實際上,從大航海時代開始,歐洲白人就一直視其他民族爲低等人羣。

哪怕是中國,雖然因爲地大物博和人口衆多的原因,到達東亞的歐洲諸國不得不將大明視爲一個強大的對手,並且對中華文明給與肯定和承認,但是在骨子裡,歐洲人依舊對黃種人由衷的輕蔑。

這種思想是根植在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義之中,因爲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將信仰耶和華視爲更爲高貴的人種,那麼其他的異教徒理所當然地屬於次一等的劣等人羣。

加上一直以來,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從未對歐洲人取得過壓倒性的勝利,更是滋長了歐洲白皮的這種種族主義情緒。

不過今天,呂宋人用實際行動告訴了荷蘭人,從來就沒有什麼狗屁的上帝庇佑,你們只是運氣好一些而已罷了。

“快,讓我們的艦隊出擊,通知赤嵌城,把臺江以內的所有戰艦都調派過來。”

一發二十斤重的炮彈呼嘯着擊中熱蘭遮城的城牆,瞬間削去一大塊石頭,勃爾格馬上醒悟過來,瞪大了眼睛瘋狂大喊道。

熱蘭遮城擁有上下三層構造,在面對敵軍時可以充分發揮火力優勢,但是當面對海面上強大的艦炮轟擊時,這種三層結構反而也容易受到巨大損害。

由於是固定靶射擊,呂宋艦隊只花了一刻鐘的時間,便完成了全艦的炮位校準。

一刻鐘之後,艦隊一側共計840門火炮的每一次齊射都準確地轟擊在熱蘭遮城的每一個角落上。

等到荷蘭艦隊再次離開港口啓航,整個熱蘭遮城的西面城牆,以及城堡內部都已經被蹂躪的一團糟了。

哭喊聲、求救聲響徹熱蘭遮城的上空。

“東北52度方向,荷蘭艦隊,18艘戰艦。”

臺江西南側有七座島嶼相連,被稱爲七鯤,但是七個入海口裡,只有南面的南航道大員航道和北面的北航道鹿耳門航道可以通行大船。

二十年後,國姓爺就是利用漲潮的機會從鹿耳門突入進臺江海灣,避開了熱蘭遮城的炮火封鎖。

荷蘭人確實選了個好地方建設城堡,但是面對強大的呂宋艦隊,七鯤一線卻也對荷蘭艦隊造成了絕大的阻礙。

這隻由中小艦隊爲主的荷蘭艦隊也不得不從大員航道中駛出,直接暴露在呂宋艦隊的眼前。

“停止炮擊,準備迎敵。”

眼見熱蘭遮城已經因爲炮擊失去了西面的火力優勢,遊德高鎮定自若地下令迎擊荷蘭艦隊。

負責帶隊的荷蘭艦隊提督達巴爾幾乎是抱着必死的悲壯心裡帶領艦隊出擊。

見識過了呂宋人的炮火,他現在已經有些後悔爲什麼要到遠東來了。

該死的彼得·奴易茲,要不是這個第三任荷蘭駐臺灣長官回到歐洲後到處炫耀他獲取的財富,自己也許就去新西班牙淘金了。

荷蘭人的艦隊才駛出大員航道就遭到了呂宋艦隊的猛烈炮擊,在達巴爾瘋狂的督戰下,荷蘭人頂着炮火順利突進到了距離呂宋艦隊三裡多的範圍內。

然而還沒等他們開火,一聲帶着哭腔的驚叫聲從瞭望臺上傳來。

“西北方向,呂宋人的艦隊,一共7艘。”

站在旗艦赫克託號上的達巴爾腳下一軟,差點兒從艦艏的船梯上栽了下來。

他循聲望去,只見七鯤北線尾方向,一艘750噸級的巡洋艦,帶領6艘小型護衛艦迅速從島嶼後方突入過來。

荷蘭艦隊頓時陷入被夾擊的危險境地。

遠在孫武號上的遊德高,以及在北線尾上同樣觀察着荷蘭人動靜的趙敬勇全都一臉欣喜地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

荷蘭人,已成甕中之鱉。

現在的呂宋海軍可不是當初那個只能在青波湖裡訓練的時候了,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劉家軍官迅速提升着對於戰爭的認知,這一手誘敵出戰、兩面包抄的戰術簡直用的有如神助。

隨着呂宋分艦隊的加入,戰局幾乎已經不可逆轉。

一個時辰後,承受着兩方猛烈炮火的荷蘭艦隊終於緩緩升起了白旗,然而此時海面上也只有8艘戰艦倖存了下來。

熱蘭遮城牆上目不轉睛地觀察着海面上戰況的荷蘭軍官及士兵見到這一幕全都眼眶泛紅地低下了腦袋。

勃爾格本來還想說些什麼,但是終究也只能一臉悔恨地一拳捶在石牆上,本就因爲一下午的暴曬而變得通紅的臉龐更顯得快要漲出血來一般。

隨着荷蘭艦隊的覆滅,加上熱蘭遮城被擊毀大半,荷蘭人的命運也隨之確定了。

修整了一夜之後,扼守大員水道的呂宋艦隊再次出發,先是繼續炮擊擊毀了熱蘭遮另一半的城堡,而後突入臺江,開始掃蕩赤嵌城。

等到十月初一,承受不住傷亡的荷蘭人只得在勃爾格的帶領下走出城堡,向遊德高請降。

熱蘭遮城外,就着已經千瘡百孔的城牆,姜保林再次充當起了受降大使。

面對這樣明顯的羞辱,勃爾格等人自然是憤怒不已,但是在一衆呂宋海軍官兵的目視之下,這幫紅頭髮的荷蘭人也只能敢怒不敢言。

“閣下,我代表尼德蘭東印度公司駐臺灣地區長官署向您投降,請您能夠對我方將士施以仁慈。”

穿着白色圍脖歐式長袍的勃爾格一臉屈辱地說出了這番話。

姜保林年輕帥氣的臉上微微一笑,單手將勃爾格遞上來的指揮刀收下。

“本指揮代表呂宋將軍府接受你方的投降,我軍承諾,不會濫殺俘虜,但是能否平安返回巴達維亞,還要等到我軍召集麻豆、目加溜灣等地原住民大會後才能決定。”

隨着荷蘭人的投降,也宣告了呂宋將軍府對臺灣的正式統治。

此戰之中,荷蘭人守軍2000餘人,戰死700餘人,其餘的全數做了呂宋軍的俘虜。

連續兩天的大戰早已驚動了臺南附近的漢人和原住民村社。

等到遊德高和趙敬勇等人分別帶領海軍士兵登陸接收熱蘭遮城和赤嵌城,都不用呂宋軍方派人去宣示,臺南附近30幾個村社的代表便全部趕到了赤嵌城。

何康就是這些村社代表中的一員,他今年五十歲,原本是福建泉州府人士,因爲鄉里日子過不下去,這才帶着族人移居臺灣。

爲了同原住民和荷蘭人鬥爭,移民臺灣的漢人也開始逐漸聚集起村落。

在鄭芝龍崛起後,這些漢人村落便受他的保護,荷蘭人除了偶爾爲非作歹以外,對於漢人村莊還算客氣。

但是自從今年六月起鄭家與呂宋大戰以來,荷蘭人對於大員附近的漢人村落逼迫就開始漸漸加強。

原本還通過交易從漢人村落獲取物資的荷蘭人竟然開始派人到村子裡要求收取人頭稅和稻米十一稅等稅賦,何康等人自然是堅決反對。

起初他們還抱希望於鄭家能夠儘快結束與呂宋的戰爭,從而迫使荷蘭人放棄對漢人村子的侵犯。

但是讓何康等漢人村落長老沒想到的是,等到九月底,竟然有消息從往來的漢商口裡傳來。

不可一世的鄭家竟然在基隆海戰中大敗而歸,連北港等據點也全部割讓給了呂宋人,聽說大員這邊也是一樣。

這讓何康等人心中惶恐不已。

呂宋人到底是什麼模樣,他們會怎麼對待臺灣的漢人村落,他們能不能夠壓制荷蘭人,這些疑問都讓何康等人夜不能寐。

只不過大家都沒想到呂宋人的動作這麼快,行動也這麼果斷,只用了幾天時間,便在收服北港之後開始了與荷蘭人的戰爭,而且竟然將荷蘭人打的頭破血流。

這下子,何康等人心中既是慶幸,又是擔憂。

慶幸的是紅毛總算是滾蛋了,擔憂的是呂宋人能否像鄭家老爺一般仁義愛民。

就是在這樣的心態下,何康等人開始了與呂宋政權的第一次接觸。

第四百一十七章 武當山上(三)第七十三章 定計未來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中風雲(七)第六百五十一章 恐嚇清軍(一)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戰建虜(二)第七百一十七章 征服蒙古(一)第六百零九章 督師中原(十)第三百九十章 劉家變故(一)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拯救皇陵(三)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裝交易(二)第一百零一章 再鬥黑虎 三第八章 府城之行第四百三十章 謀劃佈局(三)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沐甘霖第六百六十九章 呂宋漢王(十)第四百四十二章 武裝交易(二)第六十六章 立功受賞 三第二百四十章 商業聯盟(一)第四百七十章 佔領呂宋(十三)第二百二十四章 龍驤升格第三百八十六章 小戰建虜(一)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戰建虜(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鬥(四)第二百五十一章 長腿美女(四)第五百五十一章 救疫河南(十四)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門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邊攻防第一百四十九章 跟蹤迷影第六百零八章 督師中原(九)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開關(四)第四百一十四章 俘獲闖王(四)第四百八十六章 請戰建虜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沐甘霖第六百八十五章 攻取江南(五)第一百四十章 其間緣由第二百七十四章 入讀縣學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四百八十九章 京營點兵(二)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場掃尾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沐甘霖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一百六十章 永凱當官(一)第三百四十九章 夜探唐府(一)第四百二十七章 欽點狀元(三)第五百四十四章 救疫河南(六)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一百零八章 突發警情第一百四十一章 追兵又至第二十八章 製作火藥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打鳳陽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六百九十四章 驅逐韃虜(六)第五百七十四章 天下大亂(三)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二百七十二章 返回順慶(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大明覆滅(一)第四百二十三章 彈劾天官(三)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四百二十八章 謀劃佈局(一)第一百零五章 整頓流民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誘惑第五百八十六章 圖謀宗室(二)第四百九十三章 盧象升死(四)第六百一十一章 督師中原(十二)第五百四十七章 救疫河南(九)第三百八十四章 京城盤桓(四)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打鳳陽第六百四十章 另立新君(七)第五百四十六章 救疫河南(八)第六百五十三章 恐嚇清軍(三)第三百八十一章 京城盤桓(一)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六百三十九章 另立新君(六)第五百九十九章 龍歸大海(三)第六百五十七章 改換衣冠(一)第六百八十九章 驅逐韃虜(一)第七十二章 裝神弄鬼第四十七章 修牆建房第六百五十六章 江南劫難第五百七十一章 圍攻武昌(三)第三十八章 張氏子弟第四百八十五章 再次寇關第一百八十八章 本色盡顯第三百九十六章 回村誘惑第三十四章 做戲全套第三百二十二章 漢中風雲(五)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十九章 城中乞兒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舅老爺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六百八十七章 攻取江南(七)第六百九十五章 驅逐韃虜(七)第十三章 賣菜衝突第三百三十九章 討要屯田第五百零四章 賑濟京城(六)第六十五章 立功受賞 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第三百六十六章 董家小宛(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