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一章 賑濟京城(三)

見成功引得朱慈烺發問,劉錫命心中一笑,面上做出悲色。

“還請殿下恕罪,近來聽聞京城米價飛漲,已經快到五兩銀子一石,城中百姓頗多餓斃者,臣觸景生情,有所感傷而。”

朱慈烺雖然年幼,但是自幼被一幫老夫子圍在身邊,學的都是帝王之學,一見劉錫命如此便也被帶了節奏。

他一臉驚愕地問道:“怎麼會如此呢,不是說京城有江南漕糧專供,爲何會出現米價飛漲之事。”

“殿下,只因東虜入寇,流賊四起,漕運已經斷了快一個月了,如今江淮兩路又受災荒,加上城中商販囤積居奇,若是應對不好,只怕京城便要大亂。”

朱慈烺一張小臉被劉錫命這話嚇得一白,隨即喏喏地說道:“如此大事,想來父皇應該知道吧,朝中有衆多大臣謀劃,想來應該有應對之法。”

劉錫命輕蔑一笑,滿口都是鄙夷的語氣,“如今居廟堂之上者多是尸位素餐、碌碌無能之輩,城中百姓的生死與他們何干,臣上朝這麼多天,卻未見戶部有司想出什麼辦法來。”

“這可如何是好?”,朱慈烺反覆唸叨着,驀地眼前一亮看向劉錫命。

“卿家既然如此說話,可是有什麼良策,還請教孤。”

“殿下可還記得臣此前所謂大同之論乎?”

朱慈烺眼睛微亮,劉錫命此前給他講的大同論,他還專門向崇禎彙報過。

只因劉錫命刻意略去大部分關於革命的內容,主講爲建立大同之世必須採取極度專政的方式,因而還受到了崇禎的讚許。

若真是按照劉卿所言,那麼皇室必定掌握有絕對權力,對於眼前一片黑暗的崇禎來說當然如同明燈一般。

不過很可惜,崇禎對大同論的贊同無法抵擋地主官僚階級的否定,在連續與孔貞遠等幾位閣臣反覆討論被否之後,崇禎心中的熱情也漸漸淡了下來。

見朱慈烺似有所得的表情,劉錫命笑着解釋道:

“臣之前便說過,欲至大同之世,必先一國家之權,事無鉅細俱需出自中央,必令先富之人帶動後富之人,如此方有可能實現共同富裕。”

“如今京城米貴,並非因爲京中無米,據臣所聞,京中米商至少屯有糧食百萬餘石,足夠京城百萬百姓一季之費。”

“倘若能派一臣強令京中各商人平價放米,如此糧價自然穩定,更可通過此事,使天下百姓得知朝廷威嚴,感念朝廷恩德。”

朱慈烺聽得心潮澎湃,忽地一下站了起來,“若真能使天下臣民如使臂,則本朝禍患何愁不能解決。”

“劉卿曠世之才,孤受教了。”,說完,朱慈烺竟然對着劉錫命行了個躬身禮。

駭得他趕緊起身還禮。

“走,咱們去找父皇去,孤定要親自向父皇奏報。”

朱慈烺如同得了什麼好東西一般,拉着劉錫命就朝乾清宮走去。

乾清宮裡,崇禎靜靜聽完朱慈烺和劉錫命的闡述,皺眉看向一旁的王承恩。

“京中百姓生計果然如此艱難?”

“主子,前段日子不是就有御史上奏麼,只是朝廷也沒有餘錢,只能聽之任之了。”

王承恩還算實在,如實地將民間情形稟奏了一通。

“只不過如今來看,京中百姓生計是有些艱難,但是應該還沒到新安伯所說的這個地步吧,奴才手下的東廠將京師盯的緊,也沒見有什麼亂子鬧出來啊。”

崇禎臉上一鬆,轉頭微笑看向朱慈烺。

“皇兒心繫百姓,誠然是難能可貴,新安伯所提之策也是良策,只是如今朝廷大事還在剿匪戎政之上,強令商人賣米容易引起亂子,還是看看再說吧。”

“兒臣知道了”,朱慈烺沒想到迎來這麼一個結果,有些垂頭喪氣地應了一聲。

見崇禎還有一大堆奏摺要看,兩人只得從乾清宮內退了出來。

朱慈烺有些沮喪地走下乾清宮丹陛,忽地擡頭看向劉錫命。

“劉卿,孤是不是很沒用,孤也想替天下百姓做些什麼,奈何無良策可用,如今有劉卿之策,卻又不能實行,孤真是沒用。”

劉錫命心中感嘆,在東宮這麼久,他對這位太子殿下倒是知之甚祥。

這個才十歲的孩子確實是難得的早慧,雖然被一幫老學究教成了一個小老頭兒,但是還算是有赤子之心。

跟他老子崇禎的多疑比起來,朱慈烺這一點卻是要好的多。

“殿下不必自責,須知爲善之事論心不論跡,殿下有拯救天下蒼生之念,而且也付之行動了,雖因外力不能實行,但亦無損殿下赤子之心。”

“然而終究無用”,朱慈烺氣悶道。

劉錫命嘴角微楊,“呵呵,那可不一定。”

朱慈烺有些疑惑地擡頭看了看劉錫命。

京城米價飛漲,與朝堂之上一片沉默不同,京城百姓之中早就已經炸開了鍋了。

尤其是在賴敬節這個不怕事大的人加入到其中之後,裡面的湍急暗流更是來勢洶洶。

等到七月二十八日,京城百姓終於有些按耐不住了,在各種流言的煽動下,一夥暴徒突然在徐國公府一家米鋪剛開門時蒙着面衝了進去。

整間鋪子被搶的精光不說,連掌櫃的和小二一起被打了一通,等到五城兵馬司的人趕到時,卻連個人影都看不見了。

這只是一個開頭而已,接下來的兩天裡,京城之中如同炸開了鍋一樣,數十家米鋪被搶,劉錫命家的漢元商號也不例外。

不過因爲準備的充足,卻是沒有人員受傷。

只短短几天時間,京師一下子就大亂了起來。

京城之中可不止有百姓,還有十幾萬京營士兵,如果朝廷軍餉充足,這些士兵自然相安無事。

但是兵部已經拖欠京營兩個月的薪俸了,京營士兵還不是照樣沒米下鍋,一見城中混亂,各種打劫的、偷盜的,一下子全都出來了。

八月初一的朝會上,崇禎和一幫朝廷大臣焦頭爛額。

這個時候,崇禎纔想起劉錫命此前的建議,頓時心中懊惱,爲什麼沒有早做安排,竟然落得如此局面。

“戶部可有辦法,眼下京師大亂,爾等再不作爲,這火都要燒到紫禁城裡來了。”

戶部尚書蔡國用一臉苦色持笏躬身道:“陛下,如今戶部只餘二百萬兩,這些錢都要交付兵部以作軍餉,還要應付朝中百官薪俸,庫裡再無分文,若是要戶部出錢賑濟災民,只怕中原剿匪一事便要耽擱了。”

“陛下,萬不可動軍士們的餉銀吶。”

陳新甲在盧象升死後得以繼任兵部尚書,一聽這話有些急了。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就坐視京中亂成一團嗎?”

御座之上,崇禎臉色鐵青地破口大罵,殿中數百大臣如同縮頭烏龜一般閉口不言。

誰都知道這是個燙手山芋,朝廷又沒錢沒糧,怎麼想辦法去平息物價。

就在一衆低頭裝鴕鳥的大臣之中,劉錫命一副老神在在事不關己的態度突然引起了崇禎的注意。

“新安伯,你此前便向太子建言要提前預防京中變亂,如今果然生亂,你可有良策?”

已然換上了大紅色雲雁官服、手持玉笏的劉錫命緩步走出官員隊列。

“陛下,京中動 亂尚好解決,只需從京營中調遣數千兵馬日夜巡視,則動 亂可平,只是缺糧一事卻頗爲棘手。”

“臣還是那句話,京中並不缺糧,只是商人們囤積居奇,不肯將糧價降下來而已,倘若有司願意下令,嚴禁糧價高於一兩八錢,違者不得售賣,如此或可解決糧食一事。”

“荒謬”,戶部尚書蔡國用眉頭一皺駁斥道:“先不說國家有無權力限制商人加價,若真是按你這般,到時糧價降下來了,但是卻沒人願意售米,吃虧的還不是京城百姓。”

“對啊”,羣臣之中一陣竊竊私語。

第四百零八章 籌建教堂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賊漁利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一百五十二章 大戰水匪第三百五十九章 怒爲紅顏(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隊控制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第四百一十六章 武當山上(二)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武裝交易(一)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下崖州第二百三十八章 收穫豐富第三百二十一章 漢中風雲(四)第二百八十章 府城角力(二)第四百九十章 盧象升死(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府城角力(六)第四百七十一章 佔領呂宋(十四)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氣象(四)第九十三章 村中風貌第二百一十六章 場外閒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彈劾天官(二)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一百三十七章 順流而下第四百七十八章 四處擴張(四)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離火(四)第五十九章 趁夜殺賊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開關(五)第二百三十四章 追擊逃賊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勾結流寇第一百四十四章 耶穌會士第二百六十七章 城內暴動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三百零三章 獻忠兵至(九)第六百二十八章 大明覆滅(三)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六百四十章 另立新君(七)第一百二十六章 莫名深陷第三十八章 張氏子弟第三百六十九章 攻打鳳陽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四百八十二章 武當來訪(一)第三百三十九章 討要屯田第一百八十六章 村中秀才第三百四十六章 取道湖廣(二)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縣(四)第一章 魂入明朝第三百一十一章 名振府縣(六)第七百零七章 新朝氣象(二)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四百五十九章 佔領呂宋(二)第三百五十九章 怒爲紅顏(二)第二百七十九章 府城角力(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救疫河南(二十二)第六百三十四章 另立新君(一)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離火(四)第三百五十五章 復社衆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京營點兵(一)第七百二十五章 朝鮮安南(三)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七百零八章 新朝氣象(三)第四百五十三章 攻略安南(五)第八十章 初談地理第二百九十六章 獻忠兵至(二)第三百九十一章 劉家生變(二)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四百六十章 佔領呂宋(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巡按御史第二百四十三章 小懲大誡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縣(四)第三十三章 去除羽翼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開關(一)第五百九十九章 龍歸大海(三)第三百二十章 漢中風雲(三)第六百九十三章 驅逐韃虜(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臨機應對第十八章 還清欠債第八十八章 製作火器 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略安南(七)第三百四十六章 取道湖廣(二)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三百六十三章 蘇州繡莊第四百八十九章 京營點兵(二)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五百五十一章 救疫河南(十四)第四十章 私塾同窗第三百六十四章 董家小宛(一)第二百四十九章 長腿美女(二)第五百八十三章 救時司徒(六)第二百八十八章 府城角力(十)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二百一十九章 高中頭名(二)第四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三)第一百章 再鬥黑虎 二第二百一十七章 不斷博弈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技術研究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