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請戰建虜

十二月初五的朝堂上,這個大明的最高決策場所已經是人心惶惶。

劉錫命站在朝官的隊伍之中,已經幾次聽到官員們擔憂京城被破的言論。

“靼虜兇悍,如何能夠匹敵,這可怎麼是好啊?”

“這幫賊配軍,連個關口都守不住,朝廷每年花這麼多錢養他們有何用。”

議論聲、辱罵聲不絕於耳。

黃宗會、杜良驥和劉錫命走在一起,三人一言不發地看着這場面,心中全是鄙夷之色。

這些人只知空談,卻提不出些具體的禦敵之策,不過是一羣草包罷了。

午門外,楊嗣昌和孔貞遠等閣臣也是心急如焚,建虜再次入關,將大明的國策全盤打翻。

這個時候,就連素來樂觀的楊嗣昌都感覺到有些回天乏術了。

“上朝!”

太監們清亮尖銳的聲音在皇極殿前廣場上大聲響起,數百位朝臣亦步亦趨地走入皇極殿內。

“陛下,方今東虜入寇,已然臨近京師,還請陛下儘快戒嚴京師,封閉九門,以免被東虜所趁。”

楊嗣昌不等孔貞遠開口,率先出列建言道。

誰知他不說還好,一說這話立刻便引來一串的駁斥彈劾。

御史張範直接大步走了出來,橫眉冷對地朝楊嗣昌破口大罵:“你這賊臣,還好意思做如此說辭,前次是誰向陛下進讒言,要和東虜媾和的。”

“楊文弱,你身爲閣臣,不知爲國謀劃良策,只知道鑽營這些卑劣之道,你怎麼還有臉立在這大殿之上。”

張範一番痛罵,馬上轉頭向崇禎跪地哭訴道:“臣啓陛下,當此之即,便要先治楊嗣昌等人之罪,方纔能保得京城不失。”

“混賬,東虜入寇與楊閣老有何關係,你們這是胡牽亂扯。”

楚黨成員禮部侍郎姚明恭一臉怒色地站了出來。

東林中不少大臣對視一眼,少詹事黃道周默默地站到了張範身旁跟着跪了下去。

“陛下,臣以爲張御史所說並非沒有道理,楊閣老首倡議和,如今東虜寇邊,他這個提議者自然也有責任。”

“哼”

崇禎沒有回話,站在前排的大臣裡面卻有一聲冷哼傳來。

劉錫命循聲望去,只見一位身着正二品紅色官服、膚色白皙,一臉清瘦的官員站了出來朝崇禎拱手。

“陛下,如今京城已處險境,哪裡有先懲治國家大臣的道理,還請陛下明鑑,儘快整頓兵馬,嚴守備戰纔是。”

劉錫命認出了這人,原來是大名鼎鼎的盧象升。

盧象升是上個月才被崇禎提拔爲兵部尚書,不過據劉錫命所知,此人和楊嗣昌頗有些不對付。

當然了,主要是楊嗣昌看不慣他。

因爲盧象升不止反對楊嗣昌提出的均輸加徵糧餉的策略,還極力反對楊嗣昌的議和之策。

本來楊嗣昌提議議和,包括讓方一藻等人派人前往東虜商議都是秘密進行,但是大明朝這種篩子一般的朝堂上如何保存得了秘密。

方一藻派去的人才回來沒多久,這消息便傳遍了朝堂,引得黃道周等人對楊嗣昌大加彈劾,劉錫命記得,盧象升也是極力反對中的一員。

卻沒想到這個時候反而是他最能識大體,竟然還能站出來替楊嗣昌說話。

果然是位胸懷坦蕩之臣,劉錫命心中讚歎一聲。

朝堂上吵鬧如同市場一般,糾儀御史都有些按壓不住,引得崇禎眉頭大皺,面上怒氣漸漸堆積了起來。

“夠了!”,龍椅上傳來一聲暴喝,崇禎兩頰上青筋直冒。

“堂堂國家大臣,在此如同潑婦一般吵鬧,成何體統,着令,凡是失儀之官,一律罰去一個月俸祿。”

見皇帝動了真怒,朝堂之上各自中傷的各派官僚這才閉口不言。

崇禎看向盧象升和楊嗣昌兩人,“東虜入寇一事,便由楊卿負責,盧卿爲督師帶領軍隊出戰,朕另派高起潛爲監軍,無論如何,你們先要儘快給朕拿出個方略來。”

“臣等遵旨。”

盧象升做了多年的宣大總督見剿匪總理,對於北方軍隊佈置早已聊熟於心,聽到崇禎任命,他當即便俯首拜道:

“陛下,當務之急一是要京師戒嚴,二是要將宣府、大同、山西的楊國柱、王樸、虎大威三位總兵儘快調入京師入衛,同時着令中原之兵準備勤王。”

“不可”,楊嗣昌有些急了,“陛下,中原剿賊正是關鍵時刻,此時若是調兵離開,只怕剿賊一事便要功虧一簣啊。”

站在御座上的王承恩有些不滿地瞥了楊嗣昌一眼,“按楊閣老這個說法,莫非京師便不重要了嗎?”

楊嗣昌一時語塞。

崇禎長嘆一聲,他何嘗不知道中原剿賊正在關鍵之時,只是……

這天殺的東虜,朕恨不能生啖其肉。

劉錫命混在朝臣人羣中冷眼旁觀,見到這一幕知道時機差不多了。

他當下整肅了一下衣冠,快步從官員右後方的隊列裡走了出來。

“陛下,東虜大兵忽至,光靠盧尚書一人出戰難免有些力量單薄,臣雖駑鈍,但亦知忠君報國之道,臣請戰,願爲楊閣老、盧尚書奔走差遣,共抗東虜。”

“臣等也請戰,願爲前線效力。”

劉錫命說完,站在殿外的黃宗會和杜良驥兩人也跟着大步走了出來。

朝堂之上原本因爲黨派之爭而變得有些沉悶的氣氛頓時一掃而空,數百大臣如同看天外來客一般看向劉錫命等三人。

這可是東虜!

尋常官員聽見了,躲都避之不及,這三個二傻子竟然還敢主動請戰,莫不是想升官想瘋了不成。

當然,其間也不乏有如劉宗周、黃道周等老學究頗爲激動地看過來,如此忠勇之士,果然是國之棟樑。

大殿之上,崇禎聽到劉錫命等人請戰的言論頓時笑的合不攏嘴來。

東虜入侵不是一回兩回了,上次崇禎九年的入侵,連兵部尚書張鳳翼都只敢當縮頭烏龜,哪裡還有官員敢主動請戰。

現在劉錫命等人請戰,無疑是給了崇禎一個天大的驚喜。

沒由來地,崇禎再次想到了欽天監監正替自己解夢的說辭,看向劉錫命的目光更顯親暱。

“好,好,好”,崇禎大笑着連說了三個好字,“三位愛卿忠勇體國,朕便任命你們爲楊卿、盧卿等人的副使,若是立下大功,朕必定不吝賞賜。”

御座下方,盧象升有些詫異地看了一眼出列跪地的劉錫命,這位新安伯他自然知道,早聽說頗得陛下看重,經常有朝政與其詢策,卻沒想到還能有這種擔當。

兵部衙門裡,下朝後的楊嗣昌和盧象升等人齊聚一堂,得了崇禎聖令的劉錫命等人自然也跟着一起過來,不一會兒,被任命爲監軍的高起潛也來了。

又是一個老熟人,劉錫命微笑着朝高起潛點點頭,兩人頗有默契地笑而不語。

高起潛一進來便大大咧咧地在左手首位上坐了下來,將衣裾一抖直接問道:

“皇爺讓咱家來做監軍,楊閣老、盧尚書方略可曾定下來?”

盧象升對高起潛這做派明顯有些不滿,他也不客氣地跟着坐了下來,“高公公這話說的似乎是已經有了定計,不防說來我等聽聽。”

高起潛一臉陰陽怪氣的表情端起一旁的茶盞自顧自地撥弄其來。

“咱家倒是沒什麼方略,不過咱家覺得,這防備東虜,自然是首重京師,盧尚書身爲督師,只要能把京師平平安安地守住,那便是大功一件。”

盧象升頓時勃然色變,劉錫命和黃宗會等人也臉上有些不好看。

要按照高起潛這話,那便是隻顧京師,不管京師周遭百姓的死活。

黃宗會當即便皺眉想要反駁,卻被劉錫命一個眼神制止住。

這會兒還是盧象升咳嗽了一聲道,“高公公這說法是陛下的意思嗎?”

“這種事怎麼還需要陛下來考慮,我等做臣子的不就是替陛下分憂嗎?”

“那便是沒有陛下認可了”,盧象升有些面色沉重地點點頭。

“高公公可知道京師左近的北直隸有多少百姓?”

“光是北直隸一地便有1000餘萬人,若是我等不出戰抗敵,這些人便要淪爲靼虜之手,你我於心何忍?”

第一百一十三章 江邊攻防第四百九十一章 盧象升死(二)第一百六十八章 突襲莊園(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武當山上(一)第四百零七章 大獲全勝(三)第八十七章 煉製鋼鐵 二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凱當官(二)第五百四十章 救疫河南(二)第九十九章 再鬥黑虎 一第二百六十章 無心之禍第六百九十六章 驅逐韃虜(八)第六百七十章 呂宋漢王(十一)第一百三十章 恢復生產第四十九章 縣丞巡縣 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外援趕到第三十四章 做戲全套第六百零五章 督師中原(六)第八十六章 煉製鋼鐵 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引君入甕第二百六十六章 準備院試(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佔領臺灣(一)第四百四十八章 崖州基地(二)第六百七十九章 稱王建國第四章 賺錢想法第二百五十八章 街頭賣藝第二百三十一章 河西炮臺第五百六十八章 救疫河南(三十一)第二百一十一章 奔赴府城第四百一十四章 俘獲闖王(四)第十三章 賣菜衝突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城角力(四)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五百五十九章 救疫河南(二十二)第六百零七章 督師中原(八)第五百八十一章 救時司徒(四)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七百零一章 驅逐韃虜(十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盧象升死(四)第六百二十五章 吏治改革(六)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五百七十一章 圍攻武昌(三)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四百二十章 實踐之事第二百零二章 思想問題(一)第二百一十四章 縣試開始第二百二十五章 繼續敲打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明覆滅(二)第六十七章 購買田地第三百二十七章 西安之行第八十二章 城鎮規劃第一百七十六章 有客到訪第七十二章 裝神弄鬼第四十章 私塾同窗第三十三章 去除羽翼第三十九章 打架鬥毆第四百三十一章 聯接楚黨(一)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第一百六十九章 突襲莊園(二)第五百一十九章 爭奪海權(十一)第二百八十三章 府城角力(五)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五百四十章 救疫河南(二)第四百六十三章 佔領呂宋(六)第四百三十七章 朝堂爭鬥(四)第五百九十六章 朱仙之敗(三)第三十六章 求學鄉里第一百二十八章 蘇氏兄弟第一百二十五章 府城來人第十六章 小人潑婦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五百四十三章 救疫河南(五)第一百四十九章 跟蹤迷影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八十二章 城鎮規劃第二百七十一章 返回順慶(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聯姻公主(二)第二十七章 轉讓交易第六百五十三章 恐嚇清軍(三)第四百零一章 安撫後院(一)第一百三十七章 順流而下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四百四十五章 香港海戰(二)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六百九十五章 驅逐韃虜(七)第四十一章 打擊報復第二百零七章 崇禎八年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五百五十章 救疫河南(十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一百五十五章 制度建設第四百四十六章 南下崖州第二百零三章 思想問題(二)第九十章 整頓村莊第四十一章 打擊報復第四百六十六章 佔領呂宋(九)第二百零五章 過年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