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

劉錫命空間中還裝有部分水泥鋼筋等材料,但是這些只能支撐建設完成乾州城的城牆部分,無法支撐乾州城乃至呂宋島上的其他需求。

好在這一個月裡,遊德高等人帶領的三支部隊已經將呂宋島北部清理完畢,全島的精華地區已經盡在劉家手中。

爲此遊德高等人前前後後發動了70餘場大小戰爭,殲滅西班牙人1200餘人,土人三萬餘人。

通過呂宋北島征服戰,劉錫命麾下不僅將全島漢人收攏過來,更是替代西班牙人完成了對土人的統治。

到了四月十五日,呂宋將軍府治下一共擁有7萬餘名漢人,另外統治有32萬土人,在呂宋北島擁有大小城鎮據點三十七個。

西班牙人此前對於呂宋島已經有過了較爲細緻的勘測,加上游走在呂宋島各個部落之間的漢人和劉錫命後世模糊的印象,呂宋將軍府對於呂宋全島掌握的情況超出人們的想象。

劉家又沒有那種新生政權的生澀感,配合上如此優良的的統治基礎,被劉錫命當做發改委的計部開始對全島進行初步規劃。

接下來幾年時間內,呂宋將軍府將在西面的雲雙山(三描禮士山脈)、北面北金山(北科迪勒拉山脈)先後開設二十幾個鐵礦、金礦、煤礦、石灰礦等礦井,同時在島內新建鍊鋼廠、石漿廠、釀酒廠等多家工廠。

爲了進一步發揮島內人力資源,計部還建議劉錫命將島上零散分佈的人口進行集中移民,合力打造十二個重點城鎮。

對於這個建議,劉錫命自然欣然接受。

衆多計劃之中,眼下最關鍵的還是鐵礦、石灰礦、金礦等直接產生效益的地方。

爲了保證乾州城的建設,劉錫命將所有能夠調用的資源都放在了這幾個方向,呂宋的人力資源在劉家的體制下運轉到了極限。

不過因爲劉家薪資給的高,加上各種福利保障,全島的漢人土人竟然全都欣然效命,把梅爾喬等一幫西班牙人看得捶胸頓足。

當然了,對於漢人和土人,劉錫命還是進行了區別對待。

一般漢人男性參加工作,基本年收入在15兩到30兩之間,而土人則只有漢人的六成左右。

這種收入水平已經可以與這個年代不遠千里到東亞的歐洲白人士兵持平。

據範林堡的說法,一般的荷蘭士兵月收入也就在8荷蘭盾,士官長和下士一類的職位才10盾,相當於2兩銀子一個月。

這種收入以及劉家控制全島糧食,並將生活成本控制在較低的水平情況下,就算是土人依舊能生活的很不錯。

加上有劉錫命這個神棍的忽悠,這幫土人的工作效率竟然比西班牙人統治時期高出幾倍。

不過劉錫命深知漢人才是自己最穩固的統治基礎,因此到了四月份,將軍府更是直接下令,在呂宋全境內,只有漢人允許攜帶武器,其餘的無論是土人還是白人,一旦違法都將被判刑三年。

長宗我部吉親那120人的日本武士隊除外。

五月十日,在充足的物料供應下,乾州城的城牆段已經基本完成了建設。

整個原馬尼拉城、八連城和土人聚集區全部被高達三丈,厚兩丈的城牆包圍起來,給城中的數萬百姓提供了無比的安全感。

也就在這個時候,經過將近兩個月時間的通信斷絕,遠在宿務、三寶顏等地的西班牙殖民軍終於發覺了不對勁。

五月初三的下午,五艘西班牙人的快速帆船出現在了守望島(科雷希多島)上守軍曲長鄭民宣的視野中。

伏波師爲了更好的控制乾州城外海,特意從將軍府裡申請到了一批物資,在守望島上修築了一個鋼筋水泥堡壘出來,日常駐防一個曲120人。

看着望遠鏡視野中打着紅色叉字型西班牙帝國國旗的船隊,鄭民宣轉身就想去點燃狼煙。

但是他才走兩步,眼珠子一轉計上心頭。

“快,把國旗降下來,之前西班牙人的旗子還在不在?給我掛上。”

呂宋將軍府成立以後,劉錫命考慮到國際交往必將大增,於是專門制定了各國名稱翻譯詞典。

翻譯仍舊是以劉錫命後世所知道的詞語爲主,這些國名都是當年中國文人作爲歐洲舔狗的時候所取,在信雅達方面稱得上是比較突出的。

至於這些名字在中國文人作爲歐洲舔狗時蘊含的諂媚之意,放到劉錫命眼下卻成了他開朗大度的表現。

往來東亞的各國商人本就對大明百姓將他們稱爲紅毛、番鬼感到有些不滿,只不過敢怒不敢言而已,如今聽到呂宋將軍府制定的翻譯名稱,一個個都對呂宋好感大增。

副曲長齊節平有些傻眼,“曲長,這是要做什麼?將軍府可是下令了的,除了晚上,其他時候不許降旗。”

齊節平才加入劉家軍不到一年多的時間,不像鄭民宣接受了兩年的軍事教育,沒能體會到鄭民宣的用意。

鄭民宣有些恨鐵不成鋼地敲了敲他腦袋,“沒看到西班牙人還遠着呢嗎,他們應該還不知乾州城易手的消息,咱們把旗幟換了,到時候正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嘿嘿,還是曲長你厲害,我這就去安排”,齊節平咧嘴一笑,趕忙跑入堡壘中去喊人。

鄭民宣敲響掛在堡壘牆頭的警鐘,噹噹噹的聲音傳遍整個堡壘,原本還在堡壘中休息的幾十個士兵迅速跑到牆頭。

守望島堡壘上修建有12個大型炮臺,全都是6寸炮這樣的大傢伙,一旦命中,稍微小一點的船隻都可以直接掀翻。

隨着距離的拉近,海面上的西班牙人也注意到了守望島上的變化。

原本的木製堡壘不見了,變成了一座堅固的石制堡壘,好在堡壘上面懸掛的旗幟還是帝國的旗幟,讓幾艘船隻的船長鬆了口氣。

不過經歷了幾十年的殖民,西班牙人對於馬尼拉地區也有些放鬆了警惕,在他們看來,有長槍大炮的保護,這裡的土人和漢人不可能影響到自己的統治。

因此幾艘船幾乎沒有防備就靠近了守望島,一個多月沒有這邊的消息,他們迫切地想要問問是什麼情況。

眼見這五艘快速帆船已經靠近到了距離海岸線三裡左右的距離,帶着西班牙人軍帽僞裝的鄭民宣終於忍不住了。

“開炮,瞄準點兒。”

因爲靠近海岸線而漸漸放鬆下來的西班牙人還沒反應過來,就聽見十幾聲轟鳴聲從堡壘上響起。

“轟”

巨大的實心炮彈砸出一朵朵浪花,在五艘小型帆船周圍打出一片海浪出來。

“敵襲”

海面上的西班牙人爆出一陣驚慌的喊聲。

“撤退,撤退,該死的,趕緊轉向。”

五艘船隻的船長全都拼命朝自己的水手大喊。

“爲什麼會向我們開炮,天主在上,馬尼拉失守了嗎?”

回答他們疑問的只有守望島上冰冷的火炮。

在發出了三輪齊射之後,守望島上的守軍終於建功了。

兩枚巨大的實心彈從西班牙人最中間帆船的頂部直接穿透了船艙,船上的船員嚇得撲通撲通朝海里下起了餃子。

等到西班牙人的艦隊逃出守望島的射擊距離時,原本五艘的船隊只剩下了三艘逃出生天。

望着守望堡上升起來的漆黑狼煙,兩艘船的西班牙人雖然滿心悲憤,也只能駕駛船隻朝外海駛去。

消息傳回宿務,這裡的西班牙人大吃一驚,在陸續派出了多股人馬打聽消息之後,整個菲律賓的西班牙人無奈的接受了一個事實。

帝國在東南亞的前進基地,最重要的呂宋北島已經完全被一個叫做呂宋將軍府的勢力佔據。

馬尼拉的西班牙人在激戰中活下來的還不到兩千人,就連總督科庫埃拉閣下都被這幫野蠻人槍決,一時間菲律賓羣島各地的西班牙人如喪考妣。

第六百七十五章 呂宋漢王(十六)第四百零四章 鄉試期近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四百六十八章 佔領呂宋(十一)第六百六十九章 呂宋漢王(十)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二百五十二章 到達成都第一百二十九章 收人收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用力過猛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一百二十五章 府城來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盧象升死(四)第四百七十一章 佔領呂宋(十四)第七百零一章 驅逐韃虜(十三)第五百六十三章 救疫河南(二十六)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一百九十五章 守株待兔(一)第二百五十九章 逃亡之人第五百七十八章 救時司徒(一)第五百五十章 救疫河南(十三)第六百八十三章 攻取江南(三)第八十七章 煉製鋼鐵 二第三百零五章 再見總兵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九十九章 再鬥黑虎 一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五百二十五章 佔領臺灣(二)第十六章 小人潑婦第二百七十七章 入學金泉第三百章 獻忠兵至(六)第四十五章 軍事理念第七百零六章 新朝氣象(一)第四百九十四章 嶽託被俘第六百三十四章 另立新君(一)第二百零三章 思想問題(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隊控制第四百九十二章 盧象升死(三)第三百五十八章 怒爲紅顏(一)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尾工作第六百七十八章 呂宋漢王(十九)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第二百四十六章 家中日常(二)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上京城第五百零一章 賑濟京城(三)第五百二十三章 爭奪海權(十五)第三百五十三章 亮相復社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海權(十二)第三百四十章 賄賂中官(一)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第一章 魂入明朝第一百八十章 再遇盧家第三百五十六章 逆案中人第五百八十五章 圖謀宗室(一)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四十四章 人心不古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佈局第二十三章 脫身逃命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六百四十三章 大明丞相(三)第一百三十三章 城中販布第四百八十四章 武當來訪(三)第四百六十章 佔領呂宋(三)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六百九十二章 驅逐韃虜(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連外界第六百四十八章 聯姻公主(一)第五百六十三章 救疫河南(二十六)第二百八十六章 府城角力(八)第五百五十七章 救疫河南(二十)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隊控制第二十二章 黑虎幫派第三百二十六章 漢中風雲(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守株待兔(二)第五百二十章 爭奪海權(十二)第五百五十九章 救疫河南(二十二)第三百六十四章 董家小宛(一)第二百零二章 思想問題(一)第四百五十二章 攻略安南(四)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二十四章 收留乞兒第九十三章 村中風貌第五百六十一章 救疫河南(二十四)第十七章 張家大戶第一百四十二章 逃出生天第三百六十三章 蘇州繡莊第一百五十三章 擊退賊寇第三百二十六章 漢中風雲(九)第七百三十二章 南明離火(四)第七十六章 老劉救美第五百三十三章 日本開關(三)第三百四十二章 賄賂中官(三)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第二百一十六章 場外閒事第四百五十四章 攻略安南(六)第四百一十三章 俘虜闖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