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英國商人

這些道理他早就在村中授課的時候講過,因此此時便不再對沈懷等人多說,他反而板起手指算起賬來。

“咱們家去年產布3000萬匹,今年陝西棉花豐收,畝產達到四石,又產布6000萬匹。”

“除去內陸貿易2000萬匹和自家所需400萬匹,還剩下3600萬匹可供出口,這出貨價每多上一分,便能多出36萬兩銀子,銀價咱們毫釐必爭。”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劉家明年的產量竟然是松江一個府的產量3倍。

據說松江有織女數萬人,紡紗工人十餘萬人,而劉家呢,全部投入生產的女工不過6萬多人,效率是江南的四、五倍。

這就是科技的魅力。

劉錫命算完帳一陣肉疼,終於一拍桌子道:

“就這麼定了,咱們直接和各家商號交易,不能從十三行裡過手,而且最好能把鄭家的銀子也免了。”

沈懷有些猶豫道:“這,伯爺,不是屬下潑冷水,這些日子據屬下打聽,福建鄭家據說有船隻3000餘艘,手下海賊二十萬餘人,恐怕還是得謹慎爲好。”

遊德高噌地一下子站起來,“沈協理不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我伏波師一萬虎賁,做的便是啃硬骨頭的活計,爲保咱們家商路,就是和他家做上一場又如何?”

經歷了葉蘭間諜案後,爲了幫助他走出陰影,劉錫命專門又給他安排了一門婚事,眼下游德高身上不止有作爲伏波師主官的魄力,更有作爲有家室男子的成熟,看得劉錫命微笑不止。

“哈哈哈,德高初生牛犢不怕虎,這是好事,但是還是咱們上課時說過的,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咱們必須要承認,眼下鄭家就是東南海上的霸主,由不得咱們不慎重。當然了,他的實力也並非牢不可破。”

“三千艘船裡面,能用於作戰的大型戰艦能有多少?小型戰艦又有多少?商船又有多少?這些沈協理可曾打聽到?”

沈懷苦笑一下道:“伯爺,這具體的數據屬下探聽不到,恐怕只能找廣東水師的人問問才知道。”

劉錫命砸吧了兩下嘴,“算了,先不說鄭家的事情,咱們還是先看看能不能找着直接貿易的商人吧。”

威廉·肯特是一名英國商人,從1626年離開家鄉肯特郡前往傳說中的遠東算起,他已經外出經商足足有十年的時間了。

這十年裡,他回過歐洲四次,主要是爲了銷售從遠東那個神秘國度轉運過來的絲綢、茶葉等寶貴貨物,以及在印度本地採購的寶石、象牙等奢侈品。

每一次返回歐洲都能夠讓他大賺一筆,十年時間裡,他已經從當初只有一條小卡拉克帆船的小船主發展到了現在擁有三條蓋倫商船和兩條武裝卡拉克商船。

不過隨着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成立,前往印度淘金的英國商人頓時多了起來。

加上還要和葡萄牙人、荷蘭人和西班牙人競爭,威廉在印度的生意漸漸有下降的趨勢。

不甘於就此沉寂下去的威廉再次發揮骨子裡的冒險精神,趁着天黑時偷偷繞過了荷蘭人在馬六甲的堵截,順利來到了大明。

初到大明時,威廉便被這片繁華的土地驚呆了。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過度啊,城市整潔乾淨,貴族們生活奢侈優雅,就連城市裡的平民也能體面的生活,更不用提市面上那些堆積如山的珍貴絲綢、閃亮發光的瓷器等等。

這一切都讓威廉如此迷醉,眼睛裡更是如同看到了閃着金光的英鎊一般。

只可惜在市面上走了一圈下來他才發現,市面上的交易全部被一個叫什麼十三行的牙行組織把持着,如果不從他們那裡經手交易,馬上就會有人來找你麻煩。

但是如果從他們那裡經手,這中間的手續費又足以讓人肉疼。

威廉好不容易來到大明一趟,自然不願意這麼白白被宰,況且他手裡的本金也不多,因此這十幾天裡一直在廣州城裡轉來轉去想要找個門路買到貨物。

只可惜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今天是最後一天,再找不到合適的貨源話,就只能從十三行手裡進貨了,威廉咬牙下定決心,再次去西關晃盪起來。

不知道是不是多日的祈禱有了作用,才一進入西關的集市,威廉便敏銳地注意到了一幫陌生人。

他可以對天發誓,這幫人一定是最近纔到達的廣州。

看看他們白皙的皮膚,精緻美麗的服飾和一羣羣高大的護衛,威廉強忍住激動,靜靜地跟着這幫人在西關裡轉來轉去,想要弄清楚他們的目的。

“二哥,那幾個紅毛一直跟着咱們,要不要抓來送官?”

威廉·肯特跟隨的這幫人自然就是劉錫命一行,他們在西關裡逛了幾天,這裡各國商賈是比較多。

但是一聽到要繞過十三行交易,一幫人全都是把頭搖的像撥浪鼓一般。

在沈懷多方打聽下才得知,十三行的人不止和官府勾結,還同鄭家有所牽連。

爲了保證最大程度地收到過路錢,十三行就相當於鄭家的眼線,只要在廣州城交易的商人全都會被他們報告給鄭家在廣州的負責人。

鄭家自然會按照十三行提供的線索上門催要過路錢,他們家也實在,明碼標價,每艘船三千兩銀子。

如果不交,可以,出了港自然會有海盜來找你的麻煩。

所以不是廣州的商人們犯賤願意被十三行盤剝一道,實在是形勢所迫,逼得大家不得不低頭。

所以此刻劉錫命正處在煩躁的狀態中,聽到李彪的建議,他也沒有多考慮,直接點了點頭示意親衛們動手。

威廉帶着他的幾個水手和翻譯本來正好好地尾隨着劉錫命等人,見到劉錫命等人不斷找各家商人問來問去,而問的內容竟然都是可不可以直接交易。

這可把威廉高興的夠嗆,他正準備上前攀談,卻發現這幫人裡分出了二十幾個護衛直奔自己等人而來。

還沒等他們幾人反應過來,直接就被親衛們架起胳膊拖到了劉錫命面前。

劉錫命看了看眼前這個紅髮白皮綠眼睛、身着鑲金線罩袍,脖子上還有一圈白色蕾絲圍脖的歐洲人。

他負手而立朝那翻譯模樣的男子問道:“這幫番人因何尾隨本爵,你如實招來。”

聽到劉錫命用官話自稱本爵,那個瘦小的大明男子心中一驚,趕緊用十分蹩腳的官話大叫:

“老爺饒命,老爺饒命,這些紅毛沒什麼惡意,就是想要打聽老爺們做的是什麼生意,他們想要直接交易,但是這廣州城裡沒人敢做這個,見到老爺這幫生人,這才專門跟着看看。”

劉錫命心頭一鬆,指了指威廉和他的幾個水手。

“他們誰是領頭的?”

威廉看見眼前這貴人和翻譯嘰裡咕嚕聊了一通,並且用手指着自己等人,生怕被翻譯出賣的他趕忙用葡萄牙語大聲申辯起來。

說着說着,說到激動之處,他下意識地便用起了母語。

“We just want to do some business……”

嗯?

劉錫命本來也聽不懂葡萄牙語,誰知道眼前這番人說着說着竟然說起了英語,雖然英式口音很重,但是他也勉強聽懂了幾個單詞。

我們只是想要做生意而已。

反應過來的劉錫命哈哈大笑起來,緊跟着用自己的美式英語說道:“你們是不列顛人嗎?”

這個人會英語!

威廉如獲至寶,雖然聽起來像是什麼鄉下人的口音,但是他依舊一臉興奮地大聲嚷嚷起來。

“是的,是的,我們是從印度來的……”

劉錫命被他這番如同打槍一般的語速弄得有些發暈,只好不斷用英語說道“慢一點兒,慢一點兒”。

“抱歉,我實在太過激動了,沒想到在偉大的明國也能遇到會說英語的人,我叫威廉·肯特,是一個不列顛商人,這些是我的水手。”

反應過來自己說話太快的威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趕忙放慢語速介紹了自己一行。

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中頭名(五)第五十二章 家丁亂戰第七十七章 登堂入室第八十章 初談地理第六百六十二章 呂宋漢王(三)第三百七十章 馳援鳳陽第七百一十八章 征服蒙古(二)第四十章 私塾同窗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三百一十四章 名振府縣(九)第二章 鄉村見聞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二百一十五章 柳公弄權第七百零一章 驅逐韃虜(十三)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西商人第六百四十七章 驅賊漁利第二十八章 製作火藥第七百三十章 南明離火(二)第五十八章 連夜遁逃第四百四十七章 崖州基地(一)第五百一十二章 爭奪海權(四)第六百七十章 呂宋漢王(十一)第一百一十二章 鼓舞技能第四百零八章 籌建教堂第三十五章 雜事處理第三百八十九章 小戰建虜(四)第十八章 還清欠債第一百二十章 再生波瀾第一百零七章 紡織工坊 二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明丞相(五)第三百四十一章 賄賂中官(二)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明覆滅(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守株待兔(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村排查第一百一十一章 村莊激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蘇州香君第三百零五章 再見總兵第二百四十八章 長腿美女(一)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五百八十一章 救時司徒(四)第五百四十六章 救疫河南(八)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一百八十三章 飛天乏術第六百零一章 督師中原(二)第五百二十四章 佔領臺灣(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元往事第六百二十一章 吏治改革(二)第六十八章 招攬人手第六百六十二章 呂宋漢王(三)第七百一十六章 繼續北伐第五百七十七章 天下大亂(六)第三百一十六章 臨行安排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第五百三十章 關於治理(三)第七百零九章 新朝氣象(四)第五百三十九章 救疫河南(一)第五百九十章 圖謀宗室(六)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七百一十四章 新朝氣象(九)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三百六十四章 董家小宛(一)第六百六十四章 呂宋漢王(五)第六百五十章 新式科舉第一百一十九章 柳氏主僕第四百二十一章 彈劾天官(一)第五百一十六章 爭奪海權(八)第四百九十七章 勾結流寇第二百六十九章 倉皇而逃(一)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六百五十章 新式科舉第五十六章 差役上門第四百七十五章 四處擴張(一)第六百八十章 北伐建虜第六百四十二章 大明丞相(二)第六百二十三章 吏治改革(四)第五十七章 今事急矣第六百三十七章 另立新君(四)第五百零一章 賑濟京城(三)第四十二章 老師良才第九章 府城見聞 一第六百四十九章 聯姻公主(二)第五百零六章 治理呂宋(一)第三百七十章 馳援鳳陽第一百六十一章 永凱當官(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欽點狀元(三)第三百三十二章 鏖戰山中第三百二十五章 漢中風雲(八)第四百五十四章 攻略安南(六)第七百零八章 新朝氣象(三)第十二章 明確志向第三百二十章 漢中風雲(三)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時司徒(七)第四十五章 軍事理念第二十三章 脫身逃命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該如是(一)第三百七十八章 崇禎問策(一)第七十一章 建窯燒磚第六百三十七章 另立新君(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