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

計劃趕不上變化。

劉錫命雖然迫於無奈要對浙黨忍讓,但是現在有楚黨這麼一個後臺在面前,楊嗣昌馬上就要成爲崇禎最倚重的剿匪規劃師,他瞬間又察覺到了一絲機會。

劉錫命臉上浮起一絲神秘的笑容,看向楊嗣昌道:“五省剿賊,事關重大,若是楊公不能入閣,只憑兵部尚書的身份,恐怕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若是到時因爲這種情況連累剿匪之時前功盡棄,只怕陛下不會去怪其他的,反而可能全部加罪與楊公您啊,此事還請楊公慎重考慮。”

書房衆人彷彿被劉錫命點醒了一般,李文渙有些急切地接話道:“新安伯這話說的沒錯,依我看不只要入閣,最好能做首輔纔是。”

“哈哈哈,則之這話說的有些過了,我還未入閣,如何更做得首輔”,楊嗣昌被李文渙這話逗樂了。

劉錫命抿嘴一笑,“楊公,此事並非不可能啊。”

“若說往日裡以資歷而論,那楊公自然還差一招,但是如今多事之秋,非任事之臣不能救,豈能還以資歷而論,現在的關鍵是先將溫長卿從那個位置上扳倒下來,到時纔有討論的餘地。”

“溫體仁任首輔多年,恐怕不是那麼好扳倒的。”

楊嗣昌喟然而嘆。

劉錫命笑着搖了搖頭,“非也,以劉某觀之,溫體仁外強中乾,已然是離去職不遠了。”

姚明恭等楚黨中人全是大驚之色,李文渙當先問道:“這是如何說法?”

“諸公試想,溫體仁任首輔這麼多年,可有做過什麼於天下有利的大事?其人只會逞口舌之利,想必陛下也有所發覺。”

“此外,溫體仁所以竊據相位數年,所依賴者,不過是讓陛下誤以爲其不結黨而已,但是如今朝中誰人不知,吏部、戶部、都察院等關鍵部門遍佈其黨羽,若是讓陛下得知,試問他如何能逃得掉。”

“哈哈哈,妙哉”,姚明恭拊掌大笑,“若非新安伯,我等只怕還想不到這些。”

劉錫命暗中瞥了楊嗣昌一眼,發現他眼中同樣有熱切之色,知道楚黨中人應當都被自己說動了。

他想了想建議道:“諸公久在朝中,想必對溫黨動向熟知,當今之際,一方面請諸公蒐集溫氏結黨的罪證,一方面還要聯絡其他諸人。”

他毫不諱言道:“劉某與復社張溥等人有舊,東林復社一直想要讓溫體仁下臺,我們未必不能合作。”

“可是東林中人一直想要讓周延儒復相,到時恐怕又是一通龍爭虎鬥啊”,姚明恭一臉憂慮。

有些話楊嗣昌不好說,姚明恭便替他說了出來。

劉錫命心中搖頭,這還沒見着影子呢,你們就開始考慮怎麼分肉了。

“東林復社如何考慮那是以後的事情,現在如果不把溫體仁拉下馬來,咱們也就不用討論下一步如何處理了。”

姚明恭訕訕一笑,“那倒也是。”

楚黨中人對於劉錫命的這個提議都什麼眼熱,對於他們而言,如果楚黨真的能出一個首輔,那己方的聲勢可就不是壯大這麼簡單了。

更多的是直接看得見的利益。

劉錫命當然對此更加上心,一方面是因爲溫黨已然對自己下手了。

另一方面則是經過謝升被彈劾一事後,他赫然發現,張溥的聲威又壯了一些。

對於急需出名的劉錫命來說,彈劾溫體仁似乎是一個不錯的路子。

這老傢伙在朝野內外的名聲都很不好,用他來刷聲望正合適。

果然,第二天劉錫命抽空又專程拜訪了張溥一趟,對於劉錫命提議罷免溫體仁一事,張溥也顯得很感興趣。

尤其是聽說楊嗣昌等人也參與此事,張溥等人更是覺得成功的把握又大了幾分。

兩方商量好儘快蒐羅溫體仁結黨的罪證,到時一同揭發其人。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劉錫命等人還沒能發動,溫體仁一方卻率先開火了。

倒不是浙黨察覺了什麼,而是溫體仁等人事先的安排都已經落到了實處。

五月初三,劉錫命照常早早地準備上朝。

這纔不過當官幾天,他已經吐槽了明朝的許多制度了。

這其中最讓人無語的就屬朝會制度了,大明的朝議分爲大朝會、常朝和朔望朝。

每日早朝定在卯時,而大臣們卻得寅時就到午門外等候,這會兒連雞都沒叫呢。

最爲關鍵的是,在劉錫命看來,這種朝會既無必要又浪費時間。

不同於韃清,洪武帝將參加朝會的人數定的極廣,一次便有數百號在京官員一起上朝,人頭洶涌頗爲壯觀。

當然了,除了各部四品以上要員,都察院御史和翰林院侍講學士以上人員外,其他四品以下的官員都只能站在殿外列班,真正能在皇極殿內有位置的卻是不多。

按理說劉錫命也應該屬於站在殿外的行列,不過誰叫他還有勳爵在身呢,因此也得以列爲殿內。

就在今天,本來劉錫命還以爲朝會又要如同之前幾天一樣冗長無聊,沒想到御史張漢儒率先站了出來,說出來的話也讓殿內精神一振。

“臣啓陛下,方今超綱不振,皆因大臣徇私枉法、結黨營私之故,臣身爲國家大臣,今日便要檢舉東林諸人。”

“臣已獲得證據,東林諸人以已罷官的錢謙益爲首,陰私勾連,謀圖大政,此誠大逆不道之罪,還請陛下明察。”

御座之上,崇禎接過張漢儒的奏報登時大怒。

“混賬,朕早已曉諭衆臣,當此國家危難之時,嚴禁結黨徇私,如今竟然還有此等惡徒,錦衣衛何在,着令將錢謙益鎖拿進京,交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會審。”

“陛下,臣史範也有事稟奏。”

浙黨的攻擊一波連着一波,崇禎方纔暴怒完畢,御史史範跟着出列。

“豈止東林諸人弄權,江南士子以翰林院編修張溥等人爲首,發起成立復社,素來以攻訐朝政、勾連官紳爲業,其人與錢謙益等人牽連日廣,其禍較之東林更甚。”

御座之上,崇禎已然到了暴怒的邊緣,他咬牙切齒看向史範:

“可有憑證?”

史範傲然挺身,一臉嘲諷地瞥了李邦華等東林大佬一眼,正色朝崇禎躬身下拜:

“臣自然有證據,張溥同鄉陸文聲素知張溥等人之事,今次便是由他出告,否則臣還如陛下一般被矇在鼓裡呢。”

聽到這兩人都是錢謙益和張溥各自的同鄉,崇禎心中已然有些篤信了。

只因這年頭大多以鄉黨來連接,如今同鄉願意出首,一般都說明證據確鑿,否則往後這人便要被鄉黨唾棄。

崇禎噔地一下從龍椅上站了起來,看向朝臣的目光充滿猜忌,“着令將這張溥一併拿下,交由三司審訊,若果有結黨之事,一樣嚴懲不貸。”

“陛下,臣冤枉!”

張溥大聲呼喊的聲音從殿外傳來,聽得李邦華等一衆東林大佬心有慼慼。

然而眼見此時崇禎已是怒極,一衆人等竟然沒人敢上前勸諫。

劉錫命在人羣之中看見這一幕,頓時覺得溫體仁政爭手段高超。

不止時機把握的好,連攻擊方向也是如此貼切。

他擡頭看了看楊嗣昌的方向,見他還是一臉淡定,這才放下心來。

崇禎在御座之上來回踱步,不停怒道:“朕繼位以來,深覺皇兄之時黨爭混亂,以至朝政不寧,朕深以爲忌,如今還有這麼多人公然結黨,這是要不把朝廷放在眼裡嗎!”

“陛下息怒,臣等死罪。”

殿中衆臣全都跪地請罪,崇禎心頭的氣憤稍微消散了一些。

他滿臉不耐地擺了擺手,“平身吧,三司下去以後細加審問,絕不可輕縱一人。”

等到皇極殿內再次恢復平靜,崇禎指了指楊嗣昌道:

“近日來,朕與諸閣臣、兵部侍郎楊嗣昌等人多番商議平賊之策,如今已然定下方略,曹大伴,宣旨吧。”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升任兵部侍郎楊嗣昌爲兵部尚書,總理剿賊諸事,洪承疇爲五省總督,熊文燦爲五省總理,河南、陝西、山西、湖廣、四川五省巡撫各剿其賊……”

崇禎一臉激動地看向衆位大臣,“此次剿賊,務必盡到全功,諸臣皆需同心並力,共助剿賊大業。”

“臣等遵旨。”

第五百三十四章 日本開關(四)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二十六章 必先正名第六百零三章 督師中原(四)第六百二十二章 吏治改革(三)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六百七十章 呂宋漢王(十一)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城角力(四)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時司徒(七)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戰建虜(三)第六百一十四章 督師中原(十五)第四百六十四章 佔領呂宋(七)第六十章 義救老師第六十章 義救老師第四十九章 縣丞巡縣 二第六百八十三章 攻取江南(三)第二百一十四章 縣試開始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二十九章 穩定人心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堂爭鬥(一)第三百三十三章 德榮從軍(一)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六百二十七章 大明覆滅(二)第六百九十一章 驅逐韃虜(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征服蒙古(三)第七百零五章 登基稱帝第五百六十四章 救疫河南(二十七)第二百零五章 過年準備第六百三十六章 另立新君(三)第二百三十六章 攻打水寨第七百章 驅逐韃虜(十二)第一百九十四章 怒髮衝冠第一百九十二章 提前佈局第六百五十三章 恐嚇清軍(三)第八十九章 製作火器 二第六百零六章 督師中原(七)第四百零二章 安撫後院(二)第一百二十四章 軍隊控制第二百二十章 高中頭名(三)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六百一十九章 督師中原(二十)第三百七十六章 受封伯爵第七百二十章 征服蒙古(四)第六百六十五章 呂宋漢王(六)第七百一十三章 新朝氣象(八)第三百五十章 夜探唐府(二)第二百八十三章 府城角力(五)第六十四章 立功受賞 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救疫河南(一)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略安南(七)第一百六十五章 永凱當官(六)第七百二十七章 封藩日本(一)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五百一十六章 爭奪海權(八)第二百六十八章 街頭械鬥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城角力(四)第二百五十四章 旁徵博引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次相遇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五百八十五章 圖謀宗室(一)第三百六十七章 應該如是(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突襲莊園(四)第八十五章 制衡之道第十九章 城中乞兒第六百五十二章 恐嚇清軍(二)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成都府城第三百零九章 名振府縣(四)第五百一十四章 爭奪海權(六)第六百六十九章 呂宋漢王(十)第二百六十四章 浙江宗羲(三)第五百四十六章 救疫河南(八)第五百二十四章 佔領臺灣(一)第二百五十三章 再次相遇第五百六十章 救疫河南(二十三)第五百四十三章 救疫河南(五)第四百零九章 劉家大婚(一)第五百三十一章 日本開關(一)第十一章 府城見聞 三第四百三十八章 南下準備第四百五十五章 攻略安南(七)第五百八十章 救時司徒(三)第五百二十九章 關於治理(二)第十五章 李彪其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明覆滅(六)第二百八十二章 府城角力(四)第一百五十八章 喬遷新居第一百四十章 其間緣由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五百一十八章 爭奪海權(十)第六百三十八章 另立新君(五)第六百七十九章 稱王建國第七百一十章 新朝氣象(五)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明覆滅(六)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一百零一章 再鬥黑虎 三第四百六十九章 佔領呂宋(十二)第八十三章 製作石漿第五百七十五章 天下大亂(四)第五百零六章 治理呂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