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訂親謝家

“這件事是該好好考慮了。”

同樣的話從劉陳氏的嘴裡迸了出來。

劉陳氏說這話的地方是在劉家村,離人丁絲絹一事已經過去了兩天。

劉錫命聽的有些恍神,他心思還在之前的事情之上。

確實如劉錫命所料,這件事引起的風潮迅速在府縣內部傳開,無論是府城裡的劉家還是劉家村,前來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剛好黃宗羲等人也打算返程,劉錫命花了幾天功夫將這些迎來送往的事情搞定,這纔有時間返回劉家村。

臨行前,黃宗羲頗有些依依不捨。

在順慶這段日子,他和劉錫命幾人日夜討論,對於大同論、物心學有了更多的認識。

加上在劉家村、龍驤營等地方看到的、聽到的,一個全新的世界觀出現在黃宗羲的眼前。

知道劉錫命往後這段時間打算四處遊學,爲此黃宗羲特意叮囑他,有機會一定要到浙江去走走。

劉錫命自然是滿口答應,東南纔是整個大萌的精華所在,不去那裡,怎麼能說得上真正懂得這個時代。

見劉錫命沒有答話,劉陳氏以爲他心裡還有些不上心,臉上掛上了一層薄霜。

“你都已經加冠了,怎麼說也算是個士人,其他家的小子如你這把年紀的,爹都已經當上了,給你說話呢,你到底聽沒聽進去?”

劉陳氏說完一把擰在劉錫命大腿上。

“疼疼疼”,劉錫命的慘叫聲響起。

“咳咳咳”,聽明白劉陳氏的話,饒是老劉臉皮已經足夠厚了,臉上依舊浮現出一抹紅色。

“這個,但憑母親做主。”

劉錫命紅着臉吭哧吭哧冒出這麼一句話。

“哈哈哈,二郎也有害羞的時候,真是難得呢。”

在屋裡一起陪同劉陳氏的吳嬸一下子大笑起來,於巧曼、劉巧芸等小丫頭也跟着捂嘴偷笑。

劉陳氏聽到這話轉怒爲喜,似乎連眼角都要笑開了。

“那感情好,謝縣丞家的千金依爲娘看正好配你,既然人家也有意,那這事便這麼定了。”

劉陳氏笑着朝門外喊道:“彪兒,去把我大哥和劉執事他們叫來,咱們備齊聘禮,過幾日便去提親。”

“好勒”,李彪朝劉錫命擠了擠眉頭,大笑着便跑了出去。

彷彿風吹過一般,劉錫命馬上就要到縣裡縣丞家提親的消息瞬間傳遍了三萬人的村子。

到了下班時間,酒樓裡、茶館裡全都是津津有味談論這事的人羣。

到了十一月初四,劉陳氏果然帶着劉錫命等人浩浩蕩蕩地便上了府城。

謝府裡早有準備,爲此還專門打開中門迎接劉家前來拜訪的隊伍。

劉陳氏一介女流,提親這種事情自然不能由他出面,只能是陳翊定和劉錫禾兩人作爲長輩代勞。

謝家本就有意,劉家出手的聘禮又足夠大方,謝家老夫人等幾人早就笑的合不攏嘴了,謝成周當即便和陳翊定將劉錫命和謝純熙的婚事定了下來。

只不過謝純熙還有一個月才能及笄,劉錫命也沒想過就這麼把三年起步的事情辦下來,因此現在只能算是訂親。

劉錫命對謝府熟門熟路,趁着陳翊定和謝成周等人攀談的功夫,直接拉着謝文樂道花園裡去找謝純熙去了。

這小妮子今天顯然是經過了精心打扮的,一身淡藍色的瘦身廣袖長袍,襯得她如天鵝一般優雅。

“小妹”

“世兄”

劉錫命正要開口,謝純熙也正好眼睛一亮說道。

兩人旋即都是一陣莞爾。

“咦~~”,謝文樂感覺身上一陣惡寒,“真是受不了你們了,哥哥我先走一步。”

見謝文樂遠去,謝純熙臉色微紅地朝劉錫命行禮道:“還未恭喜世兄如今在府內名聲大噪。”

劉錫命看出謝純熙有些緊張,他心中一笑,一邊謙虛回話,一邊示意謝純熙沿着花園中的小池塘漫步。

畢竟是熟識,幾句話下來,謝純熙的緊張感便不翼而飛。

劉錫命也從未抱着這樣看未來媳婦的心態跟謝純熙聊過,不過從側面看着她清麗的面容,聽着她如同黃鸝一般清脆的聲音,聞着她身上的幽香,劉錫命心中對於婚姻的未知恐懼也漸漸消散。

說來也是好笑,上輩子都沒找着媳婦兒,現在竟然在這兒找着了,劉錫命心中有些啼笑皆非。

“忙完這邊的事情我便要到處遊學去了,你在家中有空的話可以多看看我給你的那些書,等到我回來便娶你。”

謝純熙臉色又是一紅,“你要去哪兒遊歷?”

“去陝西,然後再去東南看看。”

“什麼?”

謝純熙頓時被嚇得花容失色。

“聽說陝西民亂已久,正所謂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世兄去這等兇險之地做甚?”

見謝純熙小臉都有些煞白,劉錫命趕忙安慰道:“哈哈哈,不必擔心,此途我會帶上龍驤營,有他們護衛,必然不會有事。”

“真的要去麼?不去行不行?”,謝純熙沒了往日的英氣,此時一副嬌滴滴的模樣讓劉錫命心生一陣憐惜。

他下意識地摸了摸謝純熙的秀髮,等到發覺謝純熙變得渾身僵硬時才反應過來,趕忙學着以前的樣子使勁揉了揉她腦袋。

“非去不可,這天下就要亂了,我去走一走看一看,心裡纔會有數。”

也許是劉錫命隨意的表情讓謝純熙想起了以前,她的身體再次放鬆下來。

見劉錫命語意堅決,謝純熙抿着嘴想了想,巧手微動將自己腰間掛着的一件物事解了下來。

“只恨不能伴世兄左右遊歷天下,既然世兄心意已定,那你便將此物帶着,若是看見它,也就像看見我一般。”

“哈哈哈”,劉錫命大笑着將謝純熙手中的物事接過來,卻發現原來是她隨身帶着的香囊。

“放心,我一定隨身攜帶。”

一陣微風吹過,將花園中的池塘吹起一層層波瀾,花園中泛起一股寒意。

但是園中兩人卻渾然不覺,互相看向對方的眼神裡充滿着柔情蜜意。

劉錫命訂婚的消息固然讓劉家村衆人津津樂道,但是很快就有更加震撼的消息傳來,將劉家衆人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

朝廷任命於永凱爲順慶府守備的敕文總算下到了府裡,從今天開始,於永凱就算是正兒八經的正五品的朝廷武官了。

“於守備,恭喜了,朝廷對你可是不薄啊”,劉家村政務所裡蘇謹趁着還沒開會的功夫對於永凱笑道。

“蘇先生就不要取笑於我了,這還不是二哥擡舉。”

蘇謹臉上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笑意,拍了拍於永凱肩膀道:“做人不忘本,于思政難得啊。”

於永凱心中有些無奈,自從朝廷的任命下來後,村裡的大佬們一個挨一個地都來找機會和談話。

這其中的原因他自然清楚。

但是……

於永凱看了看正意氣風發步入會場的劉錫命。

先不說我本就沒有其他心思,你們也太小看二哥對龍驤營的控制力了。

劉錫命沒有注意到蘇謹和於永凱在角落裡的動作,不過就算知道了恐怕也是一笑而過。

他現在可算是知道毛爺爺把支部建在連上有多厲害了,原本龍驤營士兵的思想處於放養狀態,隨着時間推移自然就會產生各種想法。

但是現在每個曲都有曲思政官,大同社成立以後,劉錫命又在軍中和村裡成立了鐵血大同社,進一步要求統一思想。

所以於永凱受封這件事在龍驤營裡也就是濺起了幾個小水花而已,大家對於於永凱的第一印象依舊是龍驤營的思政官而非朝廷的五品守備。

“人到齊了嗎,那開會吧”劉錫命見劉錫禾清點完人數朝自己點頭示意,他當即敲桌子說道。

第四百零二章 安撫後院(二)第五百四十一章 救疫河南(三)第五百二十八章 關於治理(一)第二百九十章 清理行動(一)第二百九十七章 獻忠兵至(三)第二十二章 黑虎幫派第四百六十九章 佔領呂宋(十二)第三百二十二章 漢中風雲(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購買軍械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連外界第四百五十章 攻略安南(二)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家生變(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終除禍患第三百六十五章 董家小宛(二)第六百四十六章 佔領山西第三百五十七章 福建鄭家第五百二十七章 佔領臺灣(四)第三百二十四章 漢中風雲(七)第三十二章 真假難辨第五百六十七章 救疫河南(三十)第四百一十七章 武當山上(三)第六百九十章 驅逐韃虜(二)第六百五十八章 改換衣冠(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拯救皇陵(四)第六百八十八章 攻取江南(八)第四十章 私塾同窗第二百零八章 工作計劃第三百九十五章 劉家生變(六)第四百八十九章 京營點兵(二)第六百二十四章 吏治改革(五)第三百零二章 獻忠兵至(八)第五百六十二章 救疫河南(二十五)第六百四十五章 大明丞相(五)第五百三十五章 日本開關(五)第十一章 府城見聞 三第二十一章 正月拜年第四百八十八章 京營點兵(一)第三百四十章 賄賂中官(一)第四百二十八章 謀劃佈局(一)第五百八十四章 救時司徒(七)第二十四章 收留乞兒第四百四十四章 香港海戰(一)第六百八十六章 攻取江南(六)第四百四十九章 攻略安南(一)第八十章 初談地理第七百二十二章 征服蒙古(六)第五百一十九章 爭奪海權(十一)第二百一十二章 多方角力第六百六十八章 呂宋漢王(九)第二百零四章 思想問題(三)第四百九十三章 盧象升死(四)第一百零一章 再鬥黑虎 三第二百零一章 守株待兔(七)第三十八章 張氏子弟第四百零一章 安撫後院(一)第三十四章 做戲全套第一百七十五章 黑幕不斷(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守株待兔(三)第二百七十六章 表字無疆第一百二十一章 官不如匪第三百八十六章 小戰建虜(一)第二百八十四章 府城角力(六)第六百六十三章 呂宋漢王(四)第三百三十八章 見洪承疇第一百七十七章 如沐甘霖第五百一十三章 爭奪海權(五)第三百八十四章 京城盤桓(四)第二百九十二章 清理行動(三)第三百七十五章 功在社稷第一百四十一章 追兵又至第七百二十一章 征服蒙古(五)第四百二十六章 欽點狀元(二)第六百七十二章 呂宋漢王(十三)第三百九十八章 修建船廠(一)第六百零八章 督師中原(九)第二百九十三章 結社!結社!第三百八十八章 小戰建虜(三)第一百一十七章 處理俘虜(一)第五章 發現空間第二百一十一章 奔赴府城第五百六十九章 圍攻武昌(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永凱當官(五)第二百零四章 思想問題(三)第六百九十九章 驅逐韃虜(十一)第三百零七章 名振府縣(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拯救官軍第二百二十二章 高中頭名(五)第七百二十四章 朝鮮安南(二)第二百二十四章 龍驤升格第一百九十六章 守株待兔(二)第五百一十六章 爭奪海權(八)第四百六十一章 佔領呂宋(四)第二百零八章 工作計劃第四百七十四章 固守呂宋第五百六十五章 救疫河南(二十八)第六十三章 拯危救難第一百四十六章 勾連外界第四百九十四章 嶽託被俘第二百九十七章 獻忠兵至(三)第一百七十二章 突襲莊園(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