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請內附

共和1798年的謀逆大案震驚了整個華夏文明圈,並且引發了劇烈後續影響。

帝國刑部認定這是以大理王室爲核心的周邊反帝國分子聯合在一起,狼狽爲奸所犯下的罪責。

對此,內閣和刑部沒有任何寬大處理的意思,因爲那個“小王爺”是謀逆集團的核心,因而大理王室所有成員全部被連坐,所有男性成員全部被處決,女性則貶爲奴隸,發配邊疆出售。

帝國的這個做法,讓帝國周邊暫時倖存的所有國家心中一驚——這華夏帝國,跟傳統的中原王朝確實不一樣啊!

以往的中原王朝,即使最強盛的時候,也有一個擴張極限。

比如向西大抵不過蔥嶺,向北大多不過外興安嶺,向南最多佔據安南。

而且,對於被俘的敵人君主,傳統的中原王朝應該區別對待,比如國內爭天下的敵人首領,一般都會以殘酷的手段殺死,以免他們再產生別的野心。

但對外國君主,則至少封個“恭順侯”之類的爵位,將養在京城,以示中原皇帝的仁義。

然而帝國徹底打碎了這種傳統,而且他們正好是與傳統反着來:投降的大周君臣,一個都沒殺,雖然也沒封侯,但是帝國允許他們跟着楚國出外開拓,在海外關着門繼續稱孤道寡,帝國也不去苛責。

即使留在國內的趙周宗室,也被當做正常的國民對待,犯了罪就挨罰,立了功就受獎,學習成績好,表現出色,有功勳的趙周宗室,也可以出仕做官。

不得不說,帝國對前周宗室可謂仁至義盡了。

但對外國君主就沒這麼友善了,當初女真人的幼帝和王公權貴被俘後押解泉城處死,還可以說是帝國對傳統大敵的報復,以及當時帝國並未統一,還算不上一個真正中原皇朝的話,這次把大理王室全員處決,那就直接讓周邊所有國家的心涼了半截。

沒錯,那個謀逆的“小王爺”確實是大理王族不假,可他並非嫡子,很小的時候就送到廟裡出家了,跟王室有血緣關係卻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而且,“小王爺”謀逆的時候,大理王室早就到金陵了,他在大理不論做出什麼事,大理王室都確實根本不知情。

但刑部還是把他們全都株連進去了。

手段之酷烈,讓人不忍直視。

這件事,再加上帝國已經在各個方向上都明顯突破了傳統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使得那些原本在傳統中原王朝視線外的國家也變得不再安全了。

現在,他們都面對一個令人心悸的問題:若是帝國要來併吞,自己應該怎麼辦?

抵抗?打不過。

不抵抗?誰敢說自己不會因爲某些自己完全不知道的事被株連?

華夏文明輻射範圍之內的所有現存國家全都惶惶不可終日,大家都在擔心一覺醒來,帝國已經在國境線上陳列大兵,準備進攻自己。

最先做出反應的外國,是華夏帝國的外蕃之首,高麗王國。

現任高麗王是先王的次子,因爲曾經在華夏留學,而被帝國內閣選中爲現任高麗國王。

這是高麗第一次在帝國監督下進行王位更替,因此相對別人,他的心多少能夠放一點點。

另外,他的姐妹都嫁給帝國世字輩宗室,雖說都是側妃,但畢竟是有點親戚關係。

高麗郡王做出的反應是,上書帝國,請求內附。

這個做法很討巧,若是帝國同意這個請求,高麗內附之後,雖然不能關起門來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稱孤道寡,但實際權力其實不受太大影響的——高麗郡王依舊是郡王級別,只不過從外蕃變成內屬,然後把其他帝國並未指染的權利讓渡出去而已。

當個無實權的快樂王公,有什麼不好的?反正我主動內附了,向帝國表明了忠誠,內閣再怎麼狠辣,也不會把之後發生的事牽連到自己身上。

這就相當於用剩下的一半主權換王室一個免死金牌。

若是帝國不同意,當然更好,繼續當自己的高麗郡王,老老實實讓帝國把持本國的外交、軍事、教育、海關等大權,不用擔心被外敵欺負,不用擔心錢不夠花(帝國掌管的海關通常是外蕃國家最高效的部門,能給所在國掙來龐大財富),也不用擔心屁民起來暴動推翻自己——內閣承諾保護外蕃國家王室,若是發生內亂,帝國軍隊可以直接過境前來鎮壓,使館區也有足夠的武裝力量保障王都堅持到援軍到來

一句話,給帝國當狗,不管是養在家裡的寵物犬還是放在大門外面的看家犬,其實待遇蠻不錯的。

虔誠的高麗郡王得到了帝國的信任,皇帝徐睦河親自寫信安慰高麗郡王,他表示:

高麗想要內附,嚮往文明的心是好的,也可以理解,但帝國沒有那麼霸道,非得把所有土地全部吞併(其實還是因爲高麗剩下的地區油水太少)。

只要高麗郡王勤修貢事,按照《江華條約》和《江華再約》的規定好好統治國家,帝國就會保障高麗郡王的合法權益。

爲此,皇帝還專門賜下一方玉印,算作給高麗郡王的權利背書。

至此,高麗郡王算是過關了,其他外蕃國家看到成功的經驗,紛紛效仿,上書請求內附。

但對這些人,帝國的手法就嚴酷了許多,有些外蕃與高麗一樣得到他們想要的安撫——傳國玉印。

但另一些,他們的內附請求居然被允許了!

比如扶桑,原先有包括三河伯國在內的八個外蕃國家,其中四個上書請求內附後,立刻被內閣同意並被除國!

而且皇帝下達詔令,認爲相同爵位下,外蕃國應該低於內屬國,更加低於國內貴族。

因而,內附之後,從外蕃國貴族轉爲母國貴族,應當降低爵位兩級,而四個扶桑外蕃國都是子爵國和男爵國,降低兩級爵位就直接成了普通公民了……。

這真是一個悲劇,但包括德川家在內,剩下四個沒來得及上表內附的外蕃,也沒法鬆一口氣。

因爲帝國的直接威脅還在頭上,他們可沒像高麗郡王那樣渡過這道難關。

第272章 豬突1第78章 獲勝第278章 一線第167章 目標:大運河第680章 大捷1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443章 賀使2第729章 攔駕告狀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149章 雙嶼港第199章 局勢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16章 買賣第429章 佔領蓋州3第527章 晉省2第524章 話劇第433章 仙釀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193章 戰鬥第373章 財政2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309章 市場第102章 徐世柳的江南之行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422章 無膽第537章 等待第334章 細紅線第363章 激戰1第211章 新人事安排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723章 又是兩場戰爭第735章 矛盾第53章 炮灰2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409章 龍仁之戰1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414章 高麗1第276章 穩住第452章 陸文昭第225章 攔截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第568章 北行記3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673章 慘案第630章 安全第306章 風暴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229章 貨幣第46章 莫名其妙第351章 糧稅第544章 軍改1第323章 虧空第264章 情報1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679章 邕州3第578章 窺探南洋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51章 殺第654章 南北1第613章 西域2第720章 大帝國4第143章 遣周船第90章 嚴肅軍紀第512章 擊發槍1第479章 絕望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506章 新的一年5第254章 幫助第339章 退路第107章 來了第208章 混亂之始第313章 非常事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186章 主戰派的野心第82章 文與武第420章 移民1第252章 大生產1第667章 暴秦7第460章 佈局2第630章 安全第53章 炮灰2第391章 伐高麗3第661章 暴秦1第147章 淨海王第401章 江華和約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724章 麻六甲1第592章 隴西之戰4第357章 劫掠2第510章 各方4第760章 和虎第352章 返回第624章 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