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1795年

共和1795年對華夏帝國來說是一個新的起點。

一方面,帝國基本完成了統一,成爲當之無愧的“華夏”帝國。

另一方面,軍事勝利,只不過是帝國把南方納入統治的工作開始。

以往的時候,華夏帝國的統治範圍都是戰亂之中重新收復的待恢復地區,這些地方人民窮困,對國家所能帶來的好處期待感很低——基本上,只要能夠給人民一個差不多的安穩環境,然後少收一點稅,基本就能夠滿足人民的需求了。

至於這個政權是華夏、大周,還是別的什麼名號,乃至於韃子,對疲敝的老百姓來說,其實並不重要。

超出這個標準之上,帝國政府多做的任何工作,對人民來說都是意外之喜,所以北方人民纔會這麼支持帝國,那些失去了部分特權的塢堡主也沒有對帝國造成太大阻礙。

但是江南不同,浙省、蘇南歷來是天下最繁華富庶的地區,人民生活富足而安定,而且基本以小農經濟爲主,與華夏那種大量集體農莊加工廠爲支柱的情況區別很大。

如果直接把江北的做法複製到江南去,恐怕會引起江南人民巨大的反感,之前戰爭中少造的殺孽恐怕就沒意義了。

如何在經濟上把江北江南也統一起來,對華夏來說是個比軍事征服更有挑戰性的新難題。

當然,這實際上屬於幸福的煩惱,畢竟帝國領土擴大了五成(帝國在遼東和西北的控制區實在太大了),而且不同於大量邊荒地區,這些新增土地都十分肥沃而富庶。

由於進攻的時候給地方造成的破壞很小,華軍連江南1795年的秋賦都按時收上來六成之多(按照大周自己的黃冊,他們每年稅收按時入庫效率也不過如此),這大概也與帝國沒有丁稅,國家和個人都可以集中精力應付田賦的有一定關係。

今年在江南收取的田賦基本被就地使用,供應當地駐軍、權力機構改造,以及賑濟因戰爭和自然災害受到損失的民衆。

經濟上,目前統一江南沒有帶來太大收穫,因爲帝國並沒有把江南當成新徵服的領土,而是看做自己剛剛收復的固有國土,不僅不能壓榨,暫時還需要一些補貼。

不過,對於華夏來說,土地和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就是最大的收穫。

特別是人口,最低五千萬,高可能會有六千五百萬的核心人口如果能夠利用起來,帝國將再也不用爲人口不足問題而發愁——以現在沒有蒸汽機的工業,帝國甚至可以一邊維持小農經濟,一邊維持工業和大農場農業的生產。

擁有江南,帝國才真正算得上彌補了最後的短板,具備成爲世界第一強國的基礎。

當然,擁有基礎不意味着已經成功,帝國仍然需要一些時間消化江南。

……

帝國在共和1795年的會議季開的很沒意思。

因爲廣大新領土的情況根本沒法統計上來,明年需要多少資金投入,以及能夠有多少產出,都是很沒譜的事,帝國又不能依賴大周的統計數字去制定自己的規劃,那是在太不靠譜了。

因此,這一年的經濟預算比以往多了許多(因爲需要對江南進行一些投資),但收入卻不知道到底能有多少。

還有一個問題是,這一年帝國的主要官員有很多不在泉城,也根本沒法參加會議。

比如徐世楊已經乘坐海軍的艦船到了交趾附近海域,而六部的大部分官員也都已經南下,前往江南負責各方面的工作。

主官大都不在的情況下,想要制定一個合理的計劃,似乎有點不太可能。

對此,帝國的解決之道是,今年的會議季將開一整年!

也就是說,一邊統計新的經濟數字,一邊制定新的預算規劃,同時還要進行審計,利用一整年的時間,首先從統計學上把江南江北合併到同一個軌道上來。

其餘的工作,倒是可以慢慢的,一點一滴的去做。

……

除了官員們,此時,帝國的統治者也都還有自己的任務。

比如徐世楊還要解決交趾入侵桂省的問題,而徐世柳已經進入川省,他將在帝國的直接支持之下負責擊退吐蕃對川省的攻擊——與此同時,皇帝冊封徐世柳爲晉王,許他全取吐蕃之地爲封國。

因此晉國成了繼秦國之後第二個親王封國。

至於皇帝徐睦河自己,他給自己的下一個最重要的任務是準備泰山封禪大典。

徐世楊封禪這種純粹的典禮性工作沒有太深的感觸,但徐睦河非常需要這個儀式來爲自己歌功頌德,以求名留青史。

既然父親堅持,徐世楊也沒有反對意見——反正只要封禪不影響自己針對交趾的軍事行動即可。

封禪計劃與1796年3月進行,到時候,會有大批外蕃代表、江北官員、江南儒士和大周宗室隨行——帝國不要大周宗室的命,那麼他們在這些方面表達一下忠心也是理所應當。

……

時間略略回撥到1795年12月。

桂省邕州,這座小城已經被十多萬越國和洞蠻聯軍圍困了兩個多月了。

開戰的時候,城中守軍只有兩千七百,但因爲敵人在之前投降的欽州、廉州都進行了瘋狂殺戮和劫掠,有此前車之鑑,城中六萬軍民誓死不降,在知州蘇緘的指揮下拼死抵抗。

軍民萬衆一心,敵人又缺乏攻城經驗,雙方居然一直僵持不下。

徐世楊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刻登上海軍戰艦,率領一支由六艘風帆戰列艦,六艘風帆巡航艦,二十二艘風帆炮艦,十五艘風帆運輸船組成的艦隊直接開赴富良江(紅河)入海口附近,做出直接逆流而上,攻打升龍府的姿態,以逼迫越軍回師。

另外一方面,華軍中將馮三虎親自挑選三千騎兵,一人三馬,以換馬不換人的形勢向邕州狂奔。

三匹馬全都跑廢,那就步行前進,發揮華軍鐵腳板的戰略行軍優勢。

徐世楊要求援軍務必在邕州城破前趕到戰場,絕對不能讓泉、欽、廉的悲劇在邕州重演。

第106章 哨騎第36章 女權第470章 巡邏隊第377章 兵力第268章 夜戰2第221章 破莊第456章 索倫部第301章 海盜行動2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531章 少年兵2第644章 秦軍第476章 齊蒙互市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255章 方案第371章 不怕第613章 西域2第50章 破寨2第521章 晉省1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39章 備戰2第182章 諸位,起舞吧!第480章 左鶴林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223章 條例第599章 倭奴戰爭3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440章 朝廷第449章 焦土第378章 敵人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585章 隴西之戰1第461章 佈局3第656章 南北3第201章 朝陽第462章 遼陽之戰1第75章 張家第506章 新的一年5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331章 政策第402章 幫助高麗重組軍隊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506章 新的一年5第287章 醉酒的黑旋風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483章 籌備大戰2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307章 利益交換第735章 要嚴!要打!第698章 吉爾吉斯山3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387章 道義與利益第5章 夜戰2第405章 信第242章 進軍1第737章 陰謀1第533章 射擊2第632章 南下1第352章 返回第717章 大帝國2第285章 韃奸第15章 徐世鬆第307章 利益交換第279章 和平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329章 旅順3第658章 塑料友情第233章 天下3第675章 統一第431章 踏陣第224章 船隊到來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169章 招攬第443章 賀使2第257章 一級戰備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621章 興慶府2第335章 克金州第254章 幫助第29章 包圍第723章 又是兩場戰爭第749章 周史案第148章 麻煩第369章 喜憂第660章 大案第699章 吉爾吉斯山4第385章 滅蝗2第172章 困難第76章 開打第164章 文仲第216章 祝家莊3第239章 回家1第227章 留人第84章 六家聯盟第571章 百戶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384章 滅蝗1第271章 反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