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4章 南北1

戰爭一開始,華軍立刻展開兇猛的攻勢。

江淮一線,華軍兵分三路進攻,由4萬人組成的第一軍團順着運河南下,直撲長江進攻金陵。

4萬人的第二軍團負責進攻廬州,5萬人的第三軍團負責長江上游的襄陽方向。

周軍方面,童貫率領的禁軍部隊分頭堵口,但是區區十五萬兵分散在數千公里長的戰線上,處處布放的結果就是處處兵力不足。

進攻開始僅僅十天,華軍全面突破淮河防線,除了襄陽之外,戰線寸寸斷裂的童貫不得已下令部隊開始撤退,嘗試尋求徐世鬆機動部隊的保護。

另外一方面,大周荊湖路經略使徐世柳宣佈反正,荊湖軍改旗易幟加入華軍當中,隨後六萬荊湖軍與華軍第三軍團會師。

徐世柳的行動切斷了襄陽以及川省一代與大周朝廷的聯繫,讓華軍輕易完成對襄陽合圍的同時,華軍得以控制長江上游。

最後一路,華夏海軍從臺島出發,與五月二十五日佔領崇明,並在島上建立中轉基地。

六千海軍陸戰隊直接從這裡乘坐中小型船隻進入長江,開始嘗試切斷大周的長江航運。

戰爭一開始,華軍就盡顯優勢,徐世鬆那個以禁軍爲盾,遲滯華軍,以新軍爲矛,進行防守反擊的策略從一開始就被證明不成功——原本被認爲有些戰鬥力的禁軍根本連遲滯華軍片刻都做不到,只是因爲華軍下手不夠狠,讓大部分禁軍得以安全撤退。

華軍的推進速度並不快,他們每佔領一地,首要工作不是清除大周的武裝力量,而是任命官吏、嚴肅鎮壓違法亂紀行爲,同時統計本地庫存物資。

如果糧食布匹等民生物資儲備不足,還要從本土調運一部分補充,以保證市面穩定。

爲了確保戰爭期間不出現大的動亂,所有新領土的原大周官員一律暫且留用(如果他們沒有逃走或者爲大周殉死的話),之後如何處理這些官員,則要等待本土調查團的審計審覈工作。

讓徐世楊感到欣慰的是,雖然華軍進攻過程中有人逃往深山,也有報告說一些年輕女子躲在家裡,臉上抹了鍋底灰,但並未出現民衆大規模南逃的現象——相對四十多年前大周南遷,數百萬江北民衆一齊南逃,之後每年還有大量民衆南遷的景象,這次真的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當然,大周也不是一個忠臣都沒有。

至少襄陽城守將呂文煥堅決拒絕投降。

呂文煥在襄陽還算得軍心民心,戰前他在城中大量儲備糧草,足以供應全城軍民十年之用,同時他還整頓城防,在原有的城牆基礎上繼續加高,同時疏清護城河,以擴大地利優勢。

爲了對抗華軍的炮兵,呂文煥準備了超過三百架八牛弩,又從大周朝廷獲得了數十門各種型號的火炮和大量火槍。

呂文煥認爲,如果憑藉襄陽城三面環水,一面有山,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他可以在襄陽防守十年以上——當然,前提條件是朝廷能保證長江上游水道的暢通,能夠通過水路運來補給和援軍。

第三軍團不可能允許自己繼續進攻的時候,背後還有這麼一個大釘子,因此襄陽—樊城成了華軍南下過程中,南北雙方爆發第一次真正大戰的地方。

這個時代的襄陽—樊城其實是一座母子城,襄陽在漢水以南,樊城在漢水以北,護衛犄角。

其中樊城看起來像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地形南高北低,但她南部緊靠漢水和襄陽,不比擔心背後的攻擊,只需要防守北面的低地。

加上樊城城牆的高度,從北面進攻樊城就相當於仰攻高地,地利上吃虧很大。

而且樊城與襄陽之間有浮橋連接,可以隨時撤出傷員並得到來自襄陽的增援和補給。

至於襄陽城本身更加易守難攻,經過呂文煥的加固,其城牆高度在8米以上,周長上千米,把整個襄陽城護在當中,此外還有引來漢江水形成的寬達數十米的護城河。

這樣的城市,在冷兵器時代,若是防守者意志堅定糧草充足,而進攻者沒有強大水師以控制江面的話,無論多麼大的兵力優勢都難以攻克。

從這一點上來看,呂文煥的信心不能說是狂妄自大。

如果換上一個同時代的對手,他大概真的有很大機會守住。

可惜的是,他的對手與周軍並不處在同一個時代。

在得到荊湖軍的支持下,華軍得以輕易控制襄陽周邊的幾個制高點和關鍵位置。

隨後華軍從陸路運來一些大舢板,用以封鎖漢江水面。

六月十二,華軍開始第一攻擊襄陽。

華軍在襄陽以南的虎頭山制高點上部署了六門三十斤臼炮,直接憑藉高度優勢和高彈道射擊襄陽城。

在臼炮的掩護下,華軍攻城炮兵越過西面的萬山,在襄陽西門附近強行佈置攻城炮兵陣地。

呂文煥集中所有炮兵試圖阻擋華軍,但是他手中的炮兵無法攻擊有效射程之外的華軍炮兵,而華軍臼炮卻可以在觀察員的校正下一步步摧毀周軍炮兵。

華軍炮兵的射程優勢讓呂文煥十分後悔過於輕易的放棄南山制高點,然而大錯已經鑄成,後悔也無用。

十四日,呂文煥派兵出城野戰,試圖阻礙漸漸成型的華軍攻城炮兵陣地,但主動出城的周軍被華軍野戰炮兵輕易擊潰,不得已退回城內。

十六日,一支滿載援軍和補給的周軍船隊從長江下游逆流而上,進入漢江,嘗試對襄陽進行增援,但在半路上就被華軍內河船隊和部署在漢江兩岸的陸基炮兵擊潰,援軍中兩千多人戰死,五千多人被俘,全軍覆沒卻沒有一艘船衝破唐白河口,更別說達到襄陽了。

十七日,華軍攻城炮兵部署完畢,當天發動總攻。

華軍連續轟擊兩個小時,在襄陽西門城牆上打開一個巨大的豁口,隨即陸軍乘坐大舢板強渡護城河。

呂文煥命令守軍使用八牛弩對華軍船隊射擊,給華軍造成一定傷亡,一艘舢板被投石機砸中翻沉。

但華軍不爲所動,繼續進攻,第一艘舢板在火槍和大炮的支援下與襄陽西城附近靠岸,隨即用刺刀衝擊城牆。

第731章 寺產第522章 五里驛第376章 工廠第120章 逼迫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405章 信第169章 招攬第730章 登封第41章 矛盾第122章 徐家重組2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651章 我也要當大王第148章 麻煩第196章 開始變了第97章 兄弟並肩第10章 20個第502章 新一年1第216章 祝家莊3第27章 集市第328章 旅順2第583章 產業鏈第412章 開城之戰2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633章 暴秦3第257章 一級戰備第118章 當家主當了叛徒第716章 大帝國1第16章 買賣第657章 四個快樂的小丫頭第291章 葬禮第300章 海盜行動1第612章 西域1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692章 不戰而勝第96章 我敢!第25章 未來2第525章 抱怨第709章 南征9第195章 文相公的決定第436章 收支1第356章 劫掠1第54章 準備總攻第93章 李逵第568章 北行記3第141章 起航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677章 邕州1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318章 賊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661章 暴秦1第495章 新春2第37章 人生大事第293章 勝利3第219章 祝家莊6第180章 青州軍第6章 勝利第595章 選擇第276章 穩住第96章 我敢!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685章 野心第457章 生女真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第537章 等待第144章 福船第229章 貨幣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237章 槍與槍第546章 軍改3第155章 時局圖第46章 莫名其妙說一下哈第171章 人第755章 最後一年第507章 各方1第106章 哨騎第686章 封禪第80章 別矯情第618章 興靈5第545章 軍改2第110章 傷亡第262章 戰黃河5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513章 擊發槍2第238章 工廠2第745章 機槍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465章 人口!人口!2第267章 夜戰1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230章 初步計劃第742章 允許試錯第749章 周史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