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屯墾村

權利是最好的興奮劑。

當一個男人掌握巨大的權利時,工作對他來說就不再是負擔,相反,他會非常喜歡工作。

徐世楊現在就是這種情況。

他難得給自己放了個假,但卻只在登州的家裡呆了三天。

這三天他基本都跟妻妾孩子們在一起,偶爾考校一下長子的功課,勉勵他一番,自己教給他一些後世纔有的小遊戲,還要囑咐趙珊趙琳以及奶媽和留用的太監等人,一定要注意多鍛鍊,不要總待在家裡。

三天之後,徐世楊離開家,重新進入工作狀態。

按照他的設想,因爲快要進入秋收,今年的戰爭已經趨向於結束——收割對韃子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工作,雙方都不會在這時發動進攻。

重新開始與韃子武裝接觸,應該是冬天,長生島那邊海面結冰之後,準備防止韃子反攻。

因此徐世楊覺得自己大概有幾個月時間安排一下後方的工作。

他決定利用這些時間,親自對齊省進行一次全省巡查,趁着自己的領地面積還小,檢查一下自己政策的執行情況和領地內各產業數據的準確性。

這次出動,由徐睦河牽頭,徐世楊和章明義兩人共同主持,全齊省的文官階層都要參加。

年初的時候徐世楊曾經給各地專門印製了一套表格,要求都督府下屬各地方官員在年底的時候按表格嚴格填寫,彙總上報各地產業數據。

這份表格包括工業、農業、商業、人口以及各方面的增長率等等數據,雖然今年是第一次上報,而且數據方面缺乏統一換算(很多東西不能用如今齊省發行的糧票計算產值),因而這數字會顯得十分繁雜。

但這種工作對明確大都督府以前的工作成績是十分有利的,以往,合格的封建政權也會做類似的工作(最著名的就是檢地,就是類似的統計工作),所得到的數據方面同樣與實際情況有着巨大差異,但這種工作同樣十分重要。

爲了儘可能多的瞭解領地內的實際情況,徐世楊的這次出行,路線預訂是:從登州出發,沿途經過萊州、青州、泉城,然後前往兗州、莒州、膠州、萊陽返回登州。

整個行程相當於圍着都督府領地轉了一個大圈,預計需要花費4到5個月時間。

與徐世楊同行者,包括隨軍轉運使章明義,自己的妻子文月以及現在還沒有正式身份的顧橫波。

兩個女人來齊省的時間都不長,但她們都被徐世楊安排了工作,他希望她們能趁此機會好好了解一下齊省的運行機制,回來後能儘快進入工作狀態。

至於趙珊趙琳姐妹,這次就沒法跟着出行了。

因爲後者剛剛產子,身體還有些虛弱,不宜長途跋涉,何況還有兩個孩子需要照顧。

章明義對徐世楊出遠門視察領地還要帶着女人有些不滿,特別顧橫波還是花魁出身。

他認爲這是過份好色的標誌——就算不是,也會被別人非議,對名聲不是好事。

不過他名義上只是轉運使,就算真是監軍,也沒法控制將領出行帶不帶女人。

好在,徐世楊確實沒有玩物喪志的意思,他需要文月、顧橫波在場的時候,談的也確實都是工作。

……

齊省都督府的領地,大致範圍是原齊省境內的黃河/大運河以西全部領地以及蘇北的少數土地。

在這個範圍內,都督府按100到200戶爲一個屯墾村的標配(基本相當於以前的塢堡),讓原齊省居民與外來流民混居,然後劃定一個大致的範圍讓這些屯墾村在各地開荒。

這種做法,在強盛的王朝時期,大致是邊境開拓的駐屯行政單位——以最低一百戶人家計算,可以湊出100到300左右的壯丁,給他們基礎武裝,屯墾村就有能力抵禦盜賊或大型野獸的騷擾。

齊省現在依舊是一片蕭條狀態,荒蕪的土地之多,跟強盛的封建王朝邊境其實也沒差多少,野獸和盜賊餘孽照舊橫行,因此都督府就按照邊境開拓的經驗組建下屬最基本的行政單位。

實際上,這種單位也是前世明朝北方衛所制度的基礎,滿清的牛錄製度也是基於此編制的。

略有不同的是,都督府下屬的屯墾村更多的行政單位,而軍事色彩比較淡薄。

村中公推出來的村長並不具備軍事指揮能力,而是以能帶領大家開荒種地,生產發展的人爲主。

不過,既然是屯墾村,就不可能沒有武裝。

按都督府和總參謀部的要求,所有屯墾村應該至少按照每戶出一丁爲標準,組建民兵部隊。

民兵有農閒時參加軍事訓練或水利工作的要求,戰時徐世楊也會臨時抽調民兵組成輔兵部隊幫助新軍作戰。

此外,徐世楊發現,有了基本編制,半強迫半引誘民兵參加夜校掃盲工作,也比面對一盤散沙的自耕農容易許多。

……

“徐兄似乎特別喜歡,嗯,集體?”

離開登州府不久,僅僅看過兩個縣,尚未抵達萊州的時候,章明義就發現這一點了。

徐世楊這個人,特別喜歡集體:集體勞作、集體工作、集體掃盲等等等等。

他甚至還在鼓勵同一個屯墾村內的鄰居集體耕作,然後在集體開辦的食堂裡吃飯。

章明義發現,這樣做,效率確實提升了一些,但似乎也沒強到哪裡去。

何況隱患不小。

“同一個村裡的人一起勞作,看起來似乎挺好的,不過有些人家男丁較少,有些男丁多一些。肯定還有些癩子偷奸耍滑,會不會出現多勞者無法多得,耍滑者所得與別人一樣,進而影響民心的情況?”

“那幾乎是必然的。”徐世楊給了章明義一個能聽懂的答案:“但我仍然需要這樣的集體,我需要潛移默化的讓人們明白集體和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他們之前就有這個基礎,將來需要的時候進入軍隊,能節省我們很多力氣。”

實際上,徐世楊這樣做主要是將來的工業化需要的是適應集體生活的工人而已。

軍隊當然也需要,不過軍隊代差已經漸漸拉開,將來可能不會再需要這麼多常備軍而已。

另外,集體農業當然也需要制度保障,比如新成立的,以流民爲主,荒地較多的屯墾村就開始試行工分制度;而那些以老齊省人爲主,熟地較多的村子也不會強迫他們改制。

第464章 人口!人口!1第137章 私仇第305章 兵變2第82章 文與武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661章 暴秦1第468章 28級第1章 韃子來了第697章 吉爾吉斯山2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556章 黑店第71章 徐世柳第660章 大案第101章 備戰3第269章 遭遇戰第169章 招攬第269章 遭遇戰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367章 宣傳第754章 霸權2第265章 汗位第240章 回家2第456章 索倫部第385章 滅蝗2第221章 破莊第306章 風暴第585章 隴西之戰1第182章 網絡第199章 局勢第107章 來了第305章 兵變2第560章 三沙2第45章 互啄第559章 三沙1第674章 豺狼當道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432章 從容第290章 勸進第634章 暴秦4第678章 邕州2第84章 六家聯盟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158章 李飛龍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216章 祝家莊3第439章 會議季2第174章 人市第47章 互相忌憚第552章 野店1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274章 豬突3第69章 女權2第158章 李飛龍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126章 生產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709章 南征9第50章 破寨2第433章 仙釀第485章 會見第333章 金州2第658章 塑料友情第531章 少年兵2第270章 反擊1第735章 矛盾第526章 俘虜第453章 鐵錢第188章 小樊樓第393章 伐高麗5第5章 夜戰2第458章 生女真的窘境第705章 南征5第364章 摘果子第496章 新春3第390章 伐高麗2第61章 公審第363章 激戰1第375章 威脅第179章 解決問題的方法第599章 倭奴戰爭3第249章 利息第276章 穩住第672章 南方第636章 自己跳到碗裡來第655章 南北2第565章 遼北攻略3第352章 返回第374章 憂心第671章 大周孤忠2第200章 盛宴第424章 要贏了第8章 得失1第362章 血河2第526章 俘虜第678章 邕州2第360章 血河第339章 退路第175章 說服第448章 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