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虧空

章明義看着徐世楊。

過了片刻,他說道:

“我來,不是爲了給你找麻煩。”

徐世楊點點頭:

“既然如此,那就請吧,我們要儘快進入工作狀態,不要再浪費時間了。”

章明義帶來了一百二十二艘船,船上運載着朝廷給徐世楊的新一批物資援助——以軍餉的名義。

統計起來,一共是糧59000石、錢97000貫。

章明義說,這是按照齊省兵馬18000人計算,每人每年給予糧3石6鬥,餉6貫。

根據這個標準,徐世楊得到的數跟章明義運來的物資還有一些差額,這就很好解釋了——漂沒唄。

這還是得虧章明義作爲主戰派核心成員面子大,他親自押運,負責裝船的官員實際上只漂沒了一成。

要知道,作爲朝廷核心武力的禁軍,通常只能領到7到8成餉,作爲地方治安力量或輔兵的廂軍,能領一半的足額軍餉就算當官的格外開恩了。

“世楊你也不要生氣,朝廷今年的情況不太好。”

章明義甚至還想勸勸徐世楊:

“通常年景,朝廷歲入8000萬貫石匹兩,歲出7500萬以上。每年都能結餘300到500萬。”

“秦會之和他的黨羽胡鬧了大半年,又是歲幣又是和親,朝廷今年的歲餘和之前幾年攢下的錢糧全沒了。”

“之後又鬧民變,方臘到現在都沒平息,爲了對付他,朝廷已經花了3000多萬,這些全是虧空,估計要平息戰亂還得再花上千萬。”

“今後十年,戶部的日子恐怕都不好過。”

聽到這話,徐世楊笑了笑,不帶任何芥蒂的說道:

“我並不在意這種事,畢竟之前朝廷沒發過一文錢的餉,我們也這麼撐過來了,何況齊省與江南各軍不同,我們這裡自己軍屯,逐漸能自己補足餉糧了。”

“你能體恤朝廷的難處就好。”章明義接着說道:“不過,餉糧我已經給你了,你也不能讓我難做。”

“章兄想要什麼?”

“軍功。”章明義直截了當的給出答案。

他作爲主戰派少見的進士,自請離開江南溫柔鄉跑到齊省這苦寒之地來,目的就是這個。

現在江南羣情洶洶,不論是民間還是士林,輿論風氣上已經完全一邊倒的要求與韃子絕交,不再履行之前簽署的任何和議,不再提供歲幣。

雖然還沒人提出北伐,但要整軍備戰已經成爲新朝廷的主流思想。

這種時候,朝堂上誰有更大軍功,自然就會獲得更大前途。

章明義就是看中了這一點。

他甚至認爲,如果能從齊省分得大量軍功,他和文仲誰纔是文相公之後主戰派第二人,還有的討論呢。

“如果章兄就是想要這個,那倒好辦了。”

徐世楊笑着說道:

“齊省什麼都缺,就是不缺敵人。這樣吧,明年開春之後,我帶章兄去找找韃子的麻煩,先砍上幾千個首級回來。”

“當真?”章明義追問。

如果是真的,那可太好了。

明年太子正式登基改元,如果登基不久他就能送回一個大捷做禮物,那他章明義就是簡在帝心了。

還有士林清議。

“當然,我不撒謊。”

徐世楊笑着說道:

“咱們先去泉城拜見都督大人。之後我帶章兄去看看我的部隊,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要帶着他們去爭取更大勝利了。”

……

江南。

之前陷入混亂的局勢正在趨向穩定。

方臘率領3萬反軍核心南逃後,他留在金陵附近的幾十萬反軍被周軍迅速消滅。

童貫知道他在新朝廷眼中沒有太好的形象,因此非常賣力的主動率領周軍主力南下閩省,追擊方臘。

把更受新朝堂信賴的徐世鬆所部留在臨安、金陵一線。

徐世鬆的部隊膨脹的十分厲害,抵達江南的時候,他手下只有兩千從江北返回的禁軍。

現在,取代高俅,成爲大周軍方童貫之下第二人的徐世鬆已經手將近30萬大軍!

雖然這裡面有十萬是文介甫、徐世柳等人招募起來的民軍,十多萬方臘反軍俘虜整編過來的輔兵,還有高俅留下的幾萬禁軍。

除了徐世柳的順義軍和徐世鬆自己那兩千人之外,其他都可以算作烏合之衆,不過至少兵力數量在那裡,任誰都不敢小覷他徐世鬆。

何況,太子已經下達旨意,給徐世鬆與仁福公主賜婚。

他成了大周曆史上少見的能帶兵的駙馬,政治地位和手中力量都在飛速膨脹。

當然,權利膨脹背後,還伴隨着責任。

文相公那邊不是簡單的把兵力交給他指揮,民軍方面,包括順義軍在內,實際統帥是主戰派文官翁書平。

負責改造被俘反軍的也另有其人,高俅的部隊同樣有主戰派文官在接手,就連徐世鬆自己,身邊都安排了文官監軍。

徐世鬆能直接控制的部下,其實還是隻有幾千人而已,但他作爲全軍統帥,必須要爲部下的前途和穩定着想。

比如說,軍餉問題。

今年朝廷亂的太厲害了,國庫耗盡,以至於前高俅所屬的禁軍部隊都已經欠餉超過三個月。

民軍和前反軍更是一文錢的軍餉都沒領過,就連徐世鬆核心的兩千禁軍,自從編入和親船隊離開江南之後到現在,也已經欠餉一年了。

徐世鬆計算,不考慮童貫那邊的情況,僅僅自己的手下,朝廷欠餉就已經高達100萬貫石以上。

軍中對此頗有些怨言,但翁書平這類喜歡平時袖手談心性的文人又不是實幹家,除了強壓着士兵忍耐下去之外,根本想不出任何辦法。

徐世鬆對此也是頭疼得很。

因此,局面略微穩定一點後,他立刻帶着幾個親衛,快馬加鞭趕回臨安,找文相公、文仲等新朝堂大佬商議這個問題。

此時,太子只是監國,尚未登基,但朝堂已經被主戰派完全控制。

文介甫任中書門下平章事在朝廷獨相,他的長子文仲掌管戶部(同宰執的三司使空缺),童貫依舊是樞密使但不在臨安。

也許是爲了制約文介甫,朝堂上安插了一個包拯爲參知政事兼理刑部。

文介甫、文仲、包拯。

徐世鬆想要解決問題,除了太子之外,暫時只需要得到這三位的支持就夠了。

第354章 繞過第531章 少年兵2第514章 試射第251章 權利第675章 統一第130章 破莒州1第717章 大帝國2第582章 爲什麼第65章 冬季2第351章 糧稅第441章 齊第158章 知恥而後勇第676章 1795年第447章 破村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238章 工廠2第423章 叛徒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306章 風暴第56章 破寨3第721章 大帝國5第433章 仙釀第591章 隴西之戰3第240章 回家2第174章 人市第712章 勝利果實1第371章 不怕第673章 慘案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11章 殺韃子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368章 選擇第624章 醫藥第309章 市場第160章 分期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334章 細紅線第147章 淨海王第544章 軍改1第28章 老規矩第543章 野店2第472章 漢不可辱第649章 政策第1章 韃子來了第313章 非常事第415章 高麗2第694章 開明士紳第716章 大帝國1第27章 集市第215章 祝家莊2第88章 局勢2第620章 興慶府1第682章 尾聲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31章 一個不留第556章 黑店第522章 五里驛第321章 交換第573章 北行記5第44章 菜鳥第171章 人第324章 佈局第311章 水利第247章 援助與否2第332章 金州1第500章 春天7第488章 善保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225章 攔截第685章 野心第606章 十八年了第518章 齊王府裡發生的一些小事第108章 塢堡血戰1第128章 訓狼第610章 平夏戰爭2第748章 請內附第501章 春天8第2章 夜間第648章 峻法第372章 財政第173章 緊迫第58章 擴散第672章 南方第633章 南下2第682章 尾聲第427章 佔領蓋州1第751章 民心1第754章 霸權2第387章 道義與利益第468章 28級第43章 塢堡民兵第637章 如何選擇第268章 夜戰2第454章 向北航行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665章 暴秦5第332章 金州1第31章 一個不留第153章 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