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正道

陸謙抱着胳膊,靜靜聽完了幾個幫閒亂七八糟的敘述。

之後這傢伙點點頭,對這些青皮說道:

“先把衙內送回家,最近暫時不要上街了。”

“我不我不我不!”

高衙內蹬着腿,在衆目睽睽之下哭叫道:

“我要那美嬌娘!我要殺了那打我的混蛋!”

陸謙額頭上青筋直冒。

這種事怎麼能在大天廣衆之下說出來?

但是他又不敢違逆這二世祖,只好蹲在高衙內面前,好生勸道:“不就是個小娘子嗎,屬下一定能讓衙內得手。”

“真的?”

“真的,那個打了衙內的傢伙,三天之內屬下也一定能要他的命。”陸謙小聲說道:“只是這種事不能在這說,請衙內先回府上,讓屬下佈置一番。”

“說好了,三天,三天我就要那小娘子!”

“是是是,三天!”

陸謙覺得自己就像是在哄小孩,還是哄一個超級大號熊孩子。

然而這熊孩子不哄還不行,高衙內畢竟是陸謙上司的螟蛉,伺候不好他,將來在軍中的發展就是個大麻煩。

陸謙可不想自己永遠侷限在虞候這樣低級的職務上,爲了一個更好的前途,他願意犧牲自己的尊嚴委身討好高衙內這樣智障的二世祖,自然也不在乎犧牲陌生人的生命,或者朋友妻子的尊嚴。

……

徐世楊沒有立刻迴文家,不過經歷一次這樣的事,悠閒逛街的時間也只能結束。

他僱了一輛騾車,跟趙琳去了臨安城外的一片街坊,那裡是軍器監工匠們聚居的地方。

在這裡,他跟幾個大周軍器監的大匠談了一下,當然,招募他們是不可能的,徐世楊拿不出足夠的利益,人家也沒淪落到必須冒着生命危險去江北吃徐家這口飯的地步。

所以徐世楊也就直接不去開口,免得自取其辱。

不過,這些屬於國家的工匠有一些好處,他們靠山吃山,可以拿一些軍器監的下腳料(有時候不算下腳料)回來做些私活,賺些錢糧。

這些工匠的手藝是沒問題的,又有材料支持,只要錢給夠,他們能實現徐世楊的許多想法。

比如徐世楊向這裡的工匠承諾購買所有附和標準的鐵管,只要公差不超過自己的要求,完全來着不拒。

工匠們不清楚這些鐵管是做什麼用的,不過既然不是弓弩刀劍之類的軍器或違禁品,那麼他們做起來自然毫無心理障礙。

徐世楊要求他們製造好一百根符合要求的鐵管,就把它們全都運到文家,由徐世柳接收,此項目長期有效。

對於這種沒有風險的項目,工匠們給出的價格比較低,只是徐世楊一再強調,所有鐵管都必須附和公差要求,否則視爲廢品,是拿不到貨款的。

……

晚間。

臨安城最著名的姬館樊樓內,文仲正和一些年輕的主戰派官員飲酒作樂。

所謂樊樓,可不是當初汴京城那座堪稱天下第一的姬館,那座樊樓早就已經毀於兵災。

現在這座樊樓,是大周南遷之後,由原來樊樓的主人遷到臨安的,因而被人稱爲小樊樓。

雖然已經不復當初的勝景,不過依舊能穩坐天下第一的名頭,也就依舊能引得一衆才子傾心。

此時,已是酒過三巡,一位擁着美姬的主戰派官員問文仲道:“文兄,聽說住在你家那個江北來的武夫,今天又惹事了?”

“那是世柳的兄長。”文仲笑道:“翁兄不可如此說他。”

“一個武夫而已。”

發言的人是翁書平,目前的官職是給事中、太常博士,一個正七品的小官。

但再小也是文官,天然的瞧不起徐世楊這種武夫。

他之前跟徐世楊喝過幾次酒,每次行令飲酒,輪到徐世楊,這傢伙就直接牛飲,跟一衆文士參加的遊戲顯得格格不入,可偏偏這莽夫還受到文相公的其中,因此翁書平就愈發覺得徐世楊不順眼了。

“他是武夫沒錯,不過,如今朝廷就是需要這種能打仗的武夫。”

文仲說道:

“若是人人只能負手清談,家父北伐中原的景願何時能夠實現?”

“文兄,就怕有這樣一個打仗的好手,對朝廷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翁書平說道:

“若論武夫,韃子全都是武夫,可韃子的狼子野心如何,我們都看的都很清楚。”

“徐家在江北,到處招兵買馬,我們在江南還要供給其軍糧軍衣,若是無手段制住他們,就怕將來又成另一股韃虜!”

他說的這話,就是文人壓制武人的傳統理由——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武人造反可就不一定了!

對統治階級來說,這是非常現實,而且有效的理由。

“徐家在江北已經堅持了十多年,未拿朝廷一文錢糧,如此好漢,翁兄何故如此污人清白!”

跟徐世楊關係較好的章明義不滿的說道:

“難道我大周就不能有忠君愛國之士?”

“哼,御街上跨馬唱名的進士纔是真好漢!那徐世楊不過以莽夫而已!”

翁書平不再理會章明義,轉頭對文仲繼續說道:“世柳兄的文才,吾是十分佩服的,不過這徐世楊……,文兄送給他不少書吧?見他讀過嗎。”

文仲沒有說話,只是嘆息着輕輕搖了搖頭。

“看?”翁書平對着一衆主戰派同僚說道:“爲將者不讀書,不過一匹夫爾!”

“翁兄,你覺得我們不該支持徐家?”文仲問道。

“該支持,不過不該支持徐世楊。”

翁書平回答:

“我看,徐家能在江北堅持下來,正是因爲有徐公睦河那樣的進士,以及世柳兄那樣的文士!”

“我等聖人子弟,應當讓徐家走在正道上。”

“如何做到這一點?”文仲問道。

“我們既然徐家糧草支持,那徐家軍就應該服從我們的命令。”翁書平又喝了一杯酒,情緒有些激昂的叫道:“我們應當向江北派遣監軍!”

“另外,我記得徐家不止徐公睦河一位進士,徐公睦江也是吧?”

“是,徐世楊的大伯,徐公睦江與其弟同爲慶元九年進士。”

“那不就簡單了?”

翁書平笑道:

“對這些武夫,大小相制,方爲正道!”

第364章 摘果子第378章 敵人第8章 得失1第157章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分目標第642章 父親第260章 戰黃河3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293章 勝利3第637章 如何選擇第549章 帝國第573章 北行記5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297章 改編1第300章 海盜行動1第292章 勝利2第139章 新式武器第396章 降服2第172章 困難第52章 炮灰1第57章 勝利第59章 湯隆1第493章 期盼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543章 野店2第494章 新春1第129章 聯盟之首第11章 殺韃子第731章 寺產第279章 和平第356章 劫掠1第311章 水利第706章 南征6第592章 隴西之戰4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406章 徐世楊的野心第415章 高麗2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548章 國制第371章 不怕第240章 回家2第753章 霸權1第112章 塢堡血戰3第260章 戰黃河3第92章 新軍第二次擴充第91章 戰利品第208章 混亂之始第669章 金陵之戰,其實沒打起來2第334章 細紅線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594章 機會第356章 鉅變第391章 伐高麗3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581章 得與失第321章 交換第419章 各方都在期待第347章 海軍第392章 伐高麗4第618章 興靈5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57章 勝利果實1第178章 收容所第567章 根絕完顏第415章 高麗2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53章 炮灰2第722章 皇家財源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15章 徐世鬆第404章 替代役第271章 反擊2第400章 降服5第280章 如何得到和平第141章 起航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96章 我敢!第414章 高麗1第751章 民心1第453章 鐵錢第279章 和平第172章 困難第647章 南征準備第762章 更替第571章 百戶第41章 矛盾第608章 射白馬第197章 包龍圖第612章 西域1第147章 淨海王第425章 決心第346章 未雨綢繆第66章 153第747章 株連第131章 破莒州2第176章 黃河大俠第1章 韃子來了第659章 釣魚第73章 內訌與速度第309章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