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四章公孫弘的奇妙之旅(5)

雲琅冷眼旁觀……

公孫弘如同猴子一般在工坊裡前後亂竄,並且專心於工藝流程,他如何會看不見。

大秦的匠作工藝妙到毫巔,其中以治器之能冠絕天下,雖說經歷了戰亂之後已經失傳。

畢竟,大漢統一這片國土的時間還不到百年,關於大秦治器的傳說依舊在工匠中心口相傳,博學如公孫弘這樣的人如何會不知道呢?

“老夫觀馬車作坊治器,如同流水般順暢,比之大漢匠作高出一籌不止,這是何故?也是你西北理工之秘傳?”

公孫弘笑吟吟的看着雲琅問道,這一刻他不想錯過雲琅臉上的任何一個表情。

雲琅搖頭道:“這可不是我西北理工的法子,這種治器工藝名曰——流水法。

意思是說,一個人負責一道工藝,互不干擾,上一道工藝完成之後再交給負責下一道工序的匠人,直至馬車整體完成。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不再依靠高明工匠來完成整部車子,只需要一些精通自己那一道工藝的人通力合作來完成一輛馬車。

高明的匠人很難得,只精通一道工藝的匠人卻很容易培養出來,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那就單個的工匠離開了,或者故去了,並不影響整部車子的完成。

這樣的法子,其實最早是用在軍械製作上的,前秦商君想出來的法子,我西北理工可不敢奪人之美。”

“商君?你說商鞅?”公孫弘明顯有些失望。

雲琅笑道:“其核心要點不過是《秦律,十八種》中《工律》記載的第一句話——爲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長、廣亦必等。

做到這些,大漢工匠也能做到大秦工匠曾經做過的事情。”

公孫弘皺眉道:“秦法?”

雲琅嘆息一聲道:“這世間萬物看似巋然不動,實則每時每刻都在變化。

前人總結,歸納出來的好東西,後人就有責任在批判的基礎上繼續發揚光大。

擯棄壞的,留下好的,纔是治世之道,如果對前人的功績一言蔽之,我們談何前進?

我相信,我大漢有海納百川之心胸,不至於偏執到否定前秦所有的好東西。”

公孫弘只是笑笑,指着前面的另外一座工坊道:“那裡是製作什麼的?看起來很宏大啊。”

雲琅心中暗歎一聲,看來大漢官吏對大秦的一且都持否定態度,公孫弘已經算是比較開明的人了,連他都不能理解他的話,這讓雲琅對始皇陵的擔憂又加重了一層。

“那裡是造船工坊。”

公孫弘大驚:“造船?你雲氏可以造船?”

雲琅笑道:“這裡的船不是少府想象的那種船,而是在製作一種平底闊船。

主要是用在渭水上的,您也看見了,隨着上林苑的產出日漸豐富,向外運輸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上林苑是產地,而陽陵邑,長安城就是銷售地,如果僅僅依靠馬車,不但費力還費時。

如果在上林苑渭水邊上修建幾座碼頭,上林苑的貨物只需順流而下,一日夜就能抵達長安,且不靡費人力,畜力,一艘船可以裝載十餘馬車的貨物,如此一來,上林苑賣到陽陵邑,長安的貨物就沒有那麼昂貴了。

貨物便宜了,購買貨物的百姓就多了,反過來,上林苑就能生產出更多的貨物。

上林苑能這樣做,凡是渭水邊上的州縣其實也能這樣做,一旦航道開通,渭水兩邊的州縣很快就能富裕起來。

畢竟,全大漢的富戶,都在長安三輔!”

公孫弘笑道:“雲公此言差矣,渭水並非大河,夏秋之日水量充沛自然可以行舟,冬春枯水之時,很多地方只有五尺深,更有一些淺灘,連稚子都在水中嬉戲,如何行的了大船?”

雲琅低頭看着腳,對大漢的聰明人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或許是黃老之術治理國家治理的時間長了,所有的官吏都認爲無爲而治就是不錯的治國良策。

公孫弘明明已經提出來了問題,卻不知道去解決。

流水的水平面是一定的,除了築壩之外沒有別的提高水平面的辦法。

可是,可以向下挖掘疏浚淺水河道,約束河堤,自然就能把淺水區變成適合行船的深水區,更何況,平底闊船最大的好處就是吃水淺。

公孫弘見雲琅不說話,有些尷尬的道:“雲公這裡還是有解決的辦法是也不是?

否則你也不會動手修造舟船了。”

大漢的官吏們的本事不是解決問題,而是察言觀色,他們可用通過自己的一些神奇的判斷,來確定一件事能做不能做。

公孫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只有一個想法,剩下的就要靠不斷地試驗了,雲氏之所以製造這艘船,就是爲了驗證我的想法。

成了,自然對雲氏有百利而無一害,不成,區區一艘船,雲氏還負擔得起。

少府,請這邊走,雲氏最重要的產業並非是什麼鑄錢,造車,造船,而是絲綢與家禽,家畜飼養。”

“哦?制錢作坊並非雲氏最重要的家業嗎?”

“一時心血來潮,見不得那些背夫們受商賈壓榨,就特意賠錢製作了一些新錢,算得了什麼重要家業。

說到底,雲氏還是一個以農爲主,以工爲輔,耕讀傳家的一戶人家。

商賈乃是賤業,家裡雖然有投身的商賈,卻從來沒把買進賣出當做主要營生。

雲氏爵位雖然不高,卻榮耀無匹,雲某不會讓爵位蒙羞,也不準備讓子孫在別人面前擡不起頭。”

說這話的時候,雲琅恨不得扇自己一個耳光,他在大漢國最想做的其實就是商人。

這個時代的人實在太樸實了,物資太匱乏了,只要是他能想出來的東西,在這裡全是高檔貨,跟這樣的人做生意完全是一種享受。

如果不是因爲在大漢國,連叫花子都看不起商賈的話,他早就跟着卓姬一起當商人了。

更不要說在大漢國當商賈,還要被抓去戌邊,服勞役,明明是一樁很高尚的行業,卻活的悲慘如狗。

公孫弘對雲琅的話深以爲然。

“太祖高皇帝時期,國窮民蹙,即便是想找出六匹同色的挽馬爲太祖高皇帝拉輦車都不可得的時候,那些商賈依舊囤聚居奇,賤收高賣,以致都邑之內物價騰貴,下戶之家一年所得竟然不足商賈之家的一頓飯食……”

雲琅聽着公孫弘口沫橫飛的演講,再一次對大漢的商賈掬一把同情之淚。

明明不偷不搶的謀生,卻像是犯下了滔天大罪,即便被打倒在地,還要踏上一萬隻腳,讓商賈們永世不得翻身。

大秦覆滅,大漢見過,諾大的一個天下被兵災蹂躪了不下十遍。

物資匱乏已經到了動人心魄的地步,這個時候,整頓商賈必然是一種必須的手段。

任何王朝在建國初期,都不會鼓勵商賈的,因爲這個時候商賈對王朝是有害的。

他們會努力的發展民生,當百姓出產的貨物多了之後,商人的作用就會顯現出來,他們才能真正回到互通有無這個最根本的道路上來。

看着頭髮斑白的公孫弘痛心疾首的批判商賈,他似乎忘記了,商人這個階層從未被消滅過。

只不過他們從街面上回到了朝堂之上……

只要是勳貴,只要是官員,他們哪一個不是商賈?

只不過商賈這兩個難聽的字眼,被他家的僕役或者奴隸背了,他們只要好處,不要痛苦。

一面數着大筆的進項,一邊鄙薄着那些可憐的所謂的商人。

這是一種新的認知,雲琅覺得下回賈三再來家中繳納錢糧,他一定要保證做到高高在上,不能再跟他蹲在一起喝茶了。

第七章人一離開戰場就變蠢第五十二章劫灰?第一零五章溫潤君子第二十一章不敢惹阿嬌的劉徹第二十五章 煙花巷第二十三章胸懷博大的劉徹第一三四章抓姦細第一零七章神靈來了第一八六章抽絲剝繭第五十四章家賊難防第二十八章匈奴王的愛情第十一章亂拳打死老師傅第七十二章 地勢坤第八十九章天知道地獄有幾層第一零九章肉體畢竟是事實存在的第一二一章 捉襟見肘第一七七章做大事惜身第七十一章消失的八胡校尉 (萬字更新完成,繼續求票)第一二三章 雲琅論馬第八十一章霍光的眼淚第九十二章劉陵的大手筆第一一七章關門打狗第十章璇璣城出現第六十九章 太虛石第六十章你想通了也不成第一百章渾邪王來了第一七五章對與錯豬年?逐年?第一二七章無兄弟,不遠征(1)第一章 預言第三十二章 紅顏命第一一三章 王翦!(求首訂,求月票)第一四五章此恨綿綿無絕期第九章表決心的代價第五十六章永不放手第七十七章 各神通第一三七章倒行逆施第三十二章過河拆橋第一三四章無兄弟,不遠征(8)第一零八章監牢裡的好人第一七零章殺奴(3)第一六一章被智慧碾壓的謝寧第一八二章知恩圖報?或許是!第二十六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一百零一章可憐天下父母心第五十七章好日子誰都喜歡(第二章)第三十八章 黑騎士第一五七章散播第一三四章千金賦,萬金池!(繼續戰鬥,求月票)第一一零章老驥伏櫪第一章新局面的誕生第五十八章智慧者憂傷第一一二章陽陵邑的冬天第九十九章最真誠的謊言第一六一章劉徹的疑惑第一二五章不想弄得太明白第一八零章消息是有時效性的第四章不願意逆天改命的李陵第五十二章榜樣的力量 (第三章)第九十三章大門開了第三十八章烏雲壓頂第一三零章無兄弟,不遠征(4)第二十六章第一次招聘第四十五章艱難的錢莊生意第一二八章無兄弟,不遠征(2)第一五零章誰對誰錯?第九十七章繼續在工匠的道路上狂奔第一三九章事情總有兩面性第一八四章你知道偷天之術嗎?第三十六章回家(4)第三十三章卓姬奪肉第七十二章雨落無聲第八十章 真實的遊戲第六章恐懼也能殺人第一二六章事情總是會變的第四十一章毀滅性掠奪第一四一章公孫弘的奇妙之旅(2)第二章負荊請罪李廣利第一零七章一直在一起第六十五章受盡委屈的東方朔第一七三章 劉徹要來了第四十二章搭伴過日子 (第二章)第五十章 輪迴柱第一三三章雲家的新農業(繼續四章求月票)第九章新生活,新體驗第二十一章古人誠,不能欺第七章古今同?大不易!第一零七章神靈來了第六十四章產業轉移第八十二章肺腑之言第一四七章龍的本性第六十六章怪人第四十七章可憐的人第四十章 江湖路第一三二章不給第一百五十二章內亂第一八三章偷天神蹟第一七一章自產自食夏侯靜第九十五章朋友啊朋友第七十三章兩百里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