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大漢國商業慣例

雲琅手腕上的檀木手串,已經被他把玩的油光發亮,稍微一轉動,就會有神秘的油光流傳。

這種光芒一般被人稱之爲寶光。

所以,一個東西想要成爲珍寶,帶有自身特有的光芒是不可少的。

比如,黃金,珍珠,寶石,玉石,鑽石等等。

夜光杯能在夜間發出微微的豪光,自然很快就成了一種新品種的寶物。

這種杯子採用了祁連山玉雕琢而成,大多呈墨綠色,好處就是品質非常的恆定,遇高溫不會炸裂,遇冷也會安然無恙,所以用來溫酒最好不過了。

自從霍去病在河西擊敗了匈奴人之後,河西道路被打通了,第一個使用這條通道的人並非軍隊,而是商人。

說來也怪,玉石在別的地方只是一塊好看的石頭,在大漢因爲自古流傳的文化緣故,也因爲漢家祖先對玉石過度偏愛的緣故,讓這東西成了價值虛高的奇貨。

也因爲這些商隊攜帶大量玉石進關的緣故,陽關不遠處的一座小小關隘,已經有了一個新的名字——玉門關!

而陽關這座明明要比玉門關大很多的軍事堡壘,卻只能委屈的因爲地處玉門關的陽面,而稱之爲陽關。

從這一點來看,人們似乎更加喜歡商業活動,而非軍事活動。

成羣結隊的駱駝客揹負着玉石從玉門關進入了河西走廊,他們攜帶着在西域一文不值的玉石經過漫漫征途之後抵達關中,那些石頭就會在漢家工匠的手中綻放他真正的光輝。

玉石這東西在漢家用處極多。

最重要的當然是拿來充作禮器,上到皇帝下到公卿,都需要把玉石雕刻成玉璧,玉鈺,玉瑝等等禮器,在祭拜祖宗的時候擺上,以示敬意。

於是,玉石就有了神性。

因爲有了神性,自然就顯得珍貴,就因爲珍貴,他的商業價值也就被體現出來了,而且是人類自從明白‘禮’這個東西的重要性之後,產生的第一種價值物,在遠古時期,玉石就能換取珍貴的食物跟女人了。

最恐怖的是,大漢人對玉石的要求似乎永遠都沒有止境,不論有多少崑崙玉進入大漢國,都會被消耗的乾乾淨淨,永遠都沒有多餘的時候。

這是不符合商業規律的,大漢人在拿到玉石玉器之後,產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珍藏,而不是售賣,所以,每一個拿到玉石,玉器的人其實都是最後的接盤人。

劉徹的皇宮裡就堆滿了全大漢最多,最好的玉石,玉器,他不喜歡笨重的青銅器,也不喜歡粗糙的陶器,至於漆器,他總覺得那東西有味道。

如果不是雲氏燒製出來了瓷器,他的生活用品基本上全是玉器。

諸侯王死掉之後,會用金縷玉衣來覆蓋全身,而且還不忘記在嘴裡,在鼻孔,耳朵,乃至肛門裡塞上特製的玉器以保證自己萬年不朽。

此次雲琅北征,還肩負着爲王宮大臣們弄一些便宜玉石的重任。

比如年高德劭的兒寬老賊,就話裡話外的想要弄一根肛塞好死後來用。

也不知道這個老賊的身體構造是什麼樣子的,一口氣要一百塊玉石來製造肛塞……

當然,兒寬的原話不是這樣的,他的原話說:“君子如玉,老朽成不了君子玉,不妨用玉石來裝點一下死後用的棺槨……”

金縷玉衣這東西兒寬還沒有資格穿,不過,他死的時候身邊只有家人,誰知道他會不會穿上呢?

反正會埋進土裡,將來只有盜墓賊才能窺見一二。

那個著名的長沙王劉庸,更是玉器的重度喜愛者,他的父親長沙定王劉發是元朔年間纔去世的。

也就是那個經常被曹襄他們光顧的長沙王宮的主人,他死了,長沙國發生的所有不法事,也就被皇帝一筆勾銷了,長沙國就重新變成了一個平安的封國。

只是,後果依舊是嚴重的,他們失去了對王國的統治權,只剩下享受封國部分賦稅的權力,劉徹在處理掉自己的弟弟劉發之後,長沙國內的縣令一級官員都是朝廷任命的。

一個富裕的封侯國,他的國王除了窮奢極欲之外,就沒有別的事情可幹了,於是,百無聊賴的劉庸就喜歡上了玉器跟墓葬。

他給自己的父親劉發修建了五十三座疑冢,算是繼承了他們家忠孝的門風。

只是玉器用的多了一些,也不知道劉庸用了什麼法子跟曹襄拉上了關係,此次,曹襄要爲他弄五十車玉石!

這明顯是喝醉酒之後給出的承諾……偏偏曹襄非要完成這個承諾,什麼原因不知道,僅僅看曹襄信件中誠懇的話語,雲琅也只好咬着牙認了。

至於朝中重臣的各種奇怪的要求,更是數不勝數,阿嬌,衛氏,長平,也有要求,而且數量都不少。

給他們準備了,皇帝的那一份自然只能多不能少,雜七雜八的算下來,少於一千車雲琅都沒辦法交代。

想到這裡雲琅就恨不得揪光頭髮,天知道那些人要這麼多的玉石塞子作什麼用途!!

《玉石律》就是這種背景下出臺的……只要是從河西經過的玉石商隊,必須向官府繳納三成的玉石當做入關費用。

這條商路如此的繁華,以至於半個月的時間裡,甘州城城關就收到了大量的玉石。

屋子裡堆滿了沒有雕琢的玉石,外表看起來毫不起眼,跟一堆鵝卵石區別不大。

可就是這樣,司馬遷跟東方朔兩個人躺在石頭堆上,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的仔細看。

這時候兩個高潔的文人就消失不見了,兩人的袖子沉甸甸的,天知道裝了多少玉石。

裝完之後還有臉站在雲琅對面一臉沉痛道:“君侯,如此巧取豪奪有失我大漢國顏面!”

雲琅假裝看不見這兩個人兩袖子玉石,端起茶壺喝口茶道:“你覺得這些胡人用這些石頭就輕易地換走我大漢國的各種出產,你覺得合理嗎?

金珠玉貝飢不能食,渴不能飲,卻能換走我們的絲綢,漆器,金鐵,茶葉,紙張,筆墨,我若不是不限制進入關中的玉石數量,我們這個虧天知道要吃多久!“

司馬遷可能覺得袖子很重,就鐺的一聲把沉重的袖子放在桌案上對雲琅道:“這樣做沒用的,只會讓關中的玉器價格飛漲,大漢國更加吃虧!”

雲琅嘆口氣,從桌子上撿起一塊從司馬遷袖子裡漏出來的玉石道:“羊脂白玉啊……”

司馬遷一把奪過雲琅手裡的玉石,繼續問道:“快說啊,你這個《玉石律》制定的沒道理啊。”

“你能不能先把袖子裡的白玉收起來再用張湯的口氣逼問我成不?”

司馬遷笑道:“我拿的是我的俸祿。”

“你的俸祿我記得在你離開長安的時候,陛下一次給你們支付了一年的。

還是雙倍!”

東方朔把玩着一顆晶瑩剔透屁的玉石籽料道:“這是宦囊!”

雲琅無奈的道:“能賣的起玉石的人,就不在乎多出一點錢,既然是奢侈品,那就把價格定的高高的,徹底隔絕普通百姓與這東西的關聯。

而且呢,我認爲這東西一定要受監管纔好,否則真的會從我大漢國源源不斷的吸取我們的血。

說實在的,只有大漢國國土上可以生產的東西纔是真正的好東西,比如這東西!“

雲琅說着話就從桌子底下抱起一塊祁連玉頓在桌子上。

剛剛看過無數極品白玉的東方朔,司馬遷二人定睛看清楚了眼前這塊綠了吧唧的玉石,就撇撇嘴道:“石頭?”

雲琅微笑不語,又從桌子下面拿出幾個圓潤的玉杯道:“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嘶……”司馬遷跟東方朔齊齊的倒吸了一口涼氣,以他二人的才學,很容易分辨出剛纔那四句話的含義。

“句子是好句子,可是呢,這東西依舊是石頭!”

這句話說出來,證明二人不但有文學眼光,也同時很有商業眼光。

雲琅無奈,又從手腕上褪下一串黃花梨木珠子放在他們面前道:“這東西現在價比黃金!”

司馬遷看了看珠子,再看看夜光杯,就把袖子裡的白玉往裡面攏攏,捻着頜下不多的幾根鬍鬚道:“你又要製造寶貝?”

雲琅點點頭道:“任何外來的好東西,都需要儘快在國內找到替代物,如果是種子,我們就試種,如果是工匠做出來的東西我們就仿造,如果是無法替代的東西,我們就一定要污衊,將他徹底的弄得不值錢。

如此,纔是我大漢國與外國交往的手段!“

第四十五章喜歡生病的侯爺第九十九章人球第一一九章此情不爲他人知第二十二章 且靡胥叔叔第一四零章雲氏的道理第六十章你想通了也不成第十章總能有用的郭解第一二六章匈奴人的戰略第二十七章 太虛幻境第一四二章 順水人情第三十四章遠處的勝利第九十一章我高興第五十四章家鄉的大柳樹第二十章打悶棍第三十二章 紅顏命第七十四章父子和解第九十五章勳貴不好當第四十一章 殺伐鎮第九十七章子不如人第一八零章天理不容第一六三章泰山閒話第五十四章王的榮耀第五十三章優伶的建議第十章 苦心人,天不負第九十四章沒飯吃就沒尊嚴第四十六章虛假的面具(第三章)第六章 貪玩的後果第一零四章獨石城的根基第六十三章兩個家園第一一三章 王翦!(求首訂,求月票)第一零六章臭嘴曹襄第二十五章劉徹的謀略第一七五章邊關無戰事第三十五章 長安城外第四十七章奇怪的屍體第三十九章漢軍來了十九天十萬收藏,感謝,感謝大家支持第三十六章白日奏對第五十九章雲琅是梟雄?第一六七章和匈奴的第一次偶遇第五十章 輪迴柱第一三二章羊盤查敵蹤第一二五章角鬥士金日磾第一二二章曹襄的兄弟們第四十六章 陽謀論第一一五章生動的世界第十章權臣的底線第四十六章相敬如賓第三十一章愛子之心大不同第一二零章雲琅美好的一天第三十九章冬日裡的閒事第三十七章姑臧城的傳說第九十二章冰凌暗流第一一三章莫名其妙的刺殺第一三八章 衛氏朝鮮的災難之源第一八七章全是表演啊第一五七章精美的破爛第三十一章愛子之心大不同第一章長安早春第五十七章 大漢軍第一零七章強項令第一八八章劉徹的誤解第十七章雲琅的堅持第五十六章劉陵的進攻方式(第一章)第六章 貪玩的後果第二十七章大變革第一六三章 婚禮?婚禮!第一三零章阿嬌的真心話第五十六章劉陵的進攻方式(第一章)第五十二章鬆弛,鬆弛第一五三章 怎樣才能稱之爲偉大第二十五章求不得是一種痛苦第四十四章覆盤第五集始皇陵的親兄弟十九天十萬收藏,感謝,感謝大家支持第一四二章大帝國的初始狀態第七十八章酷烈!第五十章朕很好奇 (第一章)第一六八章孤獨的白狼口第十五章乾草地上說豐年第二十章向鬼神開戰第一五五章急功近利第九十章看你咋了?第三十三章誰是大贏家?第一一零章劉徹的要求很高第十七章真的在賣燒餅第一二五章角鬥士金日磾第八十五章誰是誰的金山?第一三三章無兄弟,不遠征(7)第九十七章進退的學問第一零八章監牢裡的好人第八十二章肺腑之言第五十四章萬一成功了呢?(第二章)第六十章國事?說到底都是家事第六十章 生化危機第一百章玩物第二十七章 玉石俱焚第一四九章 酒泉郡的酒第一章憤怒的主父偃第一二四章覺醒的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