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河流特徵

亞洲河流特徵

由於亞洲面積廣大,地形結構獨特,氣候複雜,使亞洲水系發育和分佈也具有顯著的特徵。

第一,水系結構呈輻射狀。亞洲的地形結構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聳立於中南部,亞洲的大部分山脈都從這裡分散出去。因而亞洲水系分佈受地貌結構的制約,也呈不勻稱的輻射狀;並以荒漠爲中心,由帕米爾高原、阿爾金山脈、蒙古高原東緣、阿爾泰山山脈、哈薩克丘陵、土爾蓋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緣的山脈,圍成廣大的內陸水系。內陸流域外圍是外流水系,由朱格朱爾山、外興安嶺、雅布羅諾夫山脈、薩彥嶺、哈薩克丘陵等圍成的向北冰洋傾斜的北冰洋流域;大興安嶺、橫斷山脈以東,爲太平洋流域;喜馬拉雅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和托羅斯山脈以南,屬印度洋流域。另外,還有少數短小河流分別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第二,長河數量多。亞洲區域遼闊,許多河源遠離海洋,形成長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七條,鄂畢河(5,570公里)、葉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洋流域的最長河流;黑龍江(4,350公里)、黃河(5,464公里)、長江(6,300公里)、湄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亞的內陸河錫爾河(2,991公里)也比歐洲的多瑙河(2,860公里)長一些。

第三,內陸流域廣大。亞洲內陸流域面積約爲1,770萬平方公里,佔全洲總面積的40%,這個比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僅次於澳大利亞。所以形成廣闊的內陸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氣候影響的結果,同時,與第四紀地質史也有密切關係。內陸水系多分佈在中亞、西亞閉塞的山間高原、盆地與低地,這些地區多是年降水量小於300毫米的乾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帶。亞洲地域遼闊,乾旱的內地距海遙遠,也是內陸流域面積廣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紀大冰期後,鄂畢河、葉尼塞河改道北流,過去向南流的舊河道逐漸乾枯,成爲遺蹟,促使中亞地區向乾燥的內陸荒漠轉化。

第33章 內陸統一第6章 襄陽盛會第33章 大國雄風焚書坑儒及漢朝尊儒的歷史論證第7章 治國新策第1章 楚王選妃第25章 皇子劉巍第15章 南陽潰敗第4章 皇兄皇弟第13章 新楚內治(一)大漢帝國安泰兩州經濟特性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第13章 鐵血控鉉第12章 賈詡破曹第1章 大漢疆域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9章 遼州風雲第8章 備戰寒潮第10章 長子風範第1章 天下國商(一)第23章 太子之位第11章 迎娶月英第12章 小喬初嫁第39章 軍備貿易第23章 守望之冬第6章 陳羣相伴第9章 雙重標準第19章 司馬之局第3章 孔明現身第12章 賈詡破曹第10章 靈帝密旨第17章 楚地官制亞洲河流特徵第11章 迎娶月英第8章 伊籍故友第25章 大海軍策第14章 關羽之敗第2章 拜訪胡昭第11章 封藩楚王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16章 曹操初敗第4章 禁衛軍第3章 萬農書第10章 金陵建設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15章 南陽潰敗大漢帝國主要軍隊簡介第11章 戲志才養病第18章 曹操接旨第9章 雙重標準第21章 烈焰之心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14章 聖湖血案第16章 草原之鷹第39章 軍備貿易第5章 三家制衡第10章 趙雲之威第1章 紛亂之秋第30章 大漢新語第32章 千古遺憾亞洲河流特徵第4章 定南策第15章 復仇之刃第1章 大漢疆域第13章 大漠風塵第8章 備戰寒潮第8章 備戰寒潮第31章 耶路撒冷第7章 沮授之約第1章 天下國商(一)第6章 解鈴人第35章 亞漢王第19章 新銀稅制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24章 亂血之東第25章 大海軍策第4章 孔明赴會第7章 集商社第31章 雙龍戲珠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12章 卸任第19章 司馬之局第24章 帝王之家第21章 文化運動第17章 楚地官制第10章 趙雲之威第17章 淳樸之民第32章 千古遺憾第20章 漠北之地第4章 人之天賦第5章 最佳棋子第3章 內政風暴第25章 皇子劉巍第3章 執政同盟唐代城市消費的方式水平和結構研究第16章 曹操初敗第18章 曹操接旨第12章 張飛之血第19章 烏鴉戰艦第7章 治國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