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大漢疆域

大漢疆域

陳羣、戲志才和龐統都默不作聲,偶爾間擡頭看了看劉協,荀彧心中有話卻不願說,只是暗示陳羣,讓陳羣來說這些話。

陳羣心中清楚,四人中只有自己有資格說些很不順耳的話,皇上或可聽進去,或可當作沒有聽到,也不會爲難自己,荀彧和戲志才只能稍有直諫,說得太僵,很可能讓皇上拂袖而去。

沉默片刻,心中暗暗掂量推敲,乃諫道:“陛下,臣聽說仁義之君,當以仁待他族,以禮引導蠻夷識禮守道。若說漠北之族與大漢領土相接,或可威脅大漢百姓,今東海島嶼小國之族雖偶有冒犯,然大漢與之相隔大海,其縱有異心也不能冒犯天威,望陛下謹慎用兵,正如陛下所言,量國力而爲,可遣使教授漢文化,使之知漢皇之仁、大漢之威!”

劉協淡淡一笑,問戲志才道:“志才爲統帥府參謀總祭,可知大漢目前的海樓船能駛千里,自淮安起航,若順風二十餘日可行至南浦,沿岸略作補給可至南海朱崖郡,但不知高祖之時可有人能預見?”

戲志才道:“但聞始皇帝之時有徐福曾載童子渡海向東,或有言曾到今日邪馬臺,但無從可考,亦無人可知今日海樓船可行千里!”

劉協復對陳羣道:“長文啊,你發現沒有,昨日有幾人能預言今日之事,今日又有幾人能預言明日之事,但朕相信百餘年後,海樓船亦不過尋常之物,或可千年之後,邪馬臺等小國便可乘船直抵大漢,威脅大漢後世子民,與其讓後人埋怨朕,不如便在今日將這些荊棘一一掃蕩乾淨!”

略作停頓,與四人道:“諸位放心,朕決不會犧牲大漢的興榮來成就朕個人的功績,先祖孝武皇帝(漢武帝)便是朕的一面鏡子,朕也不願意諸位辛苦功業只因朕一己之念而毀於一旦,凡動兵之時,必仔細平衡,量國力而爲,凡有利則戰,若戰亦無功與後世者,必不爲之!諸位愛卿相信朕嗎?”

陳羣當即道:“陛下乃天縱奇才,此乃臣等多慮,然此亦臣等職責所在,望陛下不可厭其煩!”

其餘三人亦道:“必信陛下之能!”

劉協微微頷首,用玉尺指着西域道:“北方之事且按朕的意思來辦,不知道西域疆域當如何處置啊?”

荀彧道:“西域之事,因馬騰頻繁出擊,臣也略有思考!”

劉協朗聲笑道:“此才真是朕的王佐之才啊,文若但直言心中所思!”

荀彧指着地圖道:“自恆帝之後,大漢對西域的控制越來越弱,如今的西域也是戰亂不斷,馬騰被迫經常出兵援助仍心繫大漢的一些小國,然遠水不解近火,光武帝時,西域有于闐、焉耆、疏勒三大國,另有小國五十餘,據載最多之時有五十五國,至今日,西域有鄯善、于闐、焉耆、龜茲和疏勒五大國,北新道上還有大國車師後部,其中以于闐、焉耆、龜茲爲最強,陛下如今可有三種方法,一是在西域設都戶府,或可一統而徵之,最後一種稱之封公制,臣以爲最爲妥當,在原西域長史府處設西寧郡,西寧郡所有土地悉數歸官田,駐軍治理,將西域視爲一州之地而治,鄯善、于闐、焉耆、龜茲、疏勒和車師設爲六郡,各城國之王亦同時出任各郡太守,封爲公爵,逐步推化,使各國之主不再稱王,改稱朝廷公爵,讓他們在陛下的統管下平定其他小國,待西域六郡實力更強,則可一統七郡征伐烏孫郡,使西域完全歸屬大漢統轄,且不必損耗國力。此後,七郡公爵子弟皆入讀襄陽學府,陛下擇選優異者,且誓死效忠大漢者爲世子,凡西域八郡之兵皆爲駐防軍,獨西寧郡安置定西軍,在西域推廣棉花和葡萄種植,使之依賴大漢糧草,則永不敢反。”

“覆在長安設東西商市,洛陽設南北商市,則兩地繁華,開挖洛水和浙水之間的漕運河渠,使南方之貨物以長江水系爲途徑,經襄陽至洛陽,形成南北貿易之源,再加上長安和洛陽之間的水運,則可使東西貿易更進一層。”

劉協大喜,重拍荀彧肩膀道:“此乃千古良策,永御之道爾!”

陳羣和戲志才亦道:“果爲良策,若如此施治,西域當永歸大漢,復不能再反覆!”

龐統思索良久,覺得自己想不出更好的策略,嘆道:“封公制實爲上上之策!”

劉協亦嘆道:“好個封公制啊,只以這個封公制,文若足以千古留名!”復對龐統道:“士元啊,要想千古留名,就必須要有過人之處,比如文若這個封公制,可以讓西域,甚至更多的地方永歸大漢!”

他輕輕拍了拍龐統的肩膀,道:“朕盼望有一天,士元能有更好的策略獻給朕!”

龐統笑道:“必不令陛下失望,臣今夜就回去好好想!”

衆人哈哈大笑,劉協讓小荷煮好茶,和四人邊飲邊敘,荀彧問劉協道:“但不知陛下欲定西域爲何州,又派何人出任西域治略總督和駐防督尉?”

劉協略作思索,乃道:“西域就叫西域州好了,治略總督的人選是個麻煩,老實說有一個人很合適,可這個朕不太好開口!”

荀彧等人不知道劉協說的是誰,皆不知如何回答,陳羣卻道:“陛下說的是石廣元吧,司馬先生曾說他再學三年便可爲治國良才,如今依臣看,廣元治理一州綽綽有餘,陛下之所以不方便,是因爲覺得過早派遣他出使青州耽誤學業,其實臣以爲廣元好動,四海遠遊正是其心中所願,能夠去西域出任治略總督正是他的喜好纔是,陛下不妨直說!”

劉協頷首道:“長文說的在理,朕這個學兄從來都不是一個能安坐的主,或許去西域正是他的喜好!下面再說駐防督尉這個問題,實際上僅派一個督尉解決不了問題,至少是駐防總督,你們認爲閻行這個人怎麼樣?他去了之後,定西軍也就長駐西域!以後對偏遠的州都採納雙總督制,一文一武,十年一換,不可久任!大漢管轄一地,不是靠某地的豪族,而是靠大漢的國力和威嚴,若是一族在某地呆的久了,必然在當地的權勢超過大漢的威嚴,日久必成禍,必須採取輪換制!”

荀彧道:“恐怕現在就得將馬騰從涼州調回襄陽!”

劉協微微點頭道:“調是要調,只是現在還不適宜,等過幾年,朕打算安排皇甫康在涼州出任駐防總督,至於和皇甫康搭檔的治略總督人選,文若要及早想好,在皇甫康出任駐防總督之後,對涼州的管理就要適當變嚴,對於儒、法、道三家學說的推廣也要在涼州開展!”

荀彧嗯了一聲,續問劉協道:“那陛下對大漢南方疆域的劃定作何打算?”

劉協拉過地圖,按着蜀州說道:“蜀州南部還有大片土地,也可以農耕,但自蜀州陸路而下很困難,那裡還是西部高原山脈的延續,據蜀州傳來的資料,蜀州再向南(今天雲南南部和緬甸交界處)都是險峻山脈,雖然蜀州有幾條河可以穿山澗而過,由於落差太大,水流湍急,根本不適合大規模運送,不過當地南族的百姓卻可以驢馬運送貨物到山南和當地土著進行貿易,而一旦過了山川,則水寬遼闊,適合大規模運送物資,但驢馬運送數量非常有限,根本不適合軍資器械的運送。如果軍機院覈查的消息沒有錯的話,當地土著所說的南掌河(今天的湄公河)就是蜀州的瀾滄江下游,而交州附近比較富裕之地寮國、真臘都屬於此河流域範圍內,所以我打算自交州南端的瀾滄江入海口設瀾江郡,建設一個大規模的港口城,考慮到那裡都已經出現了很多小國和土著部落,那麼就用文若得封公制,南海水師建設到一定規模之後,自揚州運軍馬物資南下,經揚州、廣州、交州三地港口陸續補給,到達瀾江港駐紮。然後通過瀾滄江下游向上,對整個半島實現控制。”

復又道:“其實從廣州自陸路過去也很輕易,只是那裡河道雲集,騎兵根本沒有作用,所以最管用的就是蜀州的南族和丹陽兵,功下洛陽之後,新徵募的丹陽兵要水陸同練,爭取儘快適應那裡的氣候,然後準備一統整片半島。”

荀彧道:“這片地也足可分出一個新州來!”

劉協嗯了一聲道:“取安泰之意,就命名爲泰州,在泰州之南海有大片島嶼,比邪馬臺那個島要大許多,也可以獨立爲一州,可是那裡的土著比較多,而且軍機院也一直沒有過去,只是派人大略觀察了幾日就回來了,暫時不能過快擴張,泰州安定之後,再考慮那片土地,如果可以定下來就稱之爲安州。至於邪馬臺的州名,它四面爲海,就定爲瀛州。”

又指了指蜀州和西域之間的高原之地,說道:“這裡渺無人煙,除了少數土著之外,根本沒有什麼人,但它夾在蜀州、涼州和西域之間,必須拿下來,只是這個事情就要慢點來,先派軍機院慢慢覈查地形,循序教化當地土著,使他們成爲大漢子民,也不可急,或許要很多年,但卻不能停!”

說到這裡,他看看了四人,乃道:“這便是朕心目中的大漢疆域,包括蜀州和西域之間的高原之地,它將是一個完整的大漢,一個依靠水運構成的大漢,通過水運將各個州聯繫到一起,當國力允許,在各州之間還要建設襄陽城中大道一般的陸路,水陸並進,這樣大的帝國背後必然會隱藏很多危機,這便要依靠諸位與朕一起同心協力共赴艱難,爲後世留下一個穩定的大漢!”

陳羣四人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爲大漢鞠躬盡瘁!”

劉協微微點頭,依舊看着地圖,說道:“如此大的帝國,怎麼才能永久的繁榮穩定下去,朕每天都在思索,朕以爲首先是同心,讓各州百姓都認同大漢,都將自己當作大漢子民,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當地土著人口,移漢人居住,對漢人的生育給與鼓勵,對漢人的農耕、工商都給予扶持,但又要保證土著和漢人平等,在律法、稅收上要平等,只是在安、泰、西域、瀛、遼和高原生活的漢人都要給與豐厚的補貼。”

“其次要同宗,不管是漢族、還是羌、南、西域、越、韓等族人,都應該屬於一個大種族,要道教宣揚諸族同宗的理念,只有一個大漢皇帝,逐步將他們也融爲大漢族!”

荀彧道:“如此一來,陛下免農稅的設想就恐怕難以實現了!”

劉協不得不點頭道:“確實很難啊,若是隻有荊揚兩州,實現起來並不困難,若單獨在這兩州進行免農稅,反而會使土地百姓不願移到人丁稀少的地方,所以朕打算取消這個設想,鼓勵漢民開墾安、泰、遼、瀛和高原的土地,凡在此五地開荒者,田屬官田,然民可種百年,十年內既無需納稅,亦可享有補貼,且農稅的徵收額度,永不增加,仍執行現在的十五抽一,商稅相應要調整,民商和國商要維持等同,民商保持原有十五抽三,國商改爲十五抽二,凡小戶從商者則下調爲十五抽三,大戶經商卻不響應朝廷詔令,定爲私商,上調到十五抽五的重稅,對不曉儒法的商人嚴厲打擊,越是大戶越要壓制,小百姓嘛,生活不易,隨他們吧!”

劉協繼續說道:““最後是同禮教,同樣的禮節教化,同樣的語言、文字,現在大漢各地除了道教,還有浮屠教的存在,朕還是那個觀點,本族長遠留存的教信諸神可以都融入道教中,道教不一定只有一個神,據張魯所述,除了至高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外,其餘皆爲次神,故朕以爲其他小族之神應該算是次神,對於浮屠教,來歷不明的教派,還是壓制一點好,這個事情不能拖,朕不希望在大漢領域內見到可以和道教平分信徒的教派,長文儘快起好詔書,讓胡昭和德署處理好此事,迫不得已,可以動用各地駐防軍,再讓他們發展下去,問題越鬧越大!”

“就語言和文字而言,這個問題更爲重要,各地皆有本族語言,可慢慢推廣漢語、漢字,長文也要起好相關詔書,讓胡昭給朕處理好這件事情,不可輕視!百年之後,朕希望大漢的疆域內,所有人都說漢語!”

長文道:“臣明白了,明日就起好相關詔書,只是玉璽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雖然前面下了幾道昭文,但用的還是大漢楚王的印,這可不能長久如此!”

劉協道:“這一點,朕心中有數,已經安排白翳造一個新的,只是此事不能讓他人知道,畢竟真正的玉璽還在皇兄那裡,日後有機會再調換過來!”

劉協又和荀彧、戲志才、陳羣三人談了談近半年治略府、御府和統帥府的要務,讓他們做好規劃,佈置清楚,責權分明,務必安排到位。

在此次聚會結束後不久,孫乾便到了襄陽,陳羣和伊籍親自接待他。

這次會談,劉協並沒有出面,按照外事規格,只有外地公王和外族番王入襄陽晉見會談才由劉協出面,一般情況下就由陳羣、伊籍負責。

劉協自己則抽空陪了陪蔡琰和小喬,她們二人都是琴中聖手,常有敘論,關係要比其他妃子之間好的多,劉協自己也最寵愛她們倆人,每日清閒下來,也首先想到讓她們過來奏琴閒聊。

在伊籍和孫乾會談的時候,劉協讓陳羣連續下了十多道調令,他已經很清楚劉備決心放棄兗州,洛陽雖然還在對峙之機,但劉協對洛陽是勢在必得,一般連兗州也得到手,曹操就只能放棄爭霸的夢想,歸順自己麾下。

對於曹操的安排,劉協早就有了打算。至於司馬懿,其實他是調往西域的最佳人選,但出於對這個人和他家族的忌憚,劉協還是繼續堅持自己原先的設想,先安排他去平定海州,待海州平定治理合適的時候,水師在抽走到他人帳下,讓司馬懿擔任海州的治略總督,徹底剝掉他的軍權。

張頜的使用還需要慢慢察看,不能過早的下結論,但無可置疑的是,被封爲十二上將之一,他對自己的忠心無疑會提高很多。

劉協很清楚,在得到洛陽、兗州和青州之後,自己將會和北方隔黃河相望,而同時也要面對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治理黃河。

治理黃河的策略有很多,最集中的治理策略集中在清朝,研究清史的大部分學生對這段歷史都很瞭解,可以說康乾盛世就是黃河治理之世,劉協自己對黃河治理的瞭解大多也是從那段歷史中學習到的,但現在的黃河和清朝的黃河又不一樣,很多清朝適合的方法在現在未必適合,或許有更好的辦法也說不定。

黃河防線需要水軍,騎兵的建制已經膨脹到極限了,南漢不需要更多的騎兵了,之後重點要發展的就是水軍和步軍,劉協的十多道調令也主要集中在這裡,在統一黃河以南之後,他打算集中更多的精力治理各州,且調整軍部編制。

大漢三軍的平衡建設階段就要開始了,四海征伐的步伐也要準備展開,劉協也第一感覺到了財力和人才的匱乏。

待伊籍和孫乾談了三日後,伊籍將會談情況報於劉協,劉協只看第一頁便怒道:“劉備好大的膽子!”

大漢疆域

陳羣、戲志才和龐統都默不作聲,偶爾間擡頭看了看劉協,荀彧心中有話卻不願說,只是暗示陳羣,讓陳羣來說這些話。

陳羣心中清楚,四人中只有自己有資格說些很不順耳的話,皇上或可聽進去,或可當作沒有聽到,也不會爲難自己,荀彧和戲志才只能稍有直諫,說得太僵,很可能讓皇上拂袖而去。

沉默片刻,心中暗暗掂量推敲,乃諫道:“陛下,臣聽說仁義之君,當以仁待他族,以禮引導蠻夷識禮守道。若說漠北之族與大漢領土相接,或可威脅大漢百姓,今東海島嶼小國之族雖偶有冒犯,然大漢與之相隔大海,其縱有異心也不能冒犯天威,望陛下謹慎用兵,正如陛下所言,量國力而爲,可遣使教授漢文化,使之知漢皇之仁、大漢之威!”

劉協淡淡一笑,問戲志才道:“志才爲統帥府參謀總祭,可知大漢目前的海樓船能駛千里,自淮安起航,若順風二十餘日可行至南浦,沿岸略作補給可至南海朱崖郡,但不知高祖之時可有人能預見?”

戲志才道:“但聞始皇帝之時有徐福曾載童子渡海向東,或有言曾到今日邪馬臺,但無從可考,亦無人可知今日海樓船可行千里!”

劉協復對陳羣道:“長文啊,你發現沒有,昨日有幾人能預言今日之事,今日又有幾人能預言明日之事,但朕相信百餘年後,海樓船亦不過尋常之物,或可千年之後,邪馬臺等小國便可乘船直抵大漢,威脅大漢後世子民,與其讓後人埋怨朕,不如便在今日將這些荊棘一一掃蕩乾淨!”

略作停頓,與四人道:“諸位放心,朕決不會犧牲大漢的興榮來成就朕個人的功績,先祖孝武皇帝(漢武帝)便是朕的一面鏡子,朕也不願意諸位辛苦功業只因朕一己之念而毀於一旦,凡動兵之時,必仔細平衡,量國力而爲,凡有利則戰,若戰亦無功與後世者,必不爲之!諸位愛卿相信朕嗎?”

陳羣當即道:“陛下乃天縱奇才,此乃臣等多慮,然此亦臣等職責所在,望陛下不可厭其煩!”

其餘三人亦道:“必信陛下之能!”

劉協微微頷首,用玉尺指着西域道:“北方之事且按朕的意思來辦,不知道西域疆域當如何處置啊?”

荀彧道:“西域之事,因馬騰頻繁出擊,臣也略有思考!”

劉協朗聲笑道:“此才真是朕的王佐之才啊,文若但直言心中所思!”

荀彧指着地圖道:“自恆帝之後,大漢對西域的控制越來越弱,如今的西域也是戰亂不斷,馬騰被迫經常出兵援助仍心繫大漢的一些小國,然遠水不解近火,光武帝時,西域有于闐、焉耆、疏勒三大國,另有小國五十餘,據載最多之時有五十五國,至今日,西域有鄯善、于闐、焉耆、龜茲和疏勒五大國,北新道上還有大國車師後部,其中以于闐、焉耆、龜茲爲最強,陛下如今可有三種方法,一是在西域設都戶府,或可一統而徵之,最後一種稱之封公制,臣以爲最爲妥當,在原西域長史府處設西寧郡,西寧郡所有土地悉數歸官田,駐軍治理,將西域視爲一州之地而治,鄯善、于闐、焉耆、龜茲、疏勒和車師設爲六郡,各城國之王亦同時出任各郡太守,封爲公爵,逐步推化,使各國之主不再稱王,改稱朝廷公爵,讓他們在陛下的統管下平定其他小國,待西域六郡實力更強,則可一統七郡征伐烏孫郡,使西域完全歸屬大漢統轄,且不必損耗國力。此後,七郡公爵子弟皆入讀襄陽學府,陛下擇選優異者,且誓死效忠大漢者爲世子,凡西域八郡之兵皆爲駐防軍,獨西寧郡安置定西軍,在西域推廣棉花和葡萄種植,使之依賴大漢糧草,則永不敢反。”

“覆在長安設東西商市,洛陽設南北商市,則兩地繁華,開挖洛水和浙水之間的漕運河渠,使南方之貨物以長江水系爲途徑,經襄陽至洛陽,形成南北貿易之源,再加上長安和洛陽之間的水運,則可使東西貿易更進一層。”

劉協大喜,重拍荀彧肩膀道:“此乃千古良策,永御之道爾!”

陳羣和戲志才亦道:“果爲良策,若如此施治,西域當永歸大漢,復不能再反覆!”

龐統思索良久,覺得自己想不出更好的策略,嘆道:“封公制實爲上上之策!”

劉協亦嘆道:“好個封公制啊,只以這個封公制,文若足以千古留名!”復對龐統道:“士元啊,要想千古留名,就必須要有過人之處,比如文若這個封公制,可以讓西域,甚至更多的地方永歸大漢!”

他輕輕拍了拍龐統的肩膀,道:“朕盼望有一天,士元能有更好的策略獻給朕!”

龐統笑道:“必不令陛下失望,臣今夜就回去好好想!”

衆人哈哈大笑,劉協讓小荷煮好茶,和四人邊飲邊敘,荀彧問劉協道:“但不知陛下欲定西域爲何州,又派何人出任西域治略總督和駐防督尉?”

劉協略作思索,乃道:“西域就叫西域州好了,治略總督的人選是個麻煩,老實說有一個人很合適,可這個朕不太好開口!”

荀彧等人不知道劉協說的是誰,皆不知如何回答,陳羣卻道:“陛下說的是石廣元吧,司馬先生曾說他再學三年便可爲治國良才,如今依臣看,廣元治理一州綽綽有餘,陛下之所以不方便,是因爲覺得過早派遣他出使青州耽誤學業,其實臣以爲廣元好動,四海遠遊正是其心中所願,能夠去西域出任治略總督正是他的喜好纔是,陛下不妨直說!”

劉協頷首道:“長文說的在理,朕這個學兄從來都不是一個能安坐的主,或許去西域正是他的喜好!下面再說駐防督尉這個問題,實際上僅派一個督尉解決不了問題,至少是駐防總督,你們認爲閻行這個人怎麼樣?他去了之後,定西軍也就長駐西域!以後對偏遠的州都採納雙總督制,一文一武,十年一換,不可久任!大漢管轄一地,不是靠某地的豪族,而是靠大漢的國力和威嚴,若是一族在某地呆的久了,必然在當地的權勢超過大漢的威嚴,日久必成禍,必須採取輪換制!”

荀彧道:“恐怕現在就得將馬騰從涼州調回襄陽!”

劉協微微點頭道:“調是要調,只是現在還不適宜,等過幾年,朕打算安排皇甫康在涼州出任駐防總督,至於和皇甫康搭檔的治略總督人選,文若要及早想好,在皇甫康出任駐防總督之後,對涼州的管理就要適當變嚴,對於儒、法、道三家學說的推廣也要在涼州開展!”

荀彧嗯了一聲,續問劉協道:“那陛下對大漢南方疆域的劃定作何打算?”

劉協拉過地圖,按着蜀州說道:“蜀州南部還有大片土地,也可以農耕,但自蜀州陸路而下很困難,那裡還是西部高原山脈的延續,據蜀州傳來的資料,蜀州再向南(今天雲南南部和緬甸交界處)都是險峻山脈,雖然蜀州有幾條河可以穿山澗而過,由於落差太大,水流湍急,根本不適合大規模運送,不過當地南族的百姓卻可以驢馬運送貨物到山南和當地土著進行貿易,而一旦過了山川,則水寬遼闊,適合大規模運送物資,但驢馬運送數量非常有限,根本不適合軍資器械的運送。如果軍機院覈查的消息沒有錯的話,當地土著所說的南掌河(今天的湄公河)就是蜀州的瀾滄江下游,而交州附近比較富裕之地寮國、真臘都屬於此河流域範圍內,所以我打算自交州南端的瀾滄江入海口設瀾江郡,建設一個大規模的港口城,考慮到那裡都已經出現了很多小國和土著部落,那麼就用文若得封公制,南海水師建設到一定規模之後,自揚州運軍馬物資南下,經揚州、廣州、交州三地港口陸續補給,到達瀾江港駐紮。然後通過瀾滄江下游向上,對整個半島實現控制。”

復又道:“其實從廣州自陸路過去也很輕易,只是那裡河道雲集,騎兵根本沒有作用,所以最管用的就是蜀州的南族和丹陽兵,功下洛陽之後,新徵募的丹陽兵要水陸同練,爭取儘快適應那裡的氣候,然後準備一統整片半島。”

荀彧道:“這片地也足可分出一個新州來!”

劉協嗯了一聲道:“取安泰之意,就命名爲泰州,在泰州之南海有大片島嶼,比邪馬臺那個島要大許多,也可以獨立爲一州,可是那裡的土著比較多,而且軍機院也一直沒有過去,只是派人大略觀察了幾日就回來了,暫時不能過快擴張,泰州安定之後,再考慮那片土地,如果可以定下來就稱之爲安州。至於邪馬臺的州名,它四面爲海,就定爲瀛州。”

又指了指蜀州和西域之間的高原之地,說道:“這裡渺無人煙,除了少數土著之外,根本沒有什麼人,但它夾在蜀州、涼州和西域之間,必須拿下來,只是這個事情就要慢點來,先派軍機院慢慢覈查地形,循序教化當地土著,使他們成爲大漢子民,也不可急,或許要很多年,但卻不能停!”

說到這裡,他看看了四人,乃道:“這便是朕心目中的大漢疆域,包括蜀州和西域之間的高原之地,它將是一個完整的大漢,一個依靠水運構成的大漢,通過水運將各個州聯繫到一起,當國力允許,在各州之間還要建設襄陽城中大道一般的陸路,水陸並進,這樣大的帝國背後必然會隱藏很多危機,這便要依靠諸位與朕一起同心協力共赴艱難,爲後世留下一個穩定的大漢!”

陳羣四人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爲大漢鞠躬盡瘁!”

劉協微微點頭,依舊看着地圖,說道:“如此大的帝國,怎麼才能永久的繁榮穩定下去,朕每天都在思索,朕以爲首先是同心,讓各州百姓都認同大漢,都將自己當作大漢子民,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當地土著人口,移漢人居住,對漢人的生育給與鼓勵,對漢人的農耕、工商都給予扶持,但又要保證土著和漢人平等,在律法、稅收上要平等,只是在安、泰、西域、瀛、遼和高原生活的漢人都要給與豐厚的補貼。”

“其次要同宗,不管是漢族、還是羌、南、西域、越、韓等族人,都應該屬於一個大種族,要道教宣揚諸族同宗的理念,只有一個大漢皇帝,逐步將他們也融爲大漢族!”

荀彧道:“如此一來,陛下免農稅的設想就恐怕難以實現了!”

劉協不得不點頭道:“確實很難啊,若是隻有荊揚兩州,實現起來並不困難,若單獨在這兩州進行免農稅,反而會使土地百姓不願移到人丁稀少的地方,所以朕打算取消這個設想,鼓勵漢民開墾安、泰、遼、瀛和高原的土地,凡在此五地開荒者,田屬官田,然民可種百年,十年內既無需納稅,亦可享有補貼,且農稅的徵收額度,永不增加,仍執行現在的十五抽一,商稅相應要調整,民商和國商要維持等同,民商保持原有十五抽三,國商改爲十五抽二,凡小戶從商者則下調爲十五抽三,大戶經商卻不響應朝廷詔令,定爲私商,上調到十五抽五的重稅,對不曉儒法的商人嚴厲打擊,越是大戶越要壓制,小百姓嘛,生活不易,隨他們吧!”

劉協繼續說道:““最後是同禮教,同樣的禮節教化,同樣的語言、文字,現在大漢各地除了道教,還有浮屠教的存在,朕還是那個觀點,本族長遠留存的教信諸神可以都融入道教中,道教不一定只有一個神,據張魯所述,除了至高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外,其餘皆爲次神,故朕以爲其他小族之神應該算是次神,對於浮屠教,來歷不明的教派,還是壓制一點好,這個事情不能拖,朕不希望在大漢領域內見到可以和道教平分信徒的教派,長文儘快起好詔書,讓胡昭和德署處理好此事,迫不得已,可以動用各地駐防軍,再讓他們發展下去,問題越鬧越大!”

“就語言和文字而言,這個問題更爲重要,各地皆有本族語言,可慢慢推廣漢語、漢字,長文也要起好相關詔書,讓胡昭給朕處理好這件事情,不可輕視!百年之後,朕希望大漢的疆域內,所有人都說漢語!”

長文道:“臣明白了,明日就起好相關詔書,只是玉璽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雖然前面下了幾道昭文,但用的還是大漢楚王的印,這可不能長久如此!”

劉協道:“這一點,朕心中有數,已經安排白翳造一個新的,只是此事不能讓他人知道,畢竟真正的玉璽還在皇兄那裡,日後有機會再調換過來!”

劉協又和荀彧、戲志才、陳羣三人談了談近半年治略府、御府和統帥府的要務,讓他們做好規劃,佈置清楚,責權分明,務必安排到位。

在此次聚會結束後不久,孫乾便到了襄陽,陳羣和伊籍親自接待他。

這次會談,劉協並沒有出面,按照外事規格,只有外地公王和外族番王入襄陽晉見會談才由劉協出面,一般情況下就由陳羣、伊籍負責。

劉協自己則抽空陪了陪蔡琰和小喬,她們二人都是琴中聖手,常有敘論,關係要比其他妃子之間好的多,劉協自己也最寵愛她們倆人,每日清閒下來,也首先想到讓她們過來奏琴閒聊。

在伊籍和孫乾會談的時候,劉協讓陳羣連續下了十多道調令,他已經很清楚劉備決心放棄兗州,洛陽雖然還在對峙之機,但劉協對洛陽是勢在必得,一般連兗州也得到手,曹操就只能放棄爭霸的夢想,歸順自己麾下。

對於曹操的安排,劉協早就有了打算。至於司馬懿,其實他是調往西域的最佳人選,但出於對這個人和他家族的忌憚,劉協還是繼續堅持自己原先的設想,先安排他去平定海州,待海州平定治理合適的時候,水師在抽走到他人帳下,讓司馬懿擔任海州的治略總督,徹底剝掉他的軍權。

張頜的使用還需要慢慢察看,不能過早的下結論,但無可置疑的是,被封爲十二上將之一,他對自己的忠心無疑會提高很多。

劉協很清楚,在得到洛陽、兗州和青州之後,自己將會和北方隔黃河相望,而同時也要面對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治理黃河。

治理黃河的策略有很多,最集中的治理策略集中在清朝,研究清史的大部分學生對這段歷史都很瞭解,可以說康乾盛世就是黃河治理之世,劉協自己對黃河治理的瞭解大多也是從那段歷史中學習到的,但現在的黃河和清朝的黃河又不一樣,很多清朝適合的方法在現在未必適合,或許有更好的辦法也說不定。

黃河防線需要水軍,騎兵的建制已經膨脹到極限了,南漢不需要更多的騎兵了,之後重點要發展的就是水軍和步軍,劉協的十多道調令也主要集中在這裡,在統一黃河以南之後,他打算集中更多的精力治理各州,且調整軍部編制。

大漢三軍的平衡建設階段就要開始了,四海征伐的步伐也要準備展開,劉協也第一感覺到了財力和人才的匱乏。

待伊籍和孫乾談了三日後,伊籍將會談情況報於劉協,劉協只看第一頁便怒道:“劉備好大的膽子!”

大漢疆域

陳羣、戲志才和龐統都默不作聲,偶爾間擡頭看了看劉協,荀彧心中有話卻不願說,只是暗示陳羣,讓陳羣來說這些話。

陳羣心中清楚,四人中只有自己有資格說些很不順耳的話,皇上或可聽進去,或可當作沒有聽到,也不會爲難自己,荀彧和戲志才只能稍有直諫,說得太僵,很可能讓皇上拂袖而去。

沉默片刻,心中暗暗掂量推敲,乃諫道:“陛下,臣聽說仁義之君,當以仁待他族,以禮引導蠻夷識禮守道。若說漠北之族與大漢領土相接,或可威脅大漢百姓,今東海島嶼小國之族雖偶有冒犯,然大漢與之相隔大海,其縱有異心也不能冒犯天威,望陛下謹慎用兵,正如陛下所言,量國力而爲,可遣使教授漢文化,使之知漢皇之仁、大漢之威!”

劉協淡淡一笑,問戲志才道:“志才爲統帥府參謀總祭,可知大漢目前的海樓船能駛千里,自淮安起航,若順風二十餘日可行至南浦,沿岸略作補給可至南海朱崖郡,但不知高祖之時可有人能預見?”

戲志才道:“但聞始皇帝之時有徐福曾載童子渡海向東,或有言曾到今日邪馬臺,但無從可考,亦無人可知今日海樓船可行千里!”

劉協復對陳羣道:“長文啊,你發現沒有,昨日有幾人能預言今日之事,今日又有幾人能預言明日之事,但朕相信百餘年後,海樓船亦不過尋常之物,或可千年之後,邪馬臺等小國便可乘船直抵大漢,威脅大漢後世子民,與其讓後人埋怨朕,不如便在今日將這些荊棘一一掃蕩乾淨!”

略作停頓,與四人道:“諸位放心,朕決不會犧牲大漢的興榮來成就朕個人的功績,先祖孝武皇帝(漢武帝)便是朕的一面鏡子,朕也不願意諸位辛苦功業只因朕一己之念而毀於一旦,凡動兵之時,必仔細平衡,量國力而爲,凡有利則戰,若戰亦無功與後世者,必不爲之!諸位愛卿相信朕嗎?”

陳羣當即道:“陛下乃天縱奇才,此乃臣等多慮,然此亦臣等職責所在,望陛下不可厭其煩!”

其餘三人亦道:“必信陛下之能!”

劉協微微頷首,用玉尺指着西域道:“北方之事且按朕的意思來辦,不知道西域疆域當如何處置啊?”

荀彧道:“西域之事,因馬騰頻繁出擊,臣也略有思考!”

劉協朗聲笑道:“此才真是朕的王佐之才啊,文若但直言心中所思!”

荀彧指着地圖道:“自恆帝之後,大漢對西域的控制越來越弱,如今的西域也是戰亂不斷,馬騰被迫經常出兵援助仍心繫大漢的一些小國,然遠水不解近火,光武帝時,西域有于闐、焉耆、疏勒三大國,另有小國五十餘,據載最多之時有五十五國,至今日,西域有鄯善、于闐、焉耆、龜茲和疏勒五大國,北新道上還有大國車師後部,其中以于闐、焉耆、龜茲爲最強,陛下如今可有三種方法,一是在西域設都戶府,或可一統而徵之,最後一種稱之封公制,臣以爲最爲妥當,在原西域長史府處設西寧郡,西寧郡所有土地悉數歸官田,駐軍治理,將西域視爲一州之地而治,鄯善、于闐、焉耆、龜茲、疏勒和車師設爲六郡,各城國之王亦同時出任各郡太守,封爲公爵,逐步推化,使各國之主不再稱王,改稱朝廷公爵,讓他們在陛下的統管下平定其他小國,待西域六郡實力更強,則可一統七郡征伐烏孫郡,使西域完全歸屬大漢統轄,且不必損耗國力。此後,七郡公爵子弟皆入讀襄陽學府,陛下擇選優異者,且誓死效忠大漢者爲世子,凡西域八郡之兵皆爲駐防軍,獨西寧郡安置定西軍,在西域推廣棉花和葡萄種植,使之依賴大漢糧草,則永不敢反。”

“覆在長安設東西商市,洛陽設南北商市,則兩地繁華,開挖洛水和浙水之間的漕運河渠,使南方之貨物以長江水系爲途徑,經襄陽至洛陽,形成南北貿易之源,再加上長安和洛陽之間的水運,則可使東西貿易更進一層。”

劉協大喜,重拍荀彧肩膀道:“此乃千古良策,永御之道爾!”

陳羣和戲志才亦道:“果爲良策,若如此施治,西域當永歸大漢,復不能再反覆!”

龐統思索良久,覺得自己想不出更好的策略,嘆道:“封公制實爲上上之策!”

劉協亦嘆道:“好個封公制啊,只以這個封公制,文若足以千古留名!”復對龐統道:“士元啊,要想千古留名,就必須要有過人之處,比如文若這個封公制,可以讓西域,甚至更多的地方永歸大漢!”

他輕輕拍了拍龐統的肩膀,道:“朕盼望有一天,士元能有更好的策略獻給朕!”

龐統笑道:“必不令陛下失望,臣今夜就回去好好想!”

衆人哈哈大笑,劉協讓小荷煮好茶,和四人邊飲邊敘,荀彧問劉協道:“但不知陛下欲定西域爲何州,又派何人出任西域治略總督和駐防督尉?”

劉協略作思索,乃道:“西域就叫西域州好了,治略總督的人選是個麻煩,老實說有一個人很合適,可這個朕不太好開口!”

荀彧等人不知道劉協說的是誰,皆不知如何回答,陳羣卻道:“陛下說的是石廣元吧,司馬先生曾說他再學三年便可爲治國良才,如今依臣看,廣元治理一州綽綽有餘,陛下之所以不方便,是因爲覺得過早派遣他出使青州耽誤學業,其實臣以爲廣元好動,四海遠遊正是其心中所願,能夠去西域出任治略總督正是他的喜好纔是,陛下不妨直說!”

劉協頷首道:“長文說的在理,朕這個學兄從來都不是一個能安坐的主,或許去西域正是他的喜好!下面再說駐防督尉這個問題,實際上僅派一個督尉解決不了問題,至少是駐防總督,你們認爲閻行這個人怎麼樣?他去了之後,定西軍也就長駐西域!以後對偏遠的州都採納雙總督制,一文一武,十年一換,不可久任!大漢管轄一地,不是靠某地的豪族,而是靠大漢的國力和威嚴,若是一族在某地呆的久了,必然在當地的權勢超過大漢的威嚴,日久必成禍,必須採取輪換制!”

荀彧道:“恐怕現在就得將馬騰從涼州調回襄陽!”

劉協微微點頭道:“調是要調,只是現在還不適宜,等過幾年,朕打算安排皇甫康在涼州出任駐防總督,至於和皇甫康搭檔的治略總督人選,文若要及早想好,在皇甫康出任駐防總督之後,對涼州的管理就要適當變嚴,對於儒、法、道三家學說的推廣也要在涼州開展!”

荀彧嗯了一聲,續問劉協道:“那陛下對大漢南方疆域的劃定作何打算?”

劉協拉過地圖,按着蜀州說道:“蜀州南部還有大片土地,也可以農耕,但自蜀州陸路而下很困難,那裡還是西部高原山脈的延續,據蜀州傳來的資料,蜀州再向南(今天雲南南部和緬甸交界處)都是險峻山脈,雖然蜀州有幾條河可以穿山澗而過,由於落差太大,水流湍急,根本不適合大規模運送,不過當地南族的百姓卻可以驢馬運送貨物到山南和當地土著進行貿易,而一旦過了山川,則水寬遼闊,適合大規模運送物資,但驢馬運送數量非常有限,根本不適合軍資器械的運送。如果軍機院覈查的消息沒有錯的話,當地土著所說的南掌河(今天的湄公河)就是蜀州的瀾滄江下游,而交州附近比較富裕之地寮國、真臘都屬於此河流域範圍內,所以我打算自交州南端的瀾滄江入海口設瀾江郡,建設一個大規模的港口城,考慮到那裡都已經出現了很多小國和土著部落,那麼就用文若得封公制,南海水師建設到一定規模之後,自揚州運軍馬物資南下,經揚州、廣州、交州三地港口陸續補給,到達瀾江港駐紮。然後通過瀾滄江下游向上,對整個半島實現控制。”

復又道:“其實從廣州自陸路過去也很輕易,只是那裡河道雲集,騎兵根本沒有作用,所以最管用的就是蜀州的南族和丹陽兵,功下洛陽之後,新徵募的丹陽兵要水陸同練,爭取儘快適應那裡的氣候,然後準備一統整片半島。”

荀彧道:“這片地也足可分出一個新州來!”

劉協嗯了一聲道:“取安泰之意,就命名爲泰州,在泰州之南海有大片島嶼,比邪馬臺那個島要大許多,也可以獨立爲一州,可是那裡的土著比較多,而且軍機院也一直沒有過去,只是派人大略觀察了幾日就回來了,暫時不能過快擴張,泰州安定之後,再考慮那片土地,如果可以定下來就稱之爲安州。至於邪馬臺的州名,它四面爲海,就定爲瀛州。”

又指了指蜀州和西域之間的高原之地,說道:“這裡渺無人煙,除了少數土著之外,根本沒有什麼人,但它夾在蜀州、涼州和西域之間,必須拿下來,只是這個事情就要慢點來,先派軍機院慢慢覈查地形,循序教化當地土著,使他們成爲大漢子民,也不可急,或許要很多年,但卻不能停!”

說到這裡,他看看了四人,乃道:“這便是朕心目中的大漢疆域,包括蜀州和西域之間的高原之地,它將是一個完整的大漢,一個依靠水運構成的大漢,通過水運將各個州聯繫到一起,當國力允許,在各州之間還要建設襄陽城中大道一般的陸路,水陸並進,這樣大的帝國背後必然會隱藏很多危機,這便要依靠諸位與朕一起同心協力共赴艱難,爲後世留下一個穩定的大漢!”

陳羣四人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爲大漢鞠躬盡瘁!”

劉協微微點頭,依舊看着地圖,說道:“如此大的帝國,怎麼才能永久的繁榮穩定下去,朕每天都在思索,朕以爲首先是同心,讓各州百姓都認同大漢,都將自己當作大漢子民,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當地土著人口,移漢人居住,對漢人的生育給與鼓勵,對漢人的農耕、工商都給予扶持,但又要保證土著和漢人平等,在律法、稅收上要平等,只是在安、泰、西域、瀛、遼和高原生活的漢人都要給與豐厚的補貼。”

“其次要同宗,不管是漢族、還是羌、南、西域、越、韓等族人,都應該屬於一個大種族,要道教宣揚諸族同宗的理念,只有一個大漢皇帝,逐步將他們也融爲大漢族!”

荀彧道:“如此一來,陛下免農稅的設想就恐怕難以實現了!”

劉協不得不點頭道:“確實很難啊,若是隻有荊揚兩州,實現起來並不困難,若單獨在這兩州進行免農稅,反而會使土地百姓不願移到人丁稀少的地方,所以朕打算取消這個設想,鼓勵漢民開墾安、泰、遼、瀛和高原的土地,凡在此五地開荒者,田屬官田,然民可種百年,十年內既無需納稅,亦可享有補貼,且農稅的徵收額度,永不增加,仍執行現在的十五抽一,商稅相應要調整,民商和國商要維持等同,民商保持原有十五抽三,國商改爲十五抽二,凡小戶從商者則下調爲十五抽三,大戶經商卻不響應朝廷詔令,定爲私商,上調到十五抽五的重稅,對不曉儒法的商人嚴厲打擊,越是大戶越要壓制,小百姓嘛,生活不易,隨他們吧!”

劉協繼續說道:““最後是同禮教,同樣的禮節教化,同樣的語言、文字,現在大漢各地除了道教,還有浮屠教的存在,朕還是那個觀點,本族長遠留存的教信諸神可以都融入道教中,道教不一定只有一個神,據張魯所述,除了至高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外,其餘皆爲次神,故朕以爲其他小族之神應該算是次神,對於浮屠教,來歷不明的教派,還是壓制一點好,這個事情不能拖,朕不希望在大漢領域內見到可以和道教平分信徒的教派,長文儘快起好詔書,讓胡昭和德署處理好此事,迫不得已,可以動用各地駐防軍,再讓他們發展下去,問題越鬧越大!”

“就語言和文字而言,這個問題更爲重要,各地皆有本族語言,可慢慢推廣漢語、漢字,長文也要起好相關詔書,讓胡昭給朕處理好這件事情,不可輕視!百年之後,朕希望大漢的疆域內,所有人都說漢語!”

長文道:“臣明白了,明日就起好相關詔書,只是玉璽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雖然前面下了幾道昭文,但用的還是大漢楚王的印,這可不能長久如此!”

劉協道:“這一點,朕心中有數,已經安排白翳造一個新的,只是此事不能讓他人知道,畢竟真正的玉璽還在皇兄那裡,日後有機會再調換過來!”

劉協又和荀彧、戲志才、陳羣三人談了談近半年治略府、御府和統帥府的要務,讓他們做好規劃,佈置清楚,責權分明,務必安排到位。

在此次聚會結束後不久,孫乾便到了襄陽,陳羣和伊籍親自接待他。

這次會談,劉協並沒有出面,按照外事規格,只有外地公王和外族番王入襄陽晉見會談才由劉協出面,一般情況下就由陳羣、伊籍負責。

劉協自己則抽空陪了陪蔡琰和小喬,她們二人都是琴中聖手,常有敘論,關係要比其他妃子之間好的多,劉協自己也最寵愛她們倆人,每日清閒下來,也首先想到讓她們過來奏琴閒聊。

在伊籍和孫乾會談的時候,劉協讓陳羣連續下了十多道調令,他已經很清楚劉備決心放棄兗州,洛陽雖然還在對峙之機,但劉協對洛陽是勢在必得,一般連兗州也得到手,曹操就只能放棄爭霸的夢想,歸順自己麾下。

對於曹操的安排,劉協早就有了打算。至於司馬懿,其實他是調往西域的最佳人選,但出於對這個人和他家族的忌憚,劉協還是繼續堅持自己原先的設想,先安排他去平定海州,待海州平定治理合適的時候,水師在抽走到他人帳下,讓司馬懿擔任海州的治略總督,徹底剝掉他的軍權。

張頜的使用還需要慢慢察看,不能過早的下結論,但無可置疑的是,被封爲十二上將之一,他對自己的忠心無疑會提高很多。

劉協很清楚,在得到洛陽、兗州和青州之後,自己將會和北方隔黃河相望,而同時也要面對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治理黃河。

治理黃河的策略有很多,最集中的治理策略集中在清朝,研究清史的大部分學生對這段歷史都很瞭解,可以說康乾盛世就是黃河治理之世,劉協自己對黃河治理的瞭解大多也是從那段歷史中學習到的,但現在的黃河和清朝的黃河又不一樣,很多清朝適合的方法在現在未必適合,或許有更好的辦法也說不定。

黃河防線需要水軍,騎兵的建制已經膨脹到極限了,南漢不需要更多的騎兵了,之後重點要發展的就是水軍和步軍,劉協的十多道調令也主要集中在這裡,在統一黃河以南之後,他打算集中更多的精力治理各州,且調整軍部編制。

大漢三軍的平衡建設階段就要開始了,四海征伐的步伐也要準備展開,劉協也第一感覺到了財力和人才的匱乏。

待伊籍和孫乾談了三日後,伊籍將會談情況報於劉協,劉協只看第一頁便怒道:“劉備好大的膽子!”

大漢疆域

陳羣、戲志才和龐統都默不作聲,偶爾間擡頭看了看劉協,荀彧心中有話卻不願說,只是暗示陳羣,讓陳羣來說這些話。

陳羣心中清楚,四人中只有自己有資格說些很不順耳的話,皇上或可聽進去,或可當作沒有聽到,也不會爲難自己,荀彧和戲志才只能稍有直諫,說得太僵,很可能讓皇上拂袖而去。

沉默片刻,心中暗暗掂量推敲,乃諫道:“陛下,臣聽說仁義之君,當以仁待他族,以禮引導蠻夷識禮守道。若說漠北之族與大漢領土相接,或可威脅大漢百姓,今東海島嶼小國之族雖偶有冒犯,然大漢與之相隔大海,其縱有異心也不能冒犯天威,望陛下謹慎用兵,正如陛下所言,量國力而爲,可遣使教授漢文化,使之知漢皇之仁、大漢之威!”

劉協淡淡一笑,問戲志才道:“志才爲統帥府參謀總祭,可知大漢目前的海樓船能駛千里,自淮安起航,若順風二十餘日可行至南浦,沿岸略作補給可至南海朱崖郡,但不知高祖之時可有人能預見?”

戲志才道:“但聞始皇帝之時有徐福曾載童子渡海向東,或有言曾到今日邪馬臺,但無從可考,亦無人可知今日海樓船可行千里!”

劉協復對陳羣道:“長文啊,你發現沒有,昨日有幾人能預言今日之事,今日又有幾人能預言明日之事,但朕相信百餘年後,海樓船亦不過尋常之物,或可千年之後,邪馬臺等小國便可乘船直抵大漢,威脅大漢後世子民,與其讓後人埋怨朕,不如便在今日將這些荊棘一一掃蕩乾淨!”

略作停頓,與四人道:“諸位放心,朕決不會犧牲大漢的興榮來成就朕個人的功績,先祖孝武皇帝(漢武帝)便是朕的一面鏡子,朕也不願意諸位辛苦功業只因朕一己之念而毀於一旦,凡動兵之時,必仔細平衡,量國力而爲,凡有利則戰,若戰亦無功與後世者,必不爲之!諸位愛卿相信朕嗎?”

陳羣當即道:“陛下乃天縱奇才,此乃臣等多慮,然此亦臣等職責所在,望陛下不可厭其煩!”

其餘三人亦道:“必信陛下之能!”

劉協微微頷首,用玉尺指着西域道:“北方之事且按朕的意思來辦,不知道西域疆域當如何處置啊?”

荀彧道:“西域之事,因馬騰頻繁出擊,臣也略有思考!”

劉協朗聲笑道:“此才真是朕的王佐之才啊,文若但直言心中所思!”

荀彧指着地圖道:“自恆帝之後,大漢對西域的控制越來越弱,如今的西域也是戰亂不斷,馬騰被迫經常出兵援助仍心繫大漢的一些小國,然遠水不解近火,光武帝時,西域有于闐、焉耆、疏勒三大國,另有小國五十餘,據載最多之時有五十五國,至今日,西域有鄯善、于闐、焉耆、龜茲和疏勒五大國,北新道上還有大國車師後部,其中以于闐、焉耆、龜茲爲最強,陛下如今可有三種方法,一是在西域設都戶府,或可一統而徵之,最後一種稱之封公制,臣以爲最爲妥當,在原西域長史府處設西寧郡,西寧郡所有土地悉數歸官田,駐軍治理,將西域視爲一州之地而治,鄯善、于闐、焉耆、龜茲、疏勒和車師設爲六郡,各城國之王亦同時出任各郡太守,封爲公爵,逐步推化,使各國之主不再稱王,改稱朝廷公爵,讓他們在陛下的統管下平定其他小國,待西域六郡實力更強,則可一統七郡征伐烏孫郡,使西域完全歸屬大漢統轄,且不必損耗國力。此後,七郡公爵子弟皆入讀襄陽學府,陛下擇選優異者,且誓死效忠大漢者爲世子,凡西域八郡之兵皆爲駐防軍,獨西寧郡安置定西軍,在西域推廣棉花和葡萄種植,使之依賴大漢糧草,則永不敢反。”

“覆在長安設東西商市,洛陽設南北商市,則兩地繁華,開挖洛水和浙水之間的漕運河渠,使南方之貨物以長江水系爲途徑,經襄陽至洛陽,形成南北貿易之源,再加上長安和洛陽之間的水運,則可使東西貿易更進一層。”

劉協大喜,重拍荀彧肩膀道:“此乃千古良策,永御之道爾!”

陳羣和戲志才亦道:“果爲良策,若如此施治,西域當永歸大漢,復不能再反覆!”

龐統思索良久,覺得自己想不出更好的策略,嘆道:“封公制實爲上上之策!”

劉協亦嘆道:“好個封公制啊,只以這個封公制,文若足以千古留名!”復對龐統道:“士元啊,要想千古留名,就必須要有過人之處,比如文若這個封公制,可以讓西域,甚至更多的地方永歸大漢!”

他輕輕拍了拍龐統的肩膀,道:“朕盼望有一天,士元能有更好的策略獻給朕!”

龐統笑道:“必不令陛下失望,臣今夜就回去好好想!”

衆人哈哈大笑,劉協讓小荷煮好茶,和四人邊飲邊敘,荀彧問劉協道:“但不知陛下欲定西域爲何州,又派何人出任西域治略總督和駐防督尉?”

劉協略作思索,乃道:“西域就叫西域州好了,治略總督的人選是個麻煩,老實說有一個人很合適,可這個朕不太好開口!”

荀彧等人不知道劉協說的是誰,皆不知如何回答,陳羣卻道:“陛下說的是石廣元吧,司馬先生曾說他再學三年便可爲治國良才,如今依臣看,廣元治理一州綽綽有餘,陛下之所以不方便,是因爲覺得過早派遣他出使青州耽誤學業,其實臣以爲廣元好動,四海遠遊正是其心中所願,能夠去西域出任治略總督正是他的喜好纔是,陛下不妨直說!”

劉協頷首道:“長文說的在理,朕這個學兄從來都不是一個能安坐的主,或許去西域正是他的喜好!下面再說駐防督尉這個問題,實際上僅派一個督尉解決不了問題,至少是駐防總督,你們認爲閻行這個人怎麼樣?他去了之後,定西軍也就長駐西域!以後對偏遠的州都採納雙總督制,一文一武,十年一換,不可久任!大漢管轄一地,不是靠某地的豪族,而是靠大漢的國力和威嚴,若是一族在某地呆的久了,必然在當地的權勢超過大漢的威嚴,日久必成禍,必須採取輪換制!”

荀彧道:“恐怕現在就得將馬騰從涼州調回襄陽!”

劉協微微點頭道:“調是要調,只是現在還不適宜,等過幾年,朕打算安排皇甫康在涼州出任駐防總督,至於和皇甫康搭檔的治略總督人選,文若要及早想好,在皇甫康出任駐防總督之後,對涼州的管理就要適當變嚴,對於儒、法、道三家學說的推廣也要在涼州開展!”

荀彧嗯了一聲,續問劉協道:“那陛下對大漢南方疆域的劃定作何打算?”

劉協拉過地圖,按着蜀州說道:“蜀州南部還有大片土地,也可以農耕,但自蜀州陸路而下很困難,那裡還是西部高原山脈的延續,據蜀州傳來的資料,蜀州再向南(今天雲南南部和緬甸交界處)都是險峻山脈,雖然蜀州有幾條河可以穿山澗而過,由於落差太大,水流湍急,根本不適合大規模運送,不過當地南族的百姓卻可以驢馬運送貨物到山南和當地土著進行貿易,而一旦過了山川,則水寬遼闊,適合大規模運送物資,但驢馬運送數量非常有限,根本不適合軍資器械的運送。如果軍機院覈查的消息沒有錯的話,當地土著所說的南掌河(今天的湄公河)就是蜀州的瀾滄江下游,而交州附近比較富裕之地寮國、真臘都屬於此河流域範圍內,所以我打算自交州南端的瀾滄江入海口設瀾江郡,建設一個大規模的港口城,考慮到那裡都已經出現了很多小國和土著部落,那麼就用文若得封公制,南海水師建設到一定規模之後,自揚州運軍馬物資南下,經揚州、廣州、交州三地港口陸續補給,到達瀾江港駐紮。然後通過瀾滄江下游向上,對整個半島實現控制。”

復又道:“其實從廣州自陸路過去也很輕易,只是那裡河道雲集,騎兵根本沒有作用,所以最管用的就是蜀州的南族和丹陽兵,功下洛陽之後,新徵募的丹陽兵要水陸同練,爭取儘快適應那裡的氣候,然後準備一統整片半島。”

荀彧道:“這片地也足可分出一個新州來!”

劉協嗯了一聲道:“取安泰之意,就命名爲泰州,在泰州之南海有大片島嶼,比邪馬臺那個島要大許多,也可以獨立爲一州,可是那裡的土著比較多,而且軍機院也一直沒有過去,只是派人大略觀察了幾日就回來了,暫時不能過快擴張,泰州安定之後,再考慮那片土地,如果可以定下來就稱之爲安州。至於邪馬臺的州名,它四面爲海,就定爲瀛州。”

又指了指蜀州和西域之間的高原之地,說道:“這裡渺無人煙,除了少數土著之外,根本沒有什麼人,但它夾在蜀州、涼州和西域之間,必須拿下來,只是這個事情就要慢點來,先派軍機院慢慢覈查地形,循序教化當地土著,使他們成爲大漢子民,也不可急,或許要很多年,但卻不能停!”

說到這裡,他看看了四人,乃道:“這便是朕心目中的大漢疆域,包括蜀州和西域之間的高原之地,它將是一個完整的大漢,一個依靠水運構成的大漢,通過水運將各個州聯繫到一起,當國力允許,在各州之間還要建設襄陽城中大道一般的陸路,水陸並進,這樣大的帝國背後必然會隱藏很多危機,這便要依靠諸位與朕一起同心協力共赴艱難,爲後世留下一個穩定的大漢!”

陳羣四人道:“臣等定當竭盡全力,爲大漢鞠躬盡瘁!”

劉協微微點頭,依舊看着地圖,說道:“如此大的帝國,怎麼才能永久的繁榮穩定下去,朕每天都在思索,朕以爲首先是同心,讓各州百姓都認同大漢,都將自己當作大漢子民,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減少當地土著人口,移漢人居住,對漢人的生育給與鼓勵,對漢人的農耕、工商都給予扶持,但又要保證土著和漢人平等,在律法、稅收上要平等,只是在安、泰、西域、瀛、遼和高原生活的漢人都要給與豐厚的補貼。”

“其次要同宗,不管是漢族、還是羌、南、西域、越、韓等族人,都應該屬於一個大種族,要道教宣揚諸族同宗的理念,只有一個大漢皇帝,逐步將他們也融爲大漢族!”

荀彧道:“如此一來,陛下免農稅的設想就恐怕難以實現了!”

劉協不得不點頭道:“確實很難啊,若是隻有荊揚兩州,實現起來並不困難,若單獨在這兩州進行免農稅,反而會使土地百姓不願移到人丁稀少的地方,所以朕打算取消這個設想,鼓勵漢民開墾安、泰、遼、瀛和高原的土地,凡在此五地開荒者,田屬官田,然民可種百年,十年內既無需納稅,亦可享有補貼,且農稅的徵收額度,永不增加,仍執行現在的十五抽一,商稅相應要調整,民商和國商要維持等同,民商保持原有十五抽三,國商改爲十五抽二,凡小戶從商者則下調爲十五抽三,大戶經商卻不響應朝廷詔令,定爲私商,上調到十五抽五的重稅,對不曉儒法的商人嚴厲打擊,越是大戶越要壓制,小百姓嘛,生活不易,隨他們吧!”

劉協繼續說道:““最後是同禮教,同樣的禮節教化,同樣的語言、文字,現在大漢各地除了道教,還有浮屠教的存在,朕還是那個觀點,本族長遠留存的教信諸神可以都融入道教中,道教不一定只有一個神,據張魯所述,除了至高的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外,其餘皆爲次神,故朕以爲其他小族之神應該算是次神,對於浮屠教,來歷不明的教派,還是壓制一點好,這個事情不能拖,朕不希望在大漢領域內見到可以和道教平分信徒的教派,長文儘快起好詔書,讓胡昭和德署處理好此事,迫不得已,可以動用各地駐防軍,再讓他們發展下去,問題越鬧越大!”

“就語言和文字而言,這個問題更爲重要,各地皆有本族語言,可慢慢推廣漢語、漢字,長文也要起好相關詔書,讓胡昭給朕處理好這件事情,不可輕視!百年之後,朕希望大漢的疆域內,所有人都說漢語!”

長文道:“臣明白了,明日就起好相關詔書,只是玉璽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雖然前面下了幾道昭文,但用的還是大漢楚王的印,這可不能長久如此!”

劉協道:“這一點,朕心中有數,已經安排白翳造一個新的,只是此事不能讓他人知道,畢竟真正的玉璽還在皇兄那裡,日後有機會再調換過來!”

劉協又和荀彧、戲志才、陳羣三人談了談近半年治略府、御府和統帥府的要務,讓他們做好規劃,佈置清楚,責權分明,務必安排到位。

在此次聚會結束後不久,孫乾便到了襄陽,陳羣和伊籍親自接待他。

這次會談,劉協並沒有出面,按照外事規格,只有外地公王和外族番王入襄陽晉見會談才由劉協出面,一般情況下就由陳羣、伊籍負責。

劉協自己則抽空陪了陪蔡琰和小喬,她們二人都是琴中聖手,常有敘論,關係要比其他妃子之間好的多,劉協自己也最寵愛她們倆人,每日清閒下來,也首先想到讓她們過來奏琴閒聊。

在伊籍和孫乾會談的時候,劉協讓陳羣連續下了十多道調令,他已經很清楚劉備決心放棄兗州,洛陽雖然還在對峙之機,但劉協對洛陽是勢在必得,一般連兗州也得到手,曹操就只能放棄爭霸的夢想,歸順自己麾下。

對於曹操的安排,劉協早就有了打算。至於司馬懿,其實他是調往西域的最佳人選,但出於對這個人和他家族的忌憚,劉協還是繼續堅持自己原先的設想,先安排他去平定海州,待海州平定治理合適的時候,水師在抽走到他人帳下,讓司馬懿擔任海州的治略總督,徹底剝掉他的軍權。

張頜的使用還需要慢慢察看,不能過早的下結論,但無可置疑的是,被封爲十二上將之一,他對自己的忠心無疑會提高很多。

劉協很清楚,在得到洛陽、兗州和青州之後,自己將會和北方隔黃河相望,而同時也要面對一個非常頭痛的問題——治理黃河。

治理黃河的策略有很多,最集中的治理策略集中在清朝,研究清史的大部分學生對這段歷史都很瞭解,可以說康乾盛世就是黃河治理之世,劉協自己對黃河治理的瞭解大多也是從那段歷史中學習到的,但現在的黃河和清朝的黃河又不一樣,很多清朝適合的方法在現在未必適合,或許有更好的辦法也說不定。

黃河防線需要水軍,騎兵的建制已經膨脹到極限了,南漢不需要更多的騎兵了,之後重點要發展的就是水軍和步軍,劉協的十多道調令也主要集中在這裡,在統一黃河以南之後,他打算集中更多的精力治理各州,且調整軍部編制。

大漢三軍的平衡建設階段就要開始了,四海征伐的步伐也要準備展開,劉協也第一感覺到了財力和人才的匱乏。

待伊籍和孫乾談了三日後,伊籍將會談情況報於劉協,劉協只看第一頁便怒道:“劉備好大的膽子!”

希望大家支持下我的新書,把票投給新書,謝謝了

《劍靈王》,謝謝了。

第18章 軍機院與親衛營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第5章 賈詡絕計第10章 靈帝密旨第9章 靈帝父子第3章 法正笑談第18章 曹操接旨第13章 大漠風塵第13章 鐵血控鉉第25章 大海軍策第9章 欲謀青州第12章 小喬初嫁第10章 趙雲之威第5章 盧植先行關於本書構架的詮釋第14章 新楚內治(二)亞洲河流特徵第7章 沮授之約官學失守和百家之本第15章 最終聖裁歷史各時期遊牧方式探討第1章 太尉府之會第4章 孔明赴會第21章 帝國盛世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25章 皇子劉巍第28章 興州大捷第23章 科技時代第5章 曹操之擇第5章 劉備取幷州第12章 小喬初嫁第15章 神秘祭祀第23章 守望之冬第4章 最終決裂第4章 人之天賦第7章 滿寵訪楚第37章 文明之刃第26章 中亞強敵第2章 天下國商(二)第18章 騎兵之魂第7章 水鏡學府第3章 孔明現身第30章 一觸即發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4章 郭嘉投效第13章 鐵血控鉉第26章 明爭暗鬥第5章 才子猛將第24章 五軍變革第22章 天道難違楔子第10章 長子風範第18章 曹操接旨第16章 銀元稅制第17章 首帥之責第35章 青年移民第1章 襄陽風華第8章 備戰寒潮第26章 移民潮第15章 神秘祭祀第5章 皇甫嵩第20章 東非之旅第13章 晚宴第4章 人之天賦亞洲河流特徵第8章 天地之學第5章 九年籌備第16章 龐統奇襲第17章 首帥之責第31章 華夏之樹第1章 荊州治效第10章 金陵建設第20章 東非之旅第6章 穎川對峙第2章 皇甫嵩第35章 亞漢王第6章 襄陽盛會第31章 耶路撒冷第33章 大國雄風第7章 劉備軍機第1章 襄陽風華第12章 卸任第12章 卸任第7章 四大神匠第8章 晉陽密會第34章 諸王時代第18章 曹操接旨第1章 初降漢室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1章 青州風波第8章 備戰寒潮第16章 西非之旅第5章 九年籌備大漢帝國遼州簡介第15章 復仇之刃第24章 亂血之東第16章 曹操初敗第15章 復仇之刃第6章 鐵翼飛翼第3章 幷州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