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

漢八十四年,正月。

皇帝劉徹已虛年三十四歲,突是聊發少年狂,覺着自身已然功蓋萬古,除卻能給傻兒子留下個強盛的大帝國,總得再留下些相對真實的歷史記錄,也免得後世史家胡編亂造。

倒不是怕史家詆譭自身功績,關鍵是相貌,劉徹自覺儀表堂堂,無須刻意美化,卻也得實事求是。

尤以儒家的春秋筆法,最爲可怕。

譬如秦始皇,老爹秦莊襄王相貌端正,老孃趙姬美豔如花,生下的兒子,怎麼就“峰準,長目,摯鳥膺,摯,豺聲”?

即便秦莊襄王真是“喜當爹”,秦始皇是呂不韋的種,可呂不韋在史籍記載中也是相貌不凡的。

就因史家個人傾向,硬是將千古一帝活生生寫成畸形兒。

肥頭大耳,渾身痞氣的漢高祖,卻是“隆準而龍顏,美鬚髯”,連左腿的七十二顆黑痣,史家都數得清清楚楚。

不靠譜啊,功過可評說,立場不同也可以理解,然刻意扭曲他人長相,醜化他人父母,不應是史家所爲。

秦始皇,好歹得楚霸王一句“吾當取而代之”,得漢高祖一句“大丈夫當如是”,容得史家下筆糟踐?

歷史固然由勝利者書寫的,然給予敵人客觀評價,也是尊重己方,更顯心胸豁達。

怕只怕,上位者無意,下位者卻是自作主張以媚上,史家若如此,便真真沒了風骨。

此亦劉徹對儒家不喜之處,後世執筆著史之人若皆犬儒,漢史不著也罷。

正朔大朝,百官朝拜,萬邦跪伏。

啪啪啪~~

鎂粉燃燒,白光閃滅。

不同角度,遠景近景,足有百餘架相機在不斷拍攝。

行過大朝,宦官們已足足耗去近萬張膠底。

劉徹特意教公卿將相留下,先各自獨照,再來幾張廣角大合照。

“朕將在宮內蘭臺設麒麟閣,除卻我大漢過往功臣入祭,今後每歲亦皆留公卿將相影像,裝裱留存,以供後人瞻仰追思。

相片或是難存百年,然凡我漢室不亡,每歲皆可重新沖洗乃至翻拍,諸公皆可留影千秋!”

皇帝陛下如是道。

羣臣皆是癲狂了,這特麼就不是光耀門楣那般簡單了,簡直是光耀萬古啊。

他們聽不懂甚麼是“翻拍”,然相片卻是知曉的。

現今除卻世家權貴多有購置相機,民間也出現了不少照相館,家有餘貲的庶民百姓也能拍得起相片。

三公九卿,各郡太守,乃至諸位列卿,皆是欣喜不已。

未及卿位者,更是豔羨不已,偏卻無可奈何。

大漢君臣,素來講個“合則來,不合則去”,臣子覺得難以在朝堂施展抱負,自請辭官者,歷代皆爲數不少。

漢臣重爵位,更甚於官位,尤是在世家子不可襲官後,可蔭妻蔽子的世襲高爵無疑更爲重要。

然皇帝陛下設立麒麟閣,重臣皆可名垂千古,公卿高位對漢臣的吸引力無疑大增。

劉徹此舉非是“無心插柳”,在較爲清廉的政風下,漢官秩俸再高,也定然不及經商所能攫取到的財富。

重農抑商,可放寬,卻不可盡廢。

除卻商賈不可入仕,還要提高漢官榮譽感,給他們些念想,將精英階層聚攏,儘可能爲朝廷所用。

如此,商賈怎的都翻不了天,畢竟統治階級皆是要維護自身的既得利益,豪商巨賈今後要干政涉軍,怕是要被當肥羊宰。

後世華夏,不也如此麼?

後世美帝,真正的聰明人都在商界,故才選出個每天發推特的川建國,不是麼?

治大國如烹小鮮,光靠強硬手腕是不行的,要曉得如何引導大勢。

官員濫權?

可完善多重監察體制,以爲制衡。

甚麼滋油、皿豬,都特麼扯犢子,改善民生和依法治國纔是真正造福社稷。

君臣盡皆下朝,太子殿下急匆匆的回返承乾宮。

入得太子府,他非但沒喚宮人爲他褪下厚重朝服,反是興沖沖的教自家小媳婦也穿戴鳳飾朝衣。

“茄子!”

小兩口皆是人來瘋的脾性,過往就沒少拍照,今日興起,更是停不下來。

“大朝已行,再過些時日,孤便要入大農府協從理政,趁着尚有閒暇,過會便去與母后說說,讓你出宮省親數日如何?”

劉沐如是道。

“當真?”

趙婉雙眸發亮,期待無比。

事實上,她自出嫁後,也沒少見到父母,沒覺着孤寂淒涼。

畢竟趙立乃是太子少傅,時常入宮督導自家女婿,蘇媛雖爲大農少卿,然執掌的是衛生部,又是大漢現今最好的婦醫,常往宮內行走,找個由頭看看閨女也非難事。

出宮省親,重點不在“省親”,而在“出宮”。

太子妃出宮,是要稟告皇后的,太子殿下卻是來去自如。

劉沐近日得着閒暇了,就想着微服出遊,趙婉若以“省親”爲由出宮,在趙府住些時日,自是能每日跟他遊玩。

省親之時,劉沐固然不能陪她常住趙府,然長安城就那麼大的地方,承乾宮離北闕甲第南坊能遠到哪去?

盡孝膝前?

趙氏夫婦不過三十出頭,且公務繁忙,饒是女兒真有孝心,他們卻無有閒心。

真正的親孃親閨女,長久不見固然想念,然若時常見得着,彼此反是心煩。

蘇媛每每瞧見自家女兒那不夠“端莊淑德”的做派,就渾身不適,忍不住要嘮叨,恨不能將她活活掰正了。

要曉得,趙立和蘇媛皆出身軍中遺孤,又皆曾入羽林,夫婦倆爲人堅毅,持身以正,卻爲脾性跳脫的女兒操碎了心。

相較於自家阿母,趙婉反倒覺着與皇后婆母相處更自在些。

省親是肯定要省親的,如若不然,怎的出宮?

皇后阿嬌頗爲爽朗開明,兒媳要會孃家盡孝,小住些時日,沒甚麼理由不允下。

況且她亦是過來人,這點小把戲,都是她早已玩爛了的。

劉徹不同史書上的漢武帝,沒搞甚麼金屋藏嬌,與阿嬌大婚後,也沒少藉着各種由頭,帶她微服出宮,四處遊玩。

長年憋在深宮內苑,莫說阿嬌受不了,劉徹自身也遭不住。

正月上旬,太子妃出宮省親,太子殿下日日微服出宮,皇帝和皇后也偶爾難尋蹤影。

每每下得早朝,見皇帝陛下又要微服出宮,宦者令滕馭皆是眼角抽搐,估摸不到正月十五,天家這幾位是不會消停了。

可憐他滕馭,每日早起宣朝,午後要想各種由頭,攔下要向陛下請奏的公卿大夫,晚上還得陪着陛下補批奏章。

每日十二時辰,他能睡足兩個時辰,就已謝天謝地了。

換了年歲大的宦官,估摸得活活累死。

提到正月十五,卻值得說道說道。

漢初的上元節,本是漢文帝爲紀念平定諸呂之亂才明定的,更早的民間活動則多以祭祀爲主。

及至劉徹登基,鑑於臣民娛樂貧乏,精神生活不夠富足,故而搗鼓出湯圓和花燈,並散播民間。

上元節,吃元宵,猜燈謎,漸漸成爲風俗。

長安乃是近水樓臺,故爲風起之地,尤是內史府有意推動,又有少府“出貲協辦”,上元之夜端是熱鬧無比。

各處坊市皆可解花燈,猜燈謎,猜對者非但可得少府賞錢,且在不少商家可打折優惠,甚或免費得着些小禮品。

廣告營銷,長安商家皆是熟的不能再熟了,莫說節日慶典,便是每歲的京畿蹴鞠聯賽,也不缺所謂的“贊助商”。

內史府和少府合辦燈會,看着是天家恩德,爲百姓耗貲不菲,實則是不虧反賺的。

燈謎除卻猜物猜字,亦不乏與“贊助商”緊密相關的題目。

“芳馨浴用本季新品爲何?”

“醉仙樓上醉仙閣,樓高几許,閣高几許?”

“永和豆漿之大碗寬面,欲加滷蛋,價幾何?”

……

諸如此類,總之百姓得了實惠,商家也心滿意足。

上元夜,劉徹也偷偷帶着阿嬌微服出宮,屢屢見得此類“燈謎”,端是哭笑不得。

雖說要恰飯,可不能搞硬植入啊,能不能含蓄點?

最教他無語的是,燈會逛到中途,竟是得了內衛稟告,自家兒子和兒媳也在此處。

“整日就知玩樂,不務正業!”

皇帝陛下如是道。

皇后阿嬌深以爲然,非但沒替兒子說情,反是落井下石:“日子太過安逸,臭小子近日不免怠惰了。”

劉徹微是頜首,吩咐內衛道:“傳諭予他,速回宣室殿候着,今夜陪朕批閱奏章。”

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盡除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