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

大夏國都,藍市城。

城郊囤駐着數萬漢騎,端是軍帳接天,四通八達的商道卻仍行旅不絕,往來各國的行商們顯是沒受到太大影響。

恰恰相反,大批漢軍更讓大夏乃至中亞諸國安心,漢軍在,則歲月靜好,無須擔憂別國妄動兵戈,便連匪患都鮮見了。

漢廷自不會在中亞長期囤駐重兵,沒甚必要也不合本益比,過往只是每歲遣戍邊騎營西出敦煌,到西域和中亞“巡藩”,彰顯對各大藩屬的庇護和掌控力。

去歲,漢廷從安息“訛”了五十萬頭奴隸,才遣奎騎和昴騎兵發大夏,從安息邊境分批接受奴隸,輪番押回大漢境內。

到得去年歲末,五十萬頭奴隸都已交割並押運完畢,然這兩支戍邊騎營卻未曾返歸漢境,而是暫時囤駐在大夏國都近郊。

兩支戍邊騎營,戰騎加諸曹輔兵,將將接近五萬騎。

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光靠大夏國提供補給,無疑是頗爲沉重的負擔,非但將士要喝酒吃肉,戰馬也須乾草精料。

然中亞諸國還是識趣的,頗爲默契的分攤了漢騎的各類軍需補給,自是綽綽有餘了。

真正寢食難安的,還得數安息君臣,畢竟安息與大夏接壤,藍市城據安息東部邊陲不過三百餘里,快馬疾馳,半日可至。

好在常駐泰西封使館的大漢特使再三擔保,待得今歲入夏,奎騎和昴騎必將返歸漢境,不會在大夏乃至中亞長期囤駐。

事實證明,漢廷確是重信守諾的,今歲四月,兩支戍邊騎營拔營東歸。

原因無他,漢廷派遣的新任特使徐隅已在二月末抵達阿帕麥亞使館,且迅速完成了交接事宜。

三月末,返京述職的前任特使,連帶早先陪媳婦歸家省親的兩位宗室子、爲數不少的巴勒弗嫡系子弟、萬餘手藝精湛的“奴匠”,皆是入境大夏。

萬餘奴匠啊!

安息雖是奴隸制社會,然也是擁有大量庶民階層的,奴隸羣體中焉能尋摸出那麼些好工匠?

巴勒弗家族爲了“弄到”,着實花了不少功夫,在這批奴匠中,波斯後裔和希臘後裔爲數甚衆,蓋因漢人最看重的匠作手藝,多半就掌握在這類人手中。

帕提亞人?

呵呵……

安息君臣不是不曉得工匠的重要性,萬餘匠人被“弄走”,對安息本就脆弱的手工業無疑是釜底抽薪的摧毀打擊。

然而,安息君臣非但沒強制扣留,反是如送瘟神般,盼着這支龐大的車隊早早出了國境。

除卻巴勒弗家族強大的影響力,更因五萬漢騎滯留大夏,擺明就是要接人的。

現今已然接到,自是拔營東歸。

安息君臣心神大定之餘,亦不免深感屈辱,奈何形勢比人強,便連素來強硬的米特里達梯王都只能竭力隱忍。

若與大漢開戰,戰場不是在安息境內就是在中亞,安息將士再剽悍,米特里達梯王也沒狂妄的認爲,安息大軍能攻到萬里外的大漢本土。

無論勝負如何,真正傷筋動骨的都唯有安息,尚未開戰,兩國就處在極端不公平的境況了。

一旦開戰,漢騎甚至不用與安息大軍硬剛正面,而是繞道西進,闖入安息腹地燒殺擄掠,那是安息絕對難以承受的。

若再加上極有可能“裡應外合”的巴勒弗家族,這仗實是不用打,就已能預知結局了。

既是不免被漢廷訛詐,那也就只能從他處彌補損失。

過往年餘,竭力西擴的安息大軍也是打瘋了。

與安息接壤的查拉賽尼和巴爾米拉,安納托利亞半島的拍加馬王國和呂基亞,早已臣附安息的小亞細亞王國,包括大月氏“交付”的尼科米底亞王國,足足六國,盡皆覆滅!

若再加上早先征服的高加索北部四國,就是整整十國。

十國!

靖平高加索南北,橫掃安納托利亞半島,威勢驚天!

現今西亞,尚自苟延殘喘的小國,只餘地中海東南岸的塞琉古王國和哈希芒王國,以及阿拉伯半島北部的納巴泰部族。

若不算藩屬國,單論實質疆土,安息已與大漢近乎相當,饒是羅馬和巽加都無法與之相較。

安息君臣之所以能忍受漢廷的“訛詐”,亦因西擴非但能開疆拓土,更是擄掠到了大量的財富和奴隸。

“贈予”漢廷的五十萬頭奴隸,雖讓安息君臣肉痛,然他們卻是從瘋狂西擴中攫取了更爲龐大的利益。

尤是覆滅拍加馬王國後,安息君臣皆是感嘆乃至慶幸羅馬人的愚蠢。

昔年,拍加馬國王阿塔爾三世爲保住王族性命,被迫在死前立下遺囑,將國土獻給羅馬,羅馬遂在此設立了亞細亞行省。

多年來,亞細亞行省暴亂不斷,尤是羅馬慘遭匈奴入侵,自顧不暇後,拍加馬人趁勢反叛,殺光了境內的羅馬人,宣佈復國了!

要曉得,拍加馬位於愛琴海的東岸,與巴爾幹半島隔海相望,是最早希臘化的西亞國度,向來是周邊地域的經濟和文化中心,饒是成爲羅馬的亞細亞行省後,也是極爲重要的經濟行省。

富到流油,且人口稠密!

帕提亞人的做事風格和羅馬人自是不同的,安息大軍攻陷拍加馬後,壓根沒想過甚麼長久經營,更不會埋下甚麼暴亂的隱患。

四個字,燒、殺、搶、掠!

未曾大一統的帝國,各地貴族就如一羣餓狼,不將戰利品瓜分殆盡,各自搬回老巢,是絕不肯罷手的。

饒是安息王族,也往往會在征服的地域刮地三尺。

拍加馬人這才見識到甚麼是兇狠殘暴,他們中的不少人怕是悔不當初,羅馬人雖也曾血腥鎮壓暴亂,卻也不至如帕提亞人般,將拍加馬人皆視同奴隸乃至牲畜,肆意生殺予奪。

事實上,非但拍加馬王國,包括近年被安息征服的所有國度,在實質意義上,皆是亡國滅種了。

亡國之民,盡皆押爲奴隸,又比死去好多少,再談甚麼文明傳承,無疑是天大的笑話!

漢人固然沒將奴隸當人看,帕提亞人卻是更爲殘暴,大貴族甚至不乏烹食嬰孩的嗜好。

崛起不過數十載的帕提亞人,本就是個充滿強烈矛盾感的民族集合體,雖雜糅了波斯和希臘的先進文明,近年又受到漢人的影響,然骨血裡的殘暴因子卻仍未完全褪盡。

後世華夏,鮮卑人的文明進化,不也是建立在漢人的累累屍骸之上麼?

鮮卑人,烹食過的漢人可不少,某些聖母表要求寫本歷史小說都要搞民族融合,去你麻辣個匹哦!

大夏商道,車馬粼粼。

“安息國力愈發強盛了。”

劉興回首西顧,憶及數月來在安息的所見所聞,意味難明的感嘆道。

饒是巴勒弗家族近年沒積極參與對外征戰,卻仍多多少少的分到些戰利品,過往數月,押運到阿帕麥亞的財貨和奴隸端是絡繹不絕。

可以想見,積極出兵參戰的大貴族,尤是主導西擴的安息王族,獲利無疑更爲令人咋舌。

娜索婭聽出自家夫君的語氣有些不對,沒有隨意接話,依舊捧着卷書冊,津津有味的讀着。

《一千零一夜故事》,十餘年前便在長安週報連載,後來重新彙整刊印成讀本,在大漢各郡縣的新華書局皆是銷量火爆。

娜索婭細細品讀後,覺着裡頭雖講述的是漢人故事,卻隱隱透出某種波斯風情。

“那匿名著書之人許是怕語涉天家和朝廷,會犯了忌諱,故將這些故事都套上外族的風土民情吧?”

劉興是如是爲她解惑的,娜索婭想了想,覺着應該是這道理。

饒是如此,漢人眼界之開闊,對外族知悉之深,仍是教她深深震撼。

安息名爲承繼波斯衣鉢,實則帕提亞人對波斯文化的理解,怕都比不過現今的漢人。

一個家族,培植世家底蘊,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不懈努力。

一個民族,想要形成獨特且深厚的文明底蘊,更非短短數十載可有建樹的。

饒是有現成的文明體系可供仿效吸納,然想要融會貫通,化爲己用,沒個百八十年也鐵定不成。

現今的帕提亞人,無疑正站在文明進化的岔路口。

然而,他們怕是難以擁有足夠的時間,去從容選擇前路,再厚植底蘊。

蓋因,漢廷不允!

“岳丈明歲還能弄到多少奴匠?”

劉興扭頭,對正看得入神的娜索婭出言問道。

娜索婭頭也沒擡,隨口道:“阿父說了,每歲從蘭姿外貿分到的紅利,皆會用來尋摸奴匠。”

劉興微是頜首,復又問道:“各房掌權者又如何盤算的?”

“還能如何盤算?每頭奴匠萬錢的高價,且將之押送至大夏國都即可,如此暴利買賣,自是樂意的。”

娜索婭將視線從書卷上移開,瞧着自家夫君,有些遲疑道:“只不知特使說的作不作數?”

她所謂的特使,自是阿帕麥亞使館的新任特使徐隅,正是他授意娜索婭,讓巴勒弗家族儘可能“弄”到更多手藝精湛的奴匠,且開出每頭萬錢的高價。

然非但要用蘭姿外貿的名義,所耗費的貲財,也盡皆由蘭姿外貿全數承擔。

當然,徐隅許諾會呈報公府,請大農府爲蘭姿外貿減免部分關稅和商賦。

“呵呵,他官居大行少卿,且爲執節外使,在外有臨機決斷之權,說話自是作數的。”

劉興搖頭失笑,自家婆娘雖是天資聰穎,卻終歸是沒學過甚麼經世治國之術,自是瞧不出朝廷的謀算。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

漢人對此語早已耳熟能詳,所謂人才,涵蓋士農工商的佼佼者。

匠人,具有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其具有的價值,自然也得到漢人更大的認可和重視。

安息奴匠,對漢廷的價值,更不僅止在創造社會財富。

每頭萬錢?

高價?

饒是買個數十萬頭,盡數殺掉,朝堂諸公乃至皇帝陛下,只怕也不會心疼吧?

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三百七十八章 抵達雲中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