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

埃霍斯·巴勒弗,安息巴勒弗現任家主的嫡次子,派駐長安已兩年有餘,除卻負責維繫巴勒弗家族與諸多大漢世家的往來,更肩負着重要且神聖的使命,學習整套完整的祆教教義和教會體制。

說來可笑,祆教乃是西亞本土的古老宗教,現今的安息國教,巴勒弗家族卻要遣嫡系子弟到漢都長安“求經”,要曉得,漢人尊崇祖宗更勝於信奉神靈,除卻有所求,譬如求財或求子,多半是不會燒香拜神的。

換句話說,現今的大漢基本不存在真正意義的宗教,包括廣爲行善的慈濟觀,也向來不敢擅自傳道,更別提甚麼登壇作法了,故連道教在漢人中都沒甚麼虔誠的信衆,非大漢本土宗教更是沒半點存在的空間。

非但大漢百姓不迷信盲從宗教,漢廷更屢屢重懲“語怪力亂神”者,去歲秋祭大典,太上皇當着萬千臣民的面,懲治了十餘方士,屍骨仍曝於荒野,至今無人斂埋,以此震懾有心裝神弄鬼之人。

偏生就是重教化鄙宗教的漢廷,建議乃至要求巴勒弗家族,動用其在安息的強大影響力,說服安息國君和諸位大貴族,將祆教定爲安息國教,且要求安息乃至諸多屬國的臣民皆須信奉祆教,否則即爲異端。

祆教本爲多神教,在四百年前,波斯人瑣羅亞斯德改革教義,將阿胡拉·馬茲視爲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創造的主神光明神,是爲瑣羅亞斯德教派,後被爲波斯帝國的國教,在西亞各族本就擁有大量信衆,想要廣爲傳教確是不難。

關鍵在於,漢廷要求巴勒弗家族在主導此事時,恢復祆教的原教旨,崇拜以火神爲首的衆多神靈,鼓勵多神信仰,徹底封殺瑣羅亞斯德教派,乃至將所有篤信一神教者視爲異端,不改信者,皆處以極刑。

原教旨?

漢廷說如何,就是如何。

非但是教義,便連教會體制,漢廷都搬出整套完善的“教材”,要求巴勒弗家族照本宣科。

不得不說,漢廷諸公對體制建構真是輕車熟路,皇帝劉徹只是搬出後世的西方宗教體系,略微提點幾句,大臣們就已心領神會,替頗爲意動,有心且有能力“掌教”的巴勒弗家族打造出最符合大漢利益的祆教體系。

執掌教務的教宗、樞機主教、大主教、主教、教士;審判異端的裁判長、裁判官、裁判員、執事、使徒。

兩套相輔相成的宗教系統,各劃分五大等階,各司其職,便可構築起穩固的祆教基石。

非但如此,祆教會將安息治下屬民劃分四等,一等爲帕提亞人及漢人,二等爲雅利安人和波斯遺族,三等爲包含羅馬人在內的希臘後裔及中亞和西域諸國屬民,四等爲諸多半開化的土著部族。

奴隸,不入等。

等若是照搬了巽加王朝的種姓制度,只不過是用教權而非王權去強力推行罷了。

現任巴勒弗家主起初對此頗有疑慮,然待見到完整的教義和教制,且得到大漢特使的許諾,漢廷將會全力支持巴勒弗家族掌教,且是永世掌教,他就不免大爲心動了。

能成爲巴勒弗家主,自然不是蠢的,要曉得,饒是安息國君即位,都要請巴勒弗家主爲之加冕,以彰顯其正當性。

巴勒弗家族的影響力太大,安息王室向來是既拉攏又忌憚,好在歷代家主皆是篤守祖訓,既是持續厚植根基,卻又維持超然,從不參與王權爭鬥,不表態,不站隊,更不出手奪權,以免觸碰王室的底線。

現任的安息國君米特里達梯是難得的雄主,若問他想不想根除巴勒弗家族,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奈何巴勒弗家族已是尾大難掉,就如長在頸項上的肉瘤,若是揮刀割下,就算僥倖不死,多半也只餘半條性命了。

巴勒弗家族之人亦是深知,若再這般發展下去,總有一日必得與王室決裂。

漢廷的“提議”,雖隱有脅迫威逼的意味,卻也真讓巴勒弗家主看到了另一條道路。

若能獨攬教權,放棄部分世俗權力,即減少王室的忌憚,又能確保家族永續昌盛。

當然,前提是祆教大興,且能切實的依照漢廷提出的教義和教制推行下去,並能維持好與漢廷乃至大漢皇室的關係,如此,巴勒弗家族就有了更大的臂助和底氣,確保能永世保有教宗和裁判長之位。

埃霍斯身爲家主次子,且其兄長塔澤斯頗爲出色,故原本是沒甚麼繼承權,畢竟巴勒弗家族爲避免家族勢力分散,世世代代都是固守着“不分家”的傳統,換了後世的話,就叫“贏者全拿”。

實則大漢在頒佈推恩令前,諸多王侯和世家大族的情況也差不多,即便是嫡子自立門戶,能分到的族業也不多,更遑論庶出子女了,否則再厚實的家底,若子孫中再沒出衆的,那過個幾代,也就瓜分得不剩甚麼了。

然而,埃霍斯在兩年前獲得了個天大的機遇,甚至得到了父親的親口許諾,若安息沃教真能如願大興,將來塔澤斯可接任教宗,他這次子則是裁判長最爲優先的考量人選。

埃霍斯自是欣喜若狂,向父親保證必是竭心盡力,隨即便帶着精挑細選出的衆多年輕族人,屁顛屁顛的跑來漢都長安“留學深造”。

巴勒弗家族與諸多大漢世家往來已久,故嫡系子弟多半早已開始學習大漢的語言、文字乃至禮法,這就是世家大族的遠見,無論古今中外皆不例外。

這批被派駐長安深造的子弟,更是巴勒弗家族嫡系族人中最傑出的一批後輩,他們的長輩在家族乃至安息各地,也都是實打實的掌權派,自然是能說漢話,書漢隸,至少與漢人簡單交流是完全不成問題。

在長安呆了兩年後,更是幾乎都成爲“大漢通”了,說的漢話都帶着濃濃的京畿口音,與洛邑口音爲標準的正音雖有些差別,但聽在長安權貴們耳裡,反倒更覺親切。

埃霍斯能被巴勒弗家主交託重任,自然是個精明且會來事的,非但用心學習漢廷爲“原教旨”祆教量身打造的教義和教制,更是不忘維繫乃至拓展巴勒弗家族在大漢的人脈關係網。

逢年過節,婚喪喜慶,登門拜見,送些薄禮,這都不是事,關鍵是巴勒弗家族在安息勢力足夠大,埃霍斯又得巴勒弗家主賦予了部分特權,能先行應下不少事,事後再遣人返國呈報即可。

說實話,大漢王侯和世家權貴,府上多多少少的有些族業,光靠官位和爵位的秩俸雖可生活富足,但想要維持整個龐大的家族,仍是不太可能的。

隨着大漢愈發富強,百工百業愈發興盛,諸多王侯權貴名下的產業也蓬勃發展,然現今的漢廷吏治清明,朝廷對官商勾結是絕不容情的,故王侯權貴想要牟取更大的暴利,多半還是要放眼境外貿易。

大漢、巽加、安息和羅馬,乃是當世四大強國。

羅馬太過遙遠,與大漢又無邦交,且不去提,巽加與大漢的關係則頗爲微妙,商貿往來頗爲密切,尤是奴隸貿易異常的興盛,然巽加對大漢始終保持着極大的戒備,漢商在巽加境內也無太過優渥的待遇。

安息固然屬民最少,卻也是地大物博,金銀、香料、寶石、馬匹、精美的皮毛飾物,皆乃漢室權貴所欲也。

炎黃子孫自古就是以現實主義爲導向的,拜神如是,待人亦如是。

漢人雖頗爲歧視外族,然對大國子民和對化外蠻夷,還是有差別對待的,說是勢利眼也罷,但這就是實力原則,無須諱言。

安息國力雖遠遜大漢,然終歸是強國,是大國,巴勒弗家族作爲安息影響力最大的家族,大漢的王侯權貴自不吝於給予其家主的嫡子禮遇。

尤是巴勒弗家族素來親近大漢,非但爲漢商提供庇護,更是儘可能的給予各種優待,大漢的王侯權貴們從中獲益不少,多了埃霍斯這個更便捷的溝通管道,他們自然是歡迎的。

正因如此,埃霍斯在長安城是頗爲吃得開的,常爲權貴座上賓,與諸多王侯貴胄也頗有交情。

月餘前,他突是接連得了數位王侯子嗣的問詢,問巴勒弗家族可有適宜的嫡出女子,可供他們迎娶爲正妻。

聯姻?

埃霍斯最初聞得此事,端是有些不知所措,問詢他的這些宗室子,雖皆非劉氏王侯府中的嗣子,無法襲爵,卻也是嫡出。

在太上皇頒佈推恩令後,莫說王侯嫡子,就是庶子,都有繼承權,只不過繼承家業的數量多寡有別罷了。

尤是王侯嫡子,雖無法襲爵,但也可降爵以賜,譬如親王嫡子,少說也能混個關內候,劉氏列候的嫡子,至少也能賜個高爵。

換而言之,饒是這數位王侯子嗣日後手中無權,好歹仍是有頭有臉的高爵顯貴。

大漢的世家權貴尤是宗室子弟,不是最爲忌諱與外族通婚麼?

埃霍斯在長安呆了兩年,對漢室權貴的心態是有所瞭解的,更曉得漢人對外族的觀感和態度,雖是對巴勒弗家族有些另眼看待,但也有所底限。

正因如此,埃霍斯從未想用聯姻來維繫巴勒弗家族在大漢的人脈關係網,免得自討沒趣,萬萬沒料到,這些王侯子嗣竟是主動提及有意聯姻。

說實話,以聯姻來維繫世家間的關係,古今中外皆屬尋常,巴勒弗家族之所以發展到現今的程度,就沒少與旁的安息貴族乃至王族聯姻,便連現今的米特里達梯王,身體裡都流淌着巴勒弗家族的血脈。

能與大漢宗室聯姻,哪怕不是王侯府中嗣子,也是巴勒弗家族求之不得。

畢竟是劉氏皇族,現今天下最爲強大的家族,是掌御煌煌大漢的家族。

讓巴勒弗家族的女子嫁入天家,成爲親王妃乃皇后,那是埃霍斯想都不敢想的,但只要能與劉氏宗族聯姻,且是多多聯姻,就意味着巴勒弗家族真正獲得了漢室認同,饒是在大漢權貴圈裡,都真正有了一席之地,端是意義非凡。

莫要說甚麼賣女求榮,靠女子成事,但凡傳承百年千年的世家大族,尤是最爲頂級的大世家,鮮有從未進行政治聯姻的。

世家子女,生來就享受了庶民夢寐以求的優渥生活,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這些都是家族給予的,在家族需要的時刻,你能自私的說甚麼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若真如此,那就自請除族,淨身出戶,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別再耗用家族的半點資源,因爲這都是祖輩們世世代代累積下來的,不肯爲家族付出的後代,憑甚麼享用?

在安息這等奴隸制國度,巴勒弗家族的子女若是剝去家族身份,完全脫離家族庇護,怕不是要男爲奴,女爲娼?

現實往往是骨感且殘酷的,後世影視劇中那些高呼着追逐真愛的古代貴公子和貴女,放在現實的安息乃至大漢,不是腦殘,就是不孝之人。

饒是各家家主的嫡子嫡女,都不敢奢求此等“特權”,否則家主如何向旁的族人交代,如何再要求族人爲家族奉獻犧牲?

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五百零一章 民患不均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六百六十八章 平衡逆差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九十五章 郝任入學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