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

今歲三伏,帝后如往年般前往南山河谷避暑,朝臣們也紛紛離京,各找各的去處,卻有不少關中乃至中原的世家大族,其家主反其道而行,不遠千里的攜妻女進京。

說是要給建寧候和順南候道賀,實則是衝乘氏侯嗣子劉典和長公主獨子張篤來的,兩人皆到了訂立婚約的年歲,尤是張篤已虛年十八,莫說訂立婚約,便是娶妻生子都實屬應當。

雖說太子殿下也尚未納妃,然太子妃之位,要權衡的不止是才貌和家世,更悠關朝局,朝堂重臣都不敢出言置喙,多數世家大族是不敢奢望了,自家嫡女再出衆也不管用。

劉典和張篤卻是不同,出身尊貴,前途無量,卻又貌似不欲與各家公卿將相府上貴女聯姻。

一個是樑王嫡長孫,太常卿的嫡長子,他日極有可能承襲王爵;一個是長公主與大行令的獨子,又自幼爲太子伴讀,待得太子繼位,更是從龍之臣。

對自家兒子的婚配對象,其家世出身如何,大行令張騫本是不甚忌諱的,正如他昔日對陽信公主所言,張氏本就算不得名門望族,族中長輩和子侄也無入列朝堂者,就算與公卿將相聯姻,也無須顧忌太多。

反倒是張篤自身,看着憨厚老實,實則精明得緊,阿父固然沒甚麼顧忌,可他亦想封侯拜相,不想因婚事使得日後仕途出現半點障礙。

很理智,很現實,也無可厚非。

每個人對如何實現自我價值都有不同的看法,無論是想採菊東籬,躬耕南山,夫妻和美,還是想經世治政,征戰沙場,皆無好壞對錯之分,唯有腦殘之人才會要求世人皆“肖我”,就如同後世宣揚所謂“普世價值”之人。

劉典倒是沒那麼大的權利慾,依着他孤高清冷的脾性,本就只想遨遊書山辭海,賞玩古董字畫,只是樑王劉武有心理陰影,加之覺着楋跋子這兒媳婦真真不錯,索性就想着孫媳婦也找個母族沒太大權勢的,日後也沒那麼些糟心事。

劉武是過來人,深知權勢往往伴隨着風險,尤是權勢愈大,慾望也愈大,待得薰了心,迷了眼,多半會變成孤注一擲的瘋狂賭徒,賭贏了固然可喜,然若賭輸了,非但自身性命難保,夷滅三族,株連九族的也不鮮見。

太皇太后已然薨逝,若是待得太上皇再……

樑王府與天家的血緣終究會日益淡薄,若再牽扯到朝堂權鬥,饒是被姻親無辜牽拖,也必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啊。

固然如此,長輩們也不可能替兩個後輩隨意安排個小門小戶出身的婚配對象,尤是太后王娡在探清自家外孫兒的心思後,刻意放了風聲出去,這纔有了各地世家大族紛紛進京的“盛況”。

實際上,劉典今歲方纔束髮,說他沾了張篤的光,沒甚麼毛病,說他受了張篤的牽拖,那也是實情。

樑王妃倒是樂滋滋的翻着諸多拜帖,自然不會真讓遞了拜帖的宗婦盡數登門,而是瞧見家世合宜的,就遞給身側的兒媳楋跋子,讓她也過過眼,不合心意的就篩除了。

這只是“海選”,待得樑王劉武和乘氏侯劉買再篩選一輪,那纔是真正的“初審”,仍是合宜的,就邀約“羣面”了,羣面時挑出數箇中意的,細細探究權衡,挑出最後人選,再向天家請旨賜婚,那纔是“終審”。

整個套路走下來,三伏休朝期將將夠用而已。

過往頗是清幽靜謐的皇親苑,在這酷熱難耐的三伏天,卻突是車如流水馬如龍。

樑王府如此,大長公主府如此,皇親苑內的諸多王侯府邸亦如此。

劉氏王侯雖多已離京避暑,然其府上的宗婦仍是留在皇親苑,尤是家中仍有嫡子適齡且尚未婚配的,也在尋摸着中意的世家貴女。

長安各世家的宗婦亦不例外,偌大的長安城,突是變成超大型相親場所,媒妁頂着毒辣的日頭四處奔走,忙得昏天黑地,章臺大街的商家們更是掙得鉢滿盆滿,拚命的補貨鋪貨。

人潮,即是錢潮啊!

然真若想掙大錢,還得抱緊少府和帝國科學院的大粗腿,這早已成爲長安商區裡所有商團的共識。

趁着各地世家大族紛紛進京的當口,在皇室實業牽頭下,百餘商團共同集資入股,正式創立籌備已久的“東風客運”。

之所以不做獨門生意,非是皇室實業良心發現,實在是這塊肉餅太大,若是吃獨食,怕是要活活撐死,更違背皇帝陛下的初衷。

客運行當,實在京畿郡縣早已普及多年,大量的載人車駕不斷往返奔馳,加上火車的出現,更讓大漢長途客運業出現質的飛躍。

然而,東風客運才真正堪稱大漢交通運輸業的分水嶺,蓋因採用的載運工具不再是畜力車駕,亦不是需要鋼軌的火車,而是能在官道行駛的蒸汽機車。

蒸汽機車的結構並不複雜,在後世歷史中,甚至比火車出現得更早些,只不過最早期的蒸汽機車實用性很差,載重量很低,每行駛十五分鐘,就要停車加熱十五分鐘,且空車運行速度不到四公里每小時。

直到火車出現,參考及簡化其構造,進行小型化和輕型化,並確保安全性能,真正具有實用性的蒸汽機車才得以問世,且迅速投入公共載人運營,也就是最早的公共汽車。

依現今的大漢鑄造工藝,要打造蒸汽機車不難,畢竟火車都能造了出來,關鍵是要足夠結實的道路。

(PS:爲免擡槓,以下數據皆參考自斯瓦底蒸汽公共汽車,出現在歐洲工業革命之前,工藝要求確實很低,關鍵是佈局合理,實用性強。)

少府打造出的蒸汽機車,長兩丈有餘,寬愈九尺,前方一對小車輪,後方爲兩對大車輪。

前輪配有轉向機構,故前方坐着馭者以控制行進方向,中部爲車廂,可容納將將三十名乘客,鍋爐位於後部,配一名司爐,蒸汽機氣缸位於後軸的前方地板下,以驅動後輪使車前進。

若不算停車補煤加水的時間,空車每個時辰能行駛近愈八十里,比大漢現有的火車尚要快出不少,雖比馬車稍慢,但勝能長時間行駛,再強健的馭馬也不可能全速奔馳數個時辰。

少府現今雖能打造出煤油兩用的鍋爐,然爲了保障安全,皇帝劉徹經過深思熟慮,仍是決定在尚未解決儲油槽的安全問題前,不允許蒸汽機車使用燃油鍋爐。

正因如此,空車加上煤炭和儲水的分量,往往就已重愈六百鈞(約合九噸),若在坐滿旅客,外帶行囊,少不得七八百鈞的重量。

大漢郵驛系統頗爲完善,蒸汽機車想中途提車補煤加水不難,瀝青大道也很寬闊平坦,跑長途都是沒問題的。

關鍵是,車體着實太重,尋常的木製車輪是支撐不住的,必須要金屬車輪,然金屬車輪非但不耐磨,更會對路面造成嚴重破壞。

直到三年前,帝國科學院的聚合材料研究所無心插柳,製取出了合成橡膠乃至是硫化橡膠,推動了大漢石油化工業的飛躍發展。

到得去年歲末,根植於上郡油田的帝國石化終是能大批量製造出性能和成本皆可付諸實用的硫化橡膠,少府打造的蒸汽機車才真正有“上路”的可能。

用硫化橡膠包嵌金屬車輪,以防水膠漆粘黏,實心的橡膠輪胎雖也不怎的耐磨,然更換卻是不難,成本也算不得高昂,重要的是能保護路面,至少比騎兵通行時,馬掌踏地帶來的破壞要小。

侷限肯定是有的,譬如暫時只能在平坦寬闊的官道行駛;雨雪天候時鍋爐的燃燒轉化率較低,車速會明顯減緩;遇着坡度陡峭或彎道角度太大就窒礙難行……

如是種種,雖是劣處明顯,卻並非致命缺陷,部分困難也非無法克服,譬如實在上不去的陡坡,索性就不上,依驛站分段行駛好了,又不是非讓一架蒸汽機車跑遍各郡縣,旅客換車轉乘雖是麻煩,然現今在京畿郡縣的載人車駕,也多有分段收費行駛的所謂“區間車”。

技術性的細節都能想辦法解決,最最關鍵的是資本投入,現今打造一架類似的蒸汽機車,成本近愈三十金,雖說日後大批量生產,製作成本應能壓縮到二十金以下,但商家購入的成本也必將維持在二十金,畢竟少府的造車工坊也不可能白乾活。

二十金合二十萬錢,現今京畿郡縣的載人馬車的長途租賃,約莫就是單人百錢行百里,依着這價格,饒是蒸汽機車時時滿載三十名乘客,刨除消耗的石炭和日常維修費用,不跑個萬餘里是回不了本的。

饒是蒸汽機車不斷行駛,萬餘里地怎的都要兩三百個時辰,況且乘客在中途要登車落車,還要補煤加水,每日僅有十二個時辰,趕夜路還得減速緩行……

算來算去,沒個大半年,實是回不了本的,這還是不出任何意外,蒸汽機車也沒跑散架的前提下,最爲理想化的算法了。

想賺大錢,就得先投入重金,更得承擔極大的風險。

皇室實業家大業大沒錯,但動不動就拿出數十萬金,投入一個難以預估收益,甚至難以保證回本的新行當,賢王劉非也不免犯怵。

奈何皇帝陛下話裡話外皆是要力推此事的意思,劉非也只能硬着頭皮應下。

分攤風險嘛!

過往不是都抱怨我皇室實業吃獨食麼?

“朝廷大力扶持的新行當,本王也不藏着掖着,你等入不入股?”

劉非回返長安商區的總部,邀齊了百餘商團的大東家,甩出“東風客運”的策劃案,端是霸氣四溢。

分攤下來的股份,實則購置所費不多,能進駐長安商區的商團,皆是資產巨億,自是不吝於出“小錢”,博“大富貴”,若真是虧本,就權當捐輸國庫好了,故紛紛踊躍入股,反倒是僧多粥少了。

於是乎,少府的造車工坊得了筆大訂單,東風客運將購置萬架蒸汽機車,每架二十金,合計二十萬金,五年內需盡數交付完畢,錢貨兩訖。

入得初伏,首批百架蒸汽機車交付,東風客運也就正式於長安商區創立總部,掛了牌匾。

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六百四十三章 帝皇心術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六百一十章 趙府貴女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一百零九章 將門犬子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七百二十章 太子邀約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