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

古今中外,但凡對數字能有基本概念的民族,對整十,整百之類的數字貌似都頗爲看重,華夏大地上的漢人亦不例外。

九爲數之極,十則歸於圓滿。

二十及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九十鮐背,百歲則期頤。

漢之元年,實非大漢真正立朝之年,而乃高祖劉邦得封漢王之年,漢五年才滅掉的楚項,然漢人仍視之爲大漢的立朝元年,漢史紀年也是這麼算的。

到得年節,大漢立朝便邁入第八十個年頭。

國之大者,不同於人壽,大漢未如大秦般二世而亡,卻是在內憂外患中砥礪前行,愈挫愈勇,一步步走向強大壯盛。

漢之八十,可不是甚麼耄耋之年,卻是強絕於世的青壯,仗劍執盾,血盡國恥,橫壓四夷!

八十載生育教養,八十載浴血奮戰,鐵與血的尚武精神,早已鐫刻入漢人的骨血。

時近八十年大慶,大漢臣民雖是沉浸在皇帝陛下再度大赦天下和輕徭薄賦的喜悅中,期盼着來年會更加富足美好,亦不忘大漢西南尚未完結的戰事。

在這沒有電視電話,更沒有網絡的年月,官府張貼的公告和近年愈發興盛的報業,乃是尋常百姓獲取消息的最佳途徑。

劉徹昔年讓阿嬌辦報的本意,除卻讓她藉此找些感興趣的事做,順帶賺些體己錢,更也是爲了開民智,使大漢百姓不至如往昔般耳目閉塞。

當然,開民智這話是不好明着說的,但他的諸多所作所爲,卻都存着這般盤算。

他可不是尋常的封建帝皇,開民智沒甚麼不好,根據唯物主義發展觀,大漢也不可能亙古永存,漢民族卻未必不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子子孫孫永無止境。

漢人,漢魂,能傳承多久,就看民族基石牢不牢牢,後人爭不爭氣。

後人的事,劉徹沒辦法管,然現今能參與奠定漢民族的基石,他自然要夯實夯牢,至少做到無愧於心。

愚民?

或是劉氏皇族能傳承更久,但對漢民族,卻絕非最有利的。

譬如此番征伐夜郎,若換在十餘年前,除卻有家人隨軍出征的軍眷或朝中君臣,各地的尋常百姓可不會太過在意。

當然,與匈奴開戰是例外,大漢與匈奴堪稱不死不休的血仇,漢初數十載,各地徵調去戍邊的男丁,可沒少死在匈奴手中,這已非止是簡單的國恥,簡直是民族仇恨。

至於夜郎,說句實話,在數月前,八千多萬漢人中,十有六七是聽都沒聽說過的,聽過也沒在意,就是西南深山老林裡的蠻夷土著,提起來沒啥意思,還不如說說,對門的二妮到底瞧上了誰家的小兔崽子,隔壁的老王昨夜貌似又偷摸逛了窯子,被自家婆娘撓得滿臉血印子。

偏生,就是這麼個蠻夷小國,不識時務,在大漢萬邦來朝,大傢伙日子愈發有盼頭,正自喜迎新春,祈盼來年的好時節,非要跳出來給咱找不痛快,還惹得咱素來“仁善聖德”的皇帝陛下動怒,召諭天下,出兵討伐。

各郡縣可都張榜公告了,大漢百姓才曉得,原來夜郎早不安分,千百年來數度出兵,侵佔了咱老祖宗傳下的“固有疆土”。

這可還了得麼?

老輩漢人尚未忘卻匈奴的血仇,年輕的漢人則是聽着漢軍戰無不勝的武勇成長起來的,無論老少,對外夷的強弱或許有認知上的偏差,但對外夷的態度,卻無疑出奇的一致。

不服就幹!

若是留下了不死不休的血仇,幹翻了就誅絕其族,心慈手軟搞綏靖只會養虎遺患。

各地官學除卻教授尋常課業,還不乏忠君愛國的思想,對於外族,開講第一講更是毫不掩飾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世上間蠻夷無好壞之分,只有跪着的蠻夷和躺着的蠻夷,遇着不肯跪的,必得仗劍執戟,絕其苗裔”!

就是如此理所當然的,就是如此冷血殘忍。

實則打從蒙學教育開始,對外族心存善念的孩童,多半都會在無形中,被整個社會氛圍潛移默化,聽起來挺可怕,實則很正常。

後世歐美多有自以爲是的聖母表,也無非是自幼被西方媒體洗腦,甚麼普世價值,搞得歐美白皮自認爲很高大上,莫名有種優越感,特麼也不想想自家祖宗怎麼發家的。

世間諸事,無非成王敗寇罷了,實力不如人,你特麼呼吸都是錯的。

美帝搞中興搞華爲,連擄人勒索都手段都使出來了,過往叫囂皿豬法制的公知精英死哪去了,可否再跳出給爺唱一段,爲你美爹洗地?

總之種族平等,天下大同,愛與和平這類場面話,劉徹是不信的,掌控全世界的各國統治階層想來大半也不信,只不過裝着相信玩命忽悠我等屁民罷了,至於有沒有人真的傻到去信,那就不曉得了。

當然了,追溯更久遠的歷史,咱們漢民族的老祖宗屁股也不乾淨,現今但凡能在聯合國吼一句“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往祖上翻個千八百年,沒有手裡不沾滿血的。

人類,本就是不斷重複着殺與被殺的殘忍物種,不想他日被當肥羊宰,還是及早認清這點爲好。

言歸正傳,話說從頭。

正是在大漢舉國矚目,民意沸騰的當口,夜郎敗了,遣使乞降了。

之所以來得及遣使乞降,實乃漢軍主帥劉塍雖擺出進逼夜郎王城的態勢,實則謹記皇帝陛下的訓示,沒有貪功冒進,硬讓大漢騎兵往深山密林裡衝。

沒必要!

夜郎攏共就六十餘萬屬民,十餘萬精兵已是能徵募的極限,幾乎都被漢軍殺光了,剩下些烏合之衆,拿甚麼抵擋?

隆冬臘月,讓漢軍將士翻山越嶺,在蛇蟲鼠蟻衆多的深山老林裡行軍,只會徒增傷亡罷了。

冬眠的毒蛇最可怕,被打擾到冬眠的熊瞎子和餓得發慌的野豬更不好惹,指不定行軍中的傷亡,會比真正的作戰傷亡還要大,要大得多。

滇地,有好酒好肉供將士們越冬,待得來年春暖花開,再做計較不遲。

戰後倖存的近兩萬楚族,開春就要遷入漢境,被屠戮的四十萬滇人,祖祖輩輩攢下的皮毛等財物,還有滇國王城囤着的諸多物資,非但任憑漢軍“取用”,不少楚族百姓也在漢軍默許下,頂着嚴寒四處外出撿漏。

得知滇族各部都被“哀勞流寇”屠戮殆盡了,不少機靈的楚族百姓就曉得,遷入漢境後能否迅速發家致富,就看這波收穫了。

那些“哀勞流寇”不是本地人,又是來去匆匆,未必能真能尋到滇人藏着的好山貨。

事實也是如此,不少抱着僥倖心理的楚族百姓,還真是滿載而歸了,尤是那些漢人用來製作金瘡藥的上好滇地草藥,饒是在大漢邊市價格往往壓得很低,卻也仍是很值錢的。

況且,待他們遷入漢境,賣出去的價格可就比邊市要高出好幾倍,若是拉回一車來,可真不是發筆小財那麼簡單。

要曉得,這些滇地特產的草藥,饒是漢人多有移植,但品相藥性肯定有差,滇國每歲向漢廷繳納的貢品,藥草和山貨必定是大頭,說明宮裡貴人都用的滇地原產。

君不見,剛聞得滇國內附和夜郎大敗的消息,諸多大漢商團已紛紛派掌事前往嶺南邊市,就等着朝廷解除邊禁,就要蜂擁入滇,就如昔年嶺南般,早早探路佈局了。

昔年皇家實業和田氏商團搶先進入嶺南,現今的蒼梧金桂,合浦南珠,掙大頭的就特麼是這兩家啊,連帶嶺南各城的日用百貨,不也被清河百貨搶了先機,得着最好的地段和鋪面了麼?

甚麼是戰爭財?

絕不僅止是軍中將士一波過的掃蕩搶掠,更大頭的反是戰後跟着吃肉喝湯的世家大族和豪商巨賈,若非如此,爲甚麼近年叫囂着繼續對外征伐,甚至不斷捐輸勞軍的,正是這羣無利不起早的傢伙?

這不,聞得嶺南太守想徵募些商隊,幫着府兵往滇地送些酒肉勞軍,各家商團的掌事們發了瘋似的要“報效國家”,無償出人出錢出力出酒出肉。

梅皋又不傻,否則豈能外放來嶺南做太守?

嶺南是地處邊陲,治下軍民不過區區四十萬,卻也是對外通商之地,非但有陸路商道,更是海路商道的重要中轉地。

前兩任的太守,現今分別官居大行令和大農令,皆是位列九卿,有先例在前,這嶺南太守不是肥差,卻勝是肥差,若是幹得好,皇帝必是看在眼裡的。

梅皋是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中,夏黃公崔廣的重外孫,父族也是官宦世家,自幼因家學淵源,精通黃老之學,是根子正得不能再正的漢室世家子,若非如此,豈會爭得外放嶺南太守?

黃老之學,尚陽重剛,既有道家無爲而治的理念,卻又存着“無爲即大有可爲”的強烈現實感和目的性,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道家中重視實務操作的現實主義學派,與儒家中的公羊學派從實務層面上講是相差不大的,核心哲學理念不同罷了。

見得各家商團爭先恐後的要勞軍,梅皋雖約莫能猜到他們的心思,卻也樂得如此,嶺南本就缺人,邊軍又不歸他調遣,府兵少得可憐,且不提要爲數萬將士準備酒肉軍需都費心勞神,光徵調運送的人手都愁得他茶飯不思。

如今有人甘願代勞,那他何樂不爲,也不偏頗,各家商團依照“捐輸”的財貨錢糧分配相應人手,可隨府兵執太守府批下的符令出關入滇。

至於商賈想私下登門拜見,順帶送些節慶賀禮,他肯定是嚴詞拒絕甚至當衆痛斥的,這若讓神出鬼沒的巡察御史們聞得,往朝廷參了本,饒是僥倖不足治罪,但名聲必是臭了,今後的官途也就徹底毀了。

能做到封疆大吏,且還想着更進一步的大臣,沒人會貪這點蠅頭小利,至少在極爲注重官聲的漢初數朝是如此的。

於是乎,在年節將近時,數萬漢軍將士在滇國王城喝酒吃肉,夜郎君臣卻是如喪考妣,年事已高的夜郎王臥病不起。

夜郎太子只得代父理政,聽從羣臣諫言,向漢廷遣使乞降。

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