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

胥浦郡,乃是去歲析嶺南郡之地,方纔設立的新郡,是大漢最南面的邊郡,亦是轄地最少的漢郡,佔據着西隨水的入海口,下轄獨獨一座瀕海大城、軍港和民用商港。

胥浦城直面哀勞,是商貿繁榮的郡治所在,亦是囤駐重兵的邊塞,重新整編過的參宿騎營今歲便輪駐在此。

參宿,白虎七宿之一,主將兵干戈。

現任的參騎校尉陳関出身羽林,去歲朝廷整編七宿騎營,並以漢將逐步替代歸化胡將,他便從羽林軍候拔擢爲騎營校尉,統御兩萬參騎將士。

陳関曾就學於遺孤內院的軍事學院,入伍十餘載,立下不小戰功,然真正讓皇帝劉徹對他印象深刻的,卻是他在兩年前,因忠於職守,毫不遲疑踹出的一腳。

他當時雖不曉得自己踹的是賢王劉非的嫡長女,堂堂徵臣翁主,然踹過之後,入宮向皇帝稟告並請罪時,表現出了勇於擔當的魄力和對劉徹的瘋狂個人崇拜,皆是劉徹最爲看重的。

現今大漢軍力鼎盛,兵鋒所指,舉世皆伏,拔擢的將領除卻要擅於兵法韜略,更要忠心無虞,非止是忠於國家,更要忠於帝皇。

帝曰可誅,則執刀劍,盡誅之!

十萬,百萬,千萬,無論老幼婦孺,不問所犯何事,無有半分遲疑!

正因如此,在陳関接到皇帝密旨,率麾下參騎將士沿西隨水北上,直逼滇國東南邊陲後,無有拖沓,即日便領兵北上。

一時間,非但滇人膽寒,哀勞君臣亦是驚懼萬分。

蓋因參騎陳兵列陣之處,恰恰是大漢、滇國和哀勞三國的交界之處。

哀勞國君邊是調集重兵,預做防備,邊是召見漢使,色厲內荏的質問漢軍此舉爲何。

常駐哀勞國都的漢使不過官居行人令,大行府的上官沒發來相關公文,參騎校尉的所作所爲更非他能出言置喙的,他如何能知曉朝廷打算?

“大王無須多慮,我大漢一貫秉承睦鄰友誼的邦交之策,素來看重與哀勞之邦誼,不會無故妄動兵戈,現今我漢軍並未踏入哀勞國境半步。”

漢使如是應付道。

哀勞王雖是惱他敷衍,卻也無可奈何,難不成爲此與大漢撕破臉麼?

形勢比人強,只能嚴陣以待,且行且看了。

漢使倒是恍若無事,回到府邸後,仍是該吃吃,該喝喝,兩國交兵尚不斬來使,況乎局勢未定,給哀勞王十個膽子,他敢殺大漢使臣麼?

胥浦太守徐隅倒是接到了太尉府的公文,告知參宿騎營會有所動作,因事涉軍務不便詳述,一切照規矩來便是。

所謂規矩,就是駐軍所在地的官府,要爲駐軍提供相應的糧草補給,現今參騎雖是離營北上,卻仍在胥浦郡的轄地內,官府自是要負責他們的補給運送,該給多少給多少。

好在西隨水下游已是貨運暢通,且胥浦郡不缺船舶,官府僱傭部分商船,朔流而上,運送軍需不是甚麼難事,增加的公帑開銷也不大。

然參騎離營,無法再負責商道的日常巡視,橫貫中南半島,從胥浦城直抵仰光城的兩千裡商道,就要靠胥浦和仰光兩郡的府兵巡視了,徐隅還得給仰光太守公孫歂發公文,告知此事,劃分好兩郡府兵各自負責的路段。

嶺南太守梅皋亦不輕省,赴滇迎親的丹徒候嗣子已越過南方五嶺,抵達了布山城,隨行的除卻千餘騎兵,更有數百輛滿載聘禮的車駕和諸多隨從與奴役,加上隨之返滇的滇國使團,人數近愈五千。

布山城,乃嶺南郡的邊市所在,滇商和哀勞商人紛紛運來身毒貨物,又購置漢貨運走,使得布山城也愈發繁榮。

然朝廷有嚴令,凡諸越之地的漢郡,在朝廷未有餘力大舉開發前,皆不得擅自徙民,對墾田務農亦有限制,建安、嶺南和胥浦皆如是,當地軍民所需的糧草,大部分要靠漕運從內郡輸送。

朝廷不差錢,寧可讓各地官府多花些公帑,也絕不容許諸越之地再出現割據勢力。

直至今日,嶺南郡仍是地廣人稀,治下軍民不過區區四十萬,且大多聚居在郡治番禺及其周邊,饒是布山城商貿繁榮,常住居民也不過萬餘,大半是官兵和商賈。

現今突是多出五千之衆,吃住都是麻煩,雖說只是暫住停駐,然梅皋從接獲朝廷公文,到此時僅有一月光景,要命人安排好住所,還要徵調大量糧草和肉食,徵募船隊將之從番禺運送至布山城,也是夠他操心勞神的。

當地官員忙得腳不沾地,停留在布山城的劉塍等人卻是優哉遊哉的遊湖。

九月的布山,十里荷塘已過了紅花映日的盛季,卻是下塘挖藕的最佳時節。

竹筏之上,張篤用玉勺舀了冰鎮過的藕羹,眯着雙眼感受入口後的滑嫩清涼,偶爾發出享受的哼唧聲。

劉塍卻是長身而立,瞧着碧葉接天的湖面,感嘆道:“昔年兩位族叔率軍橫掃南越,便曾在此地駐留,應也時常泛舟湖上吧?”

廣川王劉越和膠東王劉寄,凡有志軍伍的劉氏子弟,無不敬仰崇拜,饒是現今劉越任軍學祭酒,劉寄官居中尉,已不領兵治軍,然其過往的赫赫功勳仍爲世人所稱頌。

二人真正崛起之戰,正是統率宣曲騎營,征伐南越,劉越運籌帷幄,劉寄身先士卒,橫掃諸多南越勢力。

劉越運籌帷幄的“帷幄”所在,多半時日皆在這布山城中,十里蓮塘側畔。

直至今日,其昔年落腳的宅邸,尚是好生保留着,亦是劉塍此時暫住之地。

“那是自然,昔年阿父出任南越國相,我與阿母隨任,離京時,舅父便是特意向阿母說道這十里荷塘的美景,讓阿母若是得閒,可到此小住。”

張篤笑着追憶往昔,卻也不免遺憾道:“可惜此時蓮花過季,荔枝亦是過季,唯有桂圓當季,卻不知可合你口味,吃多了怕是不免上火。”

劉塍微是揚眉,意有所指道:“能適逢其時已屬萬幸,桂圓雖不如荔枝多汁,卻是更爲甘甜,我胃口好得緊,亦不懼燥熱火氣。”

同在竹筏上的張篤和蘇武皆是心思通透之人,又豈會聽不出他意有所指?

蘇武伸手捻起一枚桂圓,放在眼前打量,喃喃道:“若只是滇國,難與兩位親王昔年之功相較,唯有加上夜郎,方使吾等足以居功。”

“不錯!”

劉塍頜首,顯是深以爲然。

張篤眼瞼開闔:“莊臨已率部衆返滇,不出半月,滇王必會另遣使者來迎吾等入滇。”

劉塍不禁顰眉:“還須半月光景?”

“參騎校尉早已陳兵於滇國東南邊境,滇國君臣心懷戒懼,正自徵調兵馬,莊臨返滇後勢必要花些功夫的。”

張篤的皇帝舅父賜下特殊符令,準他臨時抽調暗衛“便宜行事”,甚至可刺殺滇國的王公大臣,且有參騎校尉奉了密旨,可爲其臂助,自是老神在在,“嗣子勿急,須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啊。”

蘇武隨之打趣道:“嗣子怕不是急着去見美嬌娘,據說那小王女美冠西南之地,便連夜郎王都有意迎娶。”

“……”

劉塍無語,就夜郎王那半截身子都要入土的老傢伙,還覬覦年方及笄的滇國王女,無怪乎在位多年無有建樹,卻自視西南夷諸多君長之首,不容他人悖逆,昔年更是向大漢尋釁,下了戰書,聲稱要讓巴郡太守爲其愛女抵命。

直到蜀郡邊軍及府兵舟渡戢水,封鎖封鎖瀘水中下游的千餘里水道,攻佔戢水和瀘水之間的廣袤山林,將臣附夜郎的笮人和邛人皆是誅絕,夜郎王才知漢軍剽悍,卻也仍只管中窺豹,無法盡知漢之強盛。

夜郎王之所以如此耳目閉塞,除卻漢廷邊禁嚴苛,徹底斷絕巴蜀百姓和商賈與夜郎人往來,更迫使夜郎南面的滇國和哀勞將之孤立,使得夜郎成爲無法對外交往和正常通商的閉鎖之地,其國其民愈發貧弱。

面對如此困局,夜郎王不思交好滇國和哀勞,卻仍想着老牛吃嫩草,迎娶年歲尚幼的滇王幺女,豈非是色慾薰心?

或許在他看來,堂堂夜郎王有意迎娶滇國王女,無疑是給剛即位的滇王莊淼天大的臉面,能助其坐穩王位,卻未推己及人,站在滇王的角度想想,身爲人父者,誰願將自家幼女送去給年過花甲的糟老頭糟蹋?

劉塍得天子賜婚,要赴滇迎親,與那小王女雖未謀面,更談不上甚麼情情愛愛,然終歸是他未來的婆娘,豈容他人覬覦?

念及至此,他就愈發想要弄死夜郎王,順帶誅絕夜郎王族了。

至於夜郎國的屬民,依太子殿下的意思,還是少造殺戮爲好,倒非太子有甚麼婦人之仁,實是大漢仍是奴隸緊俏,太子詹事府名下又產業衆多,難以從市面上購置到足夠的廉價奴隸。

公府每每發賣奴隸亦是公平公正公開的,堂堂帝國儲君,也不好仗勢壓人,吃相難看。

若征伐夜郎時,無須大規模出動漢軍,主其事的劉塍等人無疑能弄到不少無須交由公府發賣的戰俘……

蘇武之所以隨行,亦因曾任太子中庶子,雖已掛上大行府行人的官銜,實則還不是要爲太子殿下辦事的麼?

強國的對外戰爭,往往是一本萬利的大買賣,不知多少人眼巴巴的等着吃肉喝湯,太子殿下又豈會例外?

劉塍對此心知肚明,自不願教太子殿下盤算落空,想做從龍之臣,光靠忠君任事是不成的,儲君潛龍在淵時,就該展現出自身的價值了。

況且,皇帝陛下對此亦是抱持默許的態度,顯是樂見太子扶持些得力人手,以爲日後臂助。

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二百一十四章 揮師出塞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六百三十六章 使團入城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