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

阿蘇謝是來自精絕國的行商,不斷往來於漢都長安和大夏國都藍市城之間,通過販運和轉賣貨物牟利,唯有中途路過精絕城時,纔會順帶歸家探望,卻也多是住不了幾日,便又要領着駝隊重新啓程。

漂泊在外的遊子,總不免思念故鄉的親人,每到此時,阿蘇謝心中卻又總是帶着些許怨忿。

曾經的精絕國,何其殷實富庶,在西域諸國中稱得上國富兵強的大國,又因地處西域南部,有中部廣袤的戈壁和沙漠作爲屏障,不似西域北部諸國般受到匈奴右部的威脅和壓榨,也從未臣服匈奴,反是時常出兵劫掠鄰近的小國或城邦。

有道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

精絕國在猴羣裡稱王稱霸久了,不免愈發自大,更徹底失去了敬畏之心,精絕王甚至狂妄到自視爲神明。

西域自古小國林立,稱王者爲數衆多,卻還真沒多少以神明自居的。

人類,是擅長自欺欺人的神奇物種,有些瞎編的鬼話說多了,不管旁人信不信,自己倒是信以爲真了。

事實證明,精絕王所謂的無上神力,遇到真正的百戰雄師時,就如晶瑩的泡沫,一戳就破。

漢六十五年,大漢皇帝頒下聖旨,詔令西域諸國向大漢稱臣,除每歲遣使入京朝貢外,還需向朝廷繳什一稅,其屬民需服什一役。

西域諸國多是不肯奉詔,漢廷遂發兩萬中壘漢騎及六萬羌騎,征伐西域,每每攻破城池便擄掠精壯爲奴隸,押往下個城池,以馬刀逼着奴隸攻城,短短月餘連下十餘城。

諸國君臣驚懼不已,紛紛遣使祈饒,願跪地稱臣。

當時在位的精絕王卻仍不知好歹,不肯臣附漢廷,更對前來勸降的漢使出言不遜,漢使不堪受辱,當場拂袖而去。

半月之後,漢使再度踏入精絕轄地時,身後跟着數千鐵騎和萬餘西域戰奴,沿途血屠三百里,直搗國都精絕城。

不日,精絕城破,諸多王公貴族、精兵五百餘及城中四百八十戶百姓,計三千三百六十口,屠絕!

幸好漢廷爲建構商路,沒在繼續屠戮餘下的精絕屬民,反是扶持起新的精絕王,聚攏精絕遺民,重新遷入精絕城。

如今的精絕國,轄地僅限於舊都精絕城及周邊百里之地,徹底淪爲弱國,雖未被除國,卻連不少大城邦都比不上了。

阿蘇謝不恨漢人,若非漢廷出兵“解放”受壓迫的精絕百姓,他和家人也難得遷居精絕城的機會,仍在城外大澤側畔種地牧羊。

他真正怨忿的,是昔年那不識時務的精絕王,若非是他狂妄自大,現今的精絕國也不至淪爲毫不起眼的小國弱國,派駐大漢帝都的使臣半點底氣沒有,壓根沒辦法幫上本國商賈。

最早臣附漢廷的樓蘭、鄯善和焉耆,深得漢廷看重照拂,大行府諸官對其國貴族和使臣頗爲善待,有甚麼好事都提早知會他們幾句。

對西域諸國而言,本國使臣在大行府蠻夷邸的地位和話語權,不但關乎該國的興衰存亡,亦關乎本國商賈在大漢境內的處境。

西域胡商的通關文牒,須由漢廷公府核發,若想親往各郡縣購買漢貨,更須要執有公府簽發的通行符令。

在大漢境內,任何外邦之人,不僅止胡商,包含各國使臣乃至王公貴族,除非有執有特殊符令,宵禁前必須尋到驛站或客棧投宿,不得在外滯留,不得借宿民宅。

通行符令上,註記有準允外邦之人可通行的範圍,譬如阿蘇謝獲得的通行符令,只允許其通行京武大道的沿途郡縣及河西四郡。

若超出通行範圍,一旦查獲,視同外邦細作,不但自身性命難保,更會徹底追查與之有關聯之人。

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

這就是漢廷對外邦細作的態度,從未心慈手軟過。

對於犯禁的外邦之人,漢人不得包庇之,告發者,有功,由官府予以重賞!

通關文牒和通行符令,對漢境內的外邦人,尤是買賣貨物的胡商,實在太過重要。

與阿蘇謝等精絕商人不同,樓蘭、鄯善和焉耆的胡商,能前往關中、中原乃至諸越之地採購漢貨。

珍珠、肉桂、絲綢、釉陶、瓷器、茶葉……

原產地的漢貨,品相更好,價格更低,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到原產地採購,甚或直接尋到當地商家,與之商談立契,讓他們定期將貨物運來長安,胡商再自行運到大夏再轉售,無疑會獲取更大的收益,那纔是真正的暴利。

精絕商人卻只能掙些“跑腿”的辛苦錢,跟這些出身“親善屬國”的胡商是沒法比的。

親善屬國,非是漢廷明文界定的詞彙,卻早已成爲舉國臣民約定俗成的固有概念。

譬如大夏國,雖是遠距萬里,但大漢臣民從官府邸報或長安週報等民間報紙中,曉得這個外邦是大漢藩屬,很識趣很聽話,不修刀兵只經商,每歲向朝廷進貢的大批財貨,幾乎抵得上大半個西域繳納的什一稅。

從國君到庶民,都是實打實的“親漢派”,還不夠親善麼?

大漢君臣很厚道,大漢百姓很淳樸,養條狗還要不時賞幾個肉骨頭,對進入漢境的大夏人自是頗爲善待的。

旁的不說,至少在京畿地界,大漢商家若得知上門買貨的大夏人,要價多半會比別國胡商低些的,樓蘭、鄯善和焉耆的胡商也不時能享受到此等“優待”。

實際上,這本就是大漢皇帝和重臣們刻意引導民意,御史府和太常府牢牢掌控着報紙行業的監管和審查權,要控制輿論並不難。

要讓外邦胡商曉得,跟着漢廷有湯喝,與漢廷對抗就是自尋死路,進而將此觀念傳播回他們的故鄉。

教化蠻夷,爲之洗腦,實在很有必要!

崇漢,媚漢,以跪舔漢室爲榮的,纔是好蠻夷。

阿蘇謝無疑正在逐步邁向大漢君臣定義的“好蠻夷”,對精絕昔年的王公貴族深惡痛絕,亦對現今無所作爲的貴族和使臣頗爲不滿。

在他看來,現今的精絕貴族和使臣並未向漢廷展現足夠的忠誠,導致他們這些精絕商人生活艱辛,離鄉背井多年,卻仍攢不下甚麼家貲,還得苦哈哈的四處奔波。

愈是思念家中父母妻兒,他就愈發來氣,甚至生出了舉家遷居樓蘭的盤算,不想再做精絕人了。

他騎着駱駝,引領着商隊,緩緩行進在平坦的道路上,看到不少西域役夫正頂着毒辣的日頭,在修葺路面也沒太在意,顯是習以爲常了。

精絕屬民也是要向漢廷服什一役的,然阿蘇謝好歹是行商,能拿出錢財請人代役,非但是他,便連他的父親和兒子,都從未服過徭役,自然不會對這些累成狗的西域役夫有甚麼感同身受的情緒。

前方路段正在進行大範圍修葺,雖未封路,但仍不免有些壅塞,故他擺手示意跟在後頭的夥伴們,隨他暫且停駐,下得駱駝,牽着往前走,免得駱駝不小心撞了人。

撞到西域役夫倒還沒甚麼,稍作賠償即可,然若撞上漢人監工或軍士,那可就惹上大麻煩了。

他牽着駱駝向前緩行,走了許久後,突是眉頭微皺,故作無意的稍稍減緩腳步。

他聽到數位役夫的竊竊私語,用的乃是精絕語。

西域小國林立,語言種類和語調運用更是繁雜,往往相距數百里的兩個地方,就很難聽懂對方說的話了。

起初在他聽到熟悉鄉音時,本打算跟這些“老鄉”打個招呼,然旋即就打消了這念頭,而是放緩腳步,不露痕跡的仔細去聽。

“裝病……打暈……逃跑……躲進山林……”

阿蘇謝在瞬息間雖聽不完整,但因那些役夫以爲旁人聽不懂精絕語,聲音沒有壓得足夠低,故讓他真真切切的聽到最關鍵的幾個詞語。

他行商多年,閱歷和見識足夠豐富,腳步未見絲毫停頓,徑自繼續前行。

待得行出裡許,見得路邊臨時搭建的大片營帳,他又是叫停商隊,讓夥伴們將駝隊趕下路邊稍事休整,自己則疾步往營帳行去。

數刻後,大隊漢軍趕至,千餘步卒手持刀槍,將兩裡方圓內的所有役夫盡皆押解回臨時營地,更有百餘漢騎在周邊巡視,以免放走漏網之魚。

漢軍將官喚過阿蘇謝,沉聲道:“你且去認人,寧可認錯一千,不可認放過一個!”

阿蘇謝忙是謙卑的應諾着,領着十餘名軍士,從近千名西域役夫中指認出適才那幾個精絕老鄉。

噗~~

利刃入肉,軍士揮刀斬殺了一名意欲反抗的役夫,鮮血四濺,周圍的役夫遠遠避開,嚇得瑟瑟發抖。

大多數役夫不知內情,卻也生不出甚麼反抗心思,蓋因那只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

“嚴刑拷問,徹查同謀!”

漢軍將官冷冷看着那數名涉嫌作亂的役夫,復又舉步近前,擡手拍拍阿蘇謝的肩膀道:“你既是會精絕語,就幫着審問,必會得到更重的賞賜!”

阿蘇謝眼神大亮,愈發謙卑的千恩萬謝,絲毫沒在意那些精絕役夫滿含仇視與絕望的眼神。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八十五章 上元佳節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循循善誘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六百章 非友即敵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六百一十四章 安辨雌雄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三百八十五章 匈奴裂變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