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

宣室殿內,用以室內降溫的冰櫃往外冒着絲絲寒氣,雖比不得後世的空調,卻至少能在炎炎酷暑覓得幾分難得的清涼。

皇帝劉徹繼續批閱着奏章,要趕在三伏休朝前將諸多國政都處置妥當,必得耗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半分浪費不得。

太子劉沐對此早是習以爲常,自行閱看罷那札安息國書,也不敢出言打擾自家父皇,只是默默的站在御案之側,等着劉徹發話。

良久之後,劉徹方是停下御筆,卻又繼續閱看下一道奏章,頭也不擡的徑自問道:“看罷這國書,你意下如何?”

劉沐早有預料,毫不遲疑的答道:“兒臣以爲,倒不妨應下此事,正好驅虎吞狼,讓羅馬與安息來個鷸蚌相爭,我大漢便可做那得利的漁翁。”

劉徹微是擡眸,斜覷了他一眼:“安息人不蠢,必是要向我大漢借兵的,是漁翁得利,還是爲人作嫁,猶未可知,若是將虎狼養壯實了,讓其趁勢做大,日後我大漢只怕反受其害!”

劉沐聞言愣怔,想想還真是這麼個理,撓頭道:“父皇說得是,然依兒臣之見,那安息人既想行這遠交近攻之策,必是要與我大漢極力交好,應是不敢心存不軌吧?”

“愚蠢!”

劉徹擡頭盯着自家傻兒子,沉聲呵斥道:“身爲大漢儲君,你怎會有如此幼稚念頭?爲父對你說過多少次,天家之尊貴,外人皆多覬覦,大漢之富饒,外族亦多狼顧,自古皆如是耳!

安息現下或許不敢對我大漢行不軌之舉,卻絕非無覬覦之心,只因我大漢強盛,纔不敢輕舉妄動罷了。將自身安危繫於他人好惡,真真愚蠢之極,日後你若得繼帝業,萬萬切記,無論何人何事,皆不得任其脫離你的掌控。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分忠奸善惡,不計親疏遠近,蓋莫能外!”

劉沐驚詫得瞪大雙眼,訝異道:“父皇,這未免……”

“未免甚麼?”

劉徹勾脣嗤笑,淡淡道:“有違仁君之道?身爲帝皇者,富國強兵,福被萬民便是賢君聖主,讓百姓安居樂業,纔是真正的仁德。爲父知你脾性暴躁,故讓袁盎和衛綰教導你仁義道德,教你謙恭守禮,卻非讓你做甚麼秉性純良之人,想要駕馭朝堂上那羣老狐狸,你得比他們更陰狠,更老辣,更捨得殺人!”

劉沐年歲尚幼,壓根無法完全領悟自家父皇的意思,突是聞得這般“毀三觀”的言論,真真有些發懵。

劉徹倒也不急着讓他完全理解,只是覺得該到逐步提點他人心險惡的時候了,身爲帝國儲君,多瞭解些現實陰暗面沒壞處的。

身爲天家子,劉沐無疑是幸運的,蓋因他是皇帝的獨子,沒人有資格跟他爭奪儲君之位,然也正因如此,他自幼就沒見識過甚麼殘酷血腥的宮廷鬥爭,簡直就是生長在溫室中的花朵。

歷朝歷代,皇子間多是爲了爭奪帝位,鬥得你死我活,雖是殘酷無比,卻也是個優勝略汰的過程,真正靠自身努力奪取大位的,即便最終沒成爲賢君聖主,卻也絕不會是懦弱無能之輩。

暴君,總比昏君強!

劉徹不想將自家兒子教導成暴虐之人,卻也要讓他懂得人心險惡。

對帝皇而言,使得百姓富足,使得社稷穩固,就是最高的道德,不要被所謂的仁義二字輕易束縛住,歷史往往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這些話,劉徹不會對旁人說,但對自家傻兒子,還是要多多提點的,否則以他重情重義的性情,日後若繼承帝位,只怕會輕信於人,於國不利啊。

來日方長,也不急於一時的。

劉徹僅是點到即止,隨即轉了話頭:“安息欲與我大漢結盟,共同對付羅馬,於安息而言,確爲遠交近攻,然於我大漢而言,安息與羅馬,孰遠?孰近?”

劉沐尚未回神,不假思索道:“安息近,羅馬遠!”

劉徹卻是不再說話,只是默默看他。

劉沐終是緩過神來,咂摸着自家父皇的話,恍然道:“父皇之意,於我大漢而言,若要遠交近攻,反是該與羅馬結盟,伺機攻伐安息?”

“世間之事,豈是非黑即白這般簡單的?”

劉徹搖搖頭,耐心解釋道:“安息與羅馬,距我大漢皆甚爲遙遠,談甚麼遠交近攻,且唯有諸國的國力相當,或以一國之力難敵衆國之盟,方纔須得行合縱連橫之舉。現今我大漢之國力霸絕於世,正該外施霸道,可於外邦交好,但不宜與之締結盟約,免得日後欲出兵征伐其國,還得背盟棄約,反倒落得師出無名了。”

劉沐眼神大亮,忙是道:“依父皇之意,是欲出兵征伐羅馬與安息?”

“時機尚未成熟,你只需時刻牢記,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劉徹神情淡然,坦言道:“我大漢現下雖霸絕於世,然難保日後不出個昏庸帝皇,毀了祖宗基業,使得民生凋敝,國力衰微,故吾等不可爲後世子孫留下半點後患,非我族類,即便歸附臣服,亦得覆滅其文明,使其不得開化,始終如矇昧牲畜般的化外蠻夷,纔是好蠻夷!”

“父皇說得是,兒臣必牢記於心。”

劉沐連連點頭,覺着父皇這話倒是合他脾性,不似宮邸學舍的師長們總是教他要有甚麼仁德之心。

對牲畜般的化外蠻夷,還談甚麼仁德?

劉徹頜首道:“今日之世,有望將其文明薪火相傳的國度,唯羅馬,安息,巽加,然此三大強國距我大漢甚是遙遠,且人口衆多,國力不弱,僅憑我大漢現有軍力,想要將之徹底覆滅,實非易事,還須多作籌謀。”

劉沐突發奇想道:“父皇,昔年兩位皇叔統率十餘萬鐵騎便能重創巽加,震懾安息,現今定南將軍衛青也統率着十餘萬騎於仰光集結,倒不如……”

劉徹出言打斷道:“爲政之人,當懂得權衡利弊,要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的勝果,將士亦有父母妻兒,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妄動兵戈。”

“……”

劉沐覺着自家父皇的話端是前後矛盾,撓着頭嘟囔道:“既要覆滅他國,又不動兵戈,爲之奈何?”

劉徹揚眉呵斥道:“上兵伐謀,休要甚是都想靠武力解決,便說那巽加,想要覆滅其文明,無須舉國誅絕,只須使得羸弱其國人身心即可。”

劉沐聽得滿頭霧水:“羸弱身心?”

劉徹意有所指的提點道:“前些日子,你剛查驗過太尉府集司與計司呈上的密賬,忘了我大漢水師每歲最大的那筆隱秘進項了麼?”

劉沐恍然大悟:“福壽膏?”

絕大多數大漢臣民尚不曉得福壽膏是甚麼玩意,蓋因在大漢境內,此物被稱爲鴉片,乃是禁品。

每歲朝廷公府和各郡縣官府都會在各地開展所謂的禁毐教育,臣民別說藏匿和販賣鴉片,即便蓄意種植罌粟都是不贖不赦的死罪,即便王侯權貴亦如此。

然劉沐身爲儲君,卻曉得大漢水師在萬里之外的安達曼羣島種植有大量罌粟,建立有大量的鴉片作坊,且每歲能通過鴉片貿易獲取超過百萬金的暴利。

雖說太尉府,少府,大農府乃至御史府和廷尉府都或多或少的從中“抽成”,然各路水師每歲也能分到十餘萬金,否則光靠朝廷每歲撥下的軍費,怕是難以支應大漢水師的龐大開銷。

鴉片的主要販售地,自然是身毒諸國,尤是巽加王朝及與其接壤的羯陵伽國,安達曼羣島庖製出的鴉片有大半都是販運到兩國出售的,非但深受貴族們的追捧,更成爲婆羅門僧侶修行必備的聖藥。

劉沐更是知曉,父皇之所以遣大軍征伐百乘王朝,除卻是因百乘舟兵對漢商劫船殺人,更因百乘王朝執意不肯對大漢開放通商,而之所以先經略注輦國東南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則因安達曼羣島的面積太小,種植出的罌粟無法滿足身毒諸國所需,大漢水師想在馬達加斯加島更爲大範圍的種植,父皇對此欣然準允。

“不吸食鴉片的身毒貴族,就該送他們去見身毒人的天神!”

皇帝陛下曾如是說,太子殿下此時憶起這話,纔是後知後覺的體悟到箇中意味。

劉沐問道:“父皇,既是如此,爲何不索性將那鴉片亦販運到安息乃至羅馬?”

劉徹緩緩解釋道:“此事不急,安息雖是軍力強盛,然其屬民不過六百萬,不似身毒諸國人口衆多,單巽加王朝就有屬民三千餘萬,若是過早壞了安息根基,反是讓羅馬少了牽制,可如兩百餘年前的馬其頓帝國般肆意東擴,倒不如暫且維持兩國態勢,我大漢纔可作壁上觀。”

劉沐咧嘴傻笑:“父皇英明,兒臣醒得了。”

劉徹出言考較道:“那你來說說,這安息國書該怎的回覆?”

劉沐皺着眉頭,苦思半晌,方是撓頭道:“依兒臣愚見,雖是不宜締結盟約,然還是該稍作安撫,也免得讓安息人心生猜忌,反倒不敢全力對付羅馬了。”

劉徹挑了挑眉,笑着追問:“如何安撫?”

劉沐見得父皇沒出言駁斥,且貌似是頗爲認同的,不禁深受鼓舞,出言答道:“倒不若似昔年大夏般,讓安息也出貲僱傭我漢軍……”

劉徹笑容愈盛,欣慰道:“孺子可教也,然我大漢雄師可不是甚麼僱傭軍,更不能爲外族蠻夷衝鋒陷陣,既是安息人想要借兵,我大漢倒不妨爲他們與大月氏牽線搭橋,順帶也能從中獲取些好處的。”

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三百零六章 商賈世家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五百二十三章 舉步登樓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三百四十三章 艦隊停靠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九十五章 意外重逢 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