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

(本書會在二百五十萬字左右完本,絕對不會爛尾,新書也不會開太早,主要是《漢武揮鞭》受寫法限制,有些枯燥,下本書我想改寫法,寫架空,再加點武俠元素,試試我能不能寫好細膩的故事情節。

新書會用四個月左右徵詢老讀者們的建議,查資料,寫詳細大綱,我暫時想到的是秦末漢初,但寫完和着重點就不在朝堂爭鬥,而更在市井,在江湖,大家不用擔心兩本書會有重複感,若真這樣,我絕對不會動筆的。

因此新發個序章,只是簡陋粗淺的寫寫,看大家願意看不,或是想看哪個朝代,甚麼類型的,有甚麼建議的,都請在評論留言,還是那句話,我寫書最主要的目的不是爲錢,如果沒完全準備好,新書是不會開的。

大家的評論和建議對我很重要,拜託拜託,大家如果不嫌棄我文筆不好,還想繼續看,且想看到經過深思熟慮的作品,就在接下來四個月裡,幫我出出主意吧,謝謝啦。)

序章

大秦,亡了!

酒肆門前的石階旁,衣衫襤褸的小乞兒看着街頭巷尾那些捶胸頓足哀嚎着的老秦人,不禁勾脣謔笑。

大秦,果然亡了啊!

饒是穿越而來,換了世界,有飛天遁地的俠士,有翻江倒海的武學,冥冥之中卻仍有定數,大秦仍如前世般六合諸侯,卻又終是亡在楚項手裡。

只不過,今世亡秦的罪魁禍首非是閹宦趙高,卻是那心心念念想將皇位萬世相傳的始皇帝啊。

小乞兒曾擁有顯赫的姓氏,嬴姓李氏,卻早已不復再用。

嬴,上古八大姓之一,老秦人傳承自先祖皋陶的祖姓。

李,嬴姓十四氏之一,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非老秦貴族不得承之。

秦無六世明君,豈能強絕諸侯?

秦無十四貴氏,豈能定鼎天下?

趙政啊,趙政,奮六世餘烈,徵赳赳老秦,奪下這萬里河山,卻是鳥盡弓藏,屠戮同族貴氏。

如今項籍殺入咸陽,你嬴姓趙氏又有幾人能得保性命?

大秦,亡了!

亡得好啊!

大秦既亡,秦人尤在,只是……世間再無嬴姓十四氏。

小乞兒沒了姓氏,只餘下自身的名,仲麟。

仲者,家中次子也。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長輩昔年爲其取了此名,乃是冀望他能做個仁厚敦和的世家公子,孰料未待他長大成人,便已落得家破人亡。

小乞兒前世亦有姓名,本是對今世長輩取的這名不甚在意,總想着待到自立門戶後,換回原本的姓氏。

然在那漫天血雨的夜晚,見得今世兄長擋在他的身前,不惜以身伺劍,只爲讓他能多數息時間逃離府邸,他再不抗拒“仲麟”之名。

只因爲,前世今生,除卻兄長,再無他人肯爲他不惜性命!

只因爲,兄長名爲伯嬴,嬴姓李氏,李伯嬴!

伯者,家中長子也。

以伯嬴爲名,蓋因嬴姓十四氏的同輩子弟中,文采,勇武,皆無出其右者,饒是秦皇嬴政冀望最重的太子扶蘇,亦莫之能御。

那一夜,他眼睜睜見得兄長血濺五步,至今生死不知。

若非李府家老與郎衛裡應外合,趁着兄長婚宴在酒中下了罕見奇毒,以兄長的武學造詣,縱有千軍萬馬,又能奈他何?

若非他自幼怠惰習武,無法自行逃脫,兄長又何須在內力盡失之餘,仍要拖着他這累贅,甚至替他以身擋劍?

他好恨,非是恨那秦皇趙政的狠辣兇戾,而是恨自身過往的愚蠢無能。

只以爲憑藉前世的學識,仗着今世的出身,日後無論如何改朝換代,總能做個錦衣玉食的富家翁。

如今想來,何其幼稚,何其愚蠢!

亂世紛擾,弱者形同螻蟻,性命懸於他人之手,只似無根浮萍。

尤是這世間擁有超乎想象的武學,已不僅僅是簡單的“俠以武犯禁”,傳說中的強絕武者可於千軍中取上將首級,定大戰之成敗,決社稷之興亡。

俠之大者,爲國爲民;俠之戾者,血屠千里!

小乞兒,不,仲麟不欲權傾天下,卻不願再甘爲任人生殺予奪的螻蟻。

他從地上緩緩爬起,蹣跚着往城門走去。

四年前,秦皇趙政一夜間血屠嬴姓數門貴氏。

三年前,秦皇趙政病死於巡遊途中,其子胡亥即位,矯詔毒殺太子扶蘇與大將蒙恬,又賜死兄弟姊妹二十餘人。

四年,他沿街行乞足足四年,只爲留在關中,親眼看看嬴姓趙氏的下場。

四年,他唯恐自身作爲會改變冥冥之中仍遵循着的某種歷史軌跡,使大秦免於亡國,使嬴姓趙氏得以安享榮華。

或許是他杞人憂天,然他卻不願去賭,四年來,他鮮少與人說話,餓了捧着瓦礫去乞討,冷了將稻草塞入撿來的破舊衣裳裡,只爲將自身儘量與這個世界隔絕。

果不其然,饒是換了人間,大秦終是亡了。

四年來,他心中的仇恨怨毒未有半分消減,反是愈發濃烈,卻又是深深埋在心底,從未顯露在外,饒是乞討時被人唾棄,驅趕,毒打,他亦只是憨傻的咧着嘴笑。

大秦雖亡,然昔年奉命屠戮李府的郎衛多是身懷武學,爲首之人更是武功卓絕,怕是未必死絕,或許還會“棄暗投明”,轉投劉邦或項羽麾下,繼續享盡榮華富貴。

血債自須血嘗,殺吾族一人,我便屠你滿門!

兄長若已殞命,我必尋出爲首之人,將其九族誅絕,無論老幼婦孺,雞犬不留!

嘿嘿~~

仲麟露齒一笑,神情依舊如過往般憨傻,全不顧及身邊那些悽苦哀嚎的老秦人。

嬴姓李氏舉族皆歿,老秦人還與我何干?

關中之地,唯餘血仇難消,他日再臨,非但是那夜血洗李府之人,便連爲虎作倀的其餘嬴姓貴氏,我亦會一一登門造訪。

嬴姓十四氏中,既無李氏,那便盡數隨大秦亡了吧!

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八百三十五章 不務正業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二百四十七章 貴婦入夥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六百九十四章 極大誘因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