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

五年多前,大漢正式將南越除國,在嶺南設郡治政,郡治爲番禺城。

因着朝廷尚無力大舉開發嶺南,又爲避免嶺南官員和將領日後暗中做大,再出現據守南方五嶺,割據一方的局面,故將嶺南百姓北遷,唯獨留下四座大城讓軍民聚居,全郡屬民數量僅二十餘萬。

及至朝廷令甌騎與閩騎,南渡西隨水,重創並驅除了盤踞在此的雒越蠻夷,又在西隨水的入海口附近的胥浦修築城池和軍港,使得嶺南郡的轄地從四大城增爲五大城。

嶺南五城不是傍水便是臨海,胥浦城更乃漢商前往仰光郡的必經之地,無論是陸路還是海陸,皆是如此。

大漢現今對外通商的重鎮,有兩處最爲重要,西北敦煌,南面胥浦,與這兩座商貿邊城相較,北方邊塞向烏桓各部開的邊市着實是沒甚麼看頭。

真正有實力有背景的漢商,皆會在敦煌和胥浦佈局經營,從對外貿易中牟取驚人暴利。

敦煌和胥浦商貿興盛,無疑會帶動周邊郡縣的發展,河西走廊的酒泉,張掖,武威和嶺南諸城,皆成爲重要的貨物中轉集散地。

嶺南郡的布山城亦向西面的滇國開邊市,滇商和哀勞商人紛紛運來身毒貨物,又購置漢貨運走,使得布山城也愈發繁榮。

加之合浦是南珠的主要產地,蒼梧周邊又向來盛產金桂等貴重特產,以四大商團爲首的豪商巨賈們紛紛藉着朝廷扶持工商業的東風,來此包山包海。

大農府雖頒佈政令,不準濫伐濫採,然商賈們精明得緊,包山種金桂,包海養珠蚌。

這或許正是華夏百姓與生俱來的種族天賦,但凡地裡能長的,水裡能活的,且能買出好價錢的,甚麼都能給你種出來養出來。

於是乎,嶺南五城雖不允大漢百姓擅自遷徙,官府也鮮少批允徙民入籍,卻仍有大量的商賈,工匠乃至農人涌入,他們寧可拿着官府新制的所謂“暫住證”,寧可不要當地冊籍軍民享有的所謂居民福利,亦要來嶺南暫住。

原因無他,諸多商家出了大價錢,將他們招募而來,且還押來大量的奴隸。

五年來,嶺南郡的冊籍人口仍不足三十萬,然若算上“暫住”之人,已高達百萬之數,這還沒算往來客商的。

公孫昆邪作爲首任嶺南太守,着實是爲嶺南軍政諸事操了不少心,旁的不多說,光是維持各城治安,就足以讓太守和都尉費心勞神的。

好在現今算是熬到頭了,朝廷近年數度調整官制,對郡太守此等封疆大吏更是明定任官年限,一郡太守的任期爲五年,任滿便須轉任他處或遷調回京,若事有必要,可酌情再延一任。

公孫昆邪在任已過五載,嶺南也情勢穩定,無延任之必要,故今歲朝廷派了孔僅前來接任,現下已將軍務政務交接妥當,公孫昆邪可即刻啓程返京了。

孔僅本爲大農府的財部少卿,位秩同諸卿,僅次三公九卿,轉任嶺南太守算是平調,手頭的權勢更比不得財部少卿。

然孔僅卻毫無怨言,日後想更進一步,得列三公九卿的高位,外放歷練無疑是有必要的,況且此番外放嶺南可是擔着陛下的重託,要在嶺南之地開採鋁礦。

在鹽鐵業整合後,朝廷已增修律法,漢境之內的礦藏皆歸國有,未經大農府覈准,臣民皆不得擅自開採,過往曾掌有大片山海地澤的少府率先做出表率,將各處礦山移交給大農府。

朝廷此等作法,不少地方豪強或商賈是有反彈的,不過好在大漢的民間採礦及冶金工藝尚不算髮達,多是小礦窯和冶煉作坊,故在南陽孔氏和巴蜀卓氏等大鐵商的牽頭下,大多擁有礦山的豪門富戶皆向朝廷服軟,願向當地官府繳納相應賦稅,換取所謂的開採許可,並接受大農府的監管。

朝臣們本是覺着此舉不免有“與民爭利”之嫌,然皇帝劉徹只是淡淡說了句話,便讓他們再未出言反對。

“若是如此,朕便讓少府自行開採各地陸續探勘出的新油田,不再分潤旁人了,諸位愛卿以爲可否?”

可否?

自是不可,萬萬不可!

論起石油探勘和開採的技藝,現今大漢還有比少府更爲精通的麼?

或許帝國科學院那甚麼地質研究所的博士和匠師們也有此等本事,但帝國科學院耗貲甚巨,每歲除卻從大農府調撥重金,亦從少府得了大筆貲財作爲貼補。

等若是皇帝陛下每歲自掏荷囊,爲帝國科學院填補鉅額虧空的,帝國科學院難不成還敢吃裡扒外,幫着旁人與皇帝作對不成?

莫要忘了,執掌帝國科學院的院監劉乘,可是堂堂親王,是皇帝陛下最爲信重的皇弟。

若皇帝陛下想讓少府吃獨食,自行開採乃至冶煉石油,諸多世家大族別說跟着喝湯,屎都吃不上!

多年來,皇室實業從石油產業中攫取了多大的利潤,世家大族皆是心知肚明,蓋因皇室實業每季皆如實公佈那甚麼財報,每年歲末更是給持有份子的王侯權貴們發放大筆紅利。

皇帝若是被惹惱了,讓少府拋開皇室實業單幹,賢王劉非怕是第一個跳出來,領着諸多王侯跟他們這羣“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朝臣翻臉!

甚麼與民爭利,託辭罷了,世家權貴與民爭利之事向來沒少幹。

朝廷將諸多礦藏收歸國有,傷及的可不是千千萬萬庶民百姓,而是觸動了不少世家大族的利益。

皇帝的意思頗是明白,若朝臣想保住自身家族從皇室實業獲取的利益,就得幫着朝廷彈壓不服膺大農府政令的地方豪強。

劉徹登基即位後,雖鮮少會動用強硬手段推行政令,卻不意味着他心慈手軟。

朝廷的政令,不可能教人人都滿意的,在保證朝局穩固的前提下,該下重手就得下重手。

尋釁鬧事?

真當皇帝不忍心殺人麼!

身爲帝皇者,要使政令暢通,沒點鐵腕怎麼行?

昔年的推恩令,王侯京居令,王爵虛置令,皆是如此,現今皇權穩固,兵權在握,民心所向,削藩都敢明着削,諸多王侯都乖乖聽話,還怕那些地方豪強不成?

朝臣們見得聖意已決,也不敢再多作勸誡,爲這事鬧騰,他們也不佔理,還憑白惹惱皇帝,何苦來哉?

正因如此,在嶺南探勘出儲量豐富的鋁礦後,皇帝着大農府即刻研擬開採事宜,開採出的鋁礦石,則交由少府和皇室實業共同創辦的“嶺南鋁業”進行冶煉。

王侯權貴們雖不甚知曉鋁的大多用途,卻深信“財神臨塵”的皇帝陛下向來不做賠本買賣,故是歡欣不已,想來待那嶺南鋁業落成,皇室實業每歲分發的紅利會更多啊。

恰逢嶺南太守公孫昆邪任滿,且他年事漸高,早有心告老致仕,返京含飴弄孫了,要曉得他的嫡長孫公孫愚已虛年八歲,公孫昆邪再不回京,日後怕是要抱不動這長得飛快的野猴子了。

皇帝劉徹思慮多日,終是決定讓大農府財部少卿孔僅前去接任,孔僅入大農府十餘載,不但辦事妥當周全,更曾主持過鐵業整合,又因其出身以冶煉起家的南陽孔氏,確是前往配合鋁礦開採冶煉的最佳人選。

況且呂礦是大農府主導開採,孔僅出任嶺南太守,與大農府派下的官員溝通起來自是順暢,配合起來更是事半功倍,少府和皇室實業的人手也會老實聽話,畢竟孔僅是皇帝陛下最信重的大臣,年歲又輕,端是前途無量,若無意外,將來怕是要接任大農令的。

大農府財部掌國庫賦稅,轄百官秩俸及各府署各郡縣的財政收支分配,何等位高權重,這位置空出來,皇帝劉徹自不會隨意派任。

桑弘羊,泰安公主的駙馬,從商部少卿轉任財部少卿,因是平調,羣臣皆無話可說。

工部部少卿卓王孫轉任商部少卿,少府司空賈洗則拔擢爲工部少卿。

先秦及漢初的司空不似後世朝代爲手握重權的朝官,而是掌營工水利的官員,賈洗任少府司空已有二十餘載,現下已年過五旬,一向兢兢業業,忠君任事,倒也算熬出了頭,非但入列朝堂,更是位同諸卿。

若問他適任與否,那真真是廢話,大漢過往最難營築的諸多工程,何曾少了少府的參與,又何曾少了少府司空的主持?

工部掌營工營造,轄諸多官營工坊及掌城池和造橋築路等工役程式,若說賈洗不適任,那現今大漢壓根沒甚麼人敢接手了。

況且嶺南即將大規模開採和冶煉鋁礦,大農府的工部和虞部將共同主持此事,賈洗在少府任官多年,對皇室實業也頗爲熟悉,再沒有比他更合宜的工部少卿了。

諸般官位調整,皆是爲了嶺南鋁礦,可見皇帝陛下對此事何其看重。

劉徹倒不是好高騖遠的搞甚麼科技暴走,依着現下大漢的冶金工藝,也難以大規模冶煉出純鋁,不管是水洗法所需的催化試劑還是電解法所需的大功率電力供應,皆超出了大漢現今的工業水準。

只要能製取出氧化鋁就成啊!

有硫酸和火鹼,從鋁礬土中製取氧化鋁不難,遠比用氧化鋁提取純鋁要容易得多,後世鋁業多是直接冶煉出鋁錠,現下的大漢卻非急需純鋁,甚麼鋁合金那些“高端”玩意,日後再說,要搞航空航天還遠得很!

嶺南鋁業只要建立起前半套冶鋁流程,提取出氧化鋁足以,蓋因氧化鋁是製取合成樹脂最便宜最便捷的分子篩。

合成樹脂,在尚無法前往南美洲尋找和移植橡膠樹的現下,對大漢的工業化發展何其重要!

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第四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七百四十九章 沒心沒肺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