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三章 身後之事

太皇太后雖是薨逝,然爲全福全壽全終的“喜喪”,且遺詔居喪從簡,又是年節將近,故除皇親國戚需素縞三十六日,旁的大漢臣民無需居喪,寒食三日即可。

不管太皇太后過往爲爭權奪勢用過何等陰狠手段,她在大漢百姓眼中,着實是位歷經三朝的賢后,即便在隆冬臘月寒食有些難捱,然百姓鮮少心生埋怨的。

不少老翁老嫗更自發多寒食數日,至於給太皇太后立牌位,日日焚香供奉的百姓,那就更多了。

正朔大朝自是要往後推延些時日,天子居喪未滿,欲上殿朝賀的臣子豈非腦子進了水?

外邦使臣們更是躲在蠻夷邸的館舍裡,不敢輕易外出晃悠,免得惹眼,召來大漢皇帝的遷怒,鬧個舉國誅絕的下場。

因是喜喪,故大漢天家也沒將場面弄得太過悲悽,皇親國戚中的成年男女雖是寒食,但未滿十五的少男少女仍是可吃些熱菜的,不食葷腥即可。

皇子劉沐遺傳了老劉家的飲食偏好,向來頓頓無肉不歡,然已醒事的他曉得曾祖母薨逝,日後再不得見,傷心得嚎哭數日,莫說素蔬無味,便是山珍海味也難以下嚥。

皇后阿嬌更是屢屢哭得背過氣去,鬧得整個椒房殿的宮人皆不敢大聲踹氣,走路都是踮着腳尖,緩步趨行。

劉徹守靈三日,暫且回椒房殿梳洗歇息,見得自家的傻婆娘和傻兒子皆雙目無神,眼瞼紅腫,不禁多有心疼,硬是給娘倆灌了些牛乳,哄着兩人趕緊好生歇息。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朝政仍需打理,雖暫且休朝,奏章還是要批的,劉徹卻也沒心思再召各郡縣僕射長官進行策論詢答,不合格的便直接下了批語,打回重寫。

各郡縣僕射長官也曉得皇帝陛下心情不好,沒遷怒與臣子已是不易,故他們重寫策論時皆比往年更爲用心,絞盡腦汁還不夠,不少封疆大吏還趁着參加政令講席之時,抱團談論撰寫。

諸多能臣彼此互相參照,查漏補缺,寫出來的策論質量自然頗高,尤是有過往數年的經驗,皇帝陛下對策論有甚麼要求,他們皆已心知肚明瞭。

公府各署對各郡縣的政績覈計評鑑也頗是迅速,不管是中央官署還是入京述職的官員,皆爆發出極大的潛能,硬是在年節前就將大多政務理順。

依過往慣例,每歲正月乃是大漢天子最繁忙的時日,然今歲因着公府各署官員的努力,非但未因正朔大朝推延而造成時承混亂,反倒預先將諸多不大重要的政務預先處置清楚,好讓皇帝陛下正月能輕省些。

天家居喪三十六日,期滿正好是來年的上元節。

因太皇太后是喜喪,故太上皇劉啓下旨,待得上元節於長樂宮擺宮宴,宴請羣臣;皇帝劉徹亦是下旨,太皇太后向來愛民如子,今雖薨逝,然仍遺澤萬民,來年上元節即大赦天下,除謀反,欺君,殺人,【奸】淫,餘犯皆赦,且來年丁口稅和田稅皆減半。

大農令東郭咸陽聞得皇帝要再減稅,雖頗是肉疼,卻也沒出言反對,蓋因陛下沒說要減免商稅,近年來商稅纔是國庫歲入的大頭,丁口稅和田稅減半,頂多少個二十餘萬金的歲入。

依照大農府計司推估,來年歲入仍會大幅增長,應會逼近三百三十萬金,故足以填補丁口稅和田稅的虧空了。

皇后阿嬌更是頒下懿旨,着長秋基金從即日起,替太皇太后普施萬民,賜孤寡冬衣被褥,廣設粥棚贈飯施粥,同時向各地的慈濟道觀提供貲財,讓他們辦些道場,向周邊貧苦百姓佈施,主要是贈與些許年貨。

此筆開銷着實不少,雖說大漢愈發富強,然各郡縣的貧苦百姓仍爲數不少,且即便是最爲富足的京畿百姓,聞得長秋基金和慈濟道觀乃是爲太皇太后佈施,就算家貲豐厚,也想着去討碗熱湯喝,以此感念太皇太后的“遺澤”。

真正的愛戴追慕皆發自內心,裝不出來,也逼不出來,老百姓心裡自然有桿秤。

長秋基金卻不缺錢,不說多年積攢下的善款,便是諸多世家宗婦聞得皇后下旨代太皇太后佈施,皆是紛紛向長秋基金捐贈大筆貲財,光是劉氏王侯的王妃和候夫人,就足足捐了三十萬金。

若再算上關中世家,還有各郡縣尚未及送來的善款,應是會超過百萬金的。倒不是說各大世家都對太皇太后如此敬仰,然旁的世家大族皆捐了大筆善款,你若不捐,或許天家也不屑理會,但若傳揚出去,讓大漢臣民得知,那這個家族的名聲就徹底臭了。

大漢最重家風名譽,若是家族名聲壞了,無論在官場還是在民間,皆是寸步難行的,還真不似後世華夏般“笑貧不笑娼”。

皇帝劉徹雖是心內哀慼,然年節將近,不欲見得臣民因此事誤了年節,更不願見得正在起步階段的大漢工商業迎來“寒冬”。

年貨要買,年節也要好好過,否則爲年節準備數月的商家們皆賠得血本無歸,只怕許久都難以恢復元氣了。

太上皇劉啓聞得兒子的憂心,也覺着是這道理,想必母后的在天之靈也不願見得民生衰微。

他與館陶公主劉嫖和樑王劉武商議後,以三姊弟的名義共同通傳天下,太皇太后生前最喜熱鬧節慶,又是喜喪,今歲年節百姓當好生歡慶,以慰太皇太后在天之靈。

喜喪的說法,僅是民間風俗,在大漢禮制中是沒有的。

不少較爲保守的世家權貴乃至朝臣皆覺着此舉不宜,然太上皇執意如此,他們也不好再多勸,總不能將不孝的大帽子扣到他們三姊弟的腦袋上。

若真如此,別說劉氏宗親不答應,大漢臣民都敢將他們活撕了,生啖其肉。

竇氏爲太皇太后的母族,故也最早響應動作,各郡縣的清河百貨都將貨品大幅降價,其餘三大商團連帶永和商團等諸多附隨商家也迅速跟進,以爲太皇太后積德祈福的名頭,暫且下調貨品價格。

雖是利潤低了些,但若依照近年不斷增長的出貨量,薄利多銷也能賺到不少的。

如今四大商團及其諸多附隨商家已然涉足大漢百姓的衣食住行,再加上少府盡力從旁支應,此番年貨大幅降價的風潮迅速席捲各郡縣。

各地百姓便是感念太皇太后“遺澤”,邊是大肆購置年貨,着實是那價錢比平日便宜太多,就算暫時用不到的,買下來存着也好的,譬如那些物美價廉的成衣,趁着大降價,多買數身日後換着穿,就挺划算的。

要說最爲感念太皇太后恩德的,還是在常山王府靜養待產的少妃裴澹。

太皇太后遺詔有云:常山王劉舜的長子封侯,長女封翁主,無關嫡庶。

這意味着裴澹只要誕下孩兒,無論是男是女,都已等同於常山王的嫡子嫡女,可得封侯或封翁主。即便裴澹日後無法得正妃位,卻也已有了堅實的倚靠,可母憑子貴了。

裴澹雖從未有幸得見太皇太后天顏,卻也多有聽劉舜提到的,此時真真感念在心,且不由生出敬仰之心,同樣出身卑微,自個終日多有自怨自艾,太皇太后卻是堅韌奮發,怎不教她汗顏?

劉舜在守靈間歇也曾回府,發覺裴澹隱隱有些不同了,臉上少了些怯懦,多了些釋然,乃至過往鮮少瞧見的淡定神情。

他雖有些詫異,想想卻也尋常,皇祖母彌留時,乃是他與泰安在側侍疾,經過此事,他的心態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或許正是太皇太后離去前,留給這對最寵溺的孫兒孫女最後的遺賜,讓他們能更成熟些,天家子女殊不易,少了她的庇佑袒護,劉舜和小泰安可不能再如過往般嬌縱或是懵懂無知了。

漢七十二年,正月十五,上元節。

天家居喪期滿,漢廷開大朝會,羣臣登殿朝賀過後,太上皇於太壽宮大開宮宴,宴請王侯及百官。

經過年節的洗禮,太皇太后薨逝帶來的哀慼沉鬱已漸漸淡去,大漢仍是大步向前邁進着,不斷揭開新的篇章。

小皇子劉沐已虛年五歲,正式開始修習射御武課,恰好滇國使臣進貢了不少滇池駒,正好供他試着駕馭。

滇國傍池而建,故先有滇國,後有滇池。滇池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稱之曰‘滇池駒’,善驟弛,奔行時步伐穩健,日行五百里。

滇池駒或許比不得千里名駒,但勝在性情溫馴穩定,對初學騎馬的孩童最爲合宜。

皇后阿嬌亦是在劉徹的多加寬慰下,漸漸恢復往昔的歡顏,與南宮公主和楋跋子兩位好閨蜜時常相聚談笑。

皇帝劉徹則遠眺東北,籌謀朝鮮半島多年,終歸到了該了結之時。

朝鮮王衛長自臘月抵京,在蠻夷邸呆了月餘,該是讓大行令竇浚再度接見他,此番應是這位舅祖父最後一次爲朝廷處理外邦事宜,不久他便會告老致仕了。

正如劉徹當日對太皇太后所言,竇氏爲大漢立下的功績,他皆會謹記在心,好生庇護他們的。

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八十五章 議及大婚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四百三十三章 中央錢莊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一百七十二章 免除鹽稅第五百二十九章 王爵虛置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七百四十五章 泰安隨任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四百八十二章 糧食傾銷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一百三十一章 謀劃絲路 第二百一十二章 匈奴來襲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