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

因着皇帝劉徹出巡在即,衛尉公孫賀再不似前些日子般肆無忌憚的擒拿造謠生事之人,被羈押的十餘名朝臣則再無音訊,雖是抄了家,卻未夷滅全族,更未過多牽扯旁人。

世家權貴們大多以爲此事已算了結,終是鬆了口氣,慶幸自身沒被波及。

皇親苑內的羽林衛盡皆撤走,大長公主府徹底解除了圈禁,府內衆人已可隨意出入。

因府內近來有不少下人被羽林衛押走,與堂邑候嗣子陳須般再未回返,太皇太后倒是賜下不少手腳麻利的內宰和宮婢,爲公主府填補空缺的人手。

同住皇親苑的劉氏王侯也不再閉門謝客,但頗是默契的絕口不提大長公主府之事,故而曉得陳須涉事的世家大族不多,且已吸取教訓,曉得禍從口出的道理,皆將此事爛在肚子裡。

館陶公主鬱鬱寡歡,長子陳須怕已命喪黃泉,卻不知葬身何處荒郊野嶺,便連替他收屍都做不到。

未央宮椒房殿依舊宮門緊閉,由郎衛把守得嚴嚴實實,便連皇后阿嬌這沒心沒肺的傻婆娘都察覺出不對勁。

“陛下,怎的郎衛不讓臣妾出宮,也不讓臣妾召見南宮和楋跋子?”

阿嬌拽着劉徹的袍袖,出言質疑道。

“妄議帝后之事牽涉太廣,你這皇后和劉氏宗親此時正該避嫌,暫且不宜相見,且以你的脾性,只怕被居心叵測之人慫恿利用。”

劉徹半真半假的出言解釋,復又囑咐道:“朕此番出巡,快則三月,慢則五月,必在年節前返京。你且先忍些時日,待朕返京,明歲帶你去上林獵苑春狩如何?”

“此話當真?”

阿嬌是個好哄的,聞得明歲開春又可出宮遠行,便是歡天喜地的應下。

“朕乃大漢天子,自是一言九鼎!”

劉徹哈哈大笑,再度仔細叮囑道:“你且記着,竇氏和王氏兩族外戚皆未徹底洗清嫌疑,故無論是皇祖母和母后,你都應暫且稱病,無需再去問安,朕也囑咐過郎衛,除卻有父皇旨意,無人可入椒房殿。”

阿嬌疑惑道:“爲何連皇祖母和母后都不能見?”

劉徹搖頭苦笑道:“若她們讓你爲竇氏或王氏向朕說情,你應是不應?”

阿嬌這才恍然大悟,若是應了,日後定會教劉徹爲難;若是不應,則難免要背上忤逆不孝的罪名。

倒真是不如不見,待劉徹返京再自行定奪爲好。

阿嬌點頭如搗蒜道:“臣妾醒得了!”

劉徹笑道:“嗯,那就早些安歇吧。”

阿嬌聞言,忙是縮了縮脖子,怯生生道:“陛下,今夜……就饒了臣妾吧。”

劉徹微是揚眉,故作不悅道:“怎的,前些天不是還說要好好伺候朕的?”

阿嬌鼓着腮幫子,語帶抱怨道:“可也沒陛下這般整夜折騰的,臣妾着實有些承恩不起了,近日總覺着身子乏得慌,白日老打瞌睡,做甚麼都提不起勁來。”

“呵呵,那今夜便暫且饒你。”

劉徹不禁失笑,心道這幾夜還真是將她折騰狠了,復又語帶關切道:“現下時辰仍早,若真有不適,不妨讓老醫官來診脈,看看近日可否在藥膳裡多添些補藥,趁着入秋前多補補。”

關中秋冬乾燥,初秋將寒未寒,最忌溫熱大補,阿嬌會暫時停食藥膳,待得天氣更涼再進溫補之物。

阿嬌忙是搖頭:“臣妾近日胃口不好,尤是那藥膳瞧着就想吐,皆是捏着鼻子生生嚥下的,吃過後總會難受好些時候。”

劉徹不禁顰眉:“真是如此?”

近日他頗是忙碌,非但要召見諸多朝臣和幕僚,妥善安排好離京後的諸般事宜,更要與心腹將領們籌劃對匈奴戰略,一日三頓皆是在宣室殿用膳,待得夜幕降臨方纔回椒房殿,確實沒太注意阿嬌的飲食狀況。

他半是歉疚半是責備道:“怎的不早說?可曾請老醫官診過?”

阿嬌面色訕訕道:“臣妾怕老醫官又多加藥膳,就沒與她說。”

“你啊!”

劉徹哭笑不得的朝她額頭上敲了個爆慄,朗聲吩咐候在殿外豎着耳朵聽牆角,準備如實記錄帝皇房事的女御,讓她們去請老醫官過來爲皇后診脈。

老醫官因要替阿嬌調養身子,故長住在偏殿廂房,來得倒是不慢。

長秋詹事丞蘇媛也隨之前來,蓋因老醫官瞧上了她的醫術天賦,有意將婦醫之學盡數傳給她。

蘇媛自是喜不自勝,劉徹和阿嬌也是欣然準允,畢竟老醫官年事已高,半截身子算是入了土,若蘇媛能傳承下她的醫術,日後對大漢皇室也是有極大好處的。

宮中多個良醫,皇室諸人的性命就多幾分保障。

老醫官在蘇媛的攙扶下入了寢殿,劉徹免了二人蔘禮,給老醫官賜了座,便讓阿嬌將近日不適細細說與她聽。

阿嬌心裡埋怨劉徹小題大作,自個身子這般乏力還不是教他折騰的,怎的好意思開口向旁人多說。

她俏臉暈紅,說得斷斷續續,遮遮掩掩,聽得劉徹都有些心焦。

老醫官卻是眼神微亮,沒多說甚麼,便讓阿嬌伸出手來,替她診脈。

良久之後,老醫官緩緩收回手,神情沒甚麼變化,復又自顧自的對侍立在側的蘇媛道:“你也上上手,爲皇后診一診脈。”

蘇媛微是愣怔,不由自主的擡眸看向皇帝陛下,待見得劉徹點頭準允,方纔趨步近前,替阿嬌診脈。

隨着時間的推移,她的雙眸愈發明亮,蘊着濃濃的訝異乃至莫名的驚喜,卻又不敢輕易斷診,收回手後遲疑着望向老醫官。

老醫官問道:“脈象如何?”

“皇后脈象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珠滾玉盤之狀,是爲滑脈,但弟子醫術粗淺,不敢確診是否爲……”

蘇媛言猶未盡,後頭的話她在未有十足把握前不敢輕易妄言,否則怕是要闖禍的。

“爲醫者,最忌顧慮太多,不敢直言斷症。”

老醫官搖頭教訓道,復又扭臉看向阿嬌,出言問道:“皇后適才言及近來食滯,可現痰飲或覺身熱煩躁?”

阿嬌搖搖頭,她近日身子虛得緊,胃口又不好,既無甚麼燥熱,也不見咳痰。

老醫官微是頜首,復又道:“煩請皇后張嘴吐舌,讓老身瞧瞧舌苔。”

阿嬌乖乖的吐出小舌頭,讓她細看。

老醫官年歲雖高,但耳聰目明,再加上殿內燭火通明,只掃了眼,便是點點頭,示意阿嬌可以將舌頭收回去了。

“老夫人,阿嬌身子可是有恙?”

劉徹見得老醫官頗是慎重的折騰了許久,忍不住出言詢問道。

“滑脈主痰飲、食滯、實熱等證,又主妊娠。”

老醫官展顏輕笑,再無遲疑的出言斷診:“皇后向來身體強健,此時無病而見滑脈,可判斷爲妊娠,是爲喜脈。賀喜陛下,賀喜皇后!”

“喜脈?當真?”

劉徹兩眼瞪大,只覺耳邊轟隆作響,急切的追問道。

阿嬌則是徹底懵圈,雙手捂着嘴,圓杏般的大眼直愣愣盯着老醫官,想着她適才若是說笑,自個非得尋把剔骨刀將她剁成肉泥不可。

“老身得爲婦醫數十載,診過的喜脈沒有一萬,也有八千,還能診錯麼?”

老醫官地位頗是超然,又無慾無求,可不似蘇媛般對帝后畏懼,緩緩道:“皇后這身孕怕得有月餘光景了,算算日子,應是在上林苑或南山河谷得孕,也無怪皇后的月事遲遲未至,老身還道是藥膳補得有些過了。”

阿嬌因有宮寒之症,月事不太規律,近年吃了藥膳才稍微調理過來,但仍會早些或遲些,故而老醫官近來也沒太留意。

“哇!”

阿嬌突是竄起身來,撲到劉徹身前,攬着他的腰身,將小腦袋埋在他胸前放聲大哭起來。

劉徹險些嚇死,邊是撫着她的小腦袋,邊是哭笑不得道:“你可小心着點,可懷着身孕啊!”

阿嬌猛是止住哭聲,忙是脫出劉徹的懷抱,用手摸着自個的小腹,面色焦急的望向老醫官,急聲道:“本宮生性好動,從上林苑返京後又多有騎馬,這可如何是好?”

老醫官不禁失笑道:“懷孕的頭三月確是不易多動,好在返京時剛懷不久,胎兒未得成型,否則還真經不得這般折騰。皇后近日還是安生些爲好,待得胎兒坐穩了,方能多活動活動,卻也絕不可再鬧騰了。”

“本宮都聽老夫人的,都聽老夫人的!”

阿嬌忙是臻首連點,怕是自出生後便沒這般乖巧過,蓋因這胎兒對她的意義太過重大。

劉徹的心境已緩緩平復,或許他的脾性着實現實冷酷,在享受初爲人父的無比喜悅之餘,心念仍是急轉,迅速對局勢做着分析和決斷。

“傳令下去,今夜在椒房殿值守的宮人,皆不得離開半步,並傳召右中郎將趙立和衛尉公孫賀連夜入宮,於宣室殿覲見!”

他將已候在門外的宦者令李福喚入殿來,即刻頒下口諭。

待得李福應諾而去,劉徹對着老醫官躬身作揖道:“老夫人對我夫婦二人有大恩,朕必終生不忘,還請老夫人多多看顧阿嬌,使腹中胎兒得以安然降生,母子平安。”

老醫官忙是顫顫巍巍的起身,向劉徹還禮道:“陛下言重,此乃老身本分,受不得天子這禮,着實折煞老身,是要折壽的。”

劉徹忙是擡手將她扶起,攙她重新落座,復又對蘇媛道:“皇后腹中子嗣何其重要,想來也無需朕多說。皇后若母子平安,朕保你夫婦二人富貴傳家;如若不然……”

“陛下放心,我夫婦二人皆爲軍中遺孤,若非太上皇與陛下興辦遺孤院,我二人只怕已是荒野枯骨。”

蘇媛被這般堂而皇之的威脅,卻未生出半分怨忿之意,語自肺腑的由衷道:“我夫婦便是粉身碎骨,亦難報陛下大恩,現下臣女只是略盡本分,不敢奢望再多獲賞賜,然若有負陛下和皇后,我夫婦必以死謝罪!”

“如此便好!”

劉徹點點頭,復又對老醫官道:“老夫人,朕即將離京巡狩,皇后有孕之事暫且不宜聲張出去,包括長樂宮和太壽宮,故在朕返京之前,老夫人在內的諸多醫官怕是都要禁止離開椒房殿。”

老醫官微是愣怔,卻又隨即頜首應下。

阿嬌則是杏目圓瞪,她懷上身孕乃是天大的喜事,怎的竟連皇祖母和父皇母后都要瞞着,還有阿母館陶公主呢?

“阿嬌,你先與老醫官在此等候,待朕去宣室殿向公孫賀和趙立交辦些要事,回來再與你細說,可好?”

劉徹現下無暇多做解釋,摸着她的小腦袋,分外寵溺道。

“嗯。”

阿嬌臻首輕點,她雖不曉得劉徹有甚麼盤算,但卻深知他是真心待她,甚麼都會爲她思慮周全,不信他還能信誰?

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七百五十七章 四大重工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二百一十三章 諸將領命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六百九十七章 發展代價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二百四十二章 謀取王位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三百七十七章 安排妥當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四百五十章 公孫裂變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六百九十六章 歐亞烽煙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五百八十五章 細君翁主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四百五十六章 高壓輪機第一百一十七章 劉徹領軍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