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

皇后阿嬌近日頗是悶悶不樂,楋跋子誕下男嬰,她雖爲這好閨蜜欣喜,卻也難免爲自身感傷。

她與劉徹成婚已近三載,尚未懷上身孕,對極爲重視子嗣的天家而言,這是悠關社稷的大事。

來年劉徹就已虛年二十,若阿嬌今歲再無法有孕,太皇太后和太后怕是將親自出面,替皇帝主持納妃了。

劉徹也曉得自家婆娘的心思,既心疼又頗是無奈。

他向來是個理智到冷血的人,慣於權衡利弊得失,爲了大漢富強昌盛,他已苦心籌謀了數年,日後更會繼續嘔心瀝血數十年。

大漢是他的事業,阿嬌是他的女人。

對男人而言,女人固然重要,但事業也不能輕易捨棄。

兩者放在天平之上,孰輕孰重,總是不斷權衡,每每皆需做出些無奈的選擇。

要美人不要江山,劉徹自認是做不到的,千古帝皇也鮮少出得這般情種,倒是有因耽於美色而敗了社稷的。

蓋因男人自個昏庸無能,卻硬要將黑鍋甩到女人頭上,妲己,褒姒,楊玉環,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女子又有甚麼能力禍國殃民?

難不成她們真是會將百姓剖胸挖心,鼎沸而食的狐狸精麼?

華夏史家們,爲咱男人要點臉吧,事事怪罪女子作甚?

帝皇若無子嗣,臣子必生異心。

史上的漢武帝亦深受其擾,國舅田蚡四處言及立儲之事,鬧得諸多劉氏王侯皆生出不小的野心。

現下大漢雖是朝堂穩固,衆位親王也沒顯露出對帝位的覬覦,但劉徹可忘不了,昔年父皇劉啓膝下已有十個皇子時,太皇太后仍想讓樑王劉武成爲儲君,繼承帝位。

若劉徹常年無子,要面對的狀況怕是會比劉啓當年更爲棘手。

劉徹現下還年輕,又身體強健,倒不擔心劉氏宗親乃至羣臣早早逼着他過繼宗親子弟爲嗣,但他也無法動用強硬手段去鎮壓這類想法。

誅人易,誅心難!

阿嬌身爲大漢皇后,本就要承受不少壓力,且比起出身卑微的太皇太后和太后,她的境況無疑要好上千百倍,至少無需在殘酷血腥的宮鬥中掙扎求生。

說句難聽的,若這道坎她都跨不過去,也着實不宜做母儀天下的皇后。

日後若劉徹突是有個三長兩短,她又如何能以太后的身份出面安定局勢,保得社稷穩固?

劉徹曉得自家婆娘是憨直爽朗的性子,索性就將心中想法坦言相告,沒半分隱瞞,愈是藏着掖着,反倒會讓這傻婆娘胡思亂想,整出甚麼渾事來。

阿嬌的反應倒是沒教劉徹失望,雖難免有些沮喪,卻也沒對劉徹的袖手以對太過埋怨。

天家自古多薄涼,既是無奈亦是必然。

劉徹至今都未生出納妃之心,她已是頗爲知足,也無法再苛求更多。

“不若朕帶你前往上林苑出狩,暫且離了長安,好生散散心,如何?”

劉徹見她蔫頭蔫腦的模樣,不禁有些心軟,曉得楋跋子誕下子嗣着實讓她太過羨慕,留在長安怕是免不得憂思,倒不如出城走走,轉換心境。

阿嬌驚喜道:“當真?”

帝皇出狩本多選在仲春時節,趁着動物冬眠過後,且已外出覓食了月餘,既容易捕捉又尤爲肥美。

現下將入五月,離六月中旬的初伏也就約莫月半光景,再加上籌備的時日,着實有些緊迫的。

劉徹頜首笑道:“三伏休朝已近,索性到得末伏開朝再回長安吧。”

阿嬌不禁瞪大雙眼,若依着劉徹的意思,那此番離京可不得將近三個月。

她端是又喜又憂,遲疑道:“初伏休朝前政務最是繁忙,陛下若不返京,怕是要惹人非議。”

劉徹擡手胡亂揉着她的小腦袋,故作訝異的出言打趣道:“咱家皇后何時變得這般懂事,莫不說錯吃藥膳,魔怔了?”

阿嬌翻着白眼,撥開他的魔爪,嬌嗔道:“臣妾在說正事,陛下休要說笑。”

劉徹瞧着她那雙明澈的眸子,意味深長的輕笑道:“初伏休朝前,朕打算煩勞父皇臨朝視政。”

阿嬌聞言,霎時驚得瞳孔微縮。

她雖蠻憨,然自幼長在天家,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的道理還是懂的,太上皇都已禪位,還出面臨朝視政,這可就頗是耐人尋味了。

阿嬌稍是回神,便急忙問道:“陛下不怕傳出甚麼不好的謠言,鬧得朝野不寧?”

劉徹搖頭笑道:“朕還道你有甚麼大長進,豈料說話還是這般毛躁。也罷,你還是繼續做個沒心沒肺的傻婆娘吧,朝堂之事就別摻和進來了,也無需多想,萬事皆有朕呢。”

阿嬌倒是有自知之明,分外乖巧的點頭應下,沒再多問。

劉徹最是喜歡她這點,皇帝尚值春秋鼎盛之際,後【宮】干政着實不是甚麼好事,娶個傻婆娘爲皇后也沒甚麼不好,至少不用太過提防外戚做大。

史上的漢武帝對皇后衛子夫,太子劉據及衛青等衛氏外戚,也是從寵信到忌憚,直至出手滅殺。若非霍去病早逝,漢武帝只怕更要提早痛下狠手。

劉徹覺得自個身強體健,史上漢武帝都能活到七老八十,他怎的也還有數十年的壽命。

就怕日後的儲君熬不住,生出不該有的心思啊!

只要阿嬌不拼命作死,劉徹是絕不會生出廢后之心,哪怕她真無法誕下子嗣,日後也可將其他妃嬪生出的皇子過到她膝下,由她代爲撫養。

對陳須和陳蟜那兩個廢材,劉徹還是很放心的,陳氏外戚鬧騰不出甚麼大動靜來。

翌日,劉徹前往太壽宮,恭請太上皇老爹在他離京後臨朝視政。

太上皇劉啓可不似阿嬌般憨直,剛聽得這話,便是揚眉問道:“這般着急出手,只是爲了阿嬌麼?”

劉徹聳了聳肩,輕笑道:“他們太過貪得無厭,只怕日後胃口會愈養愈大,人心不足蛇吞象,還是早做防備爲好。”

劉啓微是頜首,仔細囑咐道:“下手切勿太狠,世家乃朝堂基石,尤是關中大族更乃大漢根本,若盡皆潰散沒落,那些中原世家無人制衡,怕是難以壓制的。”

劉徹點頭應是,復又道:“兒臣也沒想着要血洗朝堂,只是近來傳聞四起,皆是論及宮闈禁事,應是有世家大族在背後煽風點火,不管他們是存着甚麼心思,都是犯了天家忌諱,自當以死贖罪。”

劉啓鳳眸微闔,意有所指道:“皇親苑可有動靜?”

劉徹出言寬慰道:“父皇無需多慮,衆位皇兄還是明事理的。”

劉啓眼瞼盡闔,微嘆道:“如此便好,但若真有人生出不該有的心思,你也無需顧忌太多,該如何便如何,不必手下留情,更切勿留下任何後患。”

“兒臣醒得!”

劉徹躬身應諾,心下感嘆不已。

劉啓昔年逼得皇長子劉榮投繯自盡,三皇子劉闕於縱火焚身,二皇子劉德則終身圈禁宗正府,無非就是爲了劉徹得以坐穩儲君之位,絕了旁人對帝位的覬覦之心。

現下劉徹已登基爲帝,若衆位親王膽敢生出異心,更是難逃一死。

因臨近初伏休朝,朝堂國政繁忙,故此番出狩不似過往春狩,沒弄出大陣仗,百官及劉氏王侯皆無需隨行。

皇帝和皇后只打算帶諸郎官和六千郎衛離京,衛尉公孫賀則留在京中,繼續領着羽林衛鎮守宮城。

不少元老重臣皆覺着皇帝陛下不夠謹慎,現下大漢京畿可還駐紮着好幾支騎營,尤是三萬細柳和兩萬中壘,若李氏或秦氏生出不臣之心,皇帝可就危險了。

劉徹對這等想法壓根不屑一顧,莫說李廣和秦勇不至得失心瘋,便是真要造反,能殲滅這六千郎衛,並在諸多死士眼前取他小命的人,大漢怕是找不出半個。

左右中郎署的四千郎衛皆是昔日羽林衛中最精銳的老兵,殿內中郎署的兩千郎衛更是過往郎中令吳成精心挑選和培養的,數十萬正規軍就挑出兩千人,實打實的百裡挑一,再投注大量的資源裝備和操練,自是精銳中的精銳。

六千忠心耿耿的郎衛,必能護得劉徹和阿嬌的周全。

五月中旬,帝后離京,太上皇臨朝視政。

不出劉徹所料,長安城的坊間巷尾傳出更多風聞,言及皇后難以孕育子嗣,皇帝情深義重不肯納妃,引得太皇太后及太上皇動怒斥責,帝后憤而離京……

諸如此類半真半假的謠言喧囂塵上,鬧得長安城內暗潮翻涌。

皇親苑內,江都王劉非遣人請魯王劉餘和膠西王劉端過府,非但沒設宴款待,便連茶水也沒備下,大敞着門,更未摒退下人,顧不得長幼禮數,直接囑咐道:“你二人回府後,即刻閉門謝客,在陛下回京前不得出府半步,若有官員登門拜訪,萬萬不可讓其入府!”

劉餘自幼口吃,腦子亦是遲鈍,疑惑道:“這……這是……爲何?”

劉端卻是陰惻惻道:“皇兄放心,若有不長眼之人敢登門,我必讓下人將其雙腿打斷,扔出皇親苑去!”

劉非額角冒汗,心道自個這胞弟還真是暴戾得緊。

劉餘還要多問,卻被劉端拽着往外走。

“皇兄別再廢話,你腦子笨,照做便是!”

шшш▪ ttκan▪ ¢ ○

劉端毫不客氣的冷聲出言,復又瞪眼道:“若不想丟了性命,趕緊回府老實呆着,免得牽累了我!”

劉餘見得他雙眸中的寒光,曉得自個這心狠手辣的胞弟不是在說笑,只覺頭皮發麻,忙是應諾,乖乖回了魯王府,讓人緊閉大門。

長沙王劉發沒劉非這般心思通透,但好在長沙王妃陳婕出身世家大族,其姑父王軒現下更官居內史,。

內史掌京畿政務,王軒聞得坊間種種傳言,脊背直冒冷汗,邊是遣府卒徹查謠言出處,協助中尉府擒拿造謠之人,邊是暗地警醒自家婆娘,讓妻族親眷切勿跟風傳謠,更別摻和此事。

陳婕得了姑母的警示,自是不讓自家王夫再踏出王府半步。

趙王劉彭祖更是乾脆,索性拉着胞弟中山王劉勝,帶着兩家妻兒提前跑到南山腳下的避暑山莊。

君子尚知不立危牆之下,何況他這等真小人?

倒是清河王劉乘一如往昔,該吃吃該喝喝,也沒耽誤帝國科學院的事務。

他不覺着有甚麼可擔心,正如皇帝兄長常言,大漢已步入坦途,車輪滾滾前行,任何螳臂當車者,皆會被碾成齏粉。

在他眼裡,足以駕馭此車,除了皇帝兄長,再無他人!

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三百八十八章 兩軍接戰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七百三十四章 固有疆土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七百四十一章 欲入軍學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五百九十章 覬覦太子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七百零三章 假冒太子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四十九章 湖心垂釣 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二十四章 宜室宜家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三百四十二章 南越將亡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六百三十一章 不合常理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六十四章 誅心之言 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一百一十六章 援軍遲來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