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

因要推廣棉麥複種的新農藝,今歲關中各郡縣的官府並未向轄下百姓徵發徭役,且日後若鄉間農人皆普及麥棉複種,那每歲除卻隆冬和初春便皆是農忙時節,也不好再徵發徭役了。

對於朝廷而言,無法徵發百姓服役便意味着造橋修路、治理河渠、轉輸漕谷等事會出現極大的勞動力缺口,長此以往自是不行的。

劉徹只得在大農府增設營建司,其執掌涵蓋廣泛,囊括後世的交通部和水利部,每歲從徵收的丁口稅中劃撥半數,作爲營建司的專款,用於徵募役夫,整葺各地道路河渠及漕運諸事。

各郡縣官府亦增設營建局,形制與之前的農業局相同,統籌轄地每歲所需營建事,上報朝廷審定後,由大農府營建司調撥相應款項,以爲支應。

此類公帑皆爲專款專用,御史府會派出監察御史巡視地處營建局,若有挪用營建專款乃至貪瀆者,盡皆依律嚴懲。

財帛動人心,劉徹也曉得將此等鉅款交由地方官府自行處置略有不妥,難免滋生腐敗,可也只能加強監督力道。

漢初的數代帝皇皆大力精簡官制,以減輕國庫的秩俸負擔,實乃大大的良政。

然今時不同往日,隨着大漢日益強盛,劉徹又要推進工業化進程,現下的官員是遠遠不夠用。

譬如大農府,執掌涵蓋後世的財政部,農業部,工業部,商業部,交通部,水利部等大部,約莫等頂大半個國無院,若是有足夠的官員,劉徹必定會將大農府徹底拆分,將各類執掌細化,否則大農令就是累死也忙不過來。

偏偏此類官員最需要專業知識,還要有豐富的基層經驗,短期內劉徹上拿找大批適任的官員?

他只得先在各郡縣官府廣設農業局和營建局,派遣遺孤內院的學子們充任底層官吏,等這些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少年真正成長起來,若有表現出色的,日後再拔擢到大農府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劉徹等不了百年,但沒個三年五載怕也不會有太大成效。

好在大漢的工商業尚在發展初期,否則光憑遺孤內院培養出的人手,更是遠遠不虞使用的。

劉徹曉得要儘早未雨綢繆,得加速創辦和改造官學,且還得由上而下的推展,否則定會引發大漢權貴的反彈和掣肘。

今歲的初伏來得晚,要到六月廿三,偏生長安入夏後又比往年炎熱,羣臣上朝時都有些蔫了吧唧的。

皇帝陛下提出要設立甚麼政經官學,讓羣臣朝議時,他們都有些無精打采。

自家這皇帝向來就愛搗鼓這些,甚麼太學,女學,遺孤內院的諸多學院,帝國科學院,黃埔軍學,總之在羣臣的印象中,劉徹自被封爲儲君到登基爲帝,仿似不斷在辦學,儼然是種特殊的癖好。

想辦就辦吧!

羣臣們興致缺缺,反正他們族中子弟若要入仕爲官,不是靠世襲,就是靠舉薦,只需經過公府考覈,沒必要入甚麼官學,在各世家開辦的私學多讀讀書即可。

劉徹眼瞧着朝臣們態度敷衍,真是哭笑不得,偏生又拿他們沒辦法。

漢初的世家大族沒後世史書描寫的那般腐朽,貴族子弟也並非都是酒囊飯袋,恰恰相反,他們纔是大漢此時真正的精英階層。

殘酷點說,出身背景的不同代表受教育的機會的不平等,亦代表着眼界的不同,所得到的機遇更是大爲不同。

即便在後世華夏,諸多磚家叫獸鼓吹官二代富二代如何如何愚蠢無知,平頭百姓經過努力創業能成爲馬雲,這特麼都是扯蛋!

不要看特例,要看比例!

哪怕二世祖們再爛,百中選一總歸能選出個好的,十多億平頭百姓又能出幾個馬雲,別聽磚家叫獸胡扯了,還是看漢武揮鞭的作者爲大家揭開這血淋淋的事實吧。

現下的大漢亦是如此,遺孤院的孤兒們光先學識字就要花費許久,而貴族子弟們即便再無能,最基本的識文斷句還是懂的。

譬如皇后阿嬌,自幼嬌縱跋扈,喜好騎馬射獵,不愛讀書,可仍是被館陶公主用馬鞭硬逼着學詩詞歌賦,琴棋書畫,這可不是尋常百姓能比的。

劉徹創辦政經官學,是要爲朝廷培養大量可以儘速適任的官員,以便填補普及全民教育前出現的諸多官缺,並以之制衡今後從民間拔擢的官員,貴族子弟們若不入學,那還搞毛線?

“這政經官學非是少府創設,而是由太常府執掌,國庫出資支應,只收世家子弟。”

劉徹曉得這羣老狐狸皆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便是畫着大餅,出言解釋道:“政經官學的學子不似太學生般只是入仕待詔,而是擁有官身,但凡入學者,便可如吏員般領取月俸,若能以優異評鑑完成學業,更可拔擢爲官。”

果不其然,朝臣們本是無精打采的眼神驟然聚焦,泛着綠油油的幽光望向高居御座的劉徹,又扭頭看向大農令曹欒。

見得曹欒一副屎尿褲襠的肉痛神情,卻未出言反對,顯是已認下此事,朝臣們這可就樂翻了。

陛下即位以來,隨屢屢增設府司,釋出官缺,然而留給朝臣舉薦的員額卻頗爲有限,各大世家分到的着實不多。

大漢立國六十餘載,興起的大漢權貴已繁衍數代,子嗣衆多,不知有多少世家子弟終日浪蕩,不務正業。

現下只需入這甚麼政經官學,好歹能拿吏員月俸(約莫相當後世的兩千多),雖着實不多,但總好過混吃等死,且日後還有拔擢爲官的機會,這是天大的好事。

念及至此,朝臣們皆是紛紛出言讚頌陛下此舉英明,爲國選材,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劉徹瞧着他們這般無恥嘴臉,不由氣樂了,本是讓他們朝議此事,而非歌功頌德,豈料此時竟似他乾坤獨斷,已將此事定下似的。

士大夫之無恥,是爲國恥啊!

劉徹簡直沒臉再看這羣大漢棟樑,只得在心中默嘆,可憐天下父母心,爲了自家子侄日後的出路,羣臣們連老臉都豁的出去,希望那些貴族子弟日後能爭點氣吧。

大漢君臣達成共識後,整套官僚體系的效率堪稱神速,政經官學是要地有地,要錢有錢,要人有人。

短短半個月,趕在初伏之前,黃埔軍學的對街就劃出數座偌大的宅院,內裡盡數打通,作爲政經學院的學舍,兩千名經過公府初步覈驗過世家子弟更是盡皆入學。

依着皇帝陛下的旨意,政經官學今歲三伏不休,整好進行一個月的軍訓,由黃埔軍學的教官和學員領着,讓這羣嬌生慣養的二世祖體驗體驗甚麼叫尚武精神。

太常府的文教令劉買兼任了政經官學的祭酒,負責從遺孤內院乃至太學擇取諸多課目的博士僕射,再由博士僕射自行推舉所需的博士及助教。

楋跋子曉得自家夫婿這三伏天是無暇出城避暑了,也只好跟着留在長安城的皇親苑。

衛尉公孫賀要操練剛擴編不久的羽林衛,也離不得長安,尚在新婚甜蜜期的南宮公主亦是“娶”狗隨狗,在皇親苑呆着。

皇后阿嬌見兩位大漢好閨蜜都不出城避暑,自個也沒甚麼興致,亦留在長安城。

劉徹見的自家婆娘天天宅在寢殿,想着長此以往也不成。

如今太皇太后,太上皇和太后去了甘泉宮,羣臣也大多前往南山避暑,城裡沒留下幾個御史,索性就準允阿嬌帶着死士們微服出宮,去尋兩位閨蜜在長安周邊遊玩。

皇宮是座大囚籠,偶爾還是要放雀兒出去飛飛,免得宅在寢殿長膘。

劉徹如是想。

三大悍婦突又回到婚前那種無人管束的狀態,自是徹底樂翻了,終日領着侍衛和婢女跑到太液池畔的皇家林苑騎馬射獵。

皇家林苑與未央宮內的獵苑不同,周圍的廣袤山林並未圈禁,禽獸可不是放養的小獸,而是真正天生天養的野獸,不但偶能遇着豺狼虎豹,更是有着不少野豬。

好在阿嬌她們帶的侍衛皆是精銳,又沒執意深入山林,倒可保安全無虞。

如是過得半月,劉徹突是覺得自家婆娘有些不對勁,仔細瞧了片刻,方纔後知後覺的恍然道:“果是黑了不少。”

阿嬌聞言,兩眼騰地睜得溜圓,竄到大大的銅鏡前瞧了瞧,復又發了瘋似的翻箱倒櫃,口中嘟囔道:“銀鏡呢?本宮的玻璃銀鏡呢?”

“……”

劉徹啞然無語,這小蘿莉果是粗神經,想來近日梳洗後只照銅鏡,沒瞧出自個已然曬成了黑木炭。

待得阿嬌找出銀鏡,急急照了照自個的小臉,哇的就哭嚎起來,端是驚天地泣鬼神,把劉徹徹底整懵了。

接下來的日子,阿嬌日日喝牛乳,洗牛乳浴,真真奢侈到劉徹都眼角抽搐,若放到後世,這等婆娘他可養不起。

尤是劉徹還發現自家婆娘心眼大大的壞,雖拒絕兩位閨蜜的邀約,卻沒告知實情,待得她的膚色漸漸恢復白皙,方纔召南宮公主和楋跋子入宮,讓她們用新制好的落地銀鏡好生照照自個的臉。

結果可想而知,兩女徹底崩潰,管甚麼尊卑,硬是將堂堂大漢皇后往死裡揍。直到阿嬌將早已多備下的兩塊落地銀鏡分贈給她們,兩女這才饒她不死。

劉徹知曉此事後,瞧着自家婆娘邊是咧嘴呼痛,邊是嘿嘿傻樂,不由心下暗歎,朕英明一世,竟娶到這等傻婆娘,憑白挨頓揍,還送出去價值萬錢的兩塊落地鏡。

真是個敗家娘們啊!

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六百七十四章 貴女怨念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割地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七十九章 草原詛咒 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二百五十二章 各取所需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四百六十六章 少妃有孕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六百三十九章 血祭之年(上)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