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

皇帝聖旨已下,樑王又執意要樑地的百餘豪門在開春前盡數遷往陵邑,不想遷也得遷!

中尉張湯親自從長安趕來坐鎮,領着朝廷先前派到樑國的都尉和一衆縣尉,挨家挨戶的催促,身後那些殺氣騰騰的府兵可不是唬人用的。

半月不到,這些世家大族的宅邸盡皆清空,本是留下處置產業的家老和僮僕皆是被府兵押走,所有田畝宅邸盡數收歸國有。

江都王劉非聞訊,忙是執着太子手令前往大農府,以皇室實業的名義向大農令曹欒購入那些地契和宅契,樂得咧嘴大笑,又添一筆大進項!

真是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啊!

只可惜太子執意不許皇室實業購買農田,所有的田契收歸朝廷,農田則以低價佃租給當地農戶,並言明今後國庫不得向私人賣出農田。

劉徹作爲穿越衆,自然曉得後世的歷朝歷代多因田地兼併嚴重致使民不聊生,最終引發民亂,亡了社稷。

農業乃立國之本,農田乃國之根基,在大漢工業化徹底完成前,不得讓任何私人大肆兼併,包括諸位皇子皇孫。

河內郡,平皋候府。

平皋候劉遠沉痾病榻,已近彌留,從父親項佗假意降漢,到他承襲爵位,接下篡漢的重任,至今已近六十載。

如今佈置在諸多劉氏王侯府中暗線皆被拔除,樑地的諸多世家又被逼遷往長安守陵,平皋縣的基業亦被太行山的那夥山賊焚燒殆盡。

六十載的苦心籌謀,皆毀於一旦!

秭歸的項聲後裔怕也是泄露了身份,楚項徹底完了,朝廷此番定然不會再如劉邦昔年般爲安撫人心,故作寬仁而放他們一馬的。

推己及人,若他是劉漢皇帝,便連如今的御史大夫劉舍那一脈都會徹底殺絕。

劉遠頗是悔恨,不悔謀劃篡漢,卻恨自身智計不足,有負父親囑託。

許是迴光返照,他的頭腦突然清醒了些,猛地睜開眼瞼,枯瘦的手拽住侍奉在病榻之側的嫡長子劉光。

“今夜,讓族人們皆四散奔逃,你若得以脫身……便去……去匈奴,找……找中行説!”

他的聲線沙啞,蘊着濃濃的死氣,仿似被鬼差用鎖鏈勒着脖子,隨時都會被拖入地府之中。

劉光已是淚流滿面,哽咽道:“孩兒豈能棄阿父不顧?”

“愚兒……爲父命不久矣,你等今夜速速離去,爲我楚項留下最後一絲血脈。”

劉遠漸漸有了些氣力,拽着劉光袍袖的手愈發用力,低吼道:“項氏嫡裔若是絕嗣,爲父死不瞑目,無顏去見項氏先祖!”

“諾!”

劉光緊闔眼瞼,雖是仰起頭,卻止不住眼角滑落的熱淚。

劉遠鬆開他的袍袖,用盡最後的氣力呵斥道:“快去準備!”

劉光只得起身而退,邁步離去。

劉遠望見他的背影消失在門外,徹底泄了氣力,全身癱在臥榻上。

入夜時分,聚集在平皋候府後院的項氏族人已整裝待發,待得劉光吩咐出府,便會各自奔逃,即便府外真如族長劉遠所慮,有人嚴密監視,也定難以將他們全數擒拿。

便在此時,只聞得正院傳來陣陣呼喊,劉遠猛地心悸,忙是領人匆匆趕去,卻見得祠堂已燃起熊熊烈火,難以靠近。

“嗣子,侯爺他……”

一位垂暮之年的家老跌跌撞撞的跑來,失足栽倒在劉光身前,卻顧不得磕破的額頭,擡手指着被烈焰包圍的祠堂。

劉光滿眼悲悽的望向祠堂,復又將視線落在腳邊血流滿面的家老臉上,重重嘆息道:“走,出府!”

語罷,他便是轉身離去,不再有絲毫猶豫。

片刻後,百餘項氏男丁出平皋候,四散奔逃,劉光及其子嗣打算從北門出城。

然而沒等劉光等人尚未到得北城門,便聞得陣陣金鼓聲,遠遠傳來城頭上的守卒驚恐的吶喊聲:“敵襲!關城門,快關城門!”

城外傳來的戰馬踏地聲愈來愈近,聲似驚雷。

城頭守卒往城外望去,只見大隊鐵騎循着清冷月色,踏雪而來。

當先一騎擡手揚旗,旌旗迎風而展,獵獵作響。

他領着騎隊朝城門疾馳而來,眼見便要連人帶馬衝入護城河中,卻未急着勒馬減速,只將手中繮繩一緊,單手橫揮旌旗,隨即藉着前衝的勢頭將旌旗往前方的地上狠狠一貫,方纔緩緩勒馬,將將停駐在護城河前,

戰馬揚蹄長嘶,身後的旌旗竟筆直矗立,宛如一柄沖霄的長矛,矛尖還在微微的發顫。

緊隨其後的百餘鐵騎此時也已勒住戰馬,整齊的停駐在旌旗之前,沒有出現絲毫的混亂。

“吾乃大漢虎賁校尉馬嶼,自此時起,平皋城嚴禁出入,妄圖出城者,殺!”

馬嶼昂首望向城頭的守卒們,朗聲喝道。

守城將士聞言,雖仍有幾分驚疑,卻仍不禁鬆了口氣。

好歹是大漢騎軍,雖看着來勢洶洶,但總不會濫殺無辜不是?

守將不敢怠慢,忙是衝城外的馬嶼道:“校尉且稍候片刻,待我等稟報過縣令,可好?”

馬嶼也不爲難他們,應道:“可!”

平皋乃是大漢立朝後方纔設置的新縣,又因緊鄰河內郡治懷縣,故而平皋城的規模很小,非但城牆低矮,更是僅有四個城門。

八千虎賁衛,足以牢牢圍困這座小城。

太子殿下早已派出羽林衛潛藏在平皋府中,監視着平皋候父子平日的舉動,今日見得劉光將城中的項氏餘孽盡數聚集到侯府中,又是準備行囊,自是瞧出他們想逃。

羽林衛忙是用鷂鷹傳訊給馬嶼,八千虎賁隨即換穿甲冑,縱馬前來。

項氏餘孽,一個都別想跑!

不多時,平皋縣令出現在城頭,探出腦袋望着城下的馬嶼,顫聲問道:“校尉可有憑證?”

馬嶼倉促間自是沒有甚麼皇帝聖旨或太子手令,卻也並非無法自證身份,他從懷中掏出一方帛巾,又取下腰間印綬,沖印面哈了哈氣,蓋到了帛巾上。

咻~~

繫着帛巾的箭矢射上城頭,氣力用得剛剛好,倒是不怕傷到人。

平皋縣令拾起箭矢,解下帛巾就着城頭燈火細看,果是虎賁校尉印。

“不知校尉此番前來所爲何事?”

平皋縣令不免又多信了幾分,河內郡地處中原腹地,出動衆多鐵騎,又有朝廷官印,若說是僞造的,那膽子也太大,簡直是要造反。

他不相信如今大漢還有人敢興兵造反,故而這虎賁校尉應是真的。

“校尉若想領軍入城,還需出示軍令。”

即便如此,平皋縣令依舊不敢放數千鐵騎入城,否則是觸犯漢律的,他復又顫巍巍的向馬嶼喊道。

“無妨,我虎賁今夜只封城,不入城,待得河內太守親至,自會與你細說分明。”

馬嶼亦知平皋縣令的爲難,故而早已虎賁左監李當戶前往河內郡治懷縣去請河內太守前來。

他復又出言道:“平皋候涉嫌叛逆,還請縣令在河內太守趕來前,讓縣尉領城中吏卒佔據平皋候府,不得讓逆賊湮滅罪證!”

城頭的平皋官兵聞言,俱是驚駭失色,卻又不禁恍然,怪不得朝廷這般興師動衆,原是平皋候涉嫌謀逆。

“你等若不奉本將號令,讓逆賊湮滅了罪證,待河內太守親至,定是嚴懲不貸!”

馬嶼見他們久久不曾動作,皺眉呵斥道。

“諾!下官即可去辦!”

出言應諾的並非平皋縣令,而是縣尉,他不待縣令吩咐,便是領着大批兵卒匆匆下了城頭,趕往平皋候府。

他執掌縣兵和吏卒,深悉大漢軍律森嚴,對不尊將令之人的處置會是如何殘暴。尤是若那平皋候真行謀逆之事,包庇逆賊的罪名足以使平皋縣府的官吏盡皆梟首抄家。

劉光及其子嗣此時正隱匿在北門附近的某處民宅內,雖未聽到馬嶼與城頭官兵的交談,但出去打探消息之人很快便回來稟報,城外乃是朝廷派來捉拿他們的兵馬。

劉光的長子劉勝忙是問道:“阿父,這該如何是好?”

“誒,事已至此,爲之奈何?”

劉光也沒了主意,平皋城牆低矮,或許可趁夜尋出守備不甚嚴密之處,用勾犁和繩索翻越。

但時值處處積雪的冬季,城外又有大隊騎軍,在一馬平川的平皋縣境,即便逃出城去又能如何?

若不能縱馬出城,光憑兩條腿,又能逃多遠?

此時的民宅內皆爲劉光子嗣,他已過知天命之年,死不足惜,可看着眼前的諸多兒孫,他不禁生出幾分悔意,甚至是對祖父項佗的怨懣。

爲了復興楚項,累得數代人竭盡心力,費勁陰私算計,甚至不惜讓子女隱瞞身份,嫁入劉氏宗族。

項氏的列祖列宗皆是光明磊落之輩,若知曉後人利用自家婦孺行此等齷齪手段,真能安然瞑目麼?

何況如今事蹟敗露,眼看便要舉族盡歿,楚項嫡裔就此絕嗣,到得地府,又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

“誒,你等盡皆分散藏於城內各處,若誰能僥倖躲過此劫,日後皆改名換姓,子孫不得再爲項氏,更不得爲劉氏,將往事盡皆忘卻,切勿再想甚麼報仇!”

劉光頹喪的擺擺手,匆匆吩咐幾句,便是將子孫們盡數驅離此處。

枯坐半宿後,他豁然起身,拔劍自刎,徒然血濺三尺,卻無半分豪情。

第五百九十四章 終有回報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四百八十章 私田律法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剛結束工作回飯店,凌晨才能更新,大家勿等第六百五十二章 戰時徵募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六百一十一章 貴女出府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六百八十章 母子論理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六百五十七章 有所隱患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五百一十七章 漢爲刀俎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第六百二十二章 使團西行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四百一十四章 組建暗衛第一百九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五百七十七章 心思各異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十五章 孤臣不孤 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