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

乘氏侯劉買嗣子劉襄尚未足歲便不幸染病身故,因是早夭,不停柩,不哭喪,墓葬卻甚爲講究。

因劉襄未及封爵,無封邑,故樑王劉武特意請得聖旨,准予將其葬於漢文帝的霸陵腳下,灞水之畔。

樑王劉武對這嫡長孫是懷着歉疚的,故而入棺時親手爲那小小的屍身披上了件列候才能用以陪葬的銀鏤玉衣。高愈三丈的墳丘雖不及列候的四丈封土,但墓室以柏木堆壘,作黃腸題湊,制同列候。

如此種種,着實有些逾制,好在沒有不長眼的御史跳出來觸樑王劉武的眉頭,爲這點事彈劾諸侯王,也未免有小題大作之嫌。

鮮少有人知曉,墓室之內,棺槨之前,擺放着兩具做跪拜請罪狀的陶偶。

陶偶內封有屍身,爲一男一女,男子爲樑相陳弗,女子爲陳弗嫡女,亦是劉襄生母,乘氏侯劉買正妻陳氏。

將兩人活活封入陶模後,劉武親手從頂端開口緩緩灌入水銀,冷眼看這父女二人苦痛哀嚎,直至嚥氣,方纔命人以黏土混漆封模。

劉徹倒是不介意將陳弗交給劉武處置,總之經過幾番酷刑,陳弗把他知曉的事情盡數招了,留着也沒甚麼用處,索性賣個人情給劉武。

便在劉襄入葬封土之日,劉徹接到了張騫的鷂鷹傳訊,歐復鳴和鄒餘善都已成功弒兄篡位,分別作了東甌王和閩越王,並承諾向漢廷永世臣服。

劉徹自是不信他們的承諾,自身沒有實力,說甚麼都是假的。

他之所以不想對東甌和閩越用兵,除了覺得諸越亦爲後世漢族的先人,還盤算着用他們對付南越。

嶺南之地的地形氣候和關中與中原皆大爲不同,大漢將士短時間內難以適應,東甌和閩越之人卻相對要好得多。

據史籍記載,閩越王騶郢曾發兵南侵南越國,在南越王趙胡的請求下,漢武帝行圍魏救趙之計,發兵,命王恢從西邊、韓安國從北邊攻打閩越國,閩越國以王弟騶餘善爲首的權貴殺閩越王騶郢以求和。

劉徹當初看到這段記載時,覺得漢武帝還真是爲了面子甚麼蠢事都做。

閩越國和南越國打個兩敗俱傷,於漢廷而言不正是漁翁得利的好機會麼,爲何要發兵去救?

救了也罷,好歹談談條件,訛些好處啊。

漢武帝偏不,這個任性傲嬌的敗家玩意滿意以爲南越國會感恩戴德,抑或被漢軍神威震懾得誠心歸附。

偏生南越王不講誠信,沒了閩越國的威脅,復又稱病不朝,對漢廷的詔令陽奉陰違。

漢武帝慘遭戲耍,自是羞怒萬分,卻因北方匈奴侵擾,不得不暫且放過南越國,直到十餘年後擺平了匈奴,方纔騰出手來,遣十萬大軍滅了南越,以此洗刷恥辱。

蠢不蠢?

劉徹非但不會做這等蠢事,反是會主動利用東甌和閩越去對付南越國。

此番幫助歐復鳴和鄒餘善弒兄篡位,正是爲日後佈局,待得南越王趙佗彌留之際,其孫趙胡尚未即位爲王之時,便是逼迫東甌和閩越出兵南侵的最佳時機。

張騫傳來的密信中,還特意提到已遣羽林衛以吳國餘孽的身份提前向吳太子劉駒通風報信,使得他在鄒餘善攻入閩越國都前,得以領着親信部衆先行逃走。

劉徹對張騫此番表現甚是滿意,憑着那張嘴皮子便能立下這等大功,不愧是聞名後世的大外交家。

雖說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張騫是藉着大漢強盛的國勢才能說服歐復鳴和鄒餘善,但若換了旁人去與那兩人周旋,怕是未必能似張騫這般馬到功成的。

劉徹用鷂鷹給他傳去回訊,命他儘速返回長安。

斬獲這等大功,該當加官進爵,位列朝堂了,好歹是劉徹親手培養拔擢的人才,用起來既順手又放心。

朝廷近來先因武威藥材案處死了五名重臣,又要處置和平皋候劉遠過從甚密的一批朝臣,劉徹索性藉機安插些自個的人手,爲漢廷注入些新鮮血液。

大漢太子劉徹爲社稷籌謀之時,從閩越國都東冶城逃出的劉駒已抵達豫章郡。

豫章郡的郡治南昌位於彭澤側畔,即爲後世的鄱陽湖。

彭澤與大江連通,乃是大漢境內最大的淡水湖泊,故而朝廷在豫章郡設有水師。

大漢的三大水師各有職守,豫章水師掌大江,琅邪水師掌東海沿岸,漢中水師在京畿和漢中郡皆駐樓船將士,分掌大河和漢水。

水師的主帥並不常置,每到戰時纔會臨時認命。往常負責統率操練的皆爲雜號將軍,時任的主掌僕射分別是漢中水師的橫海將軍,豫章水師的戈船將軍和琅琊水師的伏波將軍。

劉駒到得南昌縣境,卻並未入城,而是留在縣郊的一處民宅,遣人去豫章水師尋樓船校尉蔣延。

吳王劉濞在世時,吳國的屬地曾囊括廣陵,會稽和丹陽這三郡之地,佔據大江下游沿岸及入海口。

劉濞早有反叛之心,非但在吳國苦心經營,更是在臨近的豫章郡佈下不少暗子,更在豫章水師安插了不少親信。

蔣延出身的丹陽蔣氏,乃是吳地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曾託庇於劉濞,亦深受其信賴,族人多受重用,數十年來撈了不少好處,自然也留下不少把柄。

如今劉濞反叛失敗,落得國滅身死,蔣氏花費重金打點朝堂重臣,方纔得以與反王劉濞撇清干係,免遭波及。

劉駒自是不會讓他們輕易如願,他握着蔣氏昔年爲吳楚七國供應軍需的罪證,若是抖露出去,抄家夷族都是輕的!

黃昏時分,蔣延隻身前來,未着甲冑武服,而是扮做尋常百姓,顯是不想教人看出身份來。

劉駒起身相迎道:“多年不見,校尉可還安好?”

“不敢煩勞太子惦念。”

蔣延話雖如此,但配上那略顯冷淡的態度,顯見他是真的不想讓劉駒惦記着他,乃至他身後的丹陽蔣氏。

兩人雖是多年未見,可近年來劉駒仗着握有蔣氏的把柄,沒少遣人來威脅他們遵從他的吩咐行事,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暫且不提,有些事可是犯了朝廷的大忌,若是泄露出去,怕是會落個抄家滅族的下場。

劉駒自也知曉他的心思,心中暗自冷笑,面上卻恍若未覺,招呼蔣延在側席落座,故作親近的詢問着他的近況。

蔣延虛應幾句,再是按捺不住,徑自道:“太子有話儘管直說,天色不早,末將有軍職在身,若是夜不歸營定遭懲處。”

劉駒眼瞼微擡,輕笑道:“校尉既是這般直率,我也不與你再虛應,近來九江郡出了夥水匪,吞併了我在淮水沿岸暗中佈下的諸多水寨,如今更是想侵佔洪澤,還請校尉出手相助。”

蔣延滿臉錯愕,彷彿眼前的劉駒是個瘋子,失聲驚道:“太子是想讓我領麾下樓船將士去剿滅淮水的水匪?”

劉駒笑而不答,靜靜看他。

蔣延心下一橫,搖頭道:“太子若真有此意,請恕末將無法應允!”

劉駒在淮水沿岸和洪澤豢養水匪之事,蔣延是知曉的,近年來蔣家屈從於劉駒的要挾,屢屢調集錢糧和舟楫助他通過邗溝往洪澤運送了不少兵械和糧草,供應洪澤水匪所需。

然而劉駒此番的要求太過離譜,大漢軍律森嚴,將領若無軍令而私自出兵,是要夷族的。

劉駒默然良久,見得蔣延面色陰鬱,知道若在過於逼迫,他定然會徹底翻臉,指不定會生出甚麼殺人滅口的心思。

蔣氏的勢力不小,若被逼急了,還真有可能行險一搏。

念及至此,劉駒神情驟然轉變,輕笑道:“呵呵,校尉誤會了,我豈會讓蔣軍冒着這天大的風險?”

蔣延見他鬆了口,不由面色稍霽,不到迫不得已,他也不想徹底惹惱劉駒。

“想來校尉應是知曉,近來那淝陵水匪在邗溝作亂,使得我等無法往洪澤的諸多水寨運送糧草兵械。”

劉駒見得他那戒備甚至厭惡的神情,不免心生怨毒,卻依舊滿臉堆笑,復又意有所指道:“校尉時常率舟兵巡查大江下游河道,若是在邗溝附近遭遇淝陵水匪襲擊,豈不是有了出兵的由頭?”

蔣延皺眉道:“太子是想讓人假扮淝陵水匪……”

劉駒頜首:“正是,將軍以爲此計可行否?”

蔣延沉吟片刻,方纔搖頭道:“邗溝難行大翼樓船,想進入淮水剿滅那淝陵水匪,琅邪水師比豫章水師更爲方便,但朝廷不會這般興師動衆的,至多會動用九江郡的府兵摧毀水寨。

如此一來,淝陵水匪沒了落腳之處,反會全力奪取洪澤的諸多水寨,太子豈非弄巧成拙?”

劉駒頗是自得道:“校尉多慮了,我自不會做那等蠢事。唯望校尉能借此事說服戈船將軍出些小翼樓船,將邗溝納入平日的巡查範圍。若能如此,淝陵水匪自是望風而逃,不再敢爲患邗溝,使我得以將糧草兵械繼續運往洪澤水寨,豢養我吳國將士。”

蔣延聞言,暗自鄙夷不已,甚麼吳國將士,就是羣淪落爲水匪的殘兵敗將。

他沉思良久,權衡利弊後,最終得知無奈的點頭應下。

劉駒自是大喜,急切的與他商討如何配合行事。

小半個時辰後,兩人謀劃妥當,蔣延不敢再多做耽擱,匆忙告辭離去,回返豫章水師的校營。

蔣延自認爲行事隱秘,卻不曉得早在劉駒先前遣人去尋他時,已被太子劉徹特意安插在豫章水師中的羽林衛看在眼裡。

等了數月時間,內鬼終是冒頭了!

羽林衛們心下興奮不已,就等着順藤摸瓜,一網打盡了。

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十七章 御賜盛宴 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三十五章 大難不死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一百一十五章 茁壯大漢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四百四十四章 軍事預算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五十七章 醫學見習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七百九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二百九十一章 長秋基金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七百零四章 太子召見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五百八十七章 倭國伊予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五百七十八章 賭賽開局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五百九十五章 商業發展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七百三十八章 漢已八旬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六百八十七章 同乘縱馬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二十八章 燒製玻璃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