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

洪澤湖畔,羽林左監齊山俯下身子,鞠了一捧湖水,將臉埋了下去。

春夜水寒,他只覺精神陡振,舒暢的怪叫一聲,用衣袖隨意抹了抹臉,揉揉微紅的雙眼,低聲喃喃道:“淮水沿岸,水匪甚衆,實乃朝廷大患啊。”

自打中尉張湯從雷被嘴裡拷問出水匪的諸多底細後,齊山先是率麾下羽林衛偷偷剿了一個水匪寨子,便是換了水匪的裝扮,乘着輕舸快船,沿淮水順流而下。

離京時,他只帶了校營中最爲精銳的兩屯將士,加上數名用鷂鷹傳遞消息和繪製地形圖的軍士,攏共也就百餘人。

爲免耗時過久,他命兩屯的十個什伍盡數分散,由各自什長帶隊,輪番打探沿岸的水匪寨子,不斷相互交替。

即便如此,他們也足足用了兩月有餘,方纔抵達臨淮郡,入得洪澤。

可見淮水沿岸的水匪寨子何其之多,只是平日大多隱匿其蹤,沒犯下甚麼大案,未曾引起官府的重視。

洪澤乃泗水入淮之處,更有百餘涓溪匯聚,方圓數十里的湖面浩如滄海,然因其離淮水入海口已是不遠,入海水道寬廣通暢,故而洪澤水淺,至深處不足兩丈,均深不過八尺。

(PS:漢初的黃河尚未奪淮入海,故而淮水是有入海口的。)

齊山正望着湖面出神,便有將官前來稟報:“大當家,前往盱眙縣郊打探的兄弟們回來了,經仔細查探,盱眙境內的水匪爲數甚衆,不下三千人。”

“哦?”

齊山聞言皺眉,朝廷日後若想出兵剿滅洪澤水匪,絕非易事。

盱眙城位於淮水南岸,洪澤側畔,乃是淮陰之地的重鎮。

淮水下游多爲平原窪地,少山多澤,唯有盱眙北倚丹山,南臨龜山,而塞城居中,扼守淮水入洪澤的水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秦末之時,項梁擁立楚懷王熊槐之孫熊心爲王,以圖號令天下,便是建都在這盱眙城。吳楚之亂時,吳王劉濞更是在盱眙囤積數百萬石糧草,聚攏七國叛軍。

光盱眙縣郊便超過三千水匪,那眼前這廣袤的洪澤之內,又藏着多少?

齊山沉吟片刻,出言問道:“可曾查出水匪的糧食是從何處運來?”

將官頜首道:“水匪糧道已查明,乃是經由邗溝水道從廣陵運抵臨淮周邊郡縣。”

齊山劍眉微揚:“邗溝?”

邗溝乃是春秋時期開鑿的古運河,以此連通大江與淮水,因邗溝所處地勢南高北低,故其水源引自南端的大江。

隨着大江下游沿岸的土地大量開墾,引水灌溉,江水漸淺且渾,使得邗溝水源不足,塘陂叢生,常常淤塞。

待到大漢立朝,多年未曾疏通的邗溝頂多還能過些舢舟走舸,而大型船隻很容易擱淺,運輸糧食賦稅的漕船更是早已改走其他水道。

歷朝歷代,治水向來耗資甚巨,故而大漢朝廷並未疏通和改造邗溝。

豈料吳王劉濞早存反心,在經營吳國的四十餘載間,獨以諸侯國之力,暗自疏通邗溝。吳楚之亂時,數百萬石的糧草正是藉由邗溝迅速水運北上,運抵盱眙城,供應數十萬七國叛軍。

“斬草不除根,果是後患無窮啊。”

齊山眉頭緊鎖,依照種種跡象推斷,這水匪的來歷應是叛軍餘孽無疑。

吳王劉濞雖已伏誅,吳太子劉駒卻是投靠了閩越國,且被閩越王鄒程奉爲上賓,兩人狼狽爲奸,豢養衆多水匪,伺機造反之意已是昭然若揭。

將官也知曉事關重大,沉聲問道:“大當家,我等今後該如何行事?”

齊山毫不遲疑的下令道;“即刻放飛鷂鷹,用暗語給頭兒送信,此番逐次連放三隻,必得保險些。”

那將官不敢怠慢,當即應諾而去。

齊山矗立湖畔,沉思片刻,復又傳令將士們覓地休整,待明日再行啓程。

翌日,齊山率麾下將士改走陸路,前往廣陵。

兩地相距數百里,自然不能徒步而行,羽林將士們索性在途中順手剿了幾夥山賊土匪,奪了車馬,換過裝束,方纔疾速而行。

未央宮的宣室內,漢帝劉啓閱看過劉徹整理過的羽林密報,棱角分明的臉龐似若濃墨染過,分外暗沉。

“南陽,潁川,淮陽,九江,臨淮,淮水沿岸五大郡,愣是一個沒漏!”

劉啓將密報重重拍在御案之上,怒極反笑道:“好,好得很!”

“父皇息怒,這五大郡雖藏匿有不少水匪,卻並非皆因各郡太守瀆職。”

劉徹忙是出言勸慰,唯恐皇帝老爹暴怒之下倉促動手,徒然殃及無辜:“尤是九江郡,乃是淮南王劉安被除國後,方纔置的新郡,九江太守上任不過年餘,還得清洗劉安舊部,無暇顧及水匪也是情有可原。”

劉啓冷笑道:“無暇顧及?莫非要等那夥水匪舉旗造反,殺進他的太守府衙,纔有閒暇?”

“父皇,焉支山北的武威城和數百里長城正在興建,此時中原萬萬不能亂啊。”

劉徹苦口婆心的勸道,中原諸侯已是被繃緊的弓弦,若再稍稍用力,怕是便要繃斷的,會傷了手的。

短短年餘,樑王和齊王入朝獻國,淮南王和衡山王除國圈禁,臨江王投繯,膠西王自焚,外加近百中原諸候被褫奪爵位,貶爲庶民。

中原諸侯如今對朝廷甚是忌憚,生恐下一個遭殃的便是自個,兔子急了也會咬人,何況是在各郡縣經營多年的世家權貴,其盤根錯節的利益糾葛甚至會影響到大漢朝堂的諸多重臣。

皇帝老爹固然不懼中原諸侯造反,甚至不惜血洗朝堂,但如此一來,勢必會延誤武威城的興建計劃,待得匈奴右賢王徹底緩過勁來,抑或向軍臣單于借了兵,那局勢就徹底亂了。

漢帝劉啓默然良久,終是平抑下心中震怒,沉聲道:“皇兒言之有理,朕適才太過急怒,險些誤了正事。依你之見,此事當如何處置?”

劉徹不由鬆了口氣,緩聲建議道:“父皇無需太過憂心,既能用卑禾候行那以羌制羌之側,不妨再來個以匪制匪。”

劉啓眸色微亮:“哦,你是說再暗中扶持個水匪頭目?”

劉徹搖了搖頭,陰笑道:“水匪大多是亡命之徒,不似瓦素各那般好掌控,不過二姊常向兒臣告狀,說太子中庶子公孫賀一身匪氣,看着便不像正經人……”

劉啓不禁揚眉:“公孫賀?公孫昆邪之子,羽林校尉麼?”

“正是此人。”

劉徹頜首,復又道:“羽林衛常是訓練鳧水泅渡,水性嫺熟,且齊山此番沿淮水而下,也是讓羽林衛盡皆喬裝水匪,方纔入得諸多水寨查探,從未露出馬腳。”

劉啓全然會意,不由失笑道:“你是說,讓公孫賀領着羽林衛去做水匪?”

劉徹答道:“爲掩人耳目,且尚要留些人手以備不時之需,羽林衛不可全數出營,讓公孫賀帶上兩個部曲便可。”

“兩個部曲?加上其近衛和屬官,也不過千餘人,夠麼?”

漢帝劉啓對於羽林衛甚是熟悉,知曉其仿南軍建制,員額兩千,每個部曲爲十個屯,合五百人。

“若要正面迎敵,自是少了些。但在山林河川間,羽林衛卻能以一當十,對付水匪賊寇最是合宜,千餘精銳足矣!”

劉徹自信滿滿的拍着胸脯保證道,羽林精銳經過數年的特種作戰訓練,又屢經實戰,若還對付不了區區水匪,那索性解散算了,免得浪費那麼龐大的資源。

“既是如此,朕待會便下道密旨,讓他暗中行事。”

劉啓此時已不復先前惱怒,滿意的看着自家皇兒,老懷大慰。

有子如斯,宗室幸甚,社稷幸甚!

是夜,太子劉徹召了公孫賀入宮,將密旨和虎符交到他的手中,又是細細的囑咐了一番。

公孫賀的眼睛愈發明亮起來,臉上露出訝異和驚喜急劇交織的怪異神色。

奉旨爲匪?

只要不殃及無辜百姓,對水匪賊寇便能隨意處置,還能劫掠某幾家中原巨賈的貨船,且所有斬獲盡皆不用上繳。

還有這等美事?

公孫賀樂得鼻子直冒泡,這可不是要大發橫財了麼?

他認真的聆聽完劉徹的訓示,沉吟片刻,復又將一些不甚清楚的地方低聲提出,仔細求教及確認,生恐有所疏漏。

翌日清晨,千餘羽林衛換着粗布麻衣,揹着獵戶常用的弓箭,腰挎柴刀,逐批悄然出城,趕赴灞水碼頭,乘輕舟順流而下,再是不知去向。

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三百九十一章 驅使烏桓第二百五十六章 對朝方略第八百三十二章 化解衝突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五十章 平羌六策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六百八十八章 牽馬歸府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百八十七章 遠徙萬里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四百九十六章 荒唐海戰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七十一章 所謂伊人第七百九十章 諸般應對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軍班師第五百四十九章 塬南壅塞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