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耿老先生

金秋十月在大漢百姓的翹首企盼中緩緩來臨,和往年光光收穫粟米不同,大多關中百姓在收穫完粟米之後,還要種植冬小麥。

冬小麥的成長週期和粟米有很大不同,十月份左右播種,到翌年的夏季便可收穫。

往年關中百姓之所以沒有大量種植冬小麥,首先是習慣了食用粟米,覺得小麥的口感不好,而且小麥價格偏低,不足粟米的一半,繳納租賦時若換算成粟米,實在虧得慌;其次便是朝廷徵發徭役時,只會刻意避開春秋兩季的農忙時節,夏季是徵役的高峰期,往往會耽誤冬小麥的夏收。

然而近年來的情形發生了變化,由於麪粉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關中百姓的飲食架構,讓小麥的價格一漲再漲,甚至隱隱有超過粟米的趨勢。

而朝廷如今徵發徭役也與不同以往,服更役的百姓大多被安排在原籍地,稍微整葺河渠和道路,不但算不上繁重,甚至朝廷還破天荒的讓服役的百姓在下了工後,自行回家中吃住。用官府的話來說,就是反正役夫們也沒幹“正事”,若還要朝廷白白花錢養活,實在說不過去。

至於監役,不但能好吃好喝,若是提前達標還能領到不少賞錢,百姓們更是趨之若鶩,恨不能天天被徵役。

因此,夏季收穫冬小麥不再是太過困擾之事,關中百姓們開始紛紛種植,以便來年能吃上白花花的麪粉,香噴噴的麪食。

微風拂過,看着眼前一望無際的金黃粟田,剛剛放下手中鐮刀,在田埂上小憩片刻的耿老漢覺得這一年勝似一年的好日子實在是美極了。

通過農學院院長裘離的舉薦,耿老漢成爲了農學院的先生已兩年有餘,卻仍不脫窮苦出身的本色,但凡涉及官田的農事,無不事事躬親,連帶着他手下的學生們也跟着終日忙碌不停。

八九月間方纔收割完近千畝的水稻,十月又要開始收割粟禾,實在讓耿老漢的學生們都有些疲憊。然而他們非但沒有絲毫偷懶的心思,反而盡力加快手下的動作,以便能讓其餘同伴們輕鬆少許。

耿老漢不是不心疼自家學生,恰恰相反,每日手工後,他都帶着這些娃娃到自己家中,親手燒上一桌子好菜,好好的犒勞他們。之所以讓他們如此忙碌,耿老漢既有幾分無奈,但更多的還是用心良苦。

如今農學院已引起了朝廷的極大重視,在太子劉徹的大力扶持下,逐漸細分爲育種、作物栽培、耕作和草業等諸多細項學科。

由於化肥已被廣泛使用,擁有大量土地的貴族階層看到了畝產暴增的希望。對於諸多不同種類的化肥,該如何有效施放,既不照成浪費,又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畝產,十指不沾泥的權貴們自然無從知曉。

雖然太子殿下授意皇室實業組織了數次大規模的“農業講座”,讓權貴們派出府中農戶參與學習,但老奸巨猾的權貴們還是希望能邀到農學院的先生們親臨指導,至不濟也要派些學子到當地傳授各項新農業技術。

自去年開春,農學院又開始嘗試改良種桑養蠶之術。憑着太子殿下傳下的章程,又經過諸多師生長達年餘的不斷摸索,已隱隱抓到了竅門,不但桑樹嫁接有了極大的進展,今年春蠶吐出的絲繭也是細潤光澤,大大鼓舞了參與改良的師生們。

再加上最近農學院的院長裘離又接到太子殿下的囑咐,要在入冬前建成數座“暖房”,用以嘗試在嚴寒的冬季種植蔬菜瓜果。

如此種種,即便農學院自從去年開始便大範圍“擴招”,從遺孤院中大量招收新的學子,卻仍然面臨人手嚴重不足的窘境。即便是如營建這般粗重的活計,可以調用大量官奴代爲勞作,但涉及具體的農事,就必須農學院的先生領着學子們親自施爲,並細細的研究。

耿老漢負責掌管擴大至近千畝的官田,大多都是實驗田,用以嘗試各種新作物和耕作手法。因此在收割之時,還須得時刻分析不同田地中作物的長勢,穗粒狀況等情形,並仔細記錄下來,交付給各個學科的負責之人,是萬萬不能假手官奴的。

而耿老漢的學生們大多是新入學的生手,雖然都是出身窮苦的軍中孤兒,但年紀尚幼,真正幹過農活的並不多。

太子殿下給農學院立下的宗旨就是實踐出真知,與其讓學子們在窗明几淨的講堂內聽取枯燥和繁瑣的理論,倒不如直接把他們帶到田間地頭,一邊勞作一邊講解。

耿老漢極爲認同太子殿下述說的道理,他半生務農,從未聽聞在講堂內學習農務的事情。即便是對農活一竅不通的娃娃,拉到田裡手把手教上幾日,便啥都能學會了。

耿老漢讓自家學生下地幹活,其實還存了幾分小心思。遺孤內院的規矩極爲嚴格,即便如今聲勢頗大的農學院也不能例外,最首要的規矩便是甚爲殘酷的“淘汰制”。

內院裡的各個學院時常要進行內部考覈,那些學得很慢又不夠用功的學子都將被送往遺孤院的待業院。待業院的孩子們將不會被教授各種學問,而是學習一般的農事和工匠手藝,以備將來成年後能自食其力。

作爲農學院的先生,耿老漢自然知道一旦被送入待業院,對這些娃娃們意味着什麼,幾乎便是不再如內院學子般有進身之階,至少將來的見識和機遇都會是天壤之別。

樸實的耿老漢難免有些護犢子的心理,萬萬看不得自己的學生被淘汰而出。因此,他便秉承着嚴師出高徒的信念,寧願讓學生們多吃些苦,多勞累些,也好儘快多掌握些知識,能安然通過考覈。

對於耿先生的良苦用心,他的學生們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他們不但在勞作時極爲用心,按照章程細細記錄下不同田地作物的情形,即便在小憩時也都圍在一起,相互討論印證,遇到疑難時便找先生解惑。

如此教學相長之下,耿老漢教導的學子們表現自然極爲出色。自從耿老漢擔任農學院先生至今的兩年間,他的學生竟從無一人被淘汰至待業院。耿老漢也因此獲得了院長裘離的極大讚譽,甚至數次爲他向內院管理層請賞,前些日子更是將他的月例提高到了五千錢。

耿老漢對錢財倒並不看重,他一個窮苦出身的泥腿子,如今年過五旬,卻仍孑然一身,又不講究吃穿,實在沒有需要花錢的地方。

太子劉徹提高人才待遇的理念下,遺孤院爲先生們修建了莊園,耿老漢也分到了佈置堪稱奢華的二層小樓,每月又能領取極高的月例。對他而言,實在已算得上神仙般的日子,若是在不知足,天打雷劈都不爲過了。

耿老漢一直將這些軍中孤兒視若己出,只盼着他們能好好的長大成才,便已老懷甚慰,實在沒有太多其餘的奢望。

望着田間埋頭認真勞作的娃娃們,耿老漢腦海中浮現出一張倔強而堅強的小臉,那是與他親如父子的趙立。

不足十四歲的趙立,自打去年春天從軍事學院調撥進了羽林校,便再未得見,只是偶爾託人帶來信函,向耿老漢報聲平安。從今年年節過後,更是變得音信全無。

耿老漢掛念之餘,不由變得有些擔擾,曾私下找到軍事學院的先生詢問。

不料軍事學院的先生除了好言安慰,卻對羽林衛的真實情形避而不談,彷彿極爲忌諱,並再三告誡耿老漢放心即可,不要再過多打聽。一根筋的耿老漢自是不依,只是苦苦懇請。

軍事學院的先生拗他不過,方纔字斟句酌的告知他,羽林衛乃是太子殿下親自督設的天子禁衛,行事大多涉及機密,不可多言。即便是平日向外送出私信,也要經過校中將官多次驗看,由專人送達,避免泄密。

“若是突然音訊全無,必定是奉了軍令,正執行秘密軍務。你若是再過多打聽,恐怕不但害了自身性命,還要連累趙立的前程。你且安心,依你和趙立情同父子,又多次通達家書的關係,羽林將官定然也已從趙立處知悉。若趙立出了差池,校中將官必定會派人告知與你,這是虎賁和羽林兩校的規矩。”軍事學院的先生如是道。

耿老漢也曾投身軍伍,自然知曉其中厲害。先前不過是關心則亂,待得平復下心情,倒也放下了心頭大石。何況爲國效力,征戰沙場本就是大好男兒的宿命和榮耀。

尤是身處鐵血武風盛行的巍巍大漢,投身軍伍方顯男兒本色。

趙立作爲軍中遺孤,如今以區區稚齡,披掛上陣,替父報仇,算得上好男兒!

耿老漢回想起兩年多前,剛剛來到遺孤院的趙立,也是在這田埂上,攥緊小拳頭,認真的說道:“定不會忘了皇上和太子的恩德,以後學好了本事,皇上和太子讓俺打誰,俺就打誰!”

耿老漢望着遠方的羣山,臉上緩緩露出一絲驕傲的笑意。

此時,在西北草原上,一個身披魚鱗輕甲的玄衣少年,正與數十名同伴策馬狂奔,手上馬刀不斷翻飛,砍下一個個斗大的頭顱,頭顱上那些羌人特有的髮辮隨着秋風肆意飛揚。

無頭的屍首噴射出大量的血液,在微微枯黃的草原上彙集成無數暗紅色的涓涓溪流。

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一百七十五章 東郭農丞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六百三十章 入宮觀戲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五百零八章 沐王出巡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六百二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五百七十一章 漢使竇蟠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八十三章 庶民經濟 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一百零一章 楋跋花兒第七百八十四章 未來婆家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一百二十三章 形勢大好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四百二十九章 官辦蒙學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四十章 王府緝兇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