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

樑王劉武自小享盡榮華富貴,尤爲喜好營宮室苑囿之樂。平息了吳楚之亂後,遂在樑國大興土木。他以睢陽爲中心,依託自然景色,修建了一個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的的花園,稱東苑,也叫菟園。

菟園內建造了許多亭臺樓閣以及百靈山、落猿巖、棲龍岫、雁池、鶴洲、鳧渚等景觀,種植了松柏、梧桐、青竹等奇木佳樹。建成後的菟園周圍三百多裡,宮觀相連,奇果佳樹,錯雜其間,珍禽異獸,出沒其中,使這裡成了景色秀麗的人間天堂。

菟園中的房舍雕龍畫鳳,金碧輝煌,幾乎可和皇宮媲美。睢水兩岸,竹林連綿十餘里,各種花木應有盡有,飛禽走獸品類繁多,樑王經常在這裡獰獵、宴飲,大會賓朋。

樑王劉武喜好招攬文人謀士,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莊忌、司馬相如等雲集菟園,成了樑孝王的座上賓,跟樑王一起吟詩作賦,吹彈歌舞。

與往日琴聲飄渺,暢然痛飲不同,此時的亭臺內,司馬相如手捧枚乘新近寫就的《樑王菟園賦》,面色有些凝重。

“枚公此賦,始言苑囿之廣,中言林木禽鳥之富,繼以士女遊觀之樂,而終之以郊上採桑之婦人,略無一語及樑王,氣象蕭索,暗寓諷諭和勸戒之意啊。”

司馬相如品鑑良久,緩緩放下手中的竹簡,長嘆道。

枚乘頜首道:“如今樑王宮室逾制,出入警蹕,接持天子儀仗,使乘果爲此賦,唯望以規警之。”

司馬相如滿臉無奈,搖頭苦笑道:“自文帝朝,大漢便是國泰民安。當今陛下更是勵精圖治,與民生息,倉稟充盈,王公貴族難免日益崇尚奢侈,精神卻是日漸萎靡頹唐。與之相較,樑王雖也驕奢,卻仍能招賢納士,廣納諫言,倒也不負賢王的美名。”

枚乘面色一沉,沉聲道:“某便是怕這賢王的名聲,誤了樑王的性命!大漢立國數十載,皇權雖日加鞏固,然各地諸侯王也是羽翼漸豐,加上小人撩撥,即便賢如樑王,動了謀求帝嗣的野心。長此以往,必是身死國滅。”

司馬相如聞言一驚,趕忙起身四處張望,見確實無人,方纔長舒一口氣,低聲道:“枚公今日之言犯了樑王大忌,所幸未被他人聽去,今後須得謹慎些。前日日子鄒陽鄒老先生便因勸誡樑王遣散私兵,被羊勝和公孫詭藉機進讒,把老先生下獄囚禁。”

“猶記當初,吳王劉濞也曾招致流亡,延攬賢士,某與鄒老先生、莊忌盡皆前往致仕。直到吳王意圖謀反,謀求帝位,我等曾上書苦諫吳王,不料吳王剛愎自用,利令智昏,一意孤行,起兵叛亂,最終落得身死國破。我等只得離吳至樑,從遊於樑王。”

枚乘點點頭,滿臉落沒之色,望着湛藍高遠的天空追憶往昔,良久後,復又長嘆道:“本道樑王賢明,又乃當今天子同母弟,斷不會行謀逆之舉。不料在羊勝和公孫詭等一干小人的慫恿下,樑王也開始廣幕私兵,鍛造兵械,以謀求帝嗣。眼見樑王又要步上吳王后塵,某雖不如鄒老先生敢於捨身直諫,卻也需得旁敲側擊,算是略報樑王知遇之恩吧。”

枚乘,鄒陽和司馬相如雖都反對樑王謀逆,但他們的動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鄒陽既有維護諸侯王地位的動機,又見微知著地認識到中央集權的不可逆轉,具有維護國家統一的思想。

而枚乘則是純粹的文士雅士的想法,只希望過上安穩日子,好好的進行他的文學創造,對政治不想過多參與。

吳楚之亂平定後,枚乘因勸諫吳王罷兵而顯名,漢帝劉啓曾將他晉爲弘農都尉,卻非他所好,故而以病去官,跑到樑國從遊。整日吟詩作賦,不亦樂乎。

與二者盡皆不同,司馬相如有極大的政治抱負,他原名司馬長卿,只因仰慕戰國時的名相藺相如方纔改名司馬相如。

他自幼便喜歡讀書練劍,二十多歲時以訾(錢財)爲郎,做了漢帝劉啓的武騎常侍,但這些並非其所好,因而有不遇知音之嘆。

漢帝劉啓不好辭賦,待樑王劉武來朝時,司馬相如才得以結交鄒陽、枚乘、莊忌等辭賦家,隨後便以病退職,前往樑地與這些志趣相投的文士共事。

司馬相如除了吟詩作賦,還常參與政事,替樑王出謀劃策,因此對當今局勢多了幾分瞭解。他之所以反對樑王謀逆,只是覺得時機不對,成功的機率太小,與忠君愛國無關。

司馬相如今日邀枚乘小聚,本是想讓他前去規勸獄中的鄒陽,上書樑王,認個錯,免去牢獄之災。誰知卻看到了枚乘欲呈交樑王品鑑的《樑王菟園賦》,隱有暗諫之意,言語中又多有怨懣。

司馬相如心中直打鼓,便沒有說出來意,而是又虛應了枚乘幾句,草草結束了此次相聚。

翌日,司馬相如被樑王召見,前往樑王宮議事。金碧輝煌的正殿之上,樑國的官吏和謀士盡皆面色晦暗,不發一語。

“欺人太甚!”

樑王劉武將手中絹帛揉成一團,狠狠扔到地上。

已升任樑國國相的韓安國見狀,面色大駭,急忙起身離席,將絹帛撿起撫平,勸慰道:“大王息怒,此乃天子詔令,縱有萬般憤懣,切不可輕賤啊。”

“你讓寡人息怒?寡人如何息怒?陛下真是好算計,整整二十五萬百姓,這是要毀了樑國的根基啊!”

樑王憤然起身,高聲咆哮道。

殿上衆臣無人吱聲,樑王震怒也確實情有可原,即便樑國富庶,人口衆多,但若生生被徵募二十五萬百姓前往邊郡戍邊屯田,定然元氣大傷,不復今日之盛況。

“大王,天子詔令雖無法違背,也可暗地掣肘。再說我樑國百姓豐衣足食,如何肯去那邊郡的苦寒之地?”

羊勝待得樑王的情緒平復了幾分,出言勸慰道。

韓安國聞言,臉上閃過一絲不虞之色,對羊勝陽奉陰違的建議暗生不滿,卻沒有立刻出言反駁。

樑王倒是面色稍霽,頜首認同道:“羊卿言之有理,只需將詔令遲緩公佈些時日,待得入冬雪降,想來百姓們自然不願遠涉千里。”

“大王恕罪,臣昨日已命戶曹屬官將詔令張貼在樑國各處,想來如今百姓們早已盡皆知曉了。”

韓安國上前幾步,躬身請罪道。

“你……”

樑王氣得渾身顫抖,拔出劍架上的三尺青鋒,抵近韓安國的咽喉呵斥道:“你道寡人真不敢殺你嗎?!”

韓安國巋然不動,目光直視着樑王的雙眼,緩緩道:“臣乃爲天下萬民計,雖死無憾!”

樑王死死瞪着他,牙關緊咬,眼中閃過數道寒光,卻始終沒有將利劍刺出。

良久後,他收回長劍,喝道:“來人!將他拿下,關入大牢!”

殿內侍衛紛紛上前,將韓安國架起,拖出大殿。韓安國不發一語,任由侍衛施爲,大有慷慨赴死的架勢。

樑王心中無奈之極,面對此情此景,大有挫敗之感。

吳楚七國之亂後,漢帝劉啓取消了王國自行任命官吏的特權,削減了王國的屬官,王國的丞相改稱爲相,國相還負有監察王的使命,規定諸侯王不能管理民政,只能按朝廷規定的數額收取該國的租稅作爲俸祿。

原本樑王想任命羊勝爲內史,卻被竇太后阻止,並強硬指定了韓安國。

前些日子,更是再次讓劉啓下詔,升任韓安國爲樑國國相。如今想來,韓安國便是太后安插在樑國的心腹,身爲孝子的樑王,自然不敢當真殺了韓安國。

“事已至此,爲之奈何?”

樑王鐵青着臉,望着殿內面色各異的衆多官吏,沉聲問道。

公孫詭緩緩離席,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陰測測道:“往常朝廷的各類削藩之舉,大王已一再忍讓。怎知天子卻被小人矇蔽,得寸進尺,欲壞我樑國根基。殊不知困獸猶鬥呼?如今我樑國有帶甲之士十餘萬,只需舉義旗,清君側,各地諸侯王必羣起響應。屆時彙集數十萬大軍進逼關中,想必陛下會及時醒悟,遠離奸佞的。”

此言一出,殿內羣臣盡皆譁然。

雖然樑王私下早已廣募私兵,製作兵械,卻從未將謀逆的盤算堂而皇之的宣之於衆。如今公孫詭竟敢口出誅心之語,其中寓意實在值得玩味。

即便是樑王本人也是渾身一顫,皺着眉頭道:“公孫將軍勿要妄言,當今天子聖明,萬民擁戴。寡人自當盡心輔佐,斷不會行那謀逆之舉。”

公孫詭見樑王沒有呵斥,更未責罰,顯然已有幾分心動。

他心中一喜,知道樑王心中已有計較,只是不便明言,隨即識趣道:“是臣孟浪了,還望大王恕罪。”

樑王擺擺手,示意他起身,緩緩道:“寡人有些疲憊,諸位都退下吧。”

各懷心事的衆人聞言,紛紛告退而出。

樑王斥退左右,靜靜的坐在主席上,望着空無一人的大殿,面色不斷變幻,時而猙獰時而悲慼,甚是糾結。

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八百零五章 欲徵漠北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七百零七章 赴滇迎親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四百一十九章 金融調控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一百六十三章 父女相見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六百四十一章 血祭之年(下)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五百三十六章 知人善任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四十八章 避暑山莊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一百九十九章 改裝戰船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一百三十五章 隴西豪強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十二章 虎賁羽林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五百九十八章 遠交近攻第三百九十五章 處置薄氏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四百五十七章 百川船運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八百三十四章 秀才待詔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三百九十章 大戰終結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六百九十九章 漠南筑塞第一百二十一章 騎兵對決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三百四十章 經濟作物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五百二十八章 冊立儲君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六百四十九章 父愛無言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