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

夏日炎炎,漢帝劉啓眼見邊塞大局以定,激奮之餘,只覺疲憊不堪。長達數月的高度精神緊繃,對於頑疾纏身的他,實在是不可承受之重。

驪山甘泉宮乃是避暑療養的聖地,簡直是在萬衆期盼下,劉啓終於帶着老婆孩子移駕甘泉了。而朝堂的重臣們,也隨即紛紛逃離蒸籠般的長安城,享受這難得的假期。

南山下的避暑山莊,早已住滿了長安顯貴及其親眷。晚到的朝臣們壓根無法入住,免不得被家中的河東獅吼上幾嗓子。

江都王劉非原也預料到盛夏的來臨,會造成客滿的情況,卻絲毫沒有擴建山莊的打算。用太子劉徹的話來說,山莊要做到高端,大氣,上檔次,而不是爛大街的便宜貨色。

於是乎,長安權貴們的地位高低,權勢大小立見分曉。大多早已入住山莊的中小貴族,自覺自願的把住處讓了出來,能不能討好大貴族且不說,莫得罪了他們便已是謝天謝地。

諸位皇子倒沒有這些煩惱,他們在人工湖畔都擁有各自的三層小樓,依山莊的獨特用語,這叫獨棟臨湖別墅。整個山莊,此等高端別墅不足二十幢,可謂樣式各異,獨具匠心。

營建圖其實來自於劉徹平時休閒時,信手畫下的雜糅後世中西建築風格的塗鴉之作。偶然被劉非瞧見後,驚歎不已,當即帶走命工匠依圖營建。

這可苦了大漢工匠,劉徹壓根就只畫了外觀圖。他本就不是學建築的,哪裡懂得其中的奧妙,也從未想過要讓人把它們營建出來。對於劉非這種自作主張的行爲,他也無暇理會,也並不看好,巴洛克拱頂和哥特式拱頂,都不是那麼好建的,何況他們根本不曉得內部構造。

然而當劉徹早已遺忘此事時,劉非竟興奮的告知他,十餘幢別墅竟然全部營建完畢,還詢問他有沒有新的外觀圖。

劉徹將信將疑的微服出宮,親自到避暑山莊欣賞了一番,對這種遠看像教堂,近看像城堡,進去看像酒店的建築驚歎不已。劉徹心中不由感嘆,人民羣衆的智慧是無限的,山寨的能力更是無與倫比,或許應該稱之爲文化融合。

別墅建好了,總是要住人的。早已眼巴巴盯着的諸位皇子,自然一人一幢,連帶劉徹的小姨王夫人王兒姰膝下的四位小皇子,也都事先預備下,整好十套。

如今劉啓的十四個皇子,分成兩派,涇渭分明。

廢太子劉榮哥三都是慄夫人所生,自然對唯劉徹馬首是瞻的十個皇子恨之入骨,可謂水火不容。劉非從未考慮要分給他們任何好處,免得讓劉徹惱怒,還平白攤薄了收益。

剩餘的數幢別墅可就不好分配了,即便劉非大肆宣揚,試圖賣出高價,卻訝異的發現,壓根無人前來洽詢。想來也是,如今這臨湖別墅,隱隱成了頂級權貴的象徵,在世家豪門雲集的長安城,誰敢當這出頭鳥?

即便是太后的胞弟竇浚和皇帝的阿姊館陶公主,都不敢吭氣,免得沒來由招人嫉恨。倒是老宗正劉通毫不避諱,花了千萬錢購入一幢,此番前來避暑,還真就拖家帶口的住了進去。

劉非滿心無奈,搞不懂好好的一樁買賣,咋就弄出了政治事件。眼看政治鬥爭不息,別墅鐵定是賣不出去了。所幸依着太子劉徹的意思,勻出兩幢,開了風致館和雅趣齋,希望至少能掙回本錢。

風致館和雅趣齋,其實辦得也就是琴棋書畫,滿足一下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只不過受衆不同罷了。

風致館接待的都是朝臣和學究本人,放眼望去盡是中老年的雄性動物。常常能見到幾個頭髮花白的老者,圍坐在棋盤邊對弈,一壺山莊特製的新茶,便能喝上大半天。還有湖邊亭子內捧着線狀書,埋首經典的老學究,更是連茶水都顧不得喝。

掉進錢眼裡的劉非見狀,心中滿是悲憤。這些老不修,聽着小曲,享受着涼風,一天下來消費不過數百錢,着實是賠本的買賣。

雅趣齋就不同了,往來的大多是權貴家眷,尤其是女眷。

所謂的棋,也是飛行棋,鬥獸棋,跳棋;所謂的書,則是野史雜記,還有新近流傳的小說體裁;各式飲品糕點,唯恐不精;各類用具,唯恐不奢;各種打賞,唯恐太少。

整日算下來,數十萬錢的收益讓劉非驚喜不已,嚴令侍者今後要對這些衣食父母愈加恭敬些。

摒除了外界的諸多紛擾,孤零零的湖心島上,蘊含溼氣的微風輕輕拂過竹林,竹葉沙沙作響,爲這炎炎夏日,帶來了絲絲的清爽之意。

竹林中的古樸亭子內,四位老者正圍坐棋盤旁,執子凝思,此乃四仙棋局,便是後世的四人圍棋。

所謂三尺之局兮,爲戰鬥場;陳聚士卒兮,兩敵相當。圍棋蘊涵着古代哲學中一元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圓地方、十九農節氣、三百六十週天之數等等含義,其變化豐富,意韻深遠。

兩人對弈尚且變化莫測,四人對弈,更要求棋手擁有超凡的計算能力、記憶力、創意能力、思想能力和判斷能力。

若論起當今大漢最適合擺下這四仙棋局之人,如今便在亭中。劉通、衛綰執黑,袁盎、劉舍用白。

以往的四仙棋局是有戰術的,“先以弱牽制敵強手,再以強打弱”,就是將本隊中水平稍弱者安排在對方強手的上家,下一些讓對方必須立即救急的棋,對方強手因受到牽制,無法照顧全局,接下來輪到己方強手出招,對付對方弱手,最終就可以克敵制勝了。

然而,如今亭中四人,皆是老謀深算,思慮悠遠的人物,棋力不相上下,棋局自是膠着不堪。一個多時辰下來,四人盡皆心力憔悴,頗有幾分頭暈目眩。

袁盎和劉舍相視一笑,默契的投子認負,笑着感嘆道:“宗正老當益壯,倒是我與桃候實在力不從心啦。”

劉通捋着鬍鬚,哈哈大笑道:“你倆就是勞碌命,終日在朝堂和官署勞心勞力不說,還盡摻和些破事,怎及得上本王和衛綰悠然閒逸?”

袁盎搖頭苦笑,卻沒有言語。

劉舍也是怕了這老爺子口無遮攔的性子,無奈道:“某也不願落得兩頭不討好,只是忝爲御史大夫,身負監百官,劾朝儀的重任,不得不如此行事啊。”

劉通端起几案上的茶杯,細細呷了一口,搖了搖頭:“當今天子文治武功皆是成就斐然,百姓也能安居樂業,國庫充盈,你小子還不時上表彈劾作甚,平白給自己找不自在?”

未等劉舍反駁,他又扭頭教訓袁盎道:“還有你,陛下讓太子監國,於情於理都輪不着你這個丞相說三道四。難道沒看到周亞夫的前車之鑑?怎生愚笨到替那些心懷鬼胎的傢伙做馬前卒?!”

袁盎皺了皺眉頭,望向身側衛綰,見他充耳不聞,滿臉若無其事的表情,不免有些不忿:“衛公身爲太子太傅,莫非也認爲如今尚處稚齡的太子,足以擔當監國的重任?”

衛綰把玩着手中的棋子,微笑道:“甘羅十二爲可相,如今太子殿下不日屆滿十歲,又有袁公這樣的賢相輔佐,還有劉公在旁糾錯,便是監國又有何不可?”

袁盎聞言啞然,他生性耿直,最見不得人裝傻,所幸硬着頭皮把心裡話掏了出來:“如今陛下身體康健,正值盛年,太子若是過早干政,諸位就不怕……”

咳咳!

劉舍清咳幾聲,把頭撇向一側,示意自己啥也沒聽到。

衛綰則是連連擺手,說道:“自打就任太學祭酒,下官日日都在太學傳道授業,從未過問朝堂之事。想來是讀書讀得迂了,實在無法領會丞相話中意味。”

倒是老宗正不以爲意,笑着斥責道:“你莫要爲難他二人,你是‘強項丞’,脖子硬,也別連累他們。若不是陛下念你忠心耿耿,又有大才,你不知死了多少次。”

袁盎長嘆道:“既然陛下知曉某乃是爲社稷計,從未徇私,爲何仍要執意下詔,讓太子入中央官署,協從三公九卿理政?”

衛綰怕他又要談到犯忌諱的事,當即撇了撇嘴道:“自然是對你等處置的政務不甚滿意,才讓殿下從旁協助。”

“胡說八道!太子殿下雖是聰慧異常,卻尚不足十歲,難道還能比文武百官更熟悉政務!衛公此言,實在荒誕得緊!”袁盎聞言,不由怒容滿面,就差指着衛綰的鼻子呵斥了。

衛綰絲毫不以爲忤,緩緩回話:“殿下論起處理政務,自然稍顯稚嫩,不少細處免不得出些差池,你等只管查漏補缺便是。至於大局和眼界,你等當真能及得上殿下?”

眼見袁盎意圖反駁,衛綰復又道:“袁公只管詢問太農令,兩年來國庫的盈餘;再去詢問朝中武將,羽林和虎賁是如何成軍;還可詢問少府卿,如今長安城內外的數千作坊是何人開設;至於那貫穿京畿各郡,即將打通西北的寬闊大道,以及遍佈大漢的各地常平倉,又是何人手筆?”

衛綰的話語擲地有聲,說完卻連自己都嚇了一跳,感情殿下在短短兩年間,默默的做下了如此衆多的大事。而其餘三人,也是百味雜陳,在夏日的微風中,悵然若失。

而此時的甘泉宮中,漢帝劉啓望着胸有成竹的寶貝兒子,長嘆一聲:“如今詔令已下,待回京後,你便可以協從中央官署理政。只是治河一事,事關重大,恐怕不是你可以掌控得住的。切記徐徐圖之,先把各府盤根錯節的干係理順,再提治河,免得朝堂不寧,朕暫時還不想血洗朝堂。”

劉徹認真的點頭應諾,治河是歷朝歷代最難的事,貪污瀆職的官吏屢見不鮮,肥差人人都搶,出了事故,朝堂各府卻相互推諉。

此番劉啓在劉徹提出治河的規劃後,特意讓他先行協從三公九卿理政,便是爲即將展開的治河計劃預先考察和扶植人才,並梳理好各府的執掌,實在任重而道遠。

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七百九十七章 歸家省親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一百章 企業劃分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五百七十五章 微服出宮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八百一十五章 匈奴陷陣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八百二十二章 踏破龍城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二百四十九章 爲人媒妁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九十二章 帝國物流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一十章 小遺席間第七百五十四章 出城乘車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三百四十九章 劉舜務工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六百二十九章 以羌清藏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二百八十三章 太廟及冠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六十三章 漢奸鼻祖 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八百二十七章 如此母子第九十八章 酷吏張湯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二百一十八章 滈水濯足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六百六十四章 雙擁基金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