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天命在魏

趙子龍弓馬嫺熟,一見有人撞將過來,匆忙一勒繮繩,胯下坐騎朝側面一揚前蹄,猛地止步,同時順勢就把腰下長刀給抽出來了。定睛再瞧那人,已然跪倒在馬前,以頭搶地是放聲大哭。趙雲皺眉問道:“汝何人也,安敢衝冒於吾?!”

那人仰起頭來高叫道:“末將廖淳也,來報大將軍死信!”

廖淳字元儉,荊州襄陽人也,劉備在新野時始往相投,入關羽營內爲主簿,其後積功累升,直至偏將軍位——在原本歷史上,此人後來改名喚作廖化。話說因爲這層關係,李嚴、吳懿既殺關羽,即封閉成都城,各處搜捕關羽舊將,廖淳也不能免。但他爲人比較機靈,在打探得確實訊息後,先僞裝服毒而死,隨即更換府中僕傭衣衫,尋城防薄弱處綴索而下,一路奔行,來報趙雲,正好就在途中撞見。

當下把政變消息這麼一說,趙雲又驚又怒:“彼等焉敢如此?!”當即揪過成都城內派來報信之人,綁在樹上,用馬鞭抽了二十多下,嚴辭訊問。那人只是個小角色,對於朝中情況並不瞭然,但也知道——關羽貌似真的死啦,如今城內是李、吳二人掌權,並且封閉四門,只准進而不準出。

趙雲趕緊掉頭返回雒縣,點派人馬,牢固守備——他還不敢如同徐庶所言,直接去打成都,一則敵情不明,二來手下都是新兵,纔剛訓練了不過三個月,戰鬥力非常有限。同時派人急報劉封和鎮守外地的幾員大將——張飛、馬超、甘寧,請求他們一起揮軍而來,殺賊討逆。

那邊劉封得聞劉備欲立自己爲嗣,喜孜孜地便即束裝就道,可是才走出去沒多遠,就被趙雲的使者給趕上了。劉封又是驚駭,也略略有些欣喜——果然這蜀中之主,份當在吾!趕緊逃回南鄭。去跟張飛、黃權商議。

張飛聽說關羽被殺,當場就瘋了,號令三軍齊發,去給關羽報仇。黃權好不容易纔把他扯住。說:“漢中乃蜀地門戶,將軍今棄守而南,若曹魏聞訊來攻,奈何?漢中若失,即公子得入成都。又何益耶?”張飛說那你什麼意思?難道咱們跟這兒乾耗着,彼等賊徒就能束手就擒不成嗎?

黃權說大軍可二道而發——張將軍您不是報仇心切,不肯居於漢中嘛,那就讓我保着劉封先帶一半兵馬南下,去接替趙雲守備雒城,然後調趙雲回來防守漢中。你現在要趕緊給馬超、甘寧寫信,請他們扶保大公子,等趙雲過來,你再趕到前線去主持大局。只要雒城在我等手中,成都便只有自保之力。而無反擊之能,待得馬超、甘寧等軍趕到,賊徒必然授首也。

當然啦,你也別忘了跟馬、甘等將打個招呼,要他們既離防區,也得留下精兵良將守把,休別魏軍趁虛而入。

張飛無奈之下,只得依從黃權所言。等到黃權和劉封走了以後,他是越想越傷心,越想越惱恨。下令軍中趕製白衣,爲劉備和關羽戴孝,自己也不住南鄭城了,搬至城外軍營。日夕以飲酒來排遣愁懷——喝醉了便命軍士相撲爲戲,誰輸了他就親自動手,抽上一頓鞭子以爲懲戒。

再說李嚴、吳懿得知消息敗露,乾脆僞造一份劉備禪位——不是傳位,爲免民心動盪,假裝劉備還沒有死——的詔書。扶保劉禪登基。吳皇后抱着小皇帝接受百官朝賀,進吳懿爲大將軍,李嚴爲太傅、射援爲司徒,共掌朝政。還給徐庶送去了封拜司空的詔書,卻被徐元直婉拒了。

吳懿一心立朝輔政,按照後漢慣例,以外戚身份擔任大將軍、錄尚書事,他當然不肯按照徐庶所說,去許馬超一個大將軍號啦。劉備遺詔以張飛進位驃騎將軍,位在關羽之下,如今吳懿就把這名號給馬超送過去了,同時許諾進甘寧爲車騎將軍,要他們東西夾擊,以伐張飛——起碼也得暫時把張益德牽制在漢中。

隨即拜孟達爲鎮北將軍,使督吳班、馮習、張任、泠苞等將,率軍北上,去攻打雒縣。這雒縣乃廣漢郡署所在,又是益州舊治,一度遭逢天火,城內衙署多被燒卻,劉焉因此才被迫移鎮成都。然而若非人爲縱火,且不救治,城牆終究是燒不塌的,況且距離劉焉遷走這也好幾十年啦,如今城防堅固,又有趙雲爲守,孟子度連攻十餘日都未能拿下。

隨即劉封、黃權就領着兵馬氣勢洶洶殺過來了,孟達與戰不利,被迫退返成都。等到進入雒城,劉封聽說什麼,劉禪那黃口孺子已經在成都登基了,氣得一腳把几案踹得粉碎:“吾亦當張天子旌幟!”老子纔是先帝遺命所傳的真皇帝哪!

黃權趕緊解勸,說:“公子有真天子分,何得與篡僭相類耶?”劉禪那皇帝名不正,言不順,你不必跟他一般見識。若等殺入成都,告祭宗廟,你便能當真皇帝啦,現在就先打天子旌旗,反倒會被別人小瞧——何必急於一時呢?

可他越是勸,劉封的臉色就越是難看。趙雲玲瓏心竅,瞧出不對來了,趕緊上來攔住黃權,說:“名不正,則言不順也,即公……不先稱帝,亦當正太子位,以示正統在我。”劉封的表情這才勉強舒緩下來,於是自稱大漢太子,即日張起太子旌旗、傘蓋。

趙雲辭別劉封,率領部曲北上去替換張飛,可是他還沒能走到南鄭,驟然聞訊,張飛也已經死了!

原來按照黃權的謀劃,對於劉備已死、成都政變的消息,暫時傳達到偏僻一級就行了,不宜宣示衆人,以免動搖軍心,要等領兵來到雒城附近後,再向軍士宣告。可是張飛性子急,等不起,劉封和黃權一走,他就忙着制白衣戴孝啦,一時間謠言滿天飛,多麼荒誕不經的說法都傳出來了,但各種說法也有一點相同,那就是——大漢皇帝劉備已然駕崩!

張飛部下有二將,皆自荊州隨來,一名張達,二名範強,素畏憚飛。當此人心惶惶之際,加上張飛每日鞭笞士卒,兵將皆苦不堪言,突然間又有消息傳來,說武都馬超、巴中甘寧率軍來攻,二將慌了,便即趁張飛醉臥之時,潛入帳內將其刺殺,隨即以布包裹首級,急入褒斜道,北上關中去投曹魏。

這時候坐鎮長安的乃是曹真,本就通過奸細傳信,得知蜀中動亂——就算劉備秘不發喪,但先是成都封鎖,既而孟達北攻雒縣,那麼大動靜鬧出來,除非曹魏間諜都是瞎子、聾子,否則不可能毫無察覺啊——待得接到範強、張達,驗過了張飛的首級,便急忙派遣快馬,疾往洛陽傳信。

再說曹操一直纏綿病榻,這病是時好時壞,好的時候與常人無異,可惜維持不了幾天時間,壞的時候竟然三五日起不得身——就算有張仲景等名醫診治,也始終不見起色。自從立曹髦爲嗣以後,他整天把這個皇孫帶在身邊,手把手地教其政務:可以起身的時候,每逢大朝或與宰相會議,必使曹髦侍坐、旁聽;爬不起來的時候,則命曹髦於榻前誦唸奏疏,曹操口授批覆,曹髦筆錄。

這一日他又爬不起來了,而且頭疼如裂,僵臥在榻上只是哼哼。曹髦在旁邊誦唸奏章,讀到說蜀中內亂,劉備、關羽已死,曹操突然“噌”的一下就坐起來了,隨即仰天大笑道:“果然天命在魏也!”

幾乎瞬時間,他腦袋也不疼了,身子也不軟了,光着腳直接跳下榻來,從曹髦手中搶過奏疏來,瞪大眼睛又反覆瞧了兩遍,然後便喚侍從:“速召重臣來議!”

時候不大,重臣們紛紛入宮覲見,見到曹真的上奏,盡皆愕然。要說曹真這份奏章寫得挺詳細,將奸細所獲情報,以及範強、張達從張飛處得着的消息,再加上自己的分析、總結,全都匯聚在內——若非如此,通過信鴿傳信會更快捷一些,只是鴿書不可過長,只能述其大略而已,故此才遣急遞傳來上奏。

是勳邊瞧邊皺眉頭,心說這事兒也太荒誕了一點兒吧……難道真的是上天保佑魏朝不成嗎?若說劉備驟然駕崩,雖在意料之外,卻也情理之中,他都五十好幾的人啦,不定哪天就會嚥了氣。歷史已然變更,早死個十年也屬正常。

尤其人到一定歲數,心理承受能力或許會有所提升,但一旦突破某條界線,很容易因爲情感波折而損害內臟功能,導致一病不起。在原本歷史上,劉備就是因爲東征孫吳失敗,自覺沒臉見人,在永安呆了沒多久,就“初疾但下痢耳,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於是掛掉了。此番他遭受曹魏強大的軍事壓力,欲圖以攻爲守,北取關中,不但未能建功,左膀右臂的龐統、法正反倒陸續辭世,因此悲痛、頹喪而死,本無可疑之處也。

但怎麼吳懿、李嚴就膽敢發動政變,當殿殺害關羽呢?難道劉備臨終前就沒有考慮過這種危險性嗎?他就沒有留下什麼後手,以防政權交接時候的變亂嗎?以劉備之智,應該不會搞出這麼大的烏龍來吧?!(未完待續。)

第7章 雷澤詩會第8章 木蘭何人第2章 吏之不足第11章 叔勉之心第8章 驃姚之業第24章 汝爲中行第3章 岐東渭北第21章 吾等何往第5章 雪中偶遇第26章 往徵不難第2章 窮山逐鹿第12章 防微杜漸第8章 欲加之罪第15章 難兄難弟第12章 趙達彈狀第20章 圖窮匕見第30章 命中魔星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章 朋友無隱第13章 違天不祥第27章 賢卻未賢第14章 黑心煤窯第35章 江船上陸第21章 先見神亭第10章 兒女親事第30章 奉駕幸許第14章 三不可立第30章 繫鈴解鈴第28章 毋失我望第23章 陣前詭言第32章 殿上失儀第21章 異獸逞兇第9章 反逆蟊賊第4章 西走而王第24章 取質三韓第17章 巫山雲雨第13章 舍卿其誰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9章 太公封齊第29章 屯田小吏第8章 謀爭爲上第23章 軍國重器第31章 請教後進第26章 熹平石經第12章 尚書空臺第3章 岐東渭北第7章 置之美稷第9章 見性成佛第27章 澄清吏治第23章 一身是膽第4章 攻心之計第16章 矢在弦上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7章 柱節立門第1章 益州內患第5章 觀卿者心第30章 少年怪誕第27章 東吳驍將第16章 我主不見第6章 仿如濮陽第14章 倭使入覲第15章 毋受其蠱第9章 大山在前第8章 選士之策第1章 劫後新生第18章 無心插柳第27章 來何遲也第14章 再會梟雄第21章 安排香餌第8章 公達三策第33章 而魏其死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0章 通權達變第2章 安貧守賤第18章 延之日升第6章 有如神鬼第27章 來何遲也第20章 厚固吾勢第7章 包辦婚姻第27章 得韓徵倭第3章 假途滅虢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3章 河北棱堡第8章 囊中羞澀第26章 取而代之第7章 謀身謀國第5章 白波谷前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1章 諸葛連弩第8章 曹氏之強第1章 益州內患第19章 請徵句麗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9章 白玉美人第4章 人言可畏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1章 先見神亭第9章 反逆蟊賊第10章 梟雄之死第15章 請爲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