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流血五步

唐代詩人白居易曾作《放言五首》,其三爲:“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僞復誰知?”

是勳詩名既盛,到處有人求詩,他能推的都推了,實在推不掉的,也就只好抄襲後世的名篇,或者加以篡改,聊作敷衍。其中就抄過白居易這首詩,但是前四句沒能記清,就光記得後四句了——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曾經用過,所以印象比較深刻。

不過考慮到這年月尚不流行七言——並非完全沒有,但多爲後世所謂的“柏梁體”,也即句句用韻的,隔句用韻的貌似還真找不到——所以每句刪去一字,並更其韻,給改成了六言。他可沒想到,韋晃竟然能夠當場背誦此詩,用以反駁自己爲曹操塗抹油彩的那些漂亮話。

韋晃這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確實厲害,但還未必能夠難得倒堂堂是宏輔——反正“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是勳心說竟敢跟我鬥辯舌?小樣兒,你還未夠班呀!

於是冷笑着反問道:“若魏公有罪,自當天子詔責,汝等安敢擅專,欲謀天子之權柄乎?!”要是天子下詔討伐曹操,那我沒話說,可你們手裡有詔嗎?想當初董承還詭言“衣帶詔”呢,偏偏你們這票自命的大漢忠臣,就不惜得玩這種下流把戲——“無詔而動兵,非叛逆而何?!”你們叛的不是曹操。而是這大漢朝的典章制度。是叛的天子呀!

韋晃氣息一噎。說不出話來了。他心裡直埋怨耿紀,心說我當初勸你先向天子討得密詔,你卻怕萬一泄露,而事又不成,會牽連到天子。可是反正曹操反形已彰,篡位在即了,天子朝不保夕的,還怕什麼牽連啊!倘若此刻有詔在手。咱們將會掌握多大的主動權呀,豈能由得他是勳說嘴?!

韋晃不說話,耿紀梗着脖子還打算反駁,然而是勳卻再不肯給他說話的機會了,猛地收戟轉身,朝向劉協深深一揖:“請陛下宣魏世子、曹太僕入殿覲見。”我管你們肯不肯放人呢,只要皇帝一句話,不明殿內情況的汝等黨羽還不乖乖地把二曹給推進來?

劉協當然不肯下令,他再傻也知道二曹在外,對殿內的是勳就是一個牽制。還可以趁機保住耿紀、韋晃的性命。但他終究膽兒小,也不敢當面否決是勳所請。所以只好用袖子掩着面,假裝哀傷荀彧之死——我沒聽見沒聽見……

是勳面朝劉協,背向着耿、韋等人,苦口婆心地勸說道:“今宵小造亂,本與陛下無涉,若即宣二卿上殿,亂事可息,即魏公歸來,亦無可怨懟天子矣。”小傢伙你搞清楚當下的狀況了沒有?你在我的手裡,則耿、韋等人的叛亂就必不能成,事已至此,又何必枉害了二曹的性命呢?那倆要是掛了,耿、韋算是求仁得仁,可以安心去死了,但你還要活下去的呀,你就不怕曹操回來找你算賬?

劉協聞言,連肩膀帶袖子不禁就是一顫,但仍然猶豫,不肯開口傳宣。

是勳真是恨得牙癢癢的,心說乾脆我給你來點兒狠話吧。於是壓低聲音說道:“臣聞陛下曾與廢后言:‘廢天子能得活歟?’若荀公尚在,陛下性命必無虞也;今荀公殉難,殺之者,耿紀耶?韋晃耶?抑陛下耶?是陛下乃自斷生路也!”

你別裝蒜,要是沒有你的默許,耿、韋等輩豈敢造亂?那荀彧也必然不會死。是你自己撇去了自家的救命稻草,正所謂“不作不死”啊!

劉協肩膀、袖子顫抖得更厲害了,分明內心天人交戰,萬分煎熬,卻又偏偏難下決斷。是勳心說這人怎麼這麼廢啊,就跟後來的曹爽似的,怎樣纔對自己最爲有利,我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難道你還不明白嗎?

“若宣二卿上殿,魏公必德陛下。即有萬一,二卿必活陛下也!”這麼好一個示恩於曹操,好將來保全自己性命的機會,你難道打算放棄嗎?

實在是氣上來了,忍不住就又多添了一句:“二卿若不能存,勳亦有死而已,則伏屍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

這句話一出口,劉協差點兒就追從中常侍木恩——尿了褲子。

此言出自《戰國策》,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乃使唐雎往辭,秦王問道你知道天子之怒嗎?把我惹急了揮師討伐,安陵焉有幸理?唐雎針鋒相對地反問道:“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天子了不起啊,你要是把我給逼急了——“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那意思,你我之間相距只有五步之遙,我直接跟你拼了命吧,當場倒下兩個人,從此全天下都要身着孝服,爲你這所謂的“天子”服喪。是,士人之怒的威勢是不如天子之怒,驟起大兵、伏屍百里啊,然而——有膽兒你丫就試試看!

是勳引用此語,那就是明擺着威脅劉協,你別逼得我無路可走,直接跟你拼命。劉協忍不住顫巍巍地移開袖子,擡頭一瞧,正好見着是勳一手柱戟,一手按劍,昂然而立,目光中所流露出的是無比的憤恨和怨毒,更包含着對自己赤裸裸的藐視!

“宣、宣……”劉協再也堅持不下去啦,“宣”字纔剛出口,旁邊兒任曙吉一揚脖子,便用他那公鴨嗓兒高聲叫道:“陛下宣魏世子曹昂、太僕曹德入殿覲見哪!”

話音才落,是勳就覺得腦後風聲驟響——原來是耿紀、韋晃奮身暴起,直向他撲將過來,那意思,我等不能讓二曹殉葬,那就請你是宏輔來黃泉路上相伴吧!哪怕用手掐,用牙齒咬,也要先取了你這惡賊的性命!

好在這殿上並非僅有一羣沒有什麼打鬥經驗的郎衛和宦官,還包括了荊洚曉等數名是家部曲,彼等久歷沙場,應變能力是相當之強啊。因此耿、韋二人才身在半空,就被老荊他們給撲倒了,然後牢牢地按趴在地。

是勳轉過頭來,冷冷地瞥了一眼腳前的耿紀、韋晃:“德承諸天,違天必殛!”想要開歷史的倒車?那就必然只有死路一條!

政變就此終於落下了帷幕,曹昂、曹德獲釋,隨即是勳即齎尚書之詔,綁了耿、韋,出殿示人。被挾裹來的那些“雜人”當場一鬨而散,耿、韋等各家僮僕還待頑抗,卻被老荊等率領郎衛連殺數人,餘亦退走——吉本父子也逃得無影無蹤了。

天將明時,王必喚來了四城守軍,徹底鎮壓叛亂,隨即全城大索,將金禕和吉氏父子三人一網打盡。曹昂還打算將幾人押入獄中,等待會審,卻被是勳一句話給否決了:“若彼等牽攀天子,如何處?”

其實是勳又何有愛於劉協?只是他知道,不管再怎麼審,這幾個首謀都難逃一死,而且很可能是凌遲重刑。一方面擔心彼等胡亂攀污,又將掀起大獄,使得無辜受戮,二來麼……他也實在受不了那些古代的酷刑,光聽見就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要油然而生出對整個時代的厭惡感。

所以乾脆一點兒,直接砍了吧!

在原本的歷史上,據說耿紀臨死前高呼曹操的名諱,說:“恨吾不自生意,竟爲羣兒所誤耳!”然而在這條時間線上,他既沒有罵曹操,也沒有抱怨他人,只是咬牙切齒地詛咒是勳:“賊吏奸儒,吾等死後必化厲鬼,以索汝之性命!”

是勳聽了毫不動怒,只是微微一聳肩膀——隨便吧,我還真不信這個,你們有本事就變厲鬼試試。話說我還從來沒見過鬼呢,正好開開眼界。

六人(比演義上“討漢賊五臣死節”多了一個吉本)引頸受戮的翌日,王必跟原本歷史上相同,也終於重傷不治,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此前劉協假模假式要搞禪讓,曹德等人擔心影響到前線的士氣,所以暫時隱瞞着曹操,可是隨即就發生瞭如此大事,不好再跟曹操那兒打馬虎眼啦——而且估計這消息很快便將哄傳天下,想瞞都瞞不住。因此曹昂、曹德、是勳便聯署了一封書信,將事情的前後經過備悉靡遺地都稟報給曹操知道。

曹操得書自然大驚,也不好再在前線呆着了,便將伐吳的軍事全權交給夏侯惇,自己率領虎豹騎匆匆北還,不日即抵許都。是勳等人跟城門口接着,曹操卻先不去覲見天子,卻直接奔了相府——荀彧和王必的靈柩可都還在相府裡停着哪,就等曹操祭過一回,好運回二人的老家潁陰、譙縣去安葬。

曹操伏在荀彧的靈柩前是放聲大哭,哭得那叫一個慘啊。曹孟德原本就是感情比較豐富,又習慣於刻意表露於外的人,再加上荀文若跟他的交情與旁人不同,因爲是勳的摻和,倆老朋友還沒有徹底撕破臉。就是勳估計,原本歷史上曹操在宛城哭典韋,估計都還比不上此番哭荀彧的一半兒真哀痛……

曹操甚至一度哭得氣厥過去了,曹昂、曹德連呼喚帶撫揉,再加上是勳建議掐人中,好不容易纔緩過氣來。可等緩過來以後,曹操仰天大叫一聲,接碴兒又哭,還邊哭邊質問蒼天:“天啊,天呀,誰人害我文若!”

是勳忍不住就湊近曹操的耳邊,低聲說道:“害荀公者,其非天子而何?”他實在對那小皇帝太失望了,即便只是個傀儡吧,如此至尊在位,天下又豈能安定?

曹操聞言一愣,竟然收斂了哭聲,隨即瞟一眼是勳,恨聲道:“卿言是也……”(未完待續……)

第6章 一時俱反第8章 謀策定亂第20章 入漢摘桃第16章 後史先見第6章 反攻序曲第20章 叔孫制禮第28章 懸危之計第7章 取撞木來第27章 都督軍事第26章 罵死荀彧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2章 心痛之由第20章 鞭長莫及第7章 欲取先與第14章 無奈竊國第15章 新野之宴第20章 射戟小支第5章 朝鮮新冢第15章 生而異象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0章 勾心鬥角第13章 郊祀天地第8章 願爲雲敞第23章 豈可無馬第26章 熹平石經第24章 軍功酬爵第10章 明修棧道第34章 丞相司直第18章 姻戚之重第35章 咄咄逼人第13章 從情從禮第13章 殺夫獻妻第24章 風傳虛證第26章 梳理屯田第26章 公仁僞書第30章 釜底抽薪第4章 攻心之計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3章 誤交損友第16章 會稽顯姓第15章 宮中二宦第12章 阿承醜女第30章 有害令名第7章 吾青州人第18章 背主求榮第33章 乃可不歸第22章 請跪恭送第20章 前程無限第18章 光祿新丞第20章 厚固吾勢第15章 春秋斷獄第13章 十命可受第20章 謀劃江東第7章 謀身謀國第19章 白玉美人第15章 春秋斷獄第21章 慮勝慮敗第9章 驚雷投箸第7章 宛城宣詔第15章 今古之爭第24章 首山之戰第20章 鞭長莫及第14章 鳳雛之謀第19章 難從死志第22章 爪牙股肱第3章 世家短視第9章 舜舞干鏚第26章 取而代之第28章 子以母貴第10章 天降單于第18章 我能興鄭第23章 天雷殛我第10章 得無患乎第9章 煮豆燃萁第5章 神鵰大俠第15章 酒池肉林第30章 養疾自重第25章 五火鬼兵第3章 遼東來書第28章 零陵先賢第15章 生而異象第5章 神鵰大俠第11章 叔勉之心第19章 訓詁之師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4章 汝爲中行第25章 席藁待罪第3章 軍中校事第24章 三辭三留第11章 料事如神第28章 古代科技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章 苴鉏去之第29章 城下大戰第6章 仿如濮陽第15章 新野之宴第30章 合圍長安第14章 海外異聞第29章 銅雀臺上第11章 自由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