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託孤之重

建安十四年二月,魏中書令是勳奉魏王曹操之命,疾行廣陵,前去探視病重的徐州刺史陳登陳元龍。

陳登本年還不到四十歲,但纏綿病榻已有兩三年了,宿疾時輕時重,曹操曾經多次遣華佗、張機等名醫前往診治,卻都斷不了根兒。這一方面是因爲這年月的醫療水平本就不高,即便神醫國手,碰上各路頑疾也難免束手無策,另方面是陳登自己作死,既不肯辭了職安心休養,又不肯徹底斷了吃生冷食物的癖好,這生活習慣不健康,病又怎麼能夠痊癒呢?

不久之前,曹操又派了張機的弟子許柯去療治陳登,結果許柯回來就說,估計陳刺史這病是好不啦,現在也就拖時間而已。曹操又是哀傷,又感擔憂,這纔派是勳前往,一則慰撫陳登,一則詢以後事。

廣陵太守徐宣把是勳迎入城中,隨即換手,交給別駕陳矯,引入陳宅。是勳邁步進了寢室一瞧,就見陳元龍仰躺在榻上,形容枯槁,已非昔日揮斥無前的豪氣,其妻是氏侍奉在側,不施脂粉,首如飛蓬,臉色蠟黃,外加兩個眼圈都是黑的——她應該比是勳小半歲(比起阿飛來略大兩歲),但現在瞧起來,若說乃是宏輔之母,都可能有人會信啊。

是勳不禁暗中慨嘆,這就是昔日在營陵初見,一時驚豔的那位是家女公子嗎?時間可真是一把殘忍的殺豬刀啊……

是氏與是勳首先見禮,口稱:“七兄。”隨即眼圈一紅,好象馬上要哭出來似的。是勳心說也對啊。我雖然與她並無血緣關係。終究表面上還算是族兄妹;我這妹子受了多大的委屈。吃了多少的苦,纔會變得如此憔悴啊,如今見到孃家來人,能不鼻子發酸嗎?

那我當日給他們牽線搭橋,究竟是對還是錯?嫁與英雄夫婿,何如普通士人,但得長久——尤其我早就知道陳登不可能長壽啊……心中不禁涌起一陣愧疚之意。

陳登聽到了是勳的聲音,這才睜開通紅的雙眼。脖子一扭,似乎想要坐起來,是勳趕緊過去,雙手按住其肩:“元龍不可起身,靜臥可也。”陳登嘴角一抽,似乎在笑:“吾臨終前得見宏輔一面,死而無憾矣。”

“死”字纔出口,那邊是氏眼淚直接就下來了。

陳登瞟了老婆一眼,努一努嘴:“可喚二兒前來,使與孃舅見禮。”是氏這才用袖子遮着嘴巴。小碎步退出了寢室。她前腳一走,陳登立刻就握住了是勳的手腕。急切地說道:“宏輔,建國之事既畢,卿當上奏魏公,使速伐吳,不可復延也!”

當年是勳遣陸議入吳,聯絡吳、會豪門,暗中給孫權下絆子,等他北返幽州,就把全套內應系統全都交給了陳登。陳登說啦,近日魏公西征關中,使得孫權的外部壓力減輕,那碧眼小兒遂把精力全都放在了內政上,對土著是又拉又打,即吳四姓中,亦有不少動搖了的。倘若朝廷不在一兩年內再伐吳會,恐怕咱們預先佈下的棋子全都得作廢呀!

是勳連連點頭:“馬超既遁,呂布復和,蜀中鞭長莫及,如今自當指向江東。吾亦欲進言魏公——元龍勿憂,安養病體可也。”

陳登微微苦笑:“吾爲朝廷鎮此徐方,不能殄滅吳寇,唯保守耳,實有負魏公之託。惜乎時日無多,不能得見王師渡江而掃虜庭矣……”

是勳也覺得有點兒鼻子發酸。穿來此世,他第一個交上的好朋友是太史慈,第二個便是陳元龍了,倒黴的是,按照原本的歷史,這倆全都壯年而歿,不得久壽。眼瞧着陳登快要不成了,就不知太史子義又能再拖幾年?年齒漸長,大業未成,知交卻將逐漸凋零,思之豈不使人肝腸寸斷?

然而自己終究不再是除傷春悲秋外別無所長的凡俗衆生啦,尤其此來,本便是齎了曹操的旨令,有些話雖然殘酷,還是必須要說出口來。因此是勳略微頓了一下,儘量委婉地問道:“元龍,卿當安養,不宜再爲國勞心。魏公故使吾相問,暫退之後,可以誰人爲代?”你要是交卸了刺史之任去療養,讓誰來接替你的職位爲好啊?

陳登撇一撇嘴角:“宏輔,卿爲世之才傑,何必做小兒女態?但直言可也……”你何必爲怕刺激到我而繞圈子呢?“魏公乃問,吾故去後,誰可代者——陳季弼可也。”

陳矯陳季弼是陳登的左右手,近兩年來陳元龍三天兩頭病重不能理事,也全靠着陳矯代行其職,支撐起徐州一方天地。陳登欲薦陳矯自代,那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曹操、是勳也早有預料,問題是陳刺史兩條臂膀,這邊兒不還窩着一個呢嘛……故此必須當面詢問清楚。

是勳還沒開口,陳登就猜到他想問些什麼了,緊跟着便說:“季弼若得牧守徐州,則寶堅不得再任廣陵,愚意入朝也好,歸安邑也罷,可爲尚書也。”

陳登的左膀右臂兩員大將,一個陳矯陳季弼,一個徐宣徐寶堅,皆有過人之長才也,在原本的歷史上,先後仕魏,一個做到司徒,一個做到左僕射,全都是二三十年後的國級高官。問題這兩人毫無理由地相性不合,視同仇讎,放到一起相互攻訐、謾罵都是輕的,身爲文吏,說不定直接擄袖子就上演全武行了。所以陳登在職的時候,薦徐宣爲廣陵太守,把陳矯則繼續留在州署,必須分而用之。

曹操讓是勳來問陳登後繼人選,其實他心中有數,不是陳矯就是徐宣,問題究竟拱哪一個上位呢?把另一位如何處置呢?如今陳登薦了陳矯自代,自然而然的,徐宣不能再留任廣陵啦——他豈肯屈居陳季弼之下?

所以陳登建議,把徐宣調還朝中,或者拉到安邑去做純粹的魏官,不管仕漢、仕魏,以此人的才華,都可擔任尚書的要職也。

是勳聞言,連連點頭,說你放心,魏公必然無有不允——就算曹操還猶豫,我也能夠幫忙說話,不讓你的心願落空。

正說着話呢,是氏把陳登之子陳肅和陳均給領了進來,讓他們給“孃舅”磕頭行禮——陳肅十九歲,已經行過了冠禮,乃陳登前妻所生,陳均乃是氏所出,年僅十二歲。

是勳伸手摻兩個孩子起來,就聽陳登關照說:“雖非嫡親孃舅,卻爲乃父至交也,汝等侍之,如侍乃父。”你們要象對待我這個當爹的一樣侍奉是勳啊。

這分明就是託孤了,是勳再也忍耐不住,眼淚“刷”地就淌了下來。但他怕被陳登夫妻、父子瞧見了,反增哀傷,趕緊轉過頭去,飛速地擡起袖子來在臉上一抹,假裝笑着問陳登:“肅兒既冠,可有字乎?”

“小字在公。”

“乃出《召南.小星》‘肅肅宵征,夙夜在公’耶?”是勳繼續問:“既冠,何不蔭仕?”以你陳登的資歷,應該可以蔭一子爲郎啦,幹嘛不讓陳肅往都中去呢?

陳登眨了眨眼睛,注目是勳:“吾幸得爲漢臣而終,然終不忍遏子之途也。”跟你不同啊,改朝換代,不是我所樂意見到的,但那終究大勢所趨,我也阻止不了。我是當了一輩子的漢臣,可是不打算讓兒子繼續當漢臣——天曉得還能當幾年?

是勳會意,於是建議說:“闔入太學?”既然你暫時不想讓兒子出仕風雨飄搖的漢朝,那不如先送去許都太學深造幾年吧。陳登欣慰地一笑:“全賴宏輔。”

是勳在廣陵呆了整整七天,陳登既沒有去世,病逝也並不見好,於是他只得被迫啓程,帶着陳登的辭職信和推薦陳矯接任的薦書返回安邑。見到曹操,呈上書、表,曹操亦不禁唏噓嘆息:“雋才之不得永年,惜乎!”

是勳趁機就說啦,陳登最大的心願就是平定江東,把揚州收歸朝廷所有,而且這事兒不能再耽擱了,若再拖延個兩三年,咱們在吳會預布的棋子就全得作廢。曹操點點頭:“魯子敬前亦有奏,雲水師操練已精——吾近日即召羣僚商議伐吳之事。”

是勳喏喏而退,又休息了一天,以解旅途之勞乏,然後便重新坐衙視事。如今新建立的魏國的官制,與漢朝大相徑庭,主要由是勳策劃,曹操也派了荀攸、陳羣、毛玠等人襄贊,最後拿出一套全新的方案出來。

新官制的制定原則有三:一是嚴格區分宮中、府中,重外朝而輕內廷,避免扯皮,提高行政效率;二是拆分相權,使其對君主不至於構成威脅;三是沿襲東漢朝尚書檯分曹理事的傳統,更將部門細化、職權分明——當然啦,因犯“曹”諱,乃改曹爲部。

是勳理想中的三省六部制,就這樣初見雛形了。

其實準確地說,應該是三臺三省十二部制。三臺即中書、尚書、御史,三省是宗正、秘書、門下;其中中書檯掌顧問應對、發佈政令,尚書檯掌出納帝命、敷奏萬機,御史臺掌封駁詔書、監察百官;至於宗正寺、秘書省和門下省,則皆掌宮中之事也。

省的原意是指禁中,漢代的尚書檯爲內朝,例于禁中辦事,故有“臺省”之稱——後來的三省之省,亦由此得名。但在魏公國裡,中書、尚書都和御史一般歸於外朝,是勳爲了嚴格區分內外,仍冠以“臺”名,辦公禁中的秘書、門下,才稱之爲“省”。

曹操本欲以尚書令之職酬答是勳,但是被是勳婉拒了:“臣實不嫺細務,難當此重任也。”(未完待續。。)

第11章 三道伐蜀第5章 漢家道微第13章 族內之爭第15章 毋受其蠱第15章 生而異象第1章 啖肉豪客第35章 謠言之力第33章 乃可不歸第16章 奮死報國第22章 天下太平第30章 標名青史第三章 食蕢之思第13章 誤交損友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0章 併案討夷第30章 合圍長安第17章 延年按劍第13章 會溫氏園第31章 大戰餘波第15章 解衣衣之第19章 婦誦夫錄第29章 自天而降第24章 取質三韓第26章 往徵不難第18章 陶牧拜表第11章 觀其決斷第13章 河北棱堡第21章 異獸逞兇第31章 逃出生天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9章 編定魏律第21章 朔州互市第19章 請徵句麗第7章 圓周幾何第16章 爲人難哉第9章 先實關中第5章 谷口設伏第14章 李代桃僵第9章 大山在前第1章 東郡英豪第1章 輔政安民第13章 違天不祥第21章 長驅直入第25章 嘴炮無雙第10章 爲小兒欺第19章 難從死志第9章 隔壁老王第22章 爭戰渭北第27章 魚復三險第13章 從情從禮第25章 大盈若衝第21章 海上仙山第31章 逃出生天第20章 勾心鬥角第28章 長阪坡前第10章 天下英雄第3章 鴻鵠之志第9章 舜舞干鏚第24章 禪讓風波第1章 東郡英豪第31章 曾母投杼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章 朋友無隱第1章 遠方來客第12章 壯當封侯第4章 不肖之子第4章 攻心之計第32章 使王蜀中第9章 請救無辜第26章 釣橋無益第17章 吾何有私第31章 江陵城下第7章 善戰無功第30章 入其彀中第14章 李代桃僵第10章 海隅神威第12章 懸危之勢第6章 寧我負人第24章 要當磔也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5章 修仁之戰第29章 不智不信第22章 飛將奄至第1章 先得一驢第29章 降漢降曹第5章 府中密議第3章 九品官人第32章 天下第一第30章 標名青史第32章 唯纔是舉第4章 使徐三事第6章 竊玉老賊第24章 天險閣道第5章 遠之則怨第2章 夏侯仲父第5章 神鵰大俠第22章 生死度外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9章 覆蓋攻擊